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Region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162212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活用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农村发展规划、农村发展研究方法 总学分:3.0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各项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产业布局、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等相 关理论及其实践运用:了解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和主要问题:认识主要区域经济政策:学 会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分析国情和区情】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分配 序号 章名 讲 实上讨习其小 授哈机论题 它计 绪论 3 3 2 区位论 6 39 3区域空间结构 6 6 4 区域产业结构 6 39 5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6 6 6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6 6 7区域政策 9 39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区域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史: (2)理解区域经济学的三块基石: (3)掌握区域经济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2、教学基本内容 一、有关概念 *区域:区域与国家:*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 二、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三、三块基石 #资源禀赋:集中经济:运输和通讯成本
1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Region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162212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农村发展规划、农村发展研究方法 总 学 分:3.0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各项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产业布局、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等相 关理论及其实践运用;了解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和主要问题;认识主要区域经济政策;学 会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分析国情和区情。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 名 学 时 分 配 讲 授 实 验 上 机 讨 论 习 题 其 它 小 计 1 绪论 3 3 2 区位论 6 3 9 3 区域空间结构 6 6 4 区域产业结构 6 3 9 5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6 6 6 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6 6 7 区域政策 9 3 9 第一章 绪论(3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区域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史; (2)理解区域经济学的三块基石; (3)掌握区域经济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2、教学基本内容 一、有关概念 *区域;区域与国家;*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 二、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三、三块基石 #资源禀赋;集中经济;运输和通讯成本
四、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生产力布局学:西方经济学:部门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土经济学 五、区域经济学发展史 区域经济学的渊源: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区位论(9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工业和商业三种区位论的形成背景、前提假设、应用价值: (2)理解跨国公司和知识经济的区位选择因素: (3)掌握农业、工业和商业三种区位论的理论要点。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一、理论前提 理论形成背景:杜能生平:理论前提假设 二、基本命题 #运费成本因子:#地租与士地利用 三、杜能圈 *圈层布局论:*理论要点: 四、评价 理论意义:局限性:*现代竞租理论的含义 第二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一、理论背景与前提 理论背景:韦伯简介:#区位三角形 二、理论要点 *最小成本三因子:工业寻求最优区位的三阶段: 三、理论意义 研究方法的意义:对现代企业区位决策的意义 四、应用:布局指向性 输指向型产业、原料指数的概念: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劳动力指数的概念:集聚指向 型产业 第三节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理论背景 二、几个概念 *中心地:*市场区:门槛人口:*中心地等级 三、中心地系统 假设前提:*理论步骤:#中心地等级体系的三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四、理论评价 理论作用:缺陷:中心地与市场区关系的现代演变
2 四、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生产力布局学;西方经济学;部门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土经济学 五、区域经济学发展史 区域经济学的渊源;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区位论(9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工业和商业三种区位论的形成背景、前提假设、应用价值; (2)理解跨国公司和知识经济的区位选择因素; (3)掌握农业、工业和商业三种区位论的理论要点。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一、理论前提 理论形成背景;杜能生平;理论前提假设 二、基本命题 #运费成本因子;#地租与土地利用 三、杜能圈 *圈层布局论;*理论要点; 四、评价 理论意义;局限性;*现代竞租理论的含义 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一、理论背景与前提 理论背景;韦伯简介;#区位三角形 二、理论要点 #*最小成本三因子;#工业寻求最优区位的三阶段; 三、理论意义 研究方法的意义;对现代企业区位决策的意义 四、应用:布局指向性 运输指向型产业、原料指数的概念;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劳动力指数的概念;集聚指向 型产业 第三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理论背景 二、几个概念 *中心地;*市场区;门槛人口;*中心地等级 三、中心地系统 假设前提;*理论步骤;#中心地等级体系的三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四、理论评价 理论作用;缺陷;中心地与市场区关系的现代演变
第四节跨国公司区位 一、跨国投资的原因 *成本的权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雁行理论 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 成本取向:利润取向:市场取向:要素取向 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文化社会联系密切的地区 四、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总部的区位:*研发部门的区位:*生产单位的区位 第五节知识经济区位 一、无重量经济 信息化趋势的挑战:*运费意义的辨析 二、新技术产业区位 高新技术:*区位:类型 第三章区域空间结构(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空间结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中国宏观空间格局: (2)理解各层次空间布局的主要任务:经济区划理论与方法: (3)掌握区域空间结构主要类型、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及演变机制:主体功 能区划要义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区域空间结构要素与类型 一、基本要素 *空间结构的概念:基本要素:要素组合方式 二、类型 *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 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 一、形成过程 *初始的分散阶段、早期的集中化阶段、集中化阶段、集中后的分散阶段:*区域空间结 构的演变过程 二、形成与演变的机制 区位指向性:*集聚与扩散效应:#空间近邻效应 第三节区域空间布局 一、区域空间布局的内容 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层次:宏观经济布局:中观经济布局:微观经济布局 二、经济区划
