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岚山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 试卷及答案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怦怦 鼓斜(j) 疲倦不堪 自做主张 B.卜问(bu)应和(ymng)得意洋洋 混为一谈 C.着落(zhuo)归泊(bo) 自相矛盾 蛛丝马迹 D.祷告(dao) 屏息(ping)翻来复去 截然不同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 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恻,否则收效甚微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避免中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 C.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了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D.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散文集有《我与地坛》、《欧游杂记》等。 B.《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
山东省日照岚山区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 试卷及答案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怦.怦(pēng) 攲.斜(jī) 疲倦不堪 自做主张 B.卜.问(bǔ) 应.和(yīng) 得意洋洋 混为一谈 C.着.落(zhuó) 归泊.(bó) 自相矛盾 蛛丝马迹 D.祷.告(dǎo) 屏.息(píng) 翻来复去 截然不同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 ....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 ....,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 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 ....,虚心接受。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恻,否则收效甚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避免中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 H7N9 型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一。 C.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了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D.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散文集有《我与地坛》、《欧游杂记》等。 B.《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
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 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阅读《春》选段,回答5-7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 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 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 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晩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 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5.下列对选文第①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春花,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B.作者写出了春花的多、艳、甜。 C.作者写春花时,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行文的 D.作者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6.下列诗句中哪项与第②段文字的主要描写对象不同 A.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对选文第③段你认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 家,1964 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二、阅读《春》选段,回答 5-7 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 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 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 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 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5.下列对选文第① 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春花,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B.作者写出了春花的多、艳、甜。 C.作者写春花时,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行文的。 D.作者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6.下列诗句中哪项与第②段文字的主要描写对象不同 A.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对选文第③段你认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多、细、 密、亮,可见作者观察仔细 B.“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此句与前文黄晕的灯光、慢行的人共同 构成了雨中乡下安静和平的氛围。 C.“密密地斜织着”说明春雨密而轻盈。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说明作者赏雨之时恰有轻雾,雾中微雨,春天的美景 令人心旷神怡 三、阅读《十二章》,完成8-10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C.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传不习乎(传授) 9.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人不堪其忧,回也小改其乐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多、细、 密、亮,可见作者观察仔细。 B.“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此句与前文黄晕的灯光、慢行的人共同 构成了雨中乡下安静和平的氛围。 C.“密密地斜织着”说明春雨密而轻盈。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说明作者赏雨之时恰有轻雾,雾中微雨,春天的美景 令人心旷神怡。 三、阅读《十二章》,完成 8-10 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C.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D.传.不习乎(传授) 9.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人不堪其忧,回也小改其乐
10.下列语句中,谈论学习态度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共9分) 1].读第Ⅰ卷文言文《十一章》,翻译句子。(4分)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补充诗句。(5分) ①《天净沙·秋思》点题之句是 ②曹操在《观沧海》中,展开想象对沧海的胸怀之广大进行赞美的诗句是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⑤写出你积累的咏雪的诗句连续两句: 13.综合性学习。(4分) 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某校七年级(1)班发起“交通安全你我他” 活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央视2012年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 1小时600人闯红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近日 引起热议。 【材料二】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淅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约30% 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 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探究发现: 活动二: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仿照示例,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
