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讲 利他行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38KB,团购合买
一、利他行为概念 二、利他行为的生物基础与文化影响 三、利他行为的情境与认知因素 四、利他行为的情绪与人格因素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利他行为 比尔·盖茨为什么承诺捐出身后所有财产? 那位美丽的女孩为什么愿意为另一个城市里的 陌生人捐出自己一部分肝脏? “感动中国”为什么能够感动那么多中国人?

利他 行 为 比尔•盖茨为什么承诺捐出身后所有财产? 那位美丽的女孩为什么愿意为另一个城市里的 陌生人捐出自己一部分肝脏? “感动中国”为什么能够感动那么多中国人?

性善论名言 口..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 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口如果说人有来自动物方面的遗传因素的话,那多半 都是来自类人猿的,而类人猿与其说是富有进攻性 的,还不如说室富于合作精神的 (马斯洛,1957)

性善论名言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 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 如果说人有来自动物方面的遗传因素的话,那多半 都是来自类人猿的,而类人猿与其说是富有进攻性 的,还不如说室富于合作精神的。 (马斯洛,1957)

主要内容 口利他行为概念 口利他行为的生物基础与文化影响 口利他行为的情境与认知因素 口利他行为的情绪与人格因素

主 要 内 容  利他行为概念  利他行为的生物基础与文化影响  利他行为的情境与认知因素  利他行为的情绪与人格因素

利他行为的概念 口定义: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 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 口三个层次 把人和己的利益视为同等重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把利人置于利己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牺牲自己以利于他人:公而忘私、舍已为人、 杀身成仁

一、利他行为的概念  定义: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 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  三个层次 ➢ 把人和己的利益视为同等重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把利人置于利己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 牺牲自己以利于他人:公而忘私、舍己为人、 杀身成仁

利他行为概念:分类 口从理论基础看:生物性利他行为和心理性利 他行为 口从机能范围看:亲属性利他行为、互惠性利 他行为和平衡性利他行为 口从情境状态看:紧急型利他行为和惯常型利 他行为 口从行为动机看:自我利他主义和纯利他主义

利他行为概念:分类  从理论基础看:生物性利他行为和心理性利 他行为  从机能范围看:亲属性利他行为、互惠性利 他行为和平衡性利他行为  从情境状态看:紧急型利他行为和惯常型利 他行为  从行为动机看:自我利他主义和纯利他主义

利他行为的生物基础 口亲属选择 《虎兄虎弟》的故事 >无私行为,增加同类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个体帮助亲属,实际上在帮助其自身的遗传 口群体选择 有选择性地帮助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群体。 案例:班集体、学校、国家

二、利他行为的生物基础  亲属选择 ➢ 《虎兄虎弟》的故事 ➢ 无私行为,增加同类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 个体帮助亲属,实际上在帮助其自身的遗传。  群体选择 ➢ 有选择性地帮助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群体。 ➢ 案例:班集体、学校、国家

利他行为的文化影响 口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舆论 口社会公德 儒家传统、集体主义、礼仪之邦、文明社会 口学习 强化:三好学生 观察学习:有其母必有子 角色扮演:学校的乖孩子和家里的小皇帝 认同作用:价值观认同:丛林原则与好人社会 口良心 后天习得的人格特质 个人对自己所应尽社会义务的认知和感受,灵魂的声音。 案例:《复活》的故事

三、利他行为的文化影响  社会环境 ➢ 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舆论  社会公德 ➢ 儒家传统、集体主义、礼仪之邦、文明社会  学习 ➢ 强化:三好学生 ➢ 观察学习:有其母必有子 ➢ 角色扮演:学校的乖孩子和家里的小皇帝 ➢ 认同作用:价值观认同:丛林原则与好人社会  良心 ➢ 后天习得的人格特质 ➢ 个人对自己所应尽社会义务的认知和感受,灵魂的声音。 ➢ 案例:《复活》的故事

四、利他行为的情境因素 口案例:1964年,纽约的凶杀事件 口情境的模糊性 案例:路边的施舍 口责任分散:他人在场 逃避 责任分散 社会影响 口助人的代价

四、利他行为的情境因素  案例:1964年,纽约的凶杀事件。  情境的模糊性 案例:路边的施舍  责任分散:他人在场 ➢ 逃避 ➢ 责任分散 ➢ 社会影响  助人的代价

五、利他行为的认知因素 他人需要帮助的推断 需要的突出性和痛苦的严重性 >旁观者对需要归因的影响 口助人合适性的推断 口值得性推断 口责任的自我归因 口自我意识与自我归因

五、利他行为的认知因素  他人需要帮助的推断 ➢ 需要的突出性和痛苦的严重性 ➢ 旁观者对需要归因的影响  助人合适性的推断  值得性推断  责任的自我归因  自我意识与自我归因

六、利他行为的情绪因素 口移情(同情心) 性别差异 口爱心 慈爱:关怀之心 友爱:友谊天长地久 〉情爱:爱情可以使魔鬼都变得善良 博爱:佛教的慈悲心肠 口心境:好心情的大方 口内疚:责任心的推动

六、利他行为的情绪因素  移情(同情心) 性别差异  爱心 ➢ 慈爱:关怀之心 ➢ 友爱:友谊天长地久 ➢ 情爱:爱情可以使魔鬼都变得善良。 ➢ 博爱:佛教的慈悲心肠  心境:好心情的大方  内疚:责任心的推动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