教 案 姓名冯宪萍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3.3.4节次5-6节 课程名称 心理健康教有 授课专业及层次12级信息、电子本科1班 授课内容 绪论 学时数 2学时 1、理解健康、心理健康的内涵,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2、理解大学生心 教学目的 理健康的意义,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了解亚心理健康的信号与调 适方法:4、了解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重点 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自学内容 心理调适方法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相关知识 教学法 启发讨论式教学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导入:弗兰克:“意义可能存在与一定时期,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在生活的一切时 5分钟 刻找到意义。”尼采:“懂得为什么活着的人,无论什么样的生活他都能忍受” 球越来越小,人心却越来越远,生活越来越好,心理却越来越疲惫。这是现代人普 遍存在的心理感受,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越来越需要了 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5分钟 理健康观念便是每一 于健康内涵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正在发生着极大的 变化,那种认为只要身体没有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就是等于健康的观念正在被一种 “立体健康观”所替代,即健康应由广,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彦来评价,健围 的概念己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 1948年 联合国世 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并提出了健康的十 5分钟 条标准: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 张:②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⑤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⑦反应敏锐,眼睛明亮 15分钟 眼脸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想颜色正常:⑨头发有 光泽、无头屑:@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由这十条标准可以看出,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989年 WO又将健康的概念补充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 状态」 对 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 年学生而言 身体健康固然重费 但心理角 有着其突出的地位。“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的理念正在被越米越多的人所接受
1 教 案 姓名 冯宪萍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 2013.3.4 节次 5-6 节 课程名称 心理健康教育 授课专业及层次 12 级信息、电子本科 1 班 授课内容 绪论 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健康、心理健康的内涵,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2、理解大学生心 理健康的意义,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了解亚心理健康的信号与调 适方法; 4、了解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重 点 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 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自学内容 心理调适方法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相关知识 教 学 法 启发-讨论式教学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第一章 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导入:弗兰克:“意义可能存在与一定时期,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在生活的一切时 刻找到意义。” 尼采:“懂得为什么活着的人,无论什么样的生活他都能忍受” 地 球越来越小,人心却越来越远,生活越来越好,心理却越来越疲惫。这是现代人普 遍存在的心理感受,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越来越需要了 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寻找解决心理困惑与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那么,树立科学的心 理健康观念便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科学的健康观念 关 于健康内涵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正在发生着极大的 变化,那种认为只要身体没有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就是等于健康的观念正在被一种 “立体健康观”所替代,即健康应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评价,健康 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948 年,联合国世 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并提出了健康的十 条标准: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 张;②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⑤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⑦反应敏锐,眼睛明亮, 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色正常;⑨头发有 光泽、无头屑;⑩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由这十条标准可以看出,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989 年 WHO 又将健康的概念补充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 状态。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少年学生而言,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更 有着其突出的地位。“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5 分钟 5 分钟 5 分钟 15 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概念是由心理卫生 ental hygine 的概念延伸过来的。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5分钟 理卫生则是指 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近代心理卫生运动是 本世纪初美国人比尔斯倡导的。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其兄患癫病症,他害怕自己也患 此病,整日忧心忡仲,精神失常而自杀,得救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住院三年期间, 5分钟 他亲眼目睹了精神病人所遭受的种种冷漠与非人的生活以及社会对精神病人的误解、 歧视和偏见,不胜悲愤。出院后他将自己在精神病院的生活与感悟写成《自觉的心 Mind That Fond Itself),1908 年3月出版。得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 姆士的高度评价和支持。