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8,文件大小:831.54KB,团购合买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 2、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3、使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 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 2、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 和谐社会的构建。 3、使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 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教学重点】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3、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4、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如何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教学课时】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本章的教学方法应是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本章中第 节理论性教强,拟以教师讲授为主,第二、三节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在讲授过程中可辅以倾听与分享活动 案例讨论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进行互动。各节的教学时间安排如下: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 共6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 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基本上是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即使发生公共 生活也是在很有限的范围内,在近代乃至我们建国初期,以至改革开放以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在特定的范围 内,比如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就是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公共生活究竟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自古以来公共生活都具 有什么基本特点。这是我们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请大家想一想,人们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在公共生活中,你经历过不讲社会公德的事吗?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这一节是全章的基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公共生活的特点是什么?比较一下和私人生活的差别。这两者是相互对应 的两个方面。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的界限,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点,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叫社会公德 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起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影响他人的关联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 重要性更加凸显。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1920年,16岁的邓小平 留学法国,从重庆到上海,乘船走了8天,从上海到马赛,整整颠簸了39天。今天,任何一个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 在17小时内,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 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 崭新的阶段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 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 2、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 和谐社会的构建。 3、使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 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教学重点】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3、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4、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如何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教学课时】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本章的教学方法应是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本章中第一 节理论性教强,拟以教师讲授为主,第二、三节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在讲授过程中可辅以倾听与分享活动、 案例讨论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进行互动。各节的教学时间安排如下: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 共6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 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基本上是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即使发生公共 生活也是在很有限的范围内,在近代乃至我们建国初期,以至改革开放以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在特定的范围 内,比如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就是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公共生活究竟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自古以来公共生活都具 有什么基本特点。这是我们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请大家想一想,人们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在公共生活中,你经历过不讲社会公德的事吗?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这一节是全章的基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公共生活的特点是什么?比较一下和私人生活的差别。这两者是相互对应 的两个方面。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的界限,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点,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叫社会公德, 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起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影响他人的关联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 重要性更加凸显。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1920年,16岁的邓小平 留学法国,从重庆到上海,乘船走了8天,从上海到马赛,整整颠簸了39天。今天,任何一个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 在17小时内,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 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 崭新的阶段。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 1、私人生活

(1)什么是私人生活: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是家庭内部的事,是个人活动;从另- 个角度说就是不对别人产生直接影响和关系,是小范围的私事。它和公共场所不同。 (2)私人生活的特点:私人生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和个人活动,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私人生活中的是非 判断讲究个人私德,现在主要是家庭方面,称为家庭美德 2、公共生活 (1)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 (2)公共生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3)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 人类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 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展)以及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不同阶段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人们出行方便了,活动范围必然也增加了。人们有时间就会出去旅 游,国内外都很方便。周末去郊游,到公园玩,参观博物馆,商场购物,看电影、音乐会,健身去游泳馆,练瑜珈 等等,来朋友、过生日到饭店。公共活动场所增加了,更多的人从家庭中走出来参与公共场所的活动,同样一件事 情,你在自己家里可能是允许的,比如不讲卫生乱放东西,但是在公共场所就不允许了,因为它会影响别人。这是 公共生活的社会性和其他人的关联性所决定的。因而,社会活动的范围也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 园、集体宿舍等,发展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的虚拟世界等 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昔日的熟人交往转向了生人交往,社会对规范的要求增加了。传统的交往以血缘、地域 社会生活(同学同事)关系为主,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活动范围狭小,随着社会的进步,交往对象打破了原来的限 制,要更多地与生人交往,要善于与生人交往,无论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公共秩序的构建都是非常重要的。因 此,以往的社会交往的对象也从以往熟人社会到现在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活动内容和方式多样,以前简单单一,锻炼身体、打扑克娱乐,现在多了,看电视、上 网、旅游、娱乐、参观。场合方式都变得多样,这也提高了对公共管理的要求,对公共设施的要求,满足人们的多 样性。以往的活动方式发展为现在的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 网冲浪等多种方式 案例分析 村民张某举办婚礼,邀请亲朋好友在家中聚会,唱卡拉OK和跳舞至深夜,时常大喊大叫。周围邻居无法正常休 息,多次与他交涉无效,张某认为这是个人自由,他人无权干涉。你是怎样认为的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无规矩不成方囻,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列 宁曾经说过,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ˆ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干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 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一)公共秩序 1、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 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2、公共秩序 (1)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公共秩序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等。 3、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如果人们各行其是,随心所欲,那就没有公共秩序,也谈不上 发展,更不用说和谐了。有序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随着生产和生活互相渗透 交融,公共生活秩序容易对生产活动产生直接影响。我们距离这一点有差距,制假贩假,欺骗,三角债。不遵守社

