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理论丛书 巴尔扎克论文艺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艺理论丛书》选收十月革命以前各时 代各学派具有代表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外国文艺理 论著作或批评论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 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以及有关 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主持选题计划的制定和书稿 的编审事宜,并由上述两家出版社担任具体编辑出 版工作
前:言 t “我无意充当批评家。”①巴尔扎克曾如是说。但,不容置 疑的是,他是一位具有执著美学追求和深刻文学见解的作家。 散见于他的前言、序骏、评论和书信中的真知灼见,与其老姿多 彩的文学作品相得益彰,构成了内涵丰富的艺术宝库,很值得人 :. 们深入开掘。 “必须成为一个体系” 脚 庆:掉 “艺术世界”— 我们常常用这样的词组来形容一个作家所 创造的艺术图景。但是,认真推敲起来,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作 家的笔下真正建构起了“世界”呢。,巴尔扎克当属此少整饺者 之列。 1、先 巴尔扎克是位雄心勃勒的作家。他相信法国文学的力具: “法兰西的一大荣光便是如过去它用剑震撼欧洲一样,用笔杆震 撼欧洲。”②他更相信自己的力量:“我要以笔完成他(指拿破 仑)用剑未能完成的伟业。”他的作品将成为“我们美好语言中的 纪念碑”③。当人们看到一砖一瓦建起的宏伟建筑《人间喜剧》 ① 巴尔扎克:《关于文学、戏剧和艺术的信》(一)。 ② 巴尔扎克:《(夏娃的女儿〉、(玛西米拉·多尼〉初版序言》。 ③ 巴尔扎克:《给韩斯卡夫人的信》(1834年10月24日)
后,就再也无法认为这只是信口雌黄的狂妄了。 “只做一个人是不够的,必须成为一个体系。”①纵观世界 文学史,作为文学家而立志成为“体系”者,恐怕是微乎其微的。 巴尔扎克这句名言,不仅体现了他本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他的 “喜剧”世界的整体特征,而且更代表着他对作家使命、对文学创 作的深刻理解。正是基于这一追求,他把小说提高到了历史和 哲学的高度,把小说家提高到了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地位。 一八三一年,初登文坛的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借人物拉 法埃尔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感觉到我心中有某种思想要 表达,有某种体系要建立,有某种学说要阐释。”同年,他的挚友 夏斯勒在《(哲理小说故事集〉导言》里阐发了他的观点:“故事家 得是全才。他应该是历史学家;他应该是戏剧家;他应该有深刻 的辩证法使他的人物活起来;他还应该有画家的调色板和观察 家的放大镜。”“巴尔扎克先生是一位故事家…他又是一位思 想家和哲学家…”对刚过而立之年、且在文坛立足未稳的作家 而言,这难免有自诩之嫌;但倘若我们将此看作是作家的追求和 理想,便能引导我们深入认识他的“体系”说,认识其博大的胸怀 和恢宏的立意。“在写书之前,作家应该分析过各种性格,接触 过各种风尚,踏遍了全球,体验过各种激情。或者,各种激情,各 个国度,各种风尚,各种性格,自然的偶然现象,精神的偶然现 象,这一切都来到他的思考中。”②“社会的各个阶段,从高层到 下层,法律、宗教、历史和当代,我都一一作了观察和分析。”③ 总之,作为一个作家,应当以全部热情拥抱一切,占有一切,认识 ①达文:《(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导言》。 ②巴尔扎克:《(驴皮记)初版序言》。 ③巴尔扎克:《给韩斯卡夫人的信》(1833年3月末)。 2
一切,研究一切。 人们注意到,巴尔扎克总是把创作小说看作是书写历史,把 小说家看作是历史学家。“说本文作者是历史学家,这就说全 了。”①“德巴尔扎克是一位必将传于后世的历史学家。”②或 者,退一步讲,“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只应该充当它的秘 书。”③历史学家也好、历史学家的秘书也好,其本意都在于说 明,真正的文学家,应当高瞻远瞩,鸟瞰全局,自觉地把反映“社 会全貌”、记录“时代变迁”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我要在头脑 里装进整个社会。”④正因为此,勃兰兑斯从横向对其创作作了 如下描述:“巴尔扎克自己的国度,像一个真正的国度一样,有它 的各部大臣,它的法官,它的将军,它的金融家、制造家、商人和 农民…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当时的法国就熙熙攘攘地住满了 这些人物。而且这是法国的全部风貌。因为巴尔扎克按照顺序 描写了法国每一部分的城镇和地区。”⑤而恩格斯则从纵向揭 示了他的历史价值:“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 ‘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史,他用编年 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一八一六至一八四八 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汇集了 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⑥达文则在《哲理研究》导言中不无夸 张地代巴尔扎克宜称:“一幅人类的全景图将要诞生。”