1908年5月由比尔斯发起,成立了 “康涅狄格洲心理卫生 协会”。这就是全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发起人除比尔斯本人外,还有大学教授、 医生、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教会牧师审判官、律师、社会工作者以及康复的精神 病患者及其家属。此协会工作的目标,有下列五项:①保持心理健康:②防止心理疾 ③提高精神 者的特:④普及关于心理疾病的正确知识 心理卫生有关的 机的合作,心理卫生学若可天ko认为心理能康是指具备:“有价值配 的人,即:①有幸福感:②和谐(指在情绪平衡,以及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③自尊 10分钟 感(包含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④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展): ⑤个人成熟(个人发展达到该年龄应有的行为):⑥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 新及音扣力知士动 能应变):⑦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⑧从环境中自我 独立(独立自主, 自由而自律):⑨有效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的标准1946年 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 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人本 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 5分钟 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 接触:④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 ⑤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善于从经验 习:⑦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能在不 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能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度 5分钟 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力正 常智力是人的一切理活动的最其木的心理前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丁作中保持好 并能公发挥白口的知彗学习 背技能 解决问题, 获得成就 2 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 不苛求自己,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很少自贵、自怨、 自卑、自我否定,心理相对平衡。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 偷快、乐观、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产生 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 5分钟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社会 交往中, 安日 尊大也不退缩畏惧 争取在 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境积极乐观。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 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有良 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 5分钟 有强烈的责任心 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是自己的心 理需要与社会协调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概念是由心理卫生 (mental hygiene)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 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近代心理卫生运动是 本世纪初美国人比尔斯倡导的。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其兄患癫痫症,他害怕自己也患 此病,整日忧心忡忡,精神失常而自杀,得救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住院三年期间, 他亲眼目睹了精神病人所遭受的种种冷漠与非人的生活以及社会对精神病人的误解、 歧视和偏见,不胜悲愤。出院后他将自己在精神病院的生活与感悟写成《自觉的心》 (A Mind That Fond Itself),于 1908 年 3 月出版。得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 姆士的高度评价和支持。1908 年 5 月由比尔斯发起,成立了 “康涅狄格洲心理卫生 协会”。这就是全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发起人除比尔斯本人外,还有大学教授、 医生、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教会牧师审判官、律师、社会工作者以及康复的精神 病患者及其家属。此协会工作的目标,有下列五项;①保持心理健康;②防止心理疾 病;③提高精神患者的待遇;④普及关于心理疾病的正确知识;⑤与心理卫生有关的 机构合作。心理卫生学者阿可夫(Abr Arkoff)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质” 的人,即:①有幸福感;②和谐(指在情绪平衡,以及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③自尊 感(包含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④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展); ⑤个人成熟(个人发展达到该年龄应有的行为);⑥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 断力及意识控制力,积极主动,能应变);⑦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⑧从环境中自我 独立(独立自主,自由而自律);⑨有效适应环境。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 年第 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 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人本 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 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 接触;④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⑤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 习;⑦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能在不 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能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度 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 常。智力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中保持好 奇心、求知欲,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就。 2、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 不苛求自己,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很少自责、自怨、 自卑、自我否定,心理相对平衡。 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 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产生 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争取在社会规 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境积极乐观。