10.下列语句中,谈论学习态度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四、(共 9 分) 11.读第Ⅰ卷文言文《十一章》,翻译句子。 (4 分)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补充诗句。(5 分) ①《天净沙·秋思》点题之句是 ________________。 ②曹操在《观沧海》中,展开想象对沧海的胸怀之广大进行赞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写出你积累的咏雪的诗句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13.综合性学习。(4 分) 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某校七年级(1)班发起“交通安全你我他” 活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央视 2012 年 l0 月 14 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 l 小时 600 人闯红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近日 引起热议。 【材料二】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浙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约 30% 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 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 约 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探究发现: 活动二: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仿照示例,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
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示例】你让出的是一点时间,收获的是一份安全和幸福 温馨提示 六、(共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次北固山下》,完成14-15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于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共9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①诸儿竞走取之走: ②取之,信然信然: ③人问之,答曰之 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8.故事中的王戎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19.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2分)
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示例】你让出的是一点时间,收获的是一份安全和幸福。 温馨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共 2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次北固山下》,完成 l4-15 题.(共 4 分) 次北固山下 于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l6-19 题(共 9 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3 分) ①诸儿竞走.取之 走: ②取之,信然.. 信然: ③人问之.,答曰 之: 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故事中的王戎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2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4分) 梦里开满泡桐花 ①春天来了 ②窗外斑鸠的声声啼呜,唤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忆。 ③在绿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悠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高高低 低五彩缤纷的鲜花: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淡紫的苦楝花、金黄的枣花、火红的杨树 花、碧绿的榆钱…….其中开得最盛、最惹眼的还要数家乡的泡桐花 ④泡桐的生命力极强,用指头粗细的一段根随便往土中一插,春雨一淋,春日一晒,春 风一吹,它便顶着一个绿色的梦想破土而出。头年的泡桐树像竹竿一样笔直地向上生长,且 是中空的,因此长得特别快,一年就可以长十来米高。泡桐树的叶子为了吸收到阳光,头 年也特别多、特别大,从根部一直长到顶端,大的像荷叶一样,小时候在河堤上放羊,我们 常用泡桐叶当伞去遮风挡雨。泡桐树身直质轻,且有韧性,过去家乡盖房的梁檩最佳的选择 便是泡桐。 ⑤春节刚过,泡桐的细枝顶端便生出一串串带有黄绿斑纹的卵形花蕾,一串挨一串地向 上举着,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但这还不算真正的开屏,随着温度逐渐升高,那卵 形的花蕾便从顶端裂开,这时浅紫色的花朵便像出了壳的小鸡一样从里面顶了出来,然后像 吹气球一样向上伸展,颜色越来越浅,最后变成了粉色的小喇叭。微紫的泡桐花在金色阳光 和黄色的土地相互调和的色调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没有绿叶的映衬,远远地望去一棵棵 泡桐便是一只只五色缤纷的花孔雀在舂光中尽情地开屏来抒发内心的喜悦,又像一群美丽的 少女穿着紫色的彩裙微笑着在那里翩翩起舞,是那么的新鲜动人惹人喜爱。 ⑥每当我看到热情绽放的泡桐花,嗅着略带苦味的淡淡的清香,依稀之间,仿佛又看 见了那个像泡桐花一样美丽的儿时伙伴桐花。桐花是邻家的大女儿,聪明而美丽。童年美好 的记忆几乎都有桐花的影子,我们一起快乐地放羊,一起蹦跳着上学,曾共撑过一柄桐树叶, 她也曾送给我用泡桐花蕾串成的项链,我也送给她用泡桐花编成的花环。 ⑦桐花家盖了小洋楼,但院子里已经没有了泡桐。我们村的泡桐也越来越少,不知什么 时候村子里已经再也找不到一棵泡桐树了。不仅是泡桐树,还有洋槐树、苦楝树、桑树、皂 荚树等都是越来越少,渐渐地走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杨树,年轻人说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0-24 题。(14 分) 梦里开满泡桐花 ①春天来了。 ②窗外斑鸠的声声啼呜,唤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忆。 ③在绿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悠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高高低 低五彩缤纷的鲜花: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淡紫的苦楝花、金黄的枣花、火红的杨树 花、碧绿的榆钱……其中开得最盛、最惹眼的还要数家乡的泡桐花。 ④泡桐的生命力极强,用指头粗细的一段根随便往土中一插,春雨一淋,春日一晒,春 风一吹,它便顶着一个绿色的梦想破土而出。头年的泡桐树像竹竿一样笔直地向上生长,且 是中空的,因此长得特别快,一年就可以长十来米高。泡桐树的叶子为了吸收到阳光,头一 年也特别多、特别大,从根部一直长到顶端,大的像荷叶一样,小时候在河堤上放羊,我们 常用泡桐叶当伞去遮风挡雨。泡桐树身直质轻,且有韧性,过去家乡盖房的梁檩最佳的选择 便是泡桐。 ⑤春节刚过,泡桐的细枝顶端便生出一串串带有黄绿斑纹的卵形花蕾,一串挨一串地向 上举着,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但这还不算真正的开屏,随着温度逐渐升高,那卵 形的花蕾便从顶端裂开,这时浅紫色的花朵便像出了壳的小鸡一样从里面顶了出来,然后像 吹气球一样向上伸展,颜色越来越浅,最后变成了粉色的小喇叭。微紫的泡桐花在金色阳光 和黄色的土地相互调和的色调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没有绿叶的映衬,远远地望去一棵棵 泡桐便是一只只五色缤纷的花孔雀在春光中尽情地开屏来抒发内心的喜悦,又像一群美丽的 少女穿着紫色的彩裙微笑着在那里翩翩起舞,是那么的新鲜动人惹人喜爱。 ⑥每当我看到热情绽放的泡桐花, 嗅着略带苦味的淡淡的清香,依稀之间,仿佛又看 见了那个像泡桐花一样美丽的儿时伙伴桐花。桐花是邻家的大女儿,聪明而美丽。童年美好 的记忆几乎都有桐花的影子,我们一起快乐地放羊,一起蹦跳着上学,曾共撑过一柄桐树叶, 她也曾送给我用泡桐花蕾串成的项链,我也送给她用泡桐花编成的花环。 ⑦桐花家盖了小洋楼,但院子里已经没有了泡桐。我们村的泡桐也越来越少,不知什么 时候村子里已经再也找不到一棵泡桐树了。不仅是泡桐树,还有洋槐树、苦楝树、桑树、皂 荚树等都是越来越少,渐渐地走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杨树,年轻人说杨