“作者以 极其宏伟的规模造了一面类似Speculum munai(世界的镜子)的 ①巴尔扎克:《(夏娃的女儿〉、〈玛西米拉·多尼〉初版序言》。 ②达文:《(哲理研究〉导言》。 ③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④巴尔扎克:《给韩斯卡夫人的信》(1844年2月6日)。 ⑤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第五分册,第217页。 ⑥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62页。 3
东西。”法国学者泽里古尔则说:“什么是《人间喜剧》?我们可以 回答:一切!因为它带来种生命哲学。”① 巴尔扎克强调自己要完成的这部历更,是“伟大的人类史, 风俗史,事物和生命的历史,心灵和社会利害的历史。”②或者, 我们可以借用《幻灭》中伏脱冷那并不科学、但却十分尖刻的历 史分类法:“历史有两部:一部是官方的,骗人的历史,做教科书 用的,给王头子念的;另外三部是秘密的历史,可以看出国家大 事的真正原因,是部耻的历史。作家偏爱的是后者。显然, 巴扎克要求文学表现的是部更真实、更深层的历史,一部关 手社会和人类的真正的历史,部既包含着外在的社会变迁轨 道,又跑含着内在的情感变化的历史。.· 为此,文学需要思想,作家需要“研究”(像巴尔扎克这样,在 书题上频繁使用“研究”词的作家,也是绝无仅有的)。“文学 艺术以借助思想重视人的本性为目标,是所有艺术中最复杂的 一种艺术。”③巴尔扎克在艺术门类的横向比较中,概括出文学 是最需要思想的艺术。它的描绘,不能是对表象的描绘,不能停 留在谨严的再现上,文学要探索要深究,“应当研究“下产生这 类社会效果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把握住众多的人物、激情和 事件的内在意义”,“在努力寻找这种源因、这种社会动力之后”, “还应当思索下自然法则推敲一下各类社会对永桓的准则、 对真和美有哪些背离,又有哪些接近的地方”④。:总之,观察应 伴随着思考,描绘现实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的规律,而作家则应 是“时代的分析者”和“深刻的哲学家”。 ①Zelicourt:Le monde de la Comedie Humaine,巴黎版第l4页。 ② 巴尔扎克:《给韩斯卡夫人的信》(1842年11月11日)。 ③巴尔扎克:《(驴皮记初版序言》。 ④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4
小说一历史,一哲学。 小说家一历史学家一哲学家。: 这“三位一体”的主张,不妨认为就是巴尔扎克“体系”说的 要旨。如果说,在《驴皮记》和《路易·朗贝尔》中所透露的青年巴 尔扎克曾立意要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的话,那么,随着作家巴尔 扎克的成熟,他更强调的则是作家把握世界的系统性和所创造 的艺术世界的系统性,即要求作家对世界应有一介总体的解释, 应能全面、历史、深刻地认识和表现神会现实。巴尔扎克曾盛赞 司各特把小说提高到了历史哲学的地位,但又不无遗憾地指出 “他没有构想出一套体系”@。'而正是巴尔扎克自己,在把小说 提高到历史哲学的同时,还构想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在文 学史上建起了“一座比例和谐的雄伟建筑”②。·一、 《人间喜剧》的构想和实践,就是这一体系观念的具体体现。 在巴尔扎克对创作进行总体构思的过程中,他曾将总题先 后设想为《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和《杜会研究》。定名《人间喜剧》 后,又把结构布局分为三个“研究”(《风俗研究》、《哲理研究》、 《分析研究》)和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 《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旅生活场景》、《乡村生活 场景》),并声言三部分“研究”是为分别表现社会的“效果”、“原 因”和“原理”。仅从其构架设计,就不难看出作家对“体系”的追 求。“这里的每一部分,都表示杜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提出这些 标题,就足以表现人类生活的起伏变化。”③巴尔扎克还强调要 “将全部作品联系起来,构成一部包罗万象的历史,其中每一章 ①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② 雨果语,转引自巴尔扎克《致厄阿泽尔》(1844年1月5日)。 ③达文:《(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导言》。 5