(1)什么是私人生活: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是家庭内部的事,是个人活动;从另一 个角度说就是不对别人产生直接影响和关系,是小范围的私事。它和公共场所不同。 (2)私人生活的特点:私人生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和个人活动,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私人生活中的是非 判断讲究个人私德,现在主要是家庭方面,称为家庭美德。 2、公共生活 (1) 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 (2) 公共生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3) 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 人类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 --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展)以及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不同阶段。 (4)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①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人们出行方便了,活动范围必然也增加了。人们有时间就会出去旅 游,国内外都很方便。周末去郊游,到公园玩,参观博物馆,商场购物,看电影、音乐会,健身去游泳馆,练瑜珈 等等,来朋友、过生日到饭店。公共活动场所增加了,更多的人从家庭中走出来参与公共场所的活动,同样一件事 情,你在自己家里可能是允许的,比如不讲卫生乱放东西,但是在公共场所就不允许了,因为它会影响别人。这是 公共生活的社会性和其他人的关联性所决定的。因而,社会活动的范围也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 园、集体宿舍等,发展到新兴的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的虚拟世界等。 ②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昔日的熟人交往转向了生人交往,社会对规范的要求增加了。传统的交往以血缘、地域、 社会生活(同学同事)关系为主,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活动范围狭小,随着社会的进步,交往对象打破了原来的限 制,要更多地与生人交往,要善于与生人交往,无论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公共秩序的构建都是非常重要的。因 此,以往的社会交往的对象也从以往“熟人社会”到现在“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③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活动内容和方式多样,以前简单单一,锻炼身体、打扑克娱乐,现在多了,看电视、上 网、旅游、娱乐、参观。场合方式都变得多样,这也提高了对公共管理的要求,对公共设施的要求,满足人们的多 样性。以往的活动方式发展为现在的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 网冲浪等多种方式。 案例分析 村民张某举办婚礼,邀请亲朋好友在家中聚会,唱卡拉OK和跳舞至深夜,时常大喊大叫。周围邻居无法正常休 息,多次与他交涉无效,张某认为这是个人自由,他人无权干涉。你是怎样认为的?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列 宁曾经说过,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 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一) 公共秩序 1、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 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2、公共秩序 (1)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公共秩序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等。 3、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如果人们各行其是,随心所欲,那就没有公共秩序,也谈不上 发展,更不用说和谐了。有序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随着生产和生活互相渗透 交融,公共生活秩序容易对生产活动产生直接影响。我们距离这一点有差距,制假贩假,欺骗,三角债。不遵守社

会秩序,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如网上购物,缺少诚信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是其造成的信任缺乏却影响到 行业的发展。盗版光盘泛滥,造成很人有人敢投入生产正版光盘,如果效益好立马被盗版。所以大多数国内光盘生 产是不敢投入的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包含着对秩序的要求,人们生活 质量需要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权利的保护 哪些因素影响生活质量?是个人收入的高低吗?有钱可以买房子、买车子,然后生活质量就会很好了吗?我们细 想一想,仅仅有这些还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生活地区的治安状况,我们所处社会的安定秩序,如果大家 离开住宅总是担心被盗窃,被抢劫,这样的生活质量能说是高的吗?如果大家出门坐车总是遇到争抢坐位,吵架, 说话不文明等等行为,我们的心情能愉快吗?我们的生活能有质量吗?所以说,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取决 于家庭成员的和谐,收入的高低,还取决于公共生活的质量,取决于公共场所秩序的好坏。自从91!事件后美国人 的生活质量被大幅度降低,没有安全感了,过节时常常接到警报,地铁中也有广告:如果发现可疑物品请拨打11 22。生活在这样的恐惧感中生活质量还谈得上吗?所以联合国的社会权利发展中提出首先摆脱贫穷和疾病,后来又 提出摆脱恐惧感,追求安定感、幸福感。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文明程度、秩序意识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现 代化也包括人的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泰坦尼克号中感人的一幕,就是在灾难来临时贵族们依然保持生命的尊严,有人恐惧和混乱,也有人依然演奏 或是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危机时刻的表现表明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此外9事件中也岀现了这样的情景,非常 有秩序,人们排队从电梯一侧往下走,消防队员从另一侧往上冲,互不影响,给盲人让路,妇女孩子得到照顾。表 现出了一个民族整体的良好的文明程度 案例讨论 1、我国派出上百名记者采访德国世界杯,阵容庞大。然而,少数记者倒卖采访球票,引起国际足联不满,致使中 国媒体后来提出的许多采访票申请被拒绝。结果不少记者无法进λ现场,只能在球场外的新闻中心观看大屏幕。导 致正常的工作都没法做了 2、有个中国人在华盛顿航空博物馆参观。在电梯上,他看到_位非洲裔小孩的卷发,顿生好奇,便伸手抚弄起 来。他没有注意到,旁边一位女土随即拔通了手机。走出电梯,在大厅参观不到两分钟,一位警察走来,不由分说 将他带走:据事后了解,他被指控企图性骚扰。等待他的,不仅仅是行程被迫中断,还有警方的讯问,直至官司。 3、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对携带动植物产品入境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可一些中国游客明知故犯—他们想给远 在异乡他国的亲友带去国内的土特产品。结果多数人被查出,情节严重的还被拘押多时。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 做法并不可取,后果更是得不偿失:有的被罚款,有的受到警告,还有的在再次申请时被拒绝 4、2008年许多人到法国巴黎观摩中国年ˆ活动。在埃菲尔铁塔上,一群中国游客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地上电梯。 电梯因为超载发出警告声,大家不是谦让着下来几个人,而是你推我搡起哄着让别人下去。里面的几个外国游客气 愤地挤了出来。我们的同胞不但没有自责,反而哈哈大笑。超载是很危险的,不为了国家形象,不为了文明,你至 少也得考虑考虑自身的安全 5、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忽然一声沉闷的响声(附近在开山爆破),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 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岀教室,纷纷冲冋楼梯。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倒下 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 伤。 6、四川安县桑早中学2200名师生在1分36秒内逃离摇摇欲坠的教学楼,安全撤离到操场,而无人受伤,可真是 创造了生命潜能的奇迹! 讨论:社会公共场所靠什么来维持和维护呢?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一)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纪律、道德、法律等)

