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试题纸(A)卷 课程名称继枸力量专业班级 斗斗六七 题分05 备注: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摸空還、选择题等客观题) R7 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构造分析,并指出有无多余约束,若有,指出其数量。3、用力法计算图示,并作M图(各杆日=常数)(6分) (答题时应有必要的分析过程)(10分) A、B、C为非结点,仅表示杆件相交) 画出图示结构弯矩图的形状。其中图c各杆件长相等,日=常数(5分)4.已知图示结构的荷载P=10N,q=1Nm,m=Nm,L=m,结构在 荷载作用下结点A产生的角位移二2(顺时转动)线位移=25,画 出结构M图,并求E点得水平支反力FE。(各杆线刚度j=常数)(7分) 、计算题(应有主要计算过程和步骤) 1、(16分)对于图示体系,试求: (1)R、Qa的影响线 )0在图示移动荷载作用,利用R、Q的影响线,求(正号最大值)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画出弯矩图和求D支座的竖向反力(4分) 和Qn.(负号最小值)的荷载最不利位置,并计算其大小设P=3N 30kNm,并设均布荷载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取。 山2、」、凵 ↓a↓a」a↓ 2、如图所示,各杆件长L,E=常数,计算D点的水平位移△m(2分)
考试试题纸(A)卷 课程名称 结构力学 专业班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题分 10 15 75 100 备注: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 一、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构造分析,并指出有无多余约束,若有,指出其数量。 (答题时应有必要的分析过程)(10 分) (A、B、C 为非结点,仅表示杆件相交) a. b. A B C 二、画出图示结构弯矩图的形状。其中图 c 各杆件长相等,EI=常数(15 分) a. b. m m c. q q q q 三、计算题(应有主要计算过程和步骤) 1、(16 分)对于图示体系,试求: (1)RC、QCL的影响线; (2)在图示移动荷载作用下,利用 RC、QCL的影响线,求 + max ( ) RC (正号最大值) 和 ( ) − QCL min (负号最小值)的荷载最不利位置,并计算其大小。设 P=30kN,q= 30kN/m,并设均布荷载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取。 2m 2m 2m A B C D 2m q p 2、如图所示,各杆件长 L,EI=常数,计算 D 点的水平位移△DH。(12 分) A B q C D q 3、用力法计算图示,并作 M 图(各杆 EI=常数)。(16 分) D a A E F q a a B C q 2 2 a 4、已知图示结构的荷载 P=10kN,q=12kN/m,m=50kN.m,L=4m,结构在 荷载作用下结点 A 产生的角位移 A = i 8.7 (顺时针转动);线位移 A = i 24.6 ,画 出结构 M 图,并求 E 点得水平支反力 FEx。(各杆线刚度 i=常数)(17 分) 4m 4m 2m D p A E q F B C G m 4m 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画出弯矩图和求 D 支座的竖向反力。(14 分) 4m D 3m 3m A B C 2m 1m E 40kN 15kN m 10kN 2EI 2EI EI
→l 课程名称拘力(A卷) (5分X2)解:a几何瞬变体系(用三刚片法则,三铰共线) 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体系内部用三刚片法则,三铰不共线 m97 6分) 21()6 3、(16分)解:取四分之一结构计算: 、(5分X3) 计算简图(2分)M图(2分)M图(2分)M图(3分) =0(1分) (2分) 三、计算题(应有主要计算过程和步骤) 16分)解: x=474:MM+(2分) 4.(17分)解:BCDG部分为静定体系,可直接作内力图。(1分) III AE杆:M4=-4-6×=487- 6×246 2Nm:(2分) Rc影响线(3分) M=264-6x2=2×8.7 6×246 Q的影响线(3分) -95Nm:;(2分) 二:将均布荷载布置在BC段,集中荷载布置在D点。(2分) BF杆:Mn23×2-32685NMm:M=0:(2) =×2×1xg+2xP=9+2P=90kN (3分) AB杆:M=36-==3-2-382121Nm:M1=10(2分) Qa:将均布荷载布置在BC段,集中荷载布置在D点。2分) Qa二=2×g-P2=yP=-60kN (3分) 2、(12分)解:取一半结构计算: 作M图:(5分)