都是一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标志着一个时代。”①明确的“体系” 观念,使作家创造出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同样,读解《人间 喜剧》的每部作品,也只有置于“体系”中考察,才能更深刻地把 握其真谛。 然而,巴尔扎克又辩证地指出:“对于一个时代,有一个总体 看法还不够,因为这是历史范畴内的事。在这之上,作者还应该 加上小说家的品质,高度的想象力,精细的细节,对人类情感深 刻的研究,以及…谁知道呢?一千样说不完的事。”② 二、“全力追求的准确性” 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是文艺发展史上一道永恒的难题,也是 每个文学艺术家必然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无疑,巴尔扎克是酷爱真实、崇尚真实的。这是他作为“历 史学家”的当然秉赋。他总是声称他的作品“既非虚构,亦非小 说”,而是真实的故事;而且,现实生活也足够丰富多彩,远胜过 作家可能的创造。 “小说家自以为创造的所有恐怖故事其实总是比不上现实 的…”(《高老头》) “在这里,人类心灵的历史和社会历史交织在一起,这就是 它的基础。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到处都在发生着的事情。”③ “作者转述的全部事实,一个个分开来说,全是真实的,包括 那些最富浪漫色彩的在内…无论什么时代,叙事人都是同时 ①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② 巴尔扎克:《评(流氓团伙)》。 ③巴尔扎克:《给韩斯卡夫人的信》(1834年10月26日)。 6
代人的秘书。…主题完全虚构,与任何现实远近不着边的书, 大部分是死胎;而以观察到的、铺陈开来的、取自生活的事实为 基础的书,会获得长寿的荣光。”① 在《(金眼女郎〉第一版出版说明》中,作者说得更加彻底: “…作家是从来不进行杜撰的了。…作家无非是个抄写员, 只是抄的好坏不同而已。” “抄写员在人世这本大书中遗漏了几页,本故事就是对这几 页的并不完美的转述。这里没有一丝虚构。”② 从“历史学家”而至“秘书”,从“秘书”而至“抄写员”,作家对 现实的“忠实”程度可谓无以复加。“真实”在作家心目中至高无 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没有“想象的事实”,没有“杜撰”,没 有“虚构”,巴尔扎克的反复强调,旨在突出现实在艺术创作中的 第一性地位。 在巴尔扎克的真实观中,“细节”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究 竟什么叫做生活呢?事实上生活就是一堆细小的情况,最伟大 的热情就受这些细小情况所制约。”③“小说如果在细节上不真 实,那它就没有任何价值。”④“我们读一本书,心里总有一种求 真的意识,碰到不可能的细节,它就会大喊‘这是假的!’当这种 意识反复喊叫,并且所有人的意识都这样喊叫,这本书就没有、 也不会有任何价值了。普遍的、永恒的成功的秘密,就在于真 实。”⑤在这里,细节的真实决定着作品的生命、作品的价值、甚 至是“永恒的成功”。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理论中这一举足轻重的 ① 巴尔扎克:《(古物陈列室〉、〈冈巴拉〉初版序言》。 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初版跋》。 ③巴尔扎克:《致(星期报)编辑伊波利特·卡斯蒂耶先生书》。 回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⑤ 巴尔扎克:《关于文学、戏剧和艺术的信》(三)。 7
要素,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致使恩格斯在界定“现 实主义”时都没有忘记“细节真实”的不容置疑的地位。 按照巴尔扎克的观点,社会生活就是由无数看似琐屑的“细 节”组成的,就像许多部件构成一个物体,只有真实地再现每个 细节,准确地将每个细节“粘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有可能全 面而忠实地反映出社会的本来面目。而在观察和创作的过程 中,事无巨细都不应被作家忽略,“杂乱无章的什物,槛楼的衣 衫,挑夫的语言,工匠的动作,一个工业家倚在自己商号门前的 姿态,生活中最严重的时刻,心灵中最不为人觉察的细腻之处, 他都善于加以利用。”①历史风云,时代轨迹,正潜藏在这些表 面十分平凡精微的生活之中。巴尔扎克虽然总以历史学家自 比,但他却不以正面描写政治风浪、重大事件见长,而是专注于 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融入阶级的更迭,时代的信息,在平凡中开掘 不平凡的内涵。这样,他就把历史规模的追求和寻常细节的描 摹巧妙地熔于一炉,形成其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达文非常形 象地阐释过作家的这一创作特点:“这些激情和典型,巴尔扎克 先生几乎全是到家庭中、炉火周围去寻找的。他在表面看上去 那样千篇一律、那样平淡的外表下去搜索,突然从中挖掘出既那 样复杂又那样自然的性格,以致所有的人都纳闷,一些如此司空 见惯,如此真实的事情,怎么会这么长时间一直无人发现!这是 因为,在他之前,从来没有哪一位小说家像他这样深人细致地研 究细节和小事。他以高度的洞察力对这些细节和小事加以阐释 和选择,以老镶嵌细工的那种艺术才能和令人赞叹的耐心将它 们组合起来,构成充满和谐、独特和新意的一个整体。”②结论 ①达文:《(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导言》。 ②达文:《(哲理研究〉导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