会秩序,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如网上购物,缺少诚信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是其造成的信任缺乏却影响到 行业的发展。盗版光盘泛滥,造成很人有人敢投入生产正版光盘,如果效益好立马被盗版。所以大多数国内光盘生 产是不敢投入的。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包含着对秩序的要求,人们生活 质量需要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权利的保护。 哪些因素影响生活质量?是个人收入的高低吗?有钱可以买房子、买车子,然后生活质量就会很好了吗?我们细 想一想,仅仅有这些还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生活地区的治安状况,我们所处社会的安定秩序,如果大家 离开住宅总是担心被盗窃,被抢劫,这样的生活质量能说是高的吗?如果大家出门坐车总是遇到争抢坐位,吵架, 说话不文明等等行为,我们的心情能愉快吗?我们的生活能有质量吗?所以说,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取决 于家庭成员的和谐,收入的高低,还取决于公共生活的质量,取决于公共场所秩序的好坏。自从911事件后美国人 的生活质量被大幅度降低,没有安全感了,过节时常常接到警报,地铁中也有广告:如果发现可疑物品请拨打1112 22。生活在这样的恐惧感中生活质量还谈得上吗?所以联合国的社会权利发展中提出首先摆脱贫穷和疾病,后来又 提出摆脱恐惧感,追求安定感、幸福感。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文明程度、秩序意识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现 代化也包括人的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泰坦尼克号中感人的一幕,就是在灾难来临时贵族们依然保持生命的尊严,有人恐惧和混乱,也有人依然演奏, 或是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危机时刻的表现表明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此外911事件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非常 有秩序,人们排队从电梯一侧往下走,消防队员从另一侧往上冲,互不影响,给盲人让路,妇女孩子得到照顾。表 现出了一个民族整体的良好的文明程度 案例讨论: 1、我国派出上百名记者采访德国世界杯,阵容庞大。然而,少数记者倒卖采访球票,引起国际足联不满,致使中 国媒体后来提出的许多采访票申请被拒绝。结果不少记者无法进入现场,只能在球场外的新闻中心观看大屏幕。导 致正常的工作都没法做了。 2、有个中国人在华盛顿航空博物馆参观。在电梯上,他看到一位非洲裔小孩的卷发,顿生好奇,便伸手抚弄起 来。他没有注意到,旁边一位女士随即拨通了手机。走出电梯,在大厅参观不到两分钟,一位警察走来,不由分说 将他带走:据事后了解,他被指控企图性骚扰。等待他的,不仅仅是行程被迫中断,还有警方的讯问,直至官司。 3、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对携带动植物产品入境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可一些中国游客明知故犯——他们想给远 在异乡他国的亲友带去国内的土特产品。结果多数人被查出,情节严重的还被拘押多时。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 做法并不可取,后果更是得不偿失:有的被罚款,有的受到警告,还有的在再次申请时被拒绝。 4、2008年,许多人到法国巴黎观摩“中国年”活动。在埃菲尔铁塔上,一群中国游客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地上电梯。 电梯因为超载发出警告声,大家不是谦让着下来几个人,而是你推我搡起哄着让别人下去。里面的几个外国游客气 愤地挤了出来。我们的同胞不但没有自责,反而哈哈大笑。超载是很危险的,不为了国家形象,不为了文明,你至 少也得考虑考虑自身的安全。 5、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忽然一声沉闷的响声(附近在开山爆破),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 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倒下一 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 伤。 6、四川安县桑早中学2200名师生在1分36秒内逃离摇摇欲坠的教学楼,安全撤离到操场,而无一人受伤,可真是 创造了生命潜能的奇迹! 讨论:社会公共场所靠什么来维持和维护呢?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一)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纪律、道德、法律等)

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 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 必须遵守的规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 形成的、得到社会成员广泛认可的规范以民间风俗、礼仪和宗教教规、戒律形式继续发挥着作用;另一方面,一些 公共生活中的基本秩序及其规范开始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现,以强制的方式对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作出限制和规 定,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 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 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 靠道德,也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 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 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堿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 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两种基本手段——即道德与法律 (1)两者共同目标是什么? 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两者的作用有何不同 法律的作用有: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广泛,它能调整许 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社会生活多方面和人们精神世界,可道德的实践规约作用是弱势和有限的,它作用的方 式主要靠社会舆论的褒贬和劝说,依赖良心的自我把持和自由意志的高度自觉,它不像法律有社会强力机构的支 撑,有明细精确的条文,有具体而现实的处罚措施。对于心地善良者,道徳会起到巨大的鼓舞与鞭策作用,但对于 顽劣不化者,除了言论上的谴责外,还要运用法律来惩罚,因此说:“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法律则以“他律ˆ的 形式体现了道德的基本精神。如果说道德是法治的道义基础和精神保证,法律则是道徳得以实施的制度保障 (3)两者既有区别又是互补的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法是权力规范,是应该目必须如何的行为规范,且是有组织的强制;道德则是非权力规范,是 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行为规范,且是无组织的强制。道德所规范的是每个人的全部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而法所规 法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即那些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如不应该杀人”、“应该给老弱病残让位”。狄骥 说:“—种道德规则或经济规则是在组成一定社会集团的个人一致或几乎—致地具有这样感觉,认为如果不使用社 会的强力来保障这种规则,则社会连带关系就会受到严重危害时才成为法律规则”。 法律和道徳都是一种强制性规范。强制,有肉体强制,如各种刑罚;也有行政强制,如各种处分;还有舆论强 制。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徳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 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徳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 要靠法律。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进入阶级 社会以后,法律和道德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力量。法律中包含有道徳,道徳规范中也具有法律的内 谷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案例:外国人的社会公德 新加坡: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拋杂物、随地吐痰,禁止在地铁里吃东西,否则罚款。在禁烟区吸烟者及失职的管理 人员,属初犯的,罚款1000元(新加坡币,下同)以下,重犯者被罚款高达2000元。上公厕如不冲水,受批评,若