树长得快而且板材厂收购的价值也高。不仅村里村外的杂树被换成杨树,连种庄稼的地里也 被杨树成片成片地占领,其实不是杨树惹的祸,它再怎么着也只是一种树,是我们心里的杨 树长得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⑧我时常在梦中回到泡桐花开的季节,楼房的四周又栽满了树,泡桐尤其最多,所有的 枝头都开满了泡桐花,怒放的泡桐花热情地散发着芬芳,夹着儿时伙伴桐花铜铃般的笑声, 伴着醉人的花香向我袭来 20.以“梦里开满泡桐花”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21.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泡桐和泡桐花?(3分) 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23.“是我们心里的杨树长得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24.试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七、作文(共50分) 25.文题:那一天,阳光好温暖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2.B3.D4.A5.C6.B7.D8.D9.C10.B 非选择题: 四、11.(1)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
树长得快而且板材厂收购的价值也高。不仅村里村外的杂树被换成杨树,连种庄稼的地里也 被杨树成片成片地占领,其实不是杨树惹的祸,它再怎么着也只是一种树,是我们心里的杨 树长得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⑧我时常在梦中回到泡桐花开的季节,楼房的四周又栽满了树,泡桐尤其最多,所有的 枝头都开满了泡桐花,怒放的泡桐花热情地散发着芬芳,夹着儿时伙伴桐花铜铃般的笑声, 伴着醉人的花香向我袭来…… 20.以“梦里开满泡桐花”为题有什么好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泡桐和泡桐花?(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是我们心里的杨树长得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试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 50 分) 25.文题:那一天,阳光好温暖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B 3.D 4.A 5.C 6.B 7.D 8.D 9.C 10.B 非选择题: 四、11.(1)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
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2.①断肠人在天涯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③乱花渐欲迷人眼④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⑤示例:忽如一夜出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 泊东吴万里船。 五、13.【活动一】一些行人和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 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中国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活动二】示例:我欣喜地看到,绿灯引领,有序通行。 六、(一)14.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15.“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二)16.①走:跑②信然:确实如此③之:代词,指王戎 17.树长在路边还剩下这么多果子,这李子必定是苦的 18.善于思考,分析问题 19.遇事多分析,不盲从 (三)20.暗含文章内容;表达作者对儿时故乡的怀念:题目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点拨:在记叙文或散文中,标题在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或暗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主要内容;揭示或暗示主旨;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设置悬念、新颖有趣等。本文题目暗示 了写作的内容,“梦里”一词又体现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本文题目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 21.表达对儿时故乡的怀念:衬托儿时的伙伴桐花:与下文村里只种清一色的杨树”形成对 2.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开满泡桐花的树比喻成五彩缤纷的花孔雀和穿着紫色彩裙 的少女,赋予人的情态和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泡桐花的美丽和醒目。 23.“心中的杨树指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欲望,这句话指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已经改变了村庄 的自然生态,也使人性中的朴实、善良等美点逐渐消失。 24.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描写梦里开满泡桐花的情形,表达 对儿时故乡的留恋和怀念
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2.①断肠人在天涯②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④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⑤示例:忽如一夜出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 泊东吴万里船。 五、l3.【活动一】一些行人和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 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中国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活动二】示例:我欣喜地看到,绿灯引领,有序通行。 六、(一)14.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 分) 15.“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 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 分)。 (二)16.①走:跑 ②信然:确实如此 ③之:代词,指王戎 17.树长在路边还剩下这么多果子,这李子必定是苦的。 18.善于思考,分析问题。 19.遇事多分析,不盲从。 (三)20.暗含文章内容; 表达作者对儿时故乡的怀念;题目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点拨:在记叙文或散文中,标题在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或暗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主要内容;揭示或暗示主旨;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设置悬念、新颖有趣等。本文题目暗示 了写作的内容,“梦里”一词又体现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本文题目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 21.表达对儿时故乡的怀念;衬托儿时的伙伴桐花;与下文村里只种“清一色的杨树”形成对 比。 22.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开满泡桐花的树比喻成五彩缤纷的花孔雀和穿着紫色彩裙 的少女,赋予人的情态和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泡桐花的美丽和醒目。 23.“心中的杨树”指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欲望,这句话指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已经改变了村庄 的自然生态,也使人性中的朴实、善良等美点逐渐消失。 24.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描写梦里开满泡桐花的情形,表达 对儿时故乡的留恋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