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 教师教案 (2005~2006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 动物免疫学 英文名称: Animal Immunology 课程编号: 134000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2.5 总学时: 50理论学时:38实验学时:12 授课班级:动物医学专业1041、1042班,动物检疫1041 使用教材: 动物免疫学 任课教师: 徐春厚 职称: 教授 所在单位: 农学院 院系(部处)动物医学系 教务处制
第1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 绪论 授课方式 ■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 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三大基本特性及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了解免疫 目的及要求学的概念和发展。 果谐教学 重点: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特性及免疫的基本功能。 重点及难 讲解和板书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多媒体讲解 介绍上课老师及联系方式,然后进行课堂教学(5分钟 讲课内容如下: 举例讲解 一、免疫的概念(10分钟) 古典兔疫的概念:免疫的概念 在讲解的过程 二、免疫的基本特性(15分钟) 中,多用一些实例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 来说明免疫学的重 教学过程 、 免疫的基本功能(15分钟) 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要性,以引起学生 四、免疫学(20分钟) 对这门课程的重 概念,免疫学的发展 视。 五、动物免疫学 讲授内容,教学安排,参考书,考试安排 简单介绍免疫学所讲内容的关系(10分钟) 介绍抗原、抗体和补体的关系(10分钟) 绪论小结(5分钟) 思考题:1、为什么要学习免疫学? 课后作业 2、如何学好免疫学? 与思考题 3、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功能是什么? 课堂纪律较好,学生全部到,极个别同学小声说话,没有睡觉现象,重 课后 点把握准确,本节课内容较简单,实例较多,讲解清楚,学生较感兴趣。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2006年2月14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2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 第一章抗原 授课方式 ■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里堂勃学 目的及要求 掌握抗原与抗原性,构成抗原的条件,抗原决定簇。 课堂教学 重点:抗原,构成抗原的条件,抗原决定簇。 重点及难点难点:抗原决定簇。 讲解和板书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复习上次课讲授的内容(5分钟) 多媒体教室上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25分钟) 课,老师讲解为主, 一、抗原与抗原性二、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结合例子讲解本次 第二节构成抗原的条件(30分钟) 课的一些内容,期 一、异物性二、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 三、复杂的分子结构和立体构象(完整性) 间对学生提问2-4 教学过程 第三节抗原决定簇(25分钟) 次。 、抗原决定簇(基) 二、抗原价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 本次课小结(5分钟) 思考题:1、抗原、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的区别 课后作业 2、构成抗原的条件是什么? 与思考题 课堂纪律较好,2个学生请假,极个别同学小声说话,没有睡觉现象, 课后 重点把握准确,本节课内容较简单,讲解清楚,学生较感兴趣。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2006年2月21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诚
第3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 第一章抗原 授课方式 ■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 熟悉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抗原分类:掌握佐剂的概念,佐剂的类型。 目的及要求 果谐教学 重点:佐剂的概念与类型。 重点及难 难点: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讲解和板书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复习上次课讲授的内容(5分钟) 第四节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15分钟) 多媒体教室上 、共同抗原二、交叉反应 课,老师讲解为主 第五节抗原分类(20分钟) 结合例子讲解本次 根据抗原的性质二、根据抗原米源 三、根 课的一些内容,期 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 四、根据化学性质 间对学生提问2-4 第六节:重要的天然抗原(20分钟) 次。 教学过程 一、微生物抗原二、高等生物的抗原 保护性抗原:产生的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第七节:佐剂(25分钟) 一、佐剂的概念二、佐剂的类型 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 本章总结(5分钟) 思考题:1、理解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课后作业 2、佐剂有哪些类型? 与思考题 课后 上课效果较好,个别同学不注意听讲。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2006年2月23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白行漆减
第4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 第二章抗体 授课方式 ■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 掌握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及生物学活性,熟悉免疫球蛋白的 目的及要求 结构。 课堂教学重点:抗体的概念,Ig的水解片段及生物学活性。 重点及难点难点: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的区别,免疫球蛋白结构 讲解和板书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复习上次课讲授的内容(5分钟) 多媒体教室上课 第二章抗体 老师讲解为主,期 第一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25分钟) 间对学生提问2-4 一、抗体二、免疫球蛋白三、抗体与免疫球蛋 次。 白的区别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55分钟)》 抗体部分有较多的 教学过程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二、免疫球蛋白的 水解片段及生物学活性 三、J链和分泌成分 动画,有利于学生 本节课小结(5分钟) 理解和掌握这部分 较难理解和抽象的 内容。 思考题: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有何区别? 课后作业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与思考题 本次课内容较难理解和抽象,但有许多动画,有助于学生理解,上课效 课后 果较好。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2006年2月28日 主:每项项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5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 第二章抗体 授课方式 ■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 掌握IgG、IgM、1gA的特性与功能,抗体的功能,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最 目的及要求 响因素:熟悉人工制备抗体的种类。