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391 座位号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一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古代汉语(2)试题 2009年7月 题号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填空(20分) 1.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2.我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 类。 3.史传的体裁主要有 4.诗律的基本内容是 0 5.古人所说的句读和今天所说的标点的区别是 6.七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 要对仗;特别是 必须要对仗;排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除 两联外,其余各联必须对仗。 得 分 评卷人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分) 1.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1761
试卷代号:2391 座位号巨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古代汉语(2) 试题 2009年 7月 题 号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20分) 1.古书注解 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2.我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 、 、 类。 3.史传的体裁主要有 4.诗 律 的 基 本 内容 是 5.古 人 所 说 的句 读 和今 天 所 说 的 标 点 的 区 别 是 6.七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 必须要对仗 ;排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除 _ 要对仗;特别是_ 两联外,其余各联必须对仗。 得 分 评卷人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分) 1.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1761
3.货自龟贝,至此五铢。 4.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5.世之有禨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6.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7.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8.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得 分 评卷人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20分) 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2.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3.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太后之色少解。 6.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得 分 评卷人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别及其意义(10分)】 1.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 2.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3.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4.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5.太尉笑且入,日:“杀一老卒,何甲也?” 1762
3.货自龟贝,至此五株。 4。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5.世之有楼镶,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6.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7.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8.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得 分 评卷人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20分)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3.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掸娟。 5.太后之色少解。 6.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得 分 评卷人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别及其意义(10分) 1.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 2.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3.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4.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5.太尉笑且人,曰:“杀一老卒,何甲也?” 1762
得分 评卷人 五、给下列古文加上标点符号(10分) 南伯子禁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藾 子禁日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爲 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爲棺槨咶其葉則口欄而爲傷嗅 之則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子綦日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 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庄子·人间世》) 得分 评卷人 六、标出下列律诗的平仄,平仄不合处画圈,并说明有无三平调和犯 孤平(10分】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一、不、接、别,入声。 得 分 评卷人 七、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 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1]见孺子将人于井,皆 有怵惕恻隐[2]之心一一非所以内交[3]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4]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 1763
得 分 评 卷人 五、给下列古文加上标点符号(10分 ) 南 伯 子 萦 游 乎 商 之 丘 兑 大 木 焉 有 具 结 胭 千 乘 隐 将 花 其 所 籁 子 茶 曰 此 何 木 也 哉 此 必 有 具 材 夫 仰 而 视 其 细 枝 则 拳 曲 而 不 可 篇 棣 梁 俯 而 视 其 大 根 则 轴 解 而 不 可 篇 棺 榔 咕 其 集 则 口 姗 而 篇 惕 嗅 之 则 使 人 狂 醒 三 日 而 不 已 子 茶 日 此 果 不 材 之 木 也 以 至 龄 此 其 大 也 磋 乎 神 人 以 此 不 材 (《庄 子 ·人 间 世 》) 六、标出下列律诗的平仄 ,平仄不合处 画圈 ,并说明有无三平调和犯 孤平(10分)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 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 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 又 送 王 孙 去, 妻 妻 满 别 情 。 注:一 、不、接、别,人声。 得 分 评卷人 七、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 ,行 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仁习见孺子将人于井,皆 有休惕恻隐[2〕之心— 非所以内交〔3〕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4]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 1763