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 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有良 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5、 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 于自己的工作、学习、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 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6、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 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是自己的心 理需要与社会协调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5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5 分钟 5 分钟 5 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什么是亚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学根据心理测验统计结果、症 人 等方面来评价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用健康与不健康来表达人的 事实 上,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 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 5分钟 “没有心理障碍与疾病,但又感觉心理不健康”,这就是亚心理健康,也称第三心理状 态。二、亚心理健康的特点处于亚心理健康状态的人,虽然各项体检指标均为正常, 也无法证明右其种器质性疾病,但与健康人出知又思想生活压量若。丁作效率低 、极 许多人常有食欲不振、 睡眠不佳 腰酸腿痛 疲劳乏力等不适。 从心理健康 处于亚心理健康状态的人, 虽然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但情 绪低落、反应迟缓、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 等。美国心理学家梅尔杰斯为亚心理健康易感者描绘的心理画像是:情绪低落、自卑 失助、放任冲动、角色混乱的人。现代人陷入亚心理健康状态有七大信号:①焦虑感 恼不堪,焦躁不安,生机的外表下充满 罪恶咸 自我冲突,有一种 无能、无用 3疲倦 精疲力竭、 颜废不振、厌倦、无聊:④烦乱感 感觉 失序、 一团糟:⑤无聊感 空虚、不知该做什么、不满足但不思动:⑥无助感 孤立无援、人际关系如履薄冰:⑦无用感 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自卑内 20分钟 三、亚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亚心理健康是一种比较痛苦而又无奈的心理状态, 它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隐形杀手”。走出亚心理健康状态开出了十二条良方: 1 视快乐的价值 不唐人白块 拒绝杞人忧天 发压抑感受、清理消极问题:5、发展积极乐观的思考模式:6、掌握此时此刻的时 空:7、确定生活目标有组织、有计划:8、降低期望水平、缓慢冲刺脚步:9、追 求人生理想,建立亲密关系:10、追求有意义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创意:11、尊重 自己,亲近别人:12、积极主动,分秒必争。亚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社会十分突出 5分钟 的问题,它严重地影响者人的心理生活质量,将人的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 降低 人际吸引,毁坏人的自我感受,降低人的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因此, 只有 助个体正确认知亚心理健康状态,掌握有效的调适方法,才能摆脱亚心理健康,形成 健康的心理
3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第三节 亚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亚心理健康? 健康心理学根据心理测验统计结果、症 状分析、个人内心体验等方面来评价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用健康与不健康来表达人的 心理健康状态,事实上,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 “没有心理障碍与疾病,但又感觉心理不健康”,这就是亚心理健康,也称第三心理状 态。 二、亚心理健康的特点 处于亚心理健康状态的人,虽然各项体检指标均为正常, 也无法证明有某种器质性疾病,但与健康人比却又显得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 易疲劳,许多人常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腰酸腿痛、疲劳乏力等不适。从心理健康 的角度来看,处于亚心理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但情 绪低落、反应迟缓、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 等。美国心理学家梅尔杰斯为亚心理健康易感者描绘的心理画像是:情绪低落、自卑 失助、放任冲动、角色混乱的人。 现代人陷入亚心理健康状态有七大信号:①焦虑感 ——烦恼不堪,焦躁不安,生机的外表下充满无助;②罪恶感——自我冲突,有一种 无能、无用感;③疲倦感——精疲力竭、颓废不振、厌倦、无聊;④烦乱感——感觉 失序、一团糟;⑤无聊感——空虚、不知该做什么、不满足但不思动;⑥无助感—— 孤立无援、人际关系如履薄冰;⑦无用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自卑内 疚。 三、亚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亚心理健康是一种比较痛苦而又无奈的心理状态, 它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隐形杀手”。走出亚心理健康状态开出了十二条良方: 1、重 视快乐的价值; 2、诚实待己、怡然自处; 3、不庸人自扰、拒绝杞人忧天; 4、抒 发压抑感受、清理消极问题; 5、发展积极乐观的思考模式; 6、掌握此时此刻的时 空; 7、确定生活目标有组织、有计划; 8、降低期望水平、缓慢冲刺脚步; 9、追 求人生理想,建立亲密关系; 10、追求有意义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创意; 11、尊重 自己,亲近别人; 12、积极主动,分秒必争。 亚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社会十分突出 的问题,它严重地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质量,将人的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降低 人际吸引,毁坏人的自我感受,降低人的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因此,只有帮 助个体正确认知亚心理健康状态,掌握有效的调适方法,才能摆脱亚心理健康,形成 健康的心理。 5 分钟 20 分钟 5 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第四节心理健康与压力压力是现代人最普遍的心理体验,压力存在于生活的每个方 面,如:重大考试、第 次演讲、第一次面试、失业、亲人患病或死亡、工作负荷的 增加、突发事件等。人的一生中要面对各种压力,承受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 5分钟 的。但过度的压力会造成人的身心失衡,影响身心健康。一、压力及其来源1、压力 的概念压力是指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景时,作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 种广,竖张状太 ,也称应激状态。任何压力都由压力源、个体对压力的认知评估 压力的反应 三个部分构成。压力源是 种客观存在,而 力的反应则是由个体对压 的认知评估来决定的,只有当个体确实感受到压力源的威胁时,才构成压力, 否则 存在压力。如:当学生认为考试对他造成了威胁时,他就会产生压力,但如果他视考 试为自我实力的评估并乐此不疲时,则不会感觉到太大的压力。2、压力来源生活中 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成为压力来源,压力既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环境:既 可能来自是生理方 也可能来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主活事件。