了解抗体的分类。 课堂教学 重点:IgG、IgM、IgA的特性与功能,抗体的功能,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重点及难 难点:人工制备抗体的种类。 讲解和板书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复习上次课讲授的内容(5分钟)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5分钟) 多媒体教室上课, 第四节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20分钟) 老师讲解为主,期 、IgG二、IgM三、IgA四、1gD五、1g 间对学生提问2-4 第五节抗体的功能(15分钟) 一、中和作用二、活化补体三、ADCC 四、调理作用五、被动免疫 第六节抗体的分类(15分钟) 抗体部分有较多的 教学过程 一、根据抗原不同分类 动画,有利于学生 二、根据有无明显抗原刺激分类 理解和掌握这部分 三、根据与抗原反应的性质分类 较难理解和抽象的 四、根据抗体作用的对象分类:抗菌抗体、抗病毒 内容。 抗体、抗毒素、溶血素、抗抗体。 第七节 人工制备抗体的种类(10分钟) 一、多克隆抗体二、单克隆抗体 第八节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15分钟) 第二章总结与本次课小结(5分钟) 思考题:1、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是什么? 课后作业 2、抗体的功能有哪些? 与思考题 3、什么是多克降抗体和单克降抗体? 本次课内容较难理解和抽象,但有许多动画,有助于学生理解,上课效 课后 果较好。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2006年3月7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6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 第三章免疫系统 授课方式 ■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 掌握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 课堂教学 重点: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 重点及难点 难点: 讲解和板书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复习上次课讲授的内容(5分钟) 多媒体教室上 第三章免疫系统(80分钟) 课,老师讲解为主, 第一节免疫器官 结合举例讲解和动 一、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法诗囊、胸腺 画讲解,期间对学 二、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等 生提问2-4次。 本次课小结(5分钟) 教学过程 思考题:1、什么是免疫系统? 课后作业 2、免疫器官的组成。 与思考题 本次课内容较简单,比较好理解,讲解清楚,课堂纪律较好,没有说话 课后 睡觉现象,重点把握准确。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2006年3月9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7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 第三章免疫系统 授课方式 ■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料 掌握T、B细胞的来源与分化及表面标志 课堂教学重点:T、B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重点及难 难点:T、B细胞的表面标志。 讲解和板书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复习上次课讲授的内容(5分钟) 多媒体教室上 课,老师讲解为主 第二节免疫细胞(80分钟) 结合举例讲解和动 一、淋巴细胞 画讲解,期间对学 T、B细胞,K细胞,K细胞,NK细胞 生提问2-4次。 教学过程 本次课小结(5分钟) 思考题:1、T、B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课后作业 2、T、B细胞有哪些表面标志? 与思考题 本次课较难理解,有些学生尚没有完全掌握,个别同学需要课后辅导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2007年3月14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8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 第三章免疫系统 授课方式 ■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 学握单核巨噬细胞;熟悉粒细胞。 目的及要 课堂教学重点:单核巨噬细胞。 重点及难点难点:细胞的表面标志 讲解和板书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复习上次课讲授的内容(5分钟) 多媒体教室上 第二节免疫细胞(75分钟) 课,老师讲解为主, 二、辅佐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结合举例讲解和动 三、粒细胞嗜中性、酸性、碱性粒细胞 画讲解,期间对学 四、其他免疫细胞 生提问2-4次。 第三节免疫分子(5分钟) 教学过程 细胞因子、抗体、补体,很重要,单列一章讲解。 本章本次课小结(5分钟) 思考题:1、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课后作业 2、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 与思考题 免疫细胞非常重要,但本次课学生比较疲惫,原因不明。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2006年3月21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9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 第四章细胞因子 授课方式 ■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生物学活性,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熟悉细胞因子 目的及要求 的共同特性,熟悉和了解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 课堂教学 重点: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生物学活性,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重点及难 难点: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干扰素的抗病毒机理。 讲解和板书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复习上次课讲授的内容(5分钟) 第四章细胞因子 多媒体教室上 第一节细胞因子概述(25分钟) 课,老师讲解为主 “、概念 结合举例讲解和动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画讲解,期间对学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55分钟) 生提问2-4次。 一、 细胞因子的种类 二、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 教学过程 三、白细胞介素 四、干扰素 五、肿瘤坏死因子 六、集落刺激因子 七、生长因子 八、趋化因子 本章和本次课小结(5分钟) 思考题:1、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生物学活性 课后作业 2、细胞因子的种类有哪些? 与思考题 3、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 课堂纪律较好,没有说话、睡觉现象,重点把握准确,本次课实例较多, 课后 讲解清楚,学生较感兴趣。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2006年3月23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