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 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 必须遵守的规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 形成的、得到社会成员广泛认可的规范以民间风俗、礼仪和宗教教规、戒律形式继续发挥着作用;另一方面,一些 公共生活中的基本秩序及其规范开始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现,以强制的方式对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作出限制和规 定,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 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 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 靠道德,也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 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 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 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两种基本手段——即道德与法律。 (1)两者共同目标是什么? 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两者的作用有何不同。 法律的作用有: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广泛,它能调整许 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社会生活多方面和人们精神世界,可道德的实践规约作用是弱势和有限的,它作用的方 式主要靠社会舆论的褒贬和劝说,依赖良心的自我把持和自由意志的高度自觉,它不像法律有社会强力机构的支 撑,有明细精确的条文,有具体而现实的处罚措施。对于心地善良者,道德会起到巨大的鼓舞与鞭策作用,但对于 顽劣不化者,除了言论上的谴责外,还要运用法律来惩罚,因此说:“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法律则以“他律”的 形式体现了道德的基本精神。如果说道德是法治的道义基础和精神保证,法律则是道德得以实施的制度保障。 (3)两者既有区别又是互补的。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法是权力规范,是应该且必须如何的行为规范,且是有组织的强制;道德则是非权力规范,是 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行为规范,且是无组织的强制。道德所规范的是每个人的全部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而法所规 法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即那些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如“不应该杀人”、“应该给老弱病残让位”。狄骥 说:“一种道德规则或经济规则是在组成一定社会集团的个人一致或几乎一致地具有这样感觉,认为如果不使用社 会的强力来保障这种规则,则社会连带关系就会受到严重危害时才成为法律规则”。 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种强制性规范。强制,有肉体强制,如各种刑罚;也有行政强制,如各种处分;还有舆论强 制。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 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 要靠法律。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进入阶级 社会以后,法律和道德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力量。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的内 容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案例:外国人的社会公德 新加坡: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抛杂物、随地吐痰,禁止在地铁里吃东西,否则罚款。在禁烟区吸烟者及失职的管理 人员,属初犯的,罚款1000元(新加坡币,下同)以下,重犯者被罚款高达2000元。上公厕如不冲水,受批评,若

再犯,名字连同照片将会上报纸 1994年,18岁的美国青年费伊在新加坡损坏岀租车,向停放的岀租车扔鸡蛋、摘牌照,结果被判处有期徒刑,连当 时的总统克林顿亲自出面说情也无济于事。 朝鲜:平壤多雪,每逢一夜大雪过后,次日清晨,居民不用动员自觉拥向马路,清扫积雪。排长队上公共汽车。街 道干净整洁,不见杂物。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向身边驶过的外宾车辆举手行礼或鞠躬致意,使人感到,朝鲜确实堪称 礼仪之帮、文明之国 约旦:每年4至5月间,首都安曼的居民都要参加公益劳动,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还乐于助人。 韩国:韩国人的特点是爱国,以使用国产品自豪。政府重视倡导精神文明,严惩那些伤风败俗、有损国格的行为 996年月,在泰国边境发生的5名韩国游客捕杀野生熊被泰国当局逮捕的事件曝光后,韩国总理李寿成认为这丟尽 了朝国人的脸,于是立即下令外交部严厉制裁这5名在外国出丑和犯法的人,以端正风气 瑞典:在富国瑞典,节俭之风十分盛行,行贿、受贿的现象十分鲜见。举行各种会议,大都是咖啡一杯,有的再备 些点心。红包、礼品之类是十分少见的。对来访者极少送纪念品,即使非赠送不可,其价值最多也只相当于当地人 一两个小时的工资。如果双方是公务上的关系,即使送一瓶酒也属贿赂行为。瑞典贿赂现象极少见的原因:一是大 家都比较富裕,不追求奢侈生活,没有必要再贪贿赂小便宜;二是国家颁布了严厉的反贿赂法;三是对贿赂行为有 着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涵义 1、社会公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之间的关系。从性质上看,社会公德具有一种场所道德的性质(你进入这个场所,就要遵守为了维护这个场所的公 共秩序的道德要求。)从相对于社会其他道德规范而言,社会公德又具有底线的性质即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 是没有阶级性的。 2、社会公德的特点 (1)继承性。干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 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在 公共场合注重礼貌、相互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2)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 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徳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相对于社会其他道德规范而 言,社会公德有具有底线及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 (3)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在一个社会 中,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在一定意义上讲,具 有一种场所道德的性质,就是说,你进入这个场所,就要遵守为了维护该场所公共秩序的道德要求。 (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它讲的是一些有广泛共识的问题,往往不需要 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如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等就是起码的生活共识,“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 路ˆ等公德规范,更是简便易行 提问:你认为,现在社会上有哪些公德缺失的现象呢?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 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1、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为维系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社会公 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 友好的表现,也体现着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再犯,名字连同照片将会上报纸。 1994年,18岁的美国青年费伊在新加坡损坏出租车,向停放的出租车扔鸡蛋、摘牌照,结果被判处有期徒刑,连当 时的总统克林顿亲自出面说情也无济于事。 朝鲜:平壤多雪,每逢一夜大雪过后,次日清晨,居民不用动员自觉拥向马路,清扫积雪。排长队上公共汽车。街 道干净整洁,不见杂物。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向身边驶过的外宾车辆举手行礼或鞠躬致意,使人感到,朝鲜确实堪称 礼仪之帮、文明之国。 约旦:每年4至5月间,首都安曼的居民都要参加公益劳动,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还乐于助人。 韩国:韩国人的特点是爱国,以使用国产品自豪。政府重视倡导精神文明,严惩那些伤风败俗、有损国格的行为。 1996年7月,在泰国边境发生的5名韩国游客捕杀野生熊被泰国当局逮捕的事件曝光后,韩国总理李寿成认为这丢尽 了韩国人的脸,于是立即下令外交部严厉制裁这5名在外国出丑和犯法的人,以端正风气。 瑞典:在富国瑞典,节俭之风十分盛行,行贿、受贿的现象十分鲜见。举行各种会议,大都是咖啡一杯,有的再备 些点心。红包、礼品之类是十分少见的。对来访者极少送纪念品,即使非赠送不可,其价值最多也只相当于当地人 一两个小时的工资。如果双方是公务上的关系,即使送一瓶酒也属贿赂行为。瑞典贿赂现象极少见的原因:一是大 家都比较富裕,不追求奢侈生活,没有必要再贪贿赂小便宜;二是国家颁布了严厉的反贿赂法;三是对贿赂行为有 着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涵义 1、社会公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之间的关系。从性质上看,社会公德具有一种场所道德的性质(你进入这个场所,就要遵守为了维护这个场所的公 共秩序的道德要求。)从相对于社会其他道德规范而言,社会公德又具有底线的性质即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 是没有阶级性的。 2、社会公德的特点: (1)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 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在 公共场合注重礼貌、相互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2)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 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相对于社会其他道德规范而 言,社会公德有具有底线及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 (3)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在一个社会 中,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在一定意义上讲,具 有一种场所道德的性质,就是说,你进入这个场所,就要遵守为了维护该场所公共秩序的道德要求。 (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它讲的是一些有广泛共识的问题,往往不需要 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如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等就是起码的生活共识,“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 路”等公德规范,更是简便易行 提问:你认为, 现在社会上有哪些公德缺失的现象呢?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 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1、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为维系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社会公 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 友好的表现,也体现着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民族 的整体素质。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继 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徳、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 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思考:我们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救济的时候,任何人都是社 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 互帮助。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 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 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公德,是爱 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正在成长成才的一代有为青 年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 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3、爱护公物。爱惜和保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公民要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 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 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 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 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相反,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全体人民 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毎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应当像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心爱之物一样,精心保护公共财物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毎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 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能源等广泛内容。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多,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绿色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 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內容。热爱 自然、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负责任。作为有较高文 化素养的一代有为青年,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带 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 5、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 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 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对于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纪律观念强不强,法制意识 强不强,体现着他的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 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的生活秩序容易被破坏,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大学生 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 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德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是对以往 社会公德进行扬弃的结果。我国的社会公德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当 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如,少数人缺乏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民族 的整体素质。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继 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 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思考:我们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救济的时候,任何人都是社 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 互帮助。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 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 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公德,是爱 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正在成长成才的一代有为青 年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 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3、爱护公物。爱惜和保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公民要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 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 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 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 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相反,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全体人民 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应当像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心爱之物一样,精心保护公共财物。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 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能源等广泛内容。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多,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绿色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 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热爱 自然、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负责任。作为有较高文 化素养的一代有为青年,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带 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 5、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 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 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对于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纪律观念强不强,法制意识 强不强,体现着他的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 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的生活秩序容易被破坏,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大学生 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 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德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是对以往 社会公德进行扬弃的结果。我国的社会公德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当 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如,少数人缺乏