3 第四节 跨国公司区位 一、跨国投资的原因 *成本的权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雁行理论 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 成本取向;利润取向;市场取向;要素取向 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文化社会联系密切的地区 四、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总部的区位;*研发部门的区位;*生产单位的区位 第五节 知识经济区位 一、无重量经济 信息化趋势的挑战;*运费意义的辨析 二、新技术产业区位 高新技术;*区位;类型 第三章 区域空间结构(6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空间结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中国宏观空间格局; (2)理解各层次空间布局的主要任务;经济区划理论与方法; (3)掌握区域空间结构主要类型、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及演变机制;主体功 能区划要义。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要素与类型 一、基本要素 *空间结构的概念;基本要素;要素组合方式 二、类型 *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 一、形成过程 *初始的分散阶段、早期的集中化阶段、集中化阶段、集中后的分散阶段;*区域空间结 构的演变过程 二、形成与演变的机制 区位指向性;#*集聚与扩散效应;#空间近邻效应 第三节 区域空间布局 一、区域空间布局的内容 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层次;宏观经济布局;中观经济布局;微观经济布局 二、经济区划
经济区的概念和类型:*料经济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我国经济区划的实践:*主体功能区 划的含义与内容 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9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产业的一般分类法: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 整导向 2)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配置内容;地域生产综合体 和产业集聚理论 (3)掌握三次产业分类法和产业功能分类法: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及演 变原因: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经济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结构的概念:产业的概念: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 二、区域产业分类的方法 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按生产要素集中度:按技术先进 程度:产业功能分类法 三、决定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条件: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外部环境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种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转换论):种工业结 构演进规律(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工业结构“软化” 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 #高需求收入弹性产品的产业份额在加大:#生产率上升率的不均等增长:国际贸易 的促动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产业演进的有序性;*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共性 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一、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内涵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实质、目的 二、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基本内容 洗择风域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特点、主导产业洗择的指标):配置区域铺助产业(类 型、配置):配套区域基础结枸(基础结构的含义、分类、功能、特点,基础结构发展的理 论与实践模式) 三、区域产业组织基本内容
4 经济区的概念和类型;*#经济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我国经济区划的实践;*主体功能区 划的含义与内容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9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产业的一般分类法;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 整导向; (2)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配置内容;地域生产综合体 和产业集聚理论 (3)掌握三次产业分类法和产业功能分类法;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及演 变原因;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经济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结构的概念;产业的概念;*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 二、区域产业分类的方法 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按生产要素集中度;按技术先进 程度;*产业功能分类法 三、决定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条件;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外部环境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转换论);*#工业结 构演进规律(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工业结构“软化” 二、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 *#高需求收入弹性产品的产业份额在加大;*#生产率上升率的不均等增长;*国际贸易 的促动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产业演进的有序性;*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共性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一、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内涵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实质、目的 二、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基本内容 选择区域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特点、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配置区域辅助产业(类 型、配置);配套区域基础结构(基础结构的含义、分类、功能、特点,基础结构发展的理 论与实践模式) 三、区域产业组织基本内容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形成背景、概念、管理方式、组建过程、布局结构):*区域产业 集群(概念、组成、特征、发展过程):案例分析:扬州杭集镇牙刷产业集群研究 第四节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一、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和原因 二、产业结构调整导向 