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 教 案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系部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 教研室(实验室) 公差实验 课程名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专业班级 机械电子工程 授课教师 朱冬云 称 副教授 教材名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08年3月10日
海南大学 教 案 2008 ~2009 学年第 二 学期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08 年 3 月 10 日 教学系部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 教研室(实验室) 公差实验 课 程 名 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专 业 班 级 机械电子工程 授 课 教 师 朱冬云 职 称 副教授 教 材 名 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教案 课程 课程编号 总计 名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学时:36 学分 2.5 讲课 学时: 类别 必修课(是)选修课()理论课(是) 实验课( 30 实验 任课 学时:6 教师 朱冬云 职称 讲师 上 学时: 专业班级:机械与电子 基本 序号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廖念钊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空哈指导书 朱冬云 海南大学 2006.1 料 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实验报告 朱冬云 海南大学 2006.1 使学生获得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互 教学 换性和测量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 识,联系生产实际和机器的具体工作要求,去进行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设计 目的 及检测,以便为顺利地过波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机械设计制造、维修、质量 要求 控制管理、开发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重点:1,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2.形位公差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 3.表面粗糙度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1.形位公差: 重点 2.齿轮公差 难点
教 案 课程 名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编号 总计 学时:36 讲课 学时:30 实验 学时:6 上机 学时: 学 分 2.5 类别 必修课( 是 ) 选修课( ) 理论课( 是 ) 实验课( ) 任课 教师 朱冬云 职称 讲师 授课 对象 专业班级:机械与电子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料 序号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廖念钊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1 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实验指导书 朱冬云 海南大学 2006.1 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实验报告 朱冬云 海南大学 2006.1 教学 目的 要求 使学生获得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互 换性和测量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 识, 联系生产实际和机器的具体工作要求, 去进行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设计 及检测, 以便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机械设计制造、维修、质量 控制管理、开发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1.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2. 形位公差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3. 表面粗糙度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1. 形位公差; 2. 齿轮公差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1周周2第5-6节 课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请打√)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0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学习方法与要求。了解互换性的含义、种类、优 越性及基本理论:明确互换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方 面的关系:了解标准、标准化的含义与基本原理:明确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了解优 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标准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0绪论 1.讲述互换性的含义、种类、优越性及基本理论: 举例讲解 2.互换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方 面的关系: 3.标准化的含义与基本原理: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绘图讲解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标准化中的作用。 作业和思考题: 0.1、0.2、0.3 教学后记: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应结合生产实际举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1 周 周 2 第 5-6 节 课次 1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0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学习方法与要求。了解互换性的含义、种类、优 越性及基本理论;明确互换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方 面的关系;了解标准、标准化的含义与基本原理;明确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了解优 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标准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0 绪论 1. 讲述互换性的含义、种类、优越性及基本理论; 2. 互换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方 面的关系; 3. 标准化的含义与基本原理;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标准化中的作用。 举例讲解 绘图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0.1、0.2、0.3 教学后记: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应结合生产实际举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1周周4第1-2节 课次2 授课方式 课时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安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1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1.1概述 1.2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 教学目的、要求: 圆柱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定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类配合的性质及特征。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有关公差与偏差的术语定义 1.尺寸偏差 2 尺寸公差 举例讲解 3.公差带图 4.标淮公差 5。基本偏差 绘图讲解 三、有关配合的术语定义 1.孔与轴 2配合 挂图讲解 3.间隙与间隙配合 4.过盈与过盈配合 5.过渡配合 6.配合公差带图 作业和思考题:习题0.1、0.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1 周 周 4 第 1-2 节 课次 2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1 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1.1概述 1.2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 教学目的、要求: 圆柱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定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类配合的性质及特征。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二、有关公差与偏差的术语定义 1. 尺寸偏差 2. 尺寸公差 3. 公差带图 4. 标准公差 5. 基本偏差 三、有关配合的术语定义 1. 孔与轴 2. 配合 3. 间隙与间隙配合 4. 过盈与过盈配合 5. 过渡配合 6.配合公差带图 举例讲解 绘图讲解 挂图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习题 0.1、0.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2周周2第5-6节 课次 3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请打√)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1章第3节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了解标准制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查表。 重点:表1-10、表1-11。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1.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 一、基准制 举例讲解 1基孔制 2.基轴制 绘图讲解 二、标准公差系列 1.公差等级 挂图讲解 2.公差单位 3.标准公差的计算及规律 4.基本尺寸分段 三、基本偏差系列 1.基本偏差代号及其规律 2.公差带代号与配合代号 3.轴、孔基本偏差数值 作业和思考题: 1.1、1.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 2 周 周 2 第 5-6 节 课次 3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1 章 第 3 节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了解标准制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查表 。 重点:表 1-10、表 1-11。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1.3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 一、基准制 1. 基孔制 2. 基轴制 二、标准公差系列 1. 公差等级 2. 公差单位 3. 标准公差的计算及规律 4. 基本尺寸分段 三、基本偏差系列 1. 基本偏差代号及其规律 2. 公差带代号与配合代号 3. 轴、孔基本偏差数值 举例讲解 绘图讲解 挂图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1.1、1.