课程名称 结构力学 (A 卷) 一、(5 分×2)解:a.几何瞬变体系(用三刚片法则,三铰共线); b.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体系内部用三刚片法则,三铰不共线); a. Ⅰ Ⅱ Ⅲ OⅠⅢ OⅠⅡ OⅡⅢ b. A B C Ⅱ Ⅰ Ⅲ OⅡⅢ OⅠⅢ OⅠⅡ 二、(5 分×3) m m 三、计算题(应有主要计算过程和步骤) 1、(16 分)解: B A C D 1 2 p + A 1 C D B 1 p - - RC影响线(3 分) QCL的影响线(3 分) + max ( ) RC :将均布荷载布置在 BC 段,集中荷载布置在 D 点。(2 分) + max ( ) RC = 21 q + 2 P = q + 2P = 2 1 90kN (3 分) ( ) − QCL min :将均布荷载布置在 BC 段,集中荷载布置在 D 点。(2 分) ( ) − QCL min =− 21 q −1 P = −q − P = 2 1 -60kN (3 分) 2、(12 分)解:取一半结构计算: q q 2 2 L 1 L (6 分) △DH= = (→) + + EI qL L L qL L qL L qL L L EI 24 7 3 2 2 2 2 1 3 8 2 2 3 2 2 2 1 1 2 2 2 4 (6 分) 3、(16 分)解:取四分之一结构计算: q a 2 a A B 1 q2 2 a a X =1 1 8 3 qa 2 3 8 aq 2 1 8 aq 2 计算简图(2 分) MP 图(2 分) M1 图(2 分) M 图(3 分) 11X1 + 1P = 0 (1 分); EI a 3 3 11 = (2 分) EI qa a qa a EI P 4 8 3 3 2 1 1 3 4 1 = − = − (2 分) EI qa X P 8 2 11 1 1 = = − ;M=MP+ M 1X1 (2 分) 4、(17 分)解:BCDG 部分为静定体系,可直接作内力图。(1 分) AE 杆: 2.1 4 6 24.6 4 8.7 4 4 6 = − = − M AE = i A − i kN.m; (2 分) 19.5 4 6 24.6 2 8.7 4 2 6 = − = − M EA = i A − i kN.m; (2 分) BF 杆: 18.45 4 3 24.6 4 3 = − = − M FB = − i kN.m; MBF = 0 ; (2 分) AB 杆: 3 24 3 8.7 24 2.1 8 12 4 3 2 = − = − = AB = A − A M i i kN.m; MBA = 0 (2 分) 作 M 图:(5 分)
0=-6+-6-58( 583=2583kN(1)(2分) 15i,+0下i=-15×87+075×246=54kN(←) 即FB=54N(←)(3分) 5(4第0计算国520 将E点竖向荷载⑩0kN向D点简化为向下的竖向荷载10N和顺时针的弯矩 0Nm,因此m=-×406+=-4Nm(3分) ②计算分配系数:S=42=B:5S=32:.0=0=05(2分) 3分配及传递:(4分) 分配系数 固端弯矩(kNm) 30 40 10 杆端弯矩(Nm) MAc MoB McA Mo 分配及传递 102|-51 (1)作M图:(3分 (2)D支座的竖向反力:QE=10N(↑)
E G A B C D 19.5 18.45 F 2.1 50 1.5 0.75 1.5 8.7 0.75 24.6 5.4 4 = − + = − + = + = = − i i M M Q Q A AE EA EA AE kN(←) 即 FEx=5.4kN(←) (3 分) 5、(14 分)解:①计算固端弯矩: m ql kN m F CB 15 2 30 . 2 1 2 1 2 2 = = = ; 将 E 点竖向荷载 10kN 向 D 点简化为向下的竖向荷载 10kN 和顺时针的弯矩 10kN.m,因此 m kN m F CD 40 . 2 10 40 6 16 3 = − + = − (3 分) ②计算分配系数:SCA= EI EI = 4 4 ;SCD= EI EI = 6 2 3 ;µCA=µCD=0.5 (2 分) ③分配及传递:(4 分) 分配系数 µCB µCA 0 0.5 µCD 0.5 固端弯矩(kN.m) F mCB 30 F mCD F mDC -40 10 杆端弯矩(kN.m) 分配及传递 MAC MCB MCA 2.5 0 5 2.5 30 5 MCD MDC 5 → 0 -35 10 (1)作 M 图:(3 分) B C A D E 5 2.5 30 35 60 10 QCD C D QDC 35 40kN 10 (2)D 支座的竖向反力:QDE=10kN(↑); QDC= 15.83 6 35 10 6 40 3 = − − + − kN(↑) RDy=10+15.83=25.83 kN(↑)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