导向选择的基本依据:*产业结构导向类型: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不发达地区的 产业结构导向: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三、区域产业结构评价 是否适应区域优势:是否与区域发展阶段适应:是否系统完整:有否应变能力 四、产业结构政策 定义: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特征:案例分析:日本产业结构政策 第五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经济生态化的要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问题 (2)理解增长的内涵,增长与发展的区别:区域经济成长的途径:区域衰 退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的一般战略 (3)掌握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和增长的方式:区域经济成长的主要阶段: 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区域经济增长实现的模式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内容 一、区域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涵义:区域经济增长的涵义、衡量指标:*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 方式 二、增长与发展 发展的内涵:包容性:矛盾性:发展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区域经济成长的若干阶段 一、五个阶段 *不发育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振兴阶段 二、促使区域进入成长阶段的几种途径 重大机遇:国家投入:自身积累:边贸启动 三、区域经济衰退的原因及类型 #原因:类型:衰退区的区域振兴 第三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实现 一、经济增长战略
5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形成背景、概念、管理方式、组建过程、布局结构);*区域产业 集群(概念、组成、特征、发展过程);案例分析:扬州杭集镇牙刷产业集群研究 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一、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和原因 二、产业结构调整导向 导向选择的基本依据;*产业结构导向类型;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不发达地区的 产业结构导向;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三、区域产业结构评价 是否适应区域优势;是否与区域发展阶段适应;是否系统完整;有否应变能力 四、产业结构政策 定义;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特征;案例分析:日本产业结构政策 第五章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6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经济生态化的要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问题 (2)理解增长的内涵,增长与发展的区别;区域经济成长的途径;区域衰 退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的一般战略 (3)掌握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和增长的方式;区域经济成长的主要阶段; 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区域经济增长实现的模式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内容 一、区域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涵义;区域经济增长的涵义、衡量指标;*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 方式 二、增长与发展 发展的内涵;包容性;矛盾性;发展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区域经济成长的若干阶段 一、五个阶段 *不发育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振兴阶段 二、促使区域进入成长阶段的几种途径 重大机遇;国家投入;自身积累;边贸启动 三、区域经济衰退的原因及类型 #原因;类型;衰退区的区域振兴 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实现 一、经济增长战略
经济增长一般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区域经济增长战略(罗斯托的 主导部门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非均衡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威康姆森的倒U 理论、均衡发展战略) 二、增长的模式 *工业化的一般模式:*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 第四节经济生态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的三大学派 富足论者”经济学家 二、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误区 前提假设:“弱可持续性”;“先增长,后发展” 三、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 经济发展的两个限制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问题 规划:改变经济模式 第六章城市化与城镇体系(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外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发展方针:城镇空间结构:工 业在不同等级城镇中的职能 (2)理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镇体系的层次性:城市化的推拉理 论;城市经济的两种循环:城镇规模分布的分析方法 3)掌握城市化和城镇体系的概念:城镇化主要类型:飞地的概念城市 的主要职能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 一、城市化 ◆概念:指标:◆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城镇化类型考察 #健康的城镇化与病态的城镇化(过度城镇化、低度城镇化):向心型的城镇化和离心 型的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外延型的城镇化和飞地型的城镇化:自力型的和它力型 三、城市化动力 城镇化重要标志 *推拉理论:阶段性 四、中外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世界城镇化进程特点:中国城镇化进程特点 第二节城镇体系概述 一、城镇体系概念 二、城镇体系的层次性 三、城市场理论 第三节城镇规模结构 一、城市体系的等级性
6 经济增长一般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区域经济增长战略(罗斯托的 主导部门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非均衡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威廉姆森的倒 U 理论、均衡发展战略) 二、增长的模式 *工业化的一般模式;*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 第四节 经济生态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的三大学派 环保人士;“富足论者”;经济学家 二、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误区 前提假设;“弱可持续性”;“先增长,后发展” 三、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 经济发展的两个限制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问题 规划;改变经济模式 第六章 城市化与城镇体系(6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外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发展方针;城镇空间结构;工 业在不同等级城镇中的职能 (2)理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镇体系的层次性;城市化的推拉理 论;城市经济的两种循环;城镇规模分布的分析方法 (3)掌握城市化和城镇体系的概念;城镇化主要类型;飞地的概念;城市 的主要职能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 一、城市化 *概念;指标;*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城镇化类型考察 *#健康的城镇化与病态的城镇化(过度城镇化、低度城镇化);向心型的城镇化和离心 型的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外延型的城镇化和飞地型的城镇化;自力型的和它力型 三、城市化动力 城镇化重要标志;*推拉理论;阶段性 四、中外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世界城镇化进程特点;中国城镇化进程特点 第二节 城镇体系概述 一、*城镇体系概念 二、城镇体系的层次性 三、*城市场理论 第三节 城镇规模结构 一、城市体系的等级性