生活中重大而突然的改变是造成压力的主要来源。 (1) 升学考试的成败、 20分钟 人际环境的适应、职位变更、突然增加的非常规工作内容、新的学习方式、身体疾病 等关于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的重大变化均会成为压力的来源。 (2)灾难性和创伤 性事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日夕祸福”,突发的灾难性事件都是消极的、无法控制 会出现应激状态,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 这种情绪反应可能在灾难后 发作,也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发作,变成慢性综合症,甚至造成严重精神障碍。 (3 社会性问题:这属于慢性应激源,来自于社会和环境条件,环境污染、人口过利、政 治经济状况、交通拥挤、社会治安、爱滋病威胁、战争创伤、恐怖主义活动等社会事 件都绘人成罗和性的影白成为生话中的力遁 (4)广理困,这干个 的内在心理因素困扰,主要包 括个人的心理冲突 动机行为的挫折和个人对压力的 知。同样的事件,往往会给不同的个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感受,原因就在于该事件 对个体的重要程度及个体对压力的认知不同,如果过分夸大压力的威胁,就会制造 种无法抗拒的压力感,长此以往,会对压力产生习惯性畏惧。而客观地认知压力,并 树立抵抗压力的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则会减轻压力感。 应对压力压力 一种 客观存在,为了更好地减低压 h夹的 消极影响,就必须学会有效地处理压力 5分钟 而言 个体从面临压力到解决问题要经历冲击阶段(压力来临之初出现的眩晕 不知 所措、惊恐状态)、安定阶段(冲击之后的恢复阶段)和解决阶段(直接面对压力,分 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常用的应对方法如下:(1)了解自 已的能力,制定切可行的目标 (2)对压力讲行正确的认知评估,改变不合理观 “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认知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3)建立和扩启好的 持系统, 通过社 支持来缓解】 玉力, 相信在你需要 人会给你提供帮助, 使自己刷 刻成为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一部分,不要让自己孤立无助: (4)建立积极和谐的人格 特征,自立、自信,知足常乐:5)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加强体有锻炼,培养多方 面兴趣。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没有人能替代你的成长,你必须学会独立 体会其中的艰辛与快乐,只要你能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 并与同行者推手合作正碑 对待这 历程中所有积极与消极的情绪 勇敢面对挫打 超越 你便能维护健 的心理状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但绝不是完美的,生活是艰辛的,但也是幸福的 只要你愿意去努力,你便能获得健康而亮丽的人生
4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压力是现代人最普遍的心理体验,压力存在于生活的每个方 面,如:重大考试、第一次演讲、第一次面试、失业、亲人患病或死亡、工作负荷的 增加、突发事件等。人的一生中要面对各种压力,承受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 的。但过度的压力会造成人的身心失衡,影响身心健康。 一、压力及其来源 1、压力 的概念 压力是指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景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 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任何压力都由压力源、个体对压力的认知评估、 压力的反应三个部分构成。压力源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压力的反应则是由个体对压力 的认知评估来决定的,只有当个体确实感受到压力源的威胁时,才构成压力,否则不 存在压力。如:当学生认为考试对他造成了威胁时,他就会产生压力,但如果他视考 试为自我实力的评估并乐此不疲时,则不会感觉到太大的压力。 2、压力来源 生活中 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成为压力来源,压力既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环境;既 可能来自是生理方面,也可能来自心理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重大 生活事件。生活中重大而突然的改变是造成压力的主要来源。升学考试的成败、新的 人际环境的适应、职位变更、突然增加的非常规工作内容、新的学习方式、身体疾病 等关于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的重大变化均会成为压力的来源。 (2)灾难性和创伤 性事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突发的灾难性事件都是消极的、无法控制 和预测的,会给个体带来特别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压力。创伤性事件发生时,个体通常 会出现应激状态,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这种情绪反应可能在灾难后立即 发作,也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发作,变成慢性综合症,甚至造成严重精神障碍。 (3) 社会性问题:这属于慢性应激源,来自于社会和环境条件,环境污染、人口过剩、政 治经济状况、交通拥挤、社会治安、爱滋病威胁、战争创伤、恐怖主义活动等社会事 件都会给人造成累积性的影响,成为生活中的压力源。 (4)心理困扰:这属于个人 的内在心理因素困扰,主要包括个人的心理冲突、动机行为的挫折和个人对压力的认 知。同样的事件,往往会给不同的个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感受,原因就在于该事件 对个体的重要程度及个体对压力的认知不同,如果过分夸大压力的威胁,就会制造一 种无法抗拒的压力感,长此以往,会对压力产生习惯性畏惧。而客观地认知压力,并 树立抵抗压力的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则会减轻压力感。 二、应对压力 压力是一种 客观存在,为了更好地减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就必须学会有效地处理压力。一般 而言,个体从面临压力到解决问题要经历冲击阶段(压力来临之初出现的眩晕、不知 所措、惊恐状态)、安定阶段(冲击之后的恢复阶段)和解决阶段(直接面对压力,分 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常用的应对方法如下: (1)了解自 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对压力进行正确的认知评估,改变不合理观 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认知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3)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 持系统,通过社会支持来缓解压力,相信在你需要时他人会给你提供帮助,使自己时 刻成为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一部分,不要让自己孤立无助; (4)建立积极和谐的人格 特征,自立、自信,知足常乐; 5)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多方 面兴趣。 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没有人能替代你的成长,你必须学会独立 体会其中的艰辛与快乐,只要你能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并与同行者携手合作,正确 对待这一历程中所有积极与消极的情绪,勇敢面对挫折,超越自我,你便能维护健康 的心理状态。 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但绝不是完美的,生活是艰辛的,但也是幸福的, 只要你愿意去努力,你便能获得健康而亮丽的人生。 5 分钟 20 分钟 5 分钟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