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 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5]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 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6]者,知皆扩而充之矣[7],若火之始然[8],泉之始达。荀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盂子·公孙丑上》) 【注释】 〔1)乍一一朱熹集注:“乍,犹忽也。” 〔2)怵惕侧隐一一怵音黜(chù),说文:“怵,恐也。”惕(ti),易乾释文引郑玄云:“惧也。”说 文:“恻,痛也。”隐,赵岐注:“隐,痛也。”“怵惕”皆惊惧之义,“恻隐”皆哀痛之义,都是同义复词。 〔3)内交一内同“纳”,朱熹集注:“内,结也。”则“内交”即结交。 〔4)要一读平声,音邀(yao),求也。 〔5)端一一本作“耑”。说文:“耑,物初生之题(题犹额也,端也。)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 也。”段玉裁注云:“古发端字作此,今则‘端行而‘耑废,乃多用‘耑’为‘专’矣。” 〔6们我—此“我”字作“己”字用。 〔7)知皆扩而充之矣一这是假设句,但无假设连词。 〔8然—一“燃”本字。说文:“燃,烧也。” 1764
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 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5〕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 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6〕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8},泉之始达。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 ·公孙丑上) 【注释】 C1〕乍— 朱熹集注:“乍,犹忽也。” C2}休惕侧隐— 休音黝<ch的,说文:“休,恐也。”惕(ti),易乾释文引郑玄云:“惧也。”说 文:“侧,痛也。”隐,赵岐注:“隐,痛也。”“休惕”皆惊惧之义,“侧隐”皆哀痛之义,都是同义复词。 C3〕内交— 内同“纳”,朱熹集注:“内,结也。”则“内交”即结交。 (4〕要— 读平声,音邀<Yao),求也。 C5〕端— 本作“};。说文:+裔,物初生之题(题犹额也,端也。)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 也。”段玉裁注云:“古发端字作此,今则‘端’行而‘}ru '废,乃多用‘贵夕为‘专’矣。” C6〕我— 此“我”字作“己”字用 。 C7〕知 皆扩而充之矣— 这是假设句,但无假设连词 。 C8〕然— “燃”本字。说文 :“燃 ,烧也 。” 1764
试卷代号:239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一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古代汉语(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年7月 一、填空(20分) 1.4分。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义;评说。 2.3分。散文;韵文;骈文。 3.3分。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4.4分。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5.2分。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古代没有冒号等标点符号。 6.4分。其中最后一空2分。领联、颈联要对仗;颈联;首尾。 二、每词1分,共10分。 1.数:屡次。 2.慢:傲慢。 3.货:货币。 4.偷:懒惰。 5.行:运行规律。 6.亡:逃亡。反:返回。 7.恨:遗憾。 8.竟:最终。诛:杀。 三、每词词性1分,意义或作用1分。共20分。 1.莫:无定代词,没有谁。或:助词,加强否定语气。 2.(母)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竟:副词,最终。 4.但:副词,只。 5.少:副词,稍微。 6.稍:副词,逐渐。 7.(取之)于:介词,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青)于(蓝):介词,表比较的对象。 1765
试卷代号:239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古代汉语(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年 7月 一 、填空(20分) 1. 4分。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义;评说。 2. 3分。散文;韵文;骄文。 3. 3分。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4. 4分。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5. 2分。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古代没有冒号等标点符号。 6. 4分。其中最后一空 2分。额联、颈联要对仗;颈联;首尾。 二、每词 1分 ,共 10分。 Z,数:屡次。 2。慢:傲慢。 3.货:货币。 4.偷;懒惰。 5.行:运行规律。 6.亡 :逃亡。反 :返 回。 7.恨:遗憾。 8.竟:最终。诛:杀。 三、每词词性 1分,意义或作用 1分。共 ZO分。 1.莫:无定代词,没有谁。或:助词,加强否定语气。 2.(母)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竟:副词,最终。 4.但 :副词 ,只。 5.少:副词,稍微。 6.稍:副词,逐渐。 7.(取之)于:介词,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青)于(蓝):介词,表比较的对象。 1765
8.以:介词,表原因。 四、说明词类活用类别1分,说明意义1分,共10分。 1.“饮食”是使动用法。使…饮食。 2.“家”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安家。 3.“饮”是使动用法。使…饮。 4.“友”是意动用法。当作朋友。 5.“甲”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穿铠甲。 五、错2个标点符号扣1分,不倒扣。共10分。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照將芘其所蘋。子綦日:“此何木也哉? 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爲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爲棺槨;咶 其类,則口爛而爲傷;嗅之,則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子綦日:“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 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六、错1句平仄扣1分(包括平仄不合处未画圈的地方),说明有无三平调和犯孤平2分。共 10分。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一一一 离离原上草, 11一一 一岁一枯荣。 11一(一) 野火烧不尽, --(1)1- 春风吹又生。 一一一11 远芳侵古道, (I)11一 晴翠接荒城。 11-一1 又送王孙去, 一-11一 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没有三平调和犯孤平。 1766