二、分析和描述城镇规模分布的几种方法 ◆城市首位律:#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城市金字塔:#顺序规模法则 三、中国的城镇 规模体手 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中国的城镇规模分类:中国的城市结构 第四节城镇织能结构 一、城镇职能 经济职能、其他职能:飞地 二、工业在城镇体 系的分布 地方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 三、城市经济的两种循环 #高级循环:低级循环 第五节城镇空间结构 一、城镇宏观空间结构 世界:中国 二、城镇中观空间结构 省会、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镇、小城镇 三、城镇空间聚集过程 分散向心发展、聚集向心发展区域性大城市:分散离心发展卫星城:城市群带 第七章区域政策(9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区域政策的产生与兴起我国区域政策演 变的过程 (2)理解经济政策及主要类型:区域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区域政策的目 标和主要手段 (3)掌握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区域政策在区域研究中的地位:区域政策、 区域战略和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经济政策与区域政策 一、市场、政府 市场“完全竞争”理论:“市场不灵”:◆政府的经济职能: 二、经济政策 政策: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类型及其任务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 必要性:出发点:目标:政策实施主体 第一节区域政策研究的地位和内容 一、区域政策在区域研究中的地位 空间(区域)经济研究三阶段:*区域政策、区域战略、区城提划三者的关系 二、区域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 #理论内容、实践内容 第三节问题区域与区域政策目标
7 二、分析和描述城镇规模分布的几种方法 *城市首位律;#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城市金字塔;#顺序-规模法则 三、中国的城镇规模体系 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中国的城镇规模分类;中国的城市结构 第四节 城镇职能结构 一、城镇职能 经济职能、其他职能;飞地 二、工业在城镇体系的分布 地方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 三、城市经济的两种循环 #高级循环;低级循环 第五节 城镇空间结构 一、城镇宏观空间结构 世界;中国 二、城镇中观空间结构 省会、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镇、小城镇 三、城镇空间聚集过程 分散向心发展、聚集向心发展区域性大城市;分散离心发展卫星城;城市群带 第七章 区域政策(9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区域政策的产生与兴起;我国区域政策演 变的过程 (2)理解经济政策及主要类型;区域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区域政策的目 标和主要手段 (3)掌握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区域政策在区域研究中的地位;区域政策、 区域战略和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经济政策与区域政策 一、市场、政府 市场“完全竞争”理论;“市场不灵”; *政府的经济职能; 二、经济政策 政策;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类型及其任务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 必要性;出发点;目标;政策实施主体 第二节 区域政策研究的地位和内容 一、区域政策在区域研究中的地位 *空间(区域)经济研究三阶段;*区域政策、区域战略、区域规划三者的关系 二、区域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 #理论内容、实践内容 第三节 问题区域与区域政策目标
一、区域政策的产生与兴起 产生的客观基础:产生的根本原因:苏联、英国、美国等国的区域政策的兴起 二、区域问题与问题区域 区域病:幸问题区域的概念:落后区域、萧条区域、膨胀区域 三、区域政策目标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关系协调: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区域政策目标的选择 四、区域政策的方案选择 市场导向:创新导向:平衡导向 第四节区域政策手段 一、从性质上分 ◆支持性政策、限制性政策 二、从层次上 宏观政策、微观政策 三、主要手段举例 区域财政政策手段、区域金融政策、区域投资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其它 第五节我国的区域政策 一、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理论基础:基本原则 二、我国区域政策演变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90年代中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三、当前重大区域问题 四、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任务 五、地方经济政策制定步骤 教材: 高洪深编.《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要参考书目: 1、郝寿义、安虎森编.《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2、张敦富编.《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 3、朱传耿等编。《区域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4、胡佛编.《区域经济学导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 5、施学光编.《国土整治与区域经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6、崔功豪编.《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编制人员:金涛 8
8 一、区域政策的产生与兴起 产生的客观基础;产生的根本原因;苏联、英国、美国等国的区域政策的兴起 二、区域问题与问题区域 区域病;*问题区域的概念;落后区域、萧条区域、膨胀区域 三、区域政策目标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关系协调;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区域政策目标的选择 四、区域政策的方案选择 市场导向;创新导向;平衡导向 第四节 区域政策手段 一、从性质上分 *支持性政策、限制性政策 二、从层次上 *宏观政策、微观政策 三、主要手段举例 区域财政政策手段、区域金融政策、区域投资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其它 第五节 我国的区域政策 一、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理论基础;基本原则; 二、我国区域政策演变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 90 年代中期;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三、当前重大区域问题 四、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任务 五、地方经济政策制定步骤 教 材: 高洪深编.《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主要参考书目: 1、郝寿义、安虎森编.《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 2、张敦富编.《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年。 3、朱传耿等编.《区域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4、胡佛编.《区域经济学导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年。 5、施学光编.《国土整治与区域经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年。 6、崔功豪编.《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编制人员: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