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2周周4第1-2节 课次 4 授课方式 课时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1章第4节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第5节公差与配合的选用:第6 节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掌握基准制,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选用 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配合种类的选择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1.4节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1.5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举例讲解 一、基准制的选择 1.计算法 绘图讲解 2.类比法 二、公差等级的选择 挂图讲解 1.计管法 2.类比法 三、配合种类的选择 1.计算法 2.试验法 3.类比法 1.6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作业和思考题:习题1(39页) 1.5、1.6、1.7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2 周 周 4 第 1-2 节 课次 4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1 章 第 4 节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第 5 节公差与配合的选用;第 6 节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掌握基准制,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选用 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配合种类的选择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1.4 节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1.5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一、基准制的选择 1. 计算法 2. 类比法 二、公差等级的选择 1. 计算法 2. 类比法 三、配合种类的选择 1. 计算法 2. 试验法 3. 类比法 1.6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举例讲解 绘图讲解 挂图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习题 1(39 页) 1.5、1.6、1.7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3周周2第5-6节 课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请打√)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2章第1节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长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二章技术测量基础 2.1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举例讲解 一、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二、测量基准和尺寸传递系统 绘图讲解 1.长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 2。角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 挂图讲解 3.量块 三、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1.计量器具 2。测量方法及其分类 作业和思考题: 2.1、2.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3 周 周 2 第 5-6 节 课次 5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2 章 第 1 节 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长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 2.1 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一、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二、测量基准和尺寸传递系统 1. 长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 2. 角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 3. 量块 三、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1. 计量器具 2. 测量方法及其分类 举例讲解 绘图讲解 挂图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2.1、2.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3周周4第1-2节 课次 6 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2章第2节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第3节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测量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与选用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测量误差的数据处理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2.2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一、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举例讲解 1.测量误差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绘图讲解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 1.随机误差及其评定 挂图讲解 2.系统误差及其处理 3.粗大误差及其处理 三、测量误差合成 2.3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 1.尺寸误检的基本概念 2.验收极限与安全裕度 3.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作业和思考题: 2.3、2.4 并预习实验指导书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3 周 周 4 第 1-2 节 课次 6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2 章第 2 节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第 3 节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测量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与选用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测量误差的数据处理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2.2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一、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1. 测量误差 2.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 1. 随机误差及其评定 2. 系统误差及其处理 3. 粗大误差及其处理 三、测量误差合成 2.3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 1. 尺寸误检的基本概念 2. 验收极限与安全裕度 3.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举例讲解 绘图讲解 挂图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2.3、2.4 并预习实验指导书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3周周3第5-6节 课次7 授课方式 课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3.1概述 3.2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形位误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初步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掌,握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 多媒体 3.1概述 一、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举例讲解 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三、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绘图讲解 四、形位公差带 3.2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 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1.直线度 2.平面度 3.圆度 4.圆柱度 作业和思考题: 3.1、3.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3 周 周 3 第 5-6 节 课次 7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3 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3.1 概述 3.2 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形位误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初步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掌,握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第 3 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3.1 概述 一、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三、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四、形位公差带 3.2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 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1. 直线度 2. 平面度 3. 圆度 4. 圆柱度 多媒体 举例讲解 绘图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3.1、3.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4周周4第1-2节 课次8 授课方式 课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3章第2节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位置误差及其评定方法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掌握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3.3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 一、定向公差与公差带 举例讲解 1.平行度 多媒体讲解 2.垂直度 3.倾斜度 二、定位公差与公差带 1.同轴度 2.对称度 3.位置度 作业和思考题: 3.3、3.4、3.5、3.6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4 周 周 4 第 1-2 节 课次 8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3 章 第 2 节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位置误差及其评定方法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掌握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3.3 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 一、定向公差与公差带 1. 平行度 2. 垂直度 3. 倾斜度 二、定位公差与公差带 1. 同轴度 2. 对称度 3. 位置度 举例讲解 多媒体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3.3 、3.4、3.5、3.6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