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增香和调香 香和味都是狭义风味的构成要素,有人直接把香和味都都当做味 觉来看,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香在生理上是通过嗅觉器官识别,而 味是通过味觉器官识别,只是鼻腔和口腔在生理部位上是相通的,所 以人们把香说成香味。 中国古代有五臭(嗅)之说,是五行学说的衍化,指的是物质有 五种基本气味,按《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它们的对应 关系是: 五行 木 火 金 水 土 五色 青 赤 白 黑 黄 五味 酸 苦 辛 咸 甘 五臭 臊 焦 腥 腐 香 从这个关系看,五臭与五味差别较大。五味调和人人都可以接 受,而五臭中的香是理想境界,其他味均是不良气味。 一、嗅觉生理 人们能够感知物质气味的感觉器官是嗅觉感受神经元,位于鼻 腔中一个相当小的区域(面积约 2.5cm²),称嗅上皮。嗅上皮覆盖着 一部分中鼻腔的侧壁,它们有三种主要类型的细胞——嗅觉感受器细 胞、支持细胞、基细胞。三者的关系是嗅上皮在感知某种物质气味后, 将信号传达给嗅神经的第一中枢嗅球,再由嗅球传达到第二中枢,而 第二中枢与支配呼吸、循环、消化吸收功能的植物神经相连,所以气 味对身体的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循环器官、生殖器官,皮肤都有影 响,也就是说不同的气味能使动物发生本能反应,而食物的气味只是 这些本能反应的一种,因此香气能诱发食欲,并具有很强的心理选择
第三节 增香和调香 香和味都是狭义风味的构成要素,有人直接把香和味都都当做味 觉来看,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香在生理上是通过嗅觉器官识别,而 味是通过味觉器官识别,只是鼻腔和口腔在生理部位上是相通的,所 以人们把香说成香味。 中国古代有五臭(嗅)之说,是五行学说的衍化,指的是物质有 五种基本气味,按《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它们的对应 关系是: 五行 木 火 金 水 土 五色 青 赤 白 黑 黄 五味 酸 苦 辛 咸 甘 五臭 臊 焦 腥 腐 香 从这个关系看,五臭与五味差别较大。五味调和人人都可以接 受,而五臭中的香是理想境界,其他味均是不良气味。 一、嗅觉生理 人们能够感知物质气味的感觉器官是嗅觉感受神经元,位于鼻 腔中一个相当小的区域(面积约 2.5cm²),称嗅上皮。嗅上皮覆盖着 一部分中鼻腔的侧壁,它们有三种主要类型的细胞——嗅觉感受器细 胞、支持细胞、基细胞。三者的关系是嗅上皮在感知某种物质气味后, 将信号传达给嗅神经的第一中枢嗅球,再由嗅球传达到第二中枢,而 第二中枢与支配呼吸、循环、消化吸收功能的植物神经相连,所以气 味对身体的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循环器官、生殖器官,皮肤都有影 响,也就是说不同的气味能使动物发生本能反应,而食物的气味只是 这些本能反应的一种,因此香气能诱发食欲,并具有很强的心理选择
性。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鉴别能力也很强,能嗅到浓度极低的气味。 但人为因素使嗅觉变的迟钝,如疲劳、环境等因素。 二、呈香物质 对于呈相物质而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饱和蒸气压相对较低,在空气中易于发挥,即使在水、油或 其他溶剂中存在,其分子也容易扩散逃逸,否则感觉不到。 其二呈相物质的分子量都不会太大,常温下为液态的呈香物质容 易挥发,固态的容易升华。 许多呈香物质在空气中,对人有一定的最适浓度。