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 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德是根植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而产生的,也是 对以往社会公德观念的优良成分进行扬弃所取得的成果。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礼让”、“诚信”、“惜物ν以及强调人和 自然和谐相处等,就都属于优良公德传统。我囯的公徳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批判继承优良传统道德的成分 是密不可分的。 (2)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也 使得公共生活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一些新的社会公德规范和要求在实践中形成并被人们 所接受。例如,人们在相互交往及公共场所活动时更加注意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一些行为礼仪已被人们了解、接 受并逐渐成为习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 变化,等等。 (3)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从20世纪50年代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公德教育,60年代在全 国掀起的学雷锋活动髙潮,80年代初的五讲四美三热爱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9年代及其以后以讲文明 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暧”、“志愿 者”、“手拉手”、“舂蕾计划ˆ丶、“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丶“保护母亲河、“爱心送考ν等活动,都成为社会公 德建设的良好载体,使人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了践行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2、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 违背公德,甚至有的行为导致了损人不利己的结果,加大了社会运行成本,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一个低效率的社会, 有碍生产力的顺利发展。 资料 (1)鲁迅先生描述过公德意识缺失的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 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却不很多 (2)我国公民岀境旅游的不文明表现:随处抛丟垃圾、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在教堂 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案例1 据报载,美国爱荷华州德威特市,有一个名叫斯万森的男子,为了利用自己的身体资源赚钱,于2002年8月1日 在网上宣称将拍卖自己的脸皮,任何有意向的广告口可以进行投标,购买下他脸皮的所有权。后有一名叫波多米尼 克的毒品商人表示愿出10万美金的价格,条件是在斯万森的脸上永久性地刻上一片大麻叶子,并在叶子下面写一句 标语“让它合法化!”,后被斯万森拒绝。国内也有类似的报道。 案例2 据《辽沈晚报》2003年1月30日报道,2003年1月21日,一个名叫孙庆坤的小伙子出现在郑州市街头,其额头写着两 个黑字:卖脸。两侧脸庞各有一字:招、商,下巴上是联系电话。当天下午,河口卫生巾生产厂商找到孙庆坤,准 备出5万元钱在他脸上做卫生巾广告,但被其拒绝,因一是厂家出钱太少;再者厂家的条件太苛刻,必须在他脸上 刻下卫生巾的样品,有损他的尊严。对此种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7条规定:“广告不得有妨碍社会和 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8条规定:“广告不得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案例3 据《信息时报》广州市花都区一名为云海阁的酒楼其10多名保安的服务形象是头戴一顶礼帽,上穿丝绸马褂,下穿 大裤头,屁股上还挂着把木制驳壳枪,点头哈腰,顾客进门时无论男女均叫大爷,其言谈举止完全模仿上世纪30 年代大上海的情景。此举遭到一些客人的强烈不满和指责,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革命不能忍受目前岀现的汉奷形 象,对他们挥以老拳。该酒楼的保安身穿怪异的服装,打扮成汉奷形象,无论从感情上说还是从道德上讲都使人不 易接受