8.以:介词,表原因。 四、说明词类活用类别1分,说明意义1分,共10分。 1.“饮食”是使动用法。使……饮食。 2.“家”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安家。 3.“饮”是使动用法。使……饮。 4.“友”是意动用法。当作朋友。 5.“甲”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恺甲。 五、错 2个标点符号扣 1分,不倒扣。共 10分。 南伯子纂游乎商之丘,兑大木焉,有具,结}1千乘,}}将花其所籁。子茶曰:“此何木也哉? 此必有具材夫!”仰而视其绷枝,则拳曲而不可篇棣梁;俯而视其大根,具U朝解而不可篇棺梆;咕 其奠,则口斓而篇傻}嗅之,则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子茶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赞此其 大也 !磋乎神人,以此不材 !” 六、错 1句平仄扣 1分(包括平仄不合处未画圈的地方),说明有无三平调和犯孤平 2分。共 10分。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 易 一 一 一 } } 离 离 原 上 草 , } { !一 一 一 岁 一 枯 荣。 } }一 (一)1 野 火 烧 不 尽 , 一 一 (}) ]一 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 (1)1!一一 晴 翠 接 荒 城 。 1 }一 一 1 又 送 王 孙 去 , 萎 萎 满 别 情。 这首诗没有三平调和犯孤平。 1766
七、本文共12个给分句,每句1分(意思对了即可给分)。8个重点词,每个1分,共20分。 ①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②以不忍人 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 于并,皆有怵惕侧隐之心一非所以内交孺子之父每也,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 其声而然也。⑤由是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⑥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⑦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⑧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⑨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⑩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①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参考译文: ①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先王因为有怜恤别人的心情,这就有怜恤别人 的政治了。②凭着怜恤别人的心情来实施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转运小物件于 手掌上一样的容易。③我所以说每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的,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 地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了,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④不是 用它要来和这小孩的爹娘攀结交情,不是用它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不是厌恶那小孩 的哭声才这样做的。⑤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 羞耻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个 人。⑥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 芽。⑦人的有这四种萌芽,正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⑧有这四种萌芽却自 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自暴自弃的人:⑨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便是暴弃他君主的人。所 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晓得把它们扩充起来,⑩便会像刚刚烧燃的火,〔终必不可扑 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①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②假若不扩 充,〔让它消灭,)便连赡养爹娘都不行。” 1767
七、本文共 12个给分句,每句 1分(意思对了即可给分)。8个重点词,每个 1分,共 20分。 ①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②以不忍人 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 于井,皆有休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孺子之父母也,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 其声而然也。⑤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⑥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⑦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⑧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⑨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⑩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⑩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参考译文: ①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先王因为有怜恤别人的心情,这就有怜恤别人 的政治了。②凭着怜恤别人的心情来实施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转运小物件于 手掌上一样的容易。③我所以说每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的,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 地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了,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④不是 用它要来和这小孩的爹娘攀结交情,不是用它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不是厌恶那小孩 的哭声才这样做的。⑤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 羞耻之心,简直不是个人 ;如果没有推让之心 ,简直不是个人 ;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 是个 人 。⑥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 ,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 ,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 ,是非之心是智的萌 芽。⑦人的有这四种萌芽,正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⑧有这四种萌芽却自 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自暴自弃的人;⑨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便是暴弃他君主的人。所 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晓得把它们扩充起来,⑩便会像刚刚烧燃的火,〔终必不可扑 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⑩假若不扩 充 ,〔让它消灭 ,〕便连赡养爹娘都不行 。” 7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