如β-甲基吲 哚浓度大时有粪便臭味,故称粪臭素,但浓度在小 10¯6ml/L(空气) 时,则有一股素馨花的香气;如 H₂S 和 NH₃单独存在都是很难闻的味 道,可于若干有机物混合使用,便呈现米饭香气。 在食品风味的研究,香气几乎没有定型的可比性,人们无法准 确说出单一香气的特点,更说不出分子模型,甚至连相关的原料模型 都难以认定。综合各种书刊,常见的说法,粗略分类如下: (一)原料固有的天然香气 1、辛辣味蔬菜的刺激性气味: 葱、蒜韭菜等的辛辣味因含硫有 机物而产生。如洋葱能产生催人泪下的 S-氧化硫代丙醛。也就是说 蔬菜的呈香物质都是含硫化合物,这些物质分解产生 H₂S 是一种主要 的香气成分。 2、某些蔬菜和大米的香气:许多种蔬菜如马铃薯、豌豆和豌豆
性。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鉴别能力也很强,能嗅到浓度极低的气味。 但人为因素使嗅觉变的迟钝,如疲劳、环境等因素。 二、呈香物质 对于呈相物质而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饱和蒸气压相对较低,在空气中易于发挥,即使在水、油或 其他溶剂中存在,其分子也容易扩散逃逸,否则感觉不到。 其二呈相物质的分子量都不会太大,常温下为液态的呈香物质容 易挥发,固态的容易升华。 许多呈香物质在空气中,对人有一定的最适浓度。如β-甲基吲 哚浓度大时有粪便臭味,故称粪臭素,但浓度在小 10¯6ml/L(空气) 时,则有一股素馨花的香气;如 H₂S 和 NH₃单独存在都是很难闻的味 道,可于若干有机物混合使用,便呈现米饭香气。 在食品风味的研究,香气几乎没有定型的可比性,人们无法准 确说出单一香气的特点,更说不出分子模型,甚至连相关的原料模型 都难以认定。综合各种书刊,常见的说法,粗略分类如下: (一)原料固有的天然香气 1、辛辣味蔬菜的刺激性气味: 葱、蒜韭菜等的辛辣味因含硫有 机物而产生。如洋葱能产生催人泪下的 S-氧化硫代丙醛。也就是说 蔬菜的呈香物质都是含硫化合物,这些物质分解产生 H₂S 是一种主要 的香气成分。 2、某些蔬菜和大米的香气:许多种蔬菜如马铃薯、豌豆和豌豆
夹,香气的主要成分是吡嗪类化合类,典型的香气是甜椒香气味,前 体都是氨基酸。 3、水果的香气: 水果的香气多由低分子量的醛、羧酸酯类和多 种萜类化合物综合感觉。 4、肉类香气: 肉香的前体物质除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以外,还 有糖肽类、核酸类、核苷和核苷酸类、肽类、a-氨基酸类、胺类和有 机酸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物,各种熟肉类香气成分差别不大,都 会有特征性的气味。如熟羊肉的膻味有甲基脂肪酸造成;猪肉中的尿 味和麝香味由残留的性激素造成;鸡肉的香气由不饱和醛、酮造成; 牛肉由杂环化合物造成;熏火腿由呋喃类含硫衍生物造成等。 5、鱼和海产品的香气: 目前认识的有存在于新鲜鱼和海产品香 气中的 C₆、C₈和 C₉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在新鲜的牡蛎中发现了二 甲基硫醚;防止后和储藏期鱼的冷藏味来自不饱和醛、酮;腐败的鱼 和海产品的腥臭味源于三甲胺和二甲胺。 (二)调味料的香气 调味料一部分本身就是香料,如花椒、八角、桂皮、茴香等, 其香味成分多为萜类化合物。经发酵的酱油醋酒等,以含氧有机物居 多。 (三)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香气 化学反应主要有: 1、美拉德反应 其反应复杂,其中间反应尚不清楚,但的确 产生了香味物质,如焙烤食品中的吡嗪类化合物