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 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德是根植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而产生的,也是 对以往社会公德观念的优良成分进行扬弃所取得的成果。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礼让”、“诚信”、“惜物”以及强调人和 自然和谐相处等,就都属于优良公德传统。我国的公德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批判继承优良传统道德的成分 是密不可分的。 (2)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也 使得公共生活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一些新的社会公德规范和要求在实践中形成并被人们 所接受。例如,人们在相互交往及公共场所活动时更加注意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一些行为礼仪已被人们了解、接 受并逐渐成为习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 变化,等等。 (3)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从20世纪50年代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公德教育,60年代在全 国掀起的学雷锋活动高潮,80年代初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90年代及其以后以“讲文明 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 者”、“手拉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保护母亲河”、“爱心送考”等活动,都成为社会公 德建设的良好载体,使人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了践行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2、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 违背公德,甚至有的行为导致了损人不利己的结果,加大了社会运行成本,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一个低效率的社会, 有碍生产力的顺利发展。 资料: (1)鲁迅先生描述过公德意识缺失的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 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却不很多” (2)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表现: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在教堂、 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案例1: 据报载,美国爱荷华州德威特市,有一个名叫斯万森的男子,为了利用自己的身体资源赚钱,于2002年8月1日 在网上宣称将拍卖自己的脸皮,任何有意向的广告口可以进行投标,购买下他脸皮的所有权。后有一名叫波多米尼 克的毒品商人表示愿出10万美金的价格,条件是在斯万森的脸上永久性地刻上一片大麻叶子,并在叶子下面写一句 标语“让它合法化!”,后被斯万森拒绝。国内也有类似的报道。 案例2: 据《辽沈晚报》2003年1月30日报道,2003年1月21日,一个名叫孙庆坤的小伙子出现在郑州市街头,其额头写着两 个黑字:卖脸。两侧脸庞各有一字:招、商,下巴上是联系电话。当天下午,河口卫生巾生产厂商找到孙庆坤,准 备出5万元钱在他脸上做卫生巾广告,但被其拒绝,因一是厂家出钱太少;再者厂家的条件太苛刻,必须在他脸上 刻下卫生巾的样品,有损他的尊严。对此种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7条规定:“广告不得有妨碍社会和 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8条规定:“广告不得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案例3: 据《信息时报》广州市花都区一名为云海阁的酒楼其10多名保安的服务形象是头戴一顶礼帽,上穿丝绸马褂,下穿 大裤头,屁股上还挂着一把木制驳壳枪,点头哈腰,顾客进门时无论男女均叫大爷,其言谈举止完全模仿上世纪30 年代大上海的情景。此举遭到一些客人的强烈不满和指责,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革命不能忍受目前出现的“汉奸”形 象,对他们挥以老拳。该酒楼的保安身穿怪异的服装,打扮成汉奸形象,无论从感情上说还是从道德上讲都使人不 易接受

案例4 将国耻纪念日作为卖点的行为:据《北京晨报》2002年11月20日报道,广东佛山恒X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的某品 牌汽车专卖店于2002年9月18日开业。当日,该公司在佛山、南海两地媒体上的广告称:“9.18是一个开心的日 子”。广告刊出后,佛山一位姓辜的先生认为,“二战”其间,日本帝国主义犯下了滔天罪行,令人没齿难忘。商家 的这则广告使他的感凊受到极大伤害,因此以“国恨¨家仇ˆ为理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恒X公司在曾经刊登 广告的媒体上刊登悔过信,向他本人和佛山、南海人民赔礼道歉,并索赔精神抚慰金918元。 案例5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深圳华强路上的一个巨幅“广告牌发包”广告,因为用了一个性感女子的巨幅剪影,并用黄 颜色突出包”字,被路人指为“包二奶”广告而遭到投诉。该广告底色为红色,左半部是一白色的性感女子剪影,下 端有一行等着你来包”字样。尤其显眼的是,“等”字就压在女剪影的臀部上。市民之所以误认为该广告是¨包二 奶”广告,盖缘于—个“包字。为了使这个“包”字显得格外突出,广告制作者还特地用黄色进行了处理。 案例6: 2003年1月25日,湖南长沙一家餐馆推岀全国第一桌“人乳宴”。六名“奶娘”也被打发回老家。实际上,早在200年5 月19日,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在对上海市卫生局的有关批复中就明确指出:“人体母乳不是一般的食品资源, 不能进行商品生产经营。” 3、大学生是传播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 捐献骨髓、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学雷锋”、“三下乡以及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已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某些陋 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相符合,也有损大学生自身的形象。 如果一个学生掌握了各种专业知识,并且学有成就,有较大的学术发展潜力,但缺乏作为一个正常社会人和合格社 会人员起码的素质与规范,不但对社会可能没有什么较大的贡献,而且将最终有损于社会,被社会淘汰,既不利于 高等学校教育方针的执行落实,又无功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加强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具有内在 的必然性与现实的紧迫性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 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自己的公德意识,树立遵守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践 行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社会的公德建设。 课堂讨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怎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 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徳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 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 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 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 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 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 。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 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 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

