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塘月色 朱自清
整体把握 1、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 静”)去荷塘 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 荷塘 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9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10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整体把握 1、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 “颇不宁 静”) 去荷塘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 荷塘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9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10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点明题旨)(情)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主题) (景) 第三部分(7-10: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 思。(偏重抒情情)
全文分为三部分
赏析第四段 在这段写景的文字中,作者的立足点 在哪? 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各自用了哪些修饰的词? 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美感特征? 用了哪些修辞?
赏析第四段 在这段写景的文字中,作者的立足点 在哪? 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各自用了哪些修饰的词? 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美感特征? 用了哪些修辞?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荷叶田田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花袅娜羞涩 明珠星星美人 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波。闪电凝碧 荷韵脉脉
荷花 荷韵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闪电 凝碧 脉脉 荷叶 荷香 荷波 立足点:荷塘边
十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句子赏析 手法:比喻 作用:写出了荷叶 的雅致风姿,自然 灵动,更突出其具 有的动态美
•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句 子 赏 析 : 手法:比喻 作用:写出了荷叶 的雅致风姿,自然 灵动,更突出其具 有的动态美
有袅娜地开看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手法:拟人 作用:写出了荷花或饱满盛开状,或 含苞待放的特点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作用:写出了荷花或饱满盛开状,或 含苞待放的特点。 手法:拟人
法:博喻、排比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 作用: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 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 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突出了荷花的 神韵,和作者的主观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 作用: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 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 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突出了荷花的 神韵,和作者的主观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 手法:博喻、排比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昋,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 手法:通感 分析: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 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如的断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人心 作用: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荷香若有若无、轻淡 飘渺、沁人心脾的特点;烘托出幽雅宁静的情 境
手法:通感 分析: 作用: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荷香若有若无、轻淡 飘渺、沁人心脾的特点;烘托出幽雅宁静的情 境
拓展:通感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听觉转为视觉
拓展:通感 举例:(1)她笑得很甜。 (2)人靓歌甜。 (3)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视觉转为味觉) (听觉转为味觉) (听觉转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