夹,香气的主要成分是吡嗪类化合类,典型的香气是甜椒香气味,前 体都是氨基酸。 3、水果的香气: 水果的香气多由低分子量的醛、羧酸酯类和多 种萜类化合物综合感觉。 4、肉类香气: 肉香的前体物质除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以外,还 有糖肽类、核酸类、核苷和核苷酸类、肽类、a-氨基酸类、胺类和有 机酸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物,各种熟肉类香气成分差别不大,都 会有特征性的气味。如熟羊肉的膻味有甲基脂肪酸造成;猪肉中的尿 味和麝香味由残留的性激素造成;鸡肉的香气由不饱和醛、酮造成; 牛肉由杂环化合物造成;熏火腿由呋喃类含硫衍生物造成等。 5、鱼和海产品的香气: 目前认识的有存在于新鲜鱼和海产品香 气中的 C₆、C₈和 C₉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在新鲜的牡蛎中发现了二 甲基硫醚;防止后和储藏期鱼的冷藏味来自不饱和醛、酮;腐败的鱼 和海产品的腥臭味源于三甲胺和二甲胺。 (二)调味料的香气 调味料一部分本身就是香料,如花椒、八角、桂皮、茴香等, 其香味成分多为萜类化合物。经发酵的酱油醋酒等,以含氧有机物居 多。 (三)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香气 化学反应主要有: 1、美拉德反应 其反应复杂,其中间反应尚不清楚,但的确 产生了香味物质,如焙烤食品中的吡嗪类化合物
2、类胡萝卜素氧化降解 来自茶叶炒制,在其他食物加工中 也有。 三、菜肴增香技术 人们对菜肴的香气的感知,也是分层次的,有的菜肴上桌即已香 气扑鼻;有的是入口以后,香和味同时感受;有的是经过咀嚼之后, 香气、滋味、质地三位一体。 (一)菜肴增香的目的和效果 菜肴增香的基本目的在于诱发食欲,是典型的风味作用。 1、充分利用原料中的天然呈香物质。如麻油、姜、蒜等。 2、利用制熟加热过程,合成新的呈香物质。分解和转化 3、除腥抑臭,化腐朽为神奇。通常有四种办法:(1)加入易挥 发物质如酒精,降低具有不良气味物质的蒸气分压,使其逃逸。(2) 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分解或转化不良气味(3)加入气味浓烈的呈香物 质,掩盖不良气味(4)利用焯水、过油等预熟手段,溶解或破坏不 良气味。 (二)菜肴增香技术措施 增香和调味,大多数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相关措施基本相同。 1、用腌渍、涂抹、黏附等手法。-抑臭调香法,烹前、烹 中等。 2、利用加热的方法,使香料中的香气大量挥发。如炝锅、烹 煮、蒸制、煎炸、烧烤、铁板、褒、锅巴等加热过程。 3、采取密闭加热制熟的方法,阻止呈香物质挥发。如汽锅炖
2、类胡萝卜素氧化降解 来自茶叶炒制,在其他食物加工中 也有。 三、菜肴增香技术 人们对菜肴的香气的感知,也是分层次的,有的菜肴上桌即已香 气扑鼻;有的是入口以后,香和味同时感受;有的是经过咀嚼之后, 香气、滋味、质地三位一体。 (一)菜肴增香的目的和效果 菜肴增香的基本目的在于诱发食欲,是典型的风味作用。 1、充分利用原料中的天然呈香物质。如麻油、姜、蒜等。 2、利用制熟加热过程,合成新的呈香物质。分解和转化 3、除腥抑臭,化腐朽为神奇。通常有四种办法:(1)加入易挥 发物质如酒精,降低具有不良气味物质的蒸气分压,使其逃逸。(2) 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分解或转化不良气味(3)加入气味浓烈的呈香物 质,掩盖不良气味(4)利用焯水、过油等预熟手段,溶解或破坏不 良气味。 (二)菜肴增香技术措施 增香和调味,大多数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相关措施基本相同。 1、用腌渍、涂抹、黏附等手法。-抑臭调香法,烹前、烹 中等。 2、利用加热的方法,使香料中的香气大量挥发。如炝锅、烹 煮、蒸制、煎炸、烧烤、铁板、褒、锅巴等加热过程。 3、采取密闭加热制熟的方法,阻止呈香物质挥发。如汽锅炖