案例4: 将国耻纪念日作为卖点的行为: 据《北京晨报》2002年11月20日报道,广东佛山恒X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的某品 牌汽车专卖店于2002年9月18日开业。当日,该公司在佛山、南海两地媒体上的广告称:“9.18是一个开心的日 子”。广告刊出后,佛山一位姓辜的先生认为,“二战”其间,日本帝国主义犯下了滔天罪行,令人没齿难忘。商家 的这则广告使他的感情受到极大伤害,因此以“国恨”“家仇”为理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恒X公司在曾经刊登 广告的媒体上刊登悔过信,向他本人和佛山、南海人民赔礼道歉,并索赔精神抚慰金918元。 案例5: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深圳华强路上的一个巨幅“广告牌发包”广告,因为用了一个性感女子的巨幅剪影,并用黄 颜色突出“包”字,被路人指为“包二奶”广告而遭到投诉。该广告底色为红色,左半部是一白色的性感女子剪影,下 端有一行“等着你来包”字样。尤其显眼的是,“等”字就压在女剪影的臀部上。市民之所以误认为该广告是“包二 奶”广告,盖缘于一个“包”字。为了使这个“包”字显得格外突出,广告制作者还特地用黄色进行了处理。 案例6: 2003年1月25日,湖南长沙一家餐馆推出全国第一桌“人乳宴”。六名“奶娘”也被打发回老家。实际上,早在2000年5 月19日,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在对上海市卫生局的有关批复中就明确指出:“人体母乳不是一般的食品资源, 不能进行商品生产经营。” 3、大学生是传播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 捐献骨髓、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学雷锋”、“三下乡”以及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已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某些陋 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相符合,也有损大学生自身的形象。 如果一个学生掌握了各种专业知识,并且学有成就,有较大的学术发展潜力,但缺乏作为一个正常社会人和合格社 会人员起码的素质与规范,不但对社会可能没有什么较大的贡献,而且将最终有损于社会,被社会淘汰,既不利于 高等学校教育方针的执行落实,又无功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加强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具有内在 的必然性与现实的紧迫性。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 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自己的公德意识,树立遵守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践 行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社会的公德建设。 课堂讨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怎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 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 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 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 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 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 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 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 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 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

社会公德;最后窝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岀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 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案例:“让座行为成另类,让座让到不敢让” 近日,张先生乘坐公交车去办事,当车停靠站时,一前一后上来两位老人,“当时我差点又站了起来,但很快 又否定了这个行为,因为如果起来让座的话,这就是我今天在这辆车上第3次让座了。” 原来,当天公交车上的乘客并不是很多,只有六七个乘客站着。“上车刚过了一站,就上来一个老大爷,由于 我坐在靠前车门的地方,看见他上来就把座让给了他。”过了一会,这位老人下车了,张先生又坐回了原来的位 置。“没几站又上来一位老人。由于那站下车的人也不少,我想后边会有空座,就没起来。可这位老人上来停了 会就站在我旁边了,我回头一看已经没有空座,就又起来把座让给了他。”但这次不像上次那么自然了,张先生心 里总有一种怪怪的说不出的感觉。“第三次想让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都盯着我,还听到有人小声议论,说什么怎 么就显着你了呢,傻不傻呀。”想到这些,张先生感觉好像自己的让座行为成了一种罪过,终于没有第三次站起 来 问题:根据“让座行为成另类,让座让到不敢让”的案例,请回答:如果你是那位张先生,你在这一过程中会怎 么想,怎么做?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交友等。网 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 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1、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重演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 交流工具。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 交友等。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 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 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例如:网络色情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软件、游戏、影视作 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欺诈与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传播计 算机病毒和黑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因此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 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 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 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2、大学生如何加强网络自律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 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 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 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 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赌博等 活动。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 避免受骗上当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 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

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 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案例:“让座行为成另类,让座让到不敢让” 近日,张先生乘坐公交车去办事,当车停靠站时,一前一后上来两位老人,“当时我差点又站了起来,但很快 又否定了这个行为,因为如果起来让座的话,这就是我今天在这辆车上第3次让座了。” 原来,当天公交车上的乘客并不是很多,只有六七个乘客站着。“上车刚过了一站,就上来一个老大爷,由于 我坐在靠前车门的地方,看见他上来就把座让给了他。”过了一会,这位老人下车了,张先生又坐回了原来的位 置。“没几站又上来一位老人。由于那站下车的人也不少,我想后边会有空座,就没起来。可这位老人上来停了一 会就站在我旁边了,我回头一看已经没有空座,就又起来把座让给了他。”但这次不像上次那么自然了,张先生心 里总有一种怪怪的说不出的感觉。“第三次想让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都盯着我,还听到有人小声议论,说什么‘怎 么就显着你了呢,傻不傻呀’。”想到这些,张先生感觉好像自己的让座行为成了一种罪过,终于没有第三次站起 来。 问题:根据“让座行为成另类,让座让到不敢让”的案例,请回答:如果你是那位张先生,你在这一过程中会怎 么想,怎么做?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交友等。网 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 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1、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重演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 交流工具。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 交友等。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 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 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例如:网络色情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软件、游戏、影视作 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欺诈与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传播计 算机病毒和黑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因此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 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 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 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2、大学生如何加强网络自律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 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 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 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 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赌博等 活动。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 避免受骗上当。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 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

