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孔乙 教师提示),鲁迅先生一生总共创作了33篇 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 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 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 习这篇小说。 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 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 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 阔绰(chub)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an)混和,掺杂 绽出(zha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 拭(shi)擦 蘸(zha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1 5、孔乙己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鲁迅先生一生总共创作了33篇 小说,其中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 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 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 鲁迅先 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 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 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 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 阔绰(chuò)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 拭(shì)擦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打折(she)打断 附和(he)(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比较:和平 不屑置辩(xl):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i)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 qiang)伤害。戕:杀害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 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 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 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 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五、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 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教师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 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 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六、布置作业
2 打折(shé)打断 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比较:和平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戕:杀害。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 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 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 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 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五、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 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教师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 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六、布置作业
思考 1.小说的前三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主题 、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提示与思考 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 2.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3.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4.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交流、讨论后明确 1.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 由“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2.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底层,但他们仍肆意讥笑孔乙己。唯利 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 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3.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 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4.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 “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 的统治者 四、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遇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 (3)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小说主题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考分析
3 思考: 1.小说的前三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主题。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二、提示与思考 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 2.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3.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4.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三、交流、讨论后明确 1.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 由“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2.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底层,但他们仍肆意讥笑孔乙己。唯利 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 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3.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 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4.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 “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 的统治者。 四、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3)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小说主题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考分析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小说的线索 明确: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 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讨论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使情节集中,增加故事的悲凉,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三、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提示与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 孔乙己一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 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 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 反封建的意义 四、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揣摩以下划横线词的意味: 1、便排出九文大钱。 2、他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3、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 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五、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来明 确交代,300字左右
4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一、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小说的线索 明确: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 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讨论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使情节集中,增加故事的悲凉,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三、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提示与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 孔乙己一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 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 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 反封建的意义。 四、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揣摩以下划横线词的意味: 1、便排出九文大钱。 2、他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3、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 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五、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来明 确交代,300字左右
6、蒲柳人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3.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4.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5.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 ”宋江、“黑旋风”李逵 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 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 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 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 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 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 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一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 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 品格调淸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 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5 6、蒲柳人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3.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4.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5.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 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 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 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 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 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 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 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 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 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 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 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 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 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 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 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 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能统Q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 !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 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 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 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 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 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 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 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 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 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 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 色彩。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 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 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 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 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 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古 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
6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 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 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 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 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 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 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 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 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 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 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 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 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 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 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 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 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 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 色彩。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 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 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 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 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 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 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古 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
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 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 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 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 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 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变色龙 教学目标 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4.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5.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6.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奧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奧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7 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 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 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 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 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 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7、变色龙 教学目标: 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4.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5.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6.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 同学们,说起眼下一些人追求的个性宠物—一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蜥蜴中的一种叫变 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 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奧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 生的故事 、资料助读: (展示媒体资源中的作者图片) 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 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 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 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 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 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 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 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 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 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 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 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初步感知文意 (1)疏解下列字词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魁梧(kuwu):(身体)强壮高大。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荒唐〔 huang tang):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着重于极 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 洋溢( yang yi):(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1ngli):聪明、灵活。 恐吓(he):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 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奧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奧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 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对小说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另拟一个题目
8 (展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 同学们,说起眼下一些人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蜥蜴中的一种叫变 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 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 生的故事。 二、资料助读: (展示媒体资源中的作者图片)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 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 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 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 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 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 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 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 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 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 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 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初步感知文意。 (1)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魁梧(kuí wú):(身体)强壮高大。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荒唐(huāng táng):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着重于极 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 洋溢(yáng yì):(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líng lì):聪明、灵活。 恐吓(hè):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那 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 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对小说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另拟一个题目
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 个见风使舵的人 个变化多端的人 两面人 势利眼的警官 学生速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变化的原因和内容。 学生梳理、概括,教师提示: 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一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一一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一一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一一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一一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一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一一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一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一一我早晚要收拾你 4.学生合作探究: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5.师生共同归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教师明确: 奧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6.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9 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 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一个变化多端的人 两面人 势利眼的警官 3.学生速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变化的原因和内容。 学生梳理、概括,教师提示: 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4.学生合作探究: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5.师生共同归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6.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形象特征: 1.角色分配: 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学生分组试读 4.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五、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要求: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4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思想意义,理解课文主题。揣摩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 、研读探究,理解小说主题 1.学生默读全文,合作研讨: (1)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 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 (2)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 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针对那群人的笑,学生的理解有如下几种说法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 (2)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杈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 小官僚 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 “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的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 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 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奧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 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 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3)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奧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 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10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形象特征: 1.角色分配: 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学生分组试读。 4.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五、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要求: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4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思想意义,理解课文主题。揣摩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研读探究,理解小说主题: 1.学生默读全文,合作研讨: (1)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 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 (2)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 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针对那群人的笑,学生的理解有如下几种说法: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 (2)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 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 “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的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 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 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 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 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3)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 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