瓦罐煨、竹筒烤、泥烤等。 4、用烟熏的方法把熏料中的呈香物质黏附到原料表面。前已 讲 四、调香 调香是香料工业的主要技术措施。调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他 们凭借敏锐的嗅觉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地进行各种呈香材料的配 伍和选择恰当的用料比例,调制出各种不同用途、香型的香精制品, 运用于各行各业。 烹调中的调香并不突出。因为“调”是利用物理的机械的混合功 夫,调和出诱人的香气来,而且能控制它们的烈度和释放的时间长短, 是一种高超的技艺。一个成功的调香师,应遵循的调香的原则: 1、增强:使好闻的香气充分发挥。 2、掩盖:以香掩臭 3、夺香:加入少量的物质使香气改变。 4、矫正:某些气味单独存在,气味不良,但如果在一定范 围内,用多种组分恰当组合,反而气味芳香。 5、稀释:有些物质浓度太大,气味反而不好,但稀释到一 定的阈值,反而变得优雅宜人。调香是绊随着调味而进行,无一个只 调香不调味的实例。 五、菜肴的味型及其调配 味型实际上就是复合味,主要指滋味和气味的综合体现。实践 中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料或食用香料按比例调和而形成味
瓦罐煨、竹筒烤、泥烤等。 4、用烟熏的方法把熏料中的呈香物质黏附到原料表面。前已 讲 四、调香 调香是香料工业的主要技术措施。调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他 们凭借敏锐的嗅觉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地进行各种呈香材料的配 伍和选择恰当的用料比例,调制出各种不同用途、香型的香精制品, 运用于各行各业。 烹调中的调香并不突出。因为“调”是利用物理的机械的混合功 夫,调和出诱人的香气来,而且能控制它们的烈度和释放的时间长短, 是一种高超的技艺。一个成功的调香师,应遵循的调香的原则: 1、增强:使好闻的香气充分发挥。 2、掩盖:以香掩臭 3、夺香:加入少量的物质使香气改变。 4、矫正:某些气味单独存在,气味不良,但如果在一定范 围内,用多种组分恰当组合,反而气味芳香。 5、稀释:有些物质浓度太大,气味反而不好,但稀释到一 定的阈值,反而变得优雅宜人。调香是绊随着调味而进行,无一个只 调香不调味的实例。 五、菜肴的味型及其调配 味型实际上就是复合味,主要指滋味和气味的综合体现。实践 中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料或食用香料按比例调和而形成味
觉和嗅觉的综合感觉。味觉名称仍无科学定义,但在行业中有一定的 表述形式。现流行比较广泛的有 20 余种。 如:咸鲜味;香咸味;椒麻味;椒盐味;五香味;酱香味;麻酱 味;烟香味;陈皮味;咸甜味;糖醋味(酸甜味);荔枝味;香糟味; 甜香味;酸辣味;麻辣味;家常委;蒜泥味;鱼香味;姜汁味;芥末 味;怪味等(书 188 页) 还有一些与外来结合得调味汁:糖醋汁(江苏、广东、香港);咖喱 汁等
觉和嗅觉的综合感觉。味觉名称仍无科学定义,但在行业中有一定的 表述形式。现流行比较广泛的有 20 余种。 如:咸鲜味;香咸味;椒麻味;椒盐味;五香味;酱香味;麻酱 味;烟香味;陈皮味;咸甜味;糖醋味(酸甜味);荔枝味;香糟味; 甜香味;酸辣味;麻辣味;家常委;蒜泥味;鱼香味;姜汁味;芥末 味;怪味等(书 188 页) 还有一些与外来结合得调味汁:糖醋汁(江苏、广东、香港);咖喱 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