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 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 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徳规范的基本保障。 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如何在网上体现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①不转发、散布丑化、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不利于社会和谐安定的信息和言论。不少大学生怀有完美的道德理想, 痛恨道德败坏的社会现象,愤世厌俗但又缺乏社会阅历和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网上借揭露社会阴暗面进行反动 和扰乱社会安定的宣传容易轻信与附合。所以大学生要不断提高知识、政治和道德水平,增强对网上政治言论的鉴 别能力。 ②不浏览色情、暴力和宣传迷信、邪教的网页,积极抵制和举报违法网站。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渴求信息的大学 生尤其如此,不能说浏览色情、暴力等网页的大学生必然有违法之行,但大学生因过多接触这些内容而沉迷其中, 不能自拔以致行为出轨的事例也是举不胜举的,我们对此万不可掉以轻心 ③使用文明语言,不发表侮辱、诽谤等具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言论。虽然侮辱、诽谤等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但 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使一些大学生松懈对自身的道德约朿,有恃无恐地在网上用大量污言秽语相互漫 骂,甚至下线后滋生更多事端,这对现实生活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④不以制作传播病毒或其他方式非法侵入、攻击他人网站,妨害公众使用网络。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对虚拟的网络 空间缺乏监控,某些滋生不轨意念又不愿接受现实道德规范约束的学生便把这种意念在网上付诸于行动。这种行为 往往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无可估量的物质和道义上的损失,除了自我炫耀和肆意发泄外,作恶者也是损人不利己 的。 ⑤不以任冋不诚实的方式骗取他人信任,获取并散布他人隐私,或窃取、毁损他人信息。现实社会已存在的不善之 行在隐蔽的网络空间得以肆意扩张,在青年学子中利用网络欺骗他人感情、散布他人隐私、恶意修改他人信息的事 件屡见报端,这极不有利于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打造适应社会所必须的诚信品质。 ⑥不毫无节制地上网、聊天、玩游戏。网络世界光怪陆离,网上信息丰富多彩,大学生短暂地沉湎其中是可以理解 的。作为现代生活方式,人们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已是大势所趋。但学子们应该明白,再诱人的网络空间也 无法替代严肃的现实生活,痴迷于网络,荒废学业,摧残身心,逃避现实,自我封闭,疏远亲情是得不偿失的 观看视频:恶搞之恶。路一鸣《道德观察》讨论网络恶搞现象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 规章制度”,法治建设能为良好公民道德的形成提供法治化社会环境,法治社会是公民美德形成的重要基础和条 件。可以说,法律规范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徳规范是法律规范的渊源,法律只有获得道德 的伦理攴持才会产生实际的效力。正如美国法学家朗·富勒所指出:“真正的法律制度表现符合一定的道德标 准”,“完善的法是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的统-”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权威 的规则,它既有国家强制力,又有普遍约束力 (一)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比较: 道德规范:“应当或不应当怎样”;说服、教育、劝诫、示范、信念、舆论、习惯。 法律规范:“必须或不准许怎样”;保护、确认、引导、维护、警戒、预防、制载 (二)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1、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 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 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乂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

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 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 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 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如何在网上体现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①不转发、散布丑化、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不利于社会和谐安定的信息和言论。不少大学生怀有完美的道德理想, 痛恨道德败坏的社会现象,愤世厌俗但又缺乏社会阅历和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网上借揭露社会阴暗面进行反动 和扰乱社会安定的宣传容易轻信与附合。所以大学生要不断提高知识、政治和道德水平,增强对网上政治言论的鉴 别能力。 ②不浏览色情、暴力和宣传迷信、邪教的网页,积极抵制和举报违法网站。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渴求信息的大学 生尤其如此,不能说浏览色情、暴力等网页的大学生必然有违法之行,但大学生因过多接触这些内容而沉迷其中, 不能自拔以致行为出轨的事例也是举不胜举的,我们对此万不可掉以轻心。 ③使用文明语言,不发表侮辱、诽谤等具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言论。虽然侮辱、诽谤等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但 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使一些大学生松懈对自身的道德约束,有恃无恐地在网上用大量污言秽语相互漫 骂,甚至下线后滋生更多事端,这对现实生活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④不以制作传播病毒或其他方式非法侵入、攻击他人网站,妨害公众使用网络。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对虚拟的网络 空间缺乏监控,某些滋生不轨意念又不愿接受现实道德规范约束的学生便把这种意念在网上付诸于行动。这种行为 往往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无可估量的物质和道义上的损失,除了自我炫耀和肆意发泄外,作恶者也是损人不利己 的。 ⑤不以任何不诚实的方式骗取他人信任,获取并散布他人隐私,或窃取、毁损他人信息。现实社会已存在的不善之 行在隐蔽的网络空间得以肆意扩张,在青年学子中利用网络欺骗他人感情、散布他人隐私、恶意修改他人信息的事 件屡见报端,这极不有利于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打造适应社会所必须的诚信品质。 ⑥不毫无节制地上网、聊天、玩游戏。网络世界光怪陆离,网上信息丰富多彩,大学生短暂地沉湎其中是可以理解 的。作为现代生活方式,人们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已是大势所趋。但学子们应该明白,再诱人的网络空间也 无法替代严肃的现实生活,痴迷于网络,荒废学业,摧残身心,逃避现实,自我封闭,疏远亲情是得不偿失的。 观看视频:恶搞之恶。路一鸣《道德观察》讨论网络恶搞现象。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 规章制度”,法治建设能为良好公民道德的形成提供法治化社会环境,法治社会是公民美德形成的重要基础和条 件。可以说,法律规范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渊源,法律只有获得道德 的伦理支持才会产生实际的效力。正如美国法学家朗·富勒所指出:“真正的法律制度表现符合一定的道德标 准”,“完善的法是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的统一”。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权威 的规则,它既有国家强制力,又有普遍约束力。 (一)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比较: 道德规范:“应当或不应当怎样”;说服、教育、劝诫、示范、信念、舆论、习惯。 法律规范:“必须或不准许怎样”;保护、确认、引导、维护、警戒、预防、制载。 (二)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1、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 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 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