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针负治疗技术 教学情境实施方案(详案) 专业领域 针灸推拿专业 学习情境 面瘫 学时 2学时 学习领域 针灸治疗技术 年级 二年级 学期 第四学期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内容 1.面瘫的概念 2.面瘫的临床表现 3.面瘫的针灸辨证治疗 4.面瘫的康复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1能按《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中医病历书写要求》与相关知识,进行面瘫正确诊 断及针灸治疗。 2能制定并实施面瘫的诊疗计划。 方法能力 1能依据任务要求查阅《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等图书资料与 从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 径。 2具有分析与处理面瘫临床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学 情 境 实 施 方 案(详 案) 专业领域 针灸推拿专业 学习情境 面瘫 学时 2 学时 学习领域 针灸治疗技术 年级 二年级 学期 第四学期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内容 1.面瘫的概念 2.面瘫的临床表现 3.面瘫的针灸辨证治疗 4.面瘫的康复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1.能按《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中医病历书写要求》与相关知识,进行面瘫正确诊 断及针灸治疗。 2.能制定并实施面瘫的诊疗计划。 方法能力 1.能依据任务要求查阅《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等图书资料与 从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 径。 2.具有分析与处理面瘫临床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 针灸治疗技术
1具有爱心、自信心、责任心。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法律意识、妥协能力、 团队协作、人际交流。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与难点 1.面瘫的概念 2.面瘫的临床表现 3.面瘫的针灸辨证治疗 学习难点: 1.面瘫的诊断 2.面瘫的针灸辨证治疗 学习条件 1模拟病房、典型案例、标准化病人。 2多媒体、解剖标本、解剖图谱、经络循行图、穴位表面解 剖与应用解剖图等。 教学方法 宏观:任务驱动法、工作过程导向法 微观: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法,模拟病人(角色)扮演法,案 例份析教学法
1.具有爱心、自信心、责任心。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法律意识、妥协能力、 团队协作、人际交流。 学习重点 与难点 学习重点: 1.面瘫的概念 2.面瘫的临床表现 3.面瘫的针灸辨证治疗 学习难点: 1.面瘫的诊断 2.面瘫的针灸辨证治疗 学习条件 1.模拟病房、典型案例、标准化病人。 2.多媒体、解剖标本、解剖图谱、经络循行图、穴位表面解 剖与应用解剖图等。 教学方法 宏观:任务驱动法、工作过程导向法 微观: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法,模拟病人(角色)扮演法,案 例分析教学法
教学组织 步骤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钟) 任务 1案例导入:面瘫 案例教学法 导入 2新知识点 项目教学法 (1)面瘫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 (2)面瘫的临床表现 模拟病人法 (3)面瘫的针灸辨证治疗 讲授法 (4)面瘫的康复 3.重点难点分析 4.能力目标介绍 信息 学生: 自学 分析 自愿6人一组,分组查阅教 问题讨论法 材、参考书和网络,获取本任务相关 的针灸理论知识、针灸操作方法和注 意事项。 教师: 辅导、答疑 方案 学生: 问题讨论法 制定 每小组根据查阅的信息,相互讨论 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共同制定面瘫的诊疗方 启发式 30
教学组织 步骤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钟) 任务 导入 1.案例导入:面瘫 2.新知识点: (1)面瘫的概念 (2)面瘫的临床表现 (3)面瘫的针灸辨证治疗 (4)面瘫的康复 3.重点难点分析 4.能力目标介绍 案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模拟病人法 讲授法 10 信息 分析 学生: 自愿 6 人一组,分组查阅教 材、参考书和网络,获取本任务相关 的针灸理论知识、针灸操作方法和注 意事项。 教师: 辅导、答疑 自学 问题讨论法 30 方案 制定 学生: 每小组根据查阅的信息,相互讨论, 团结协作,共同制定面瘫的诊疗方 案。 问题讨论法 团结协作 启发式 30
教师: 辅导、答疑 方案 教师 方案展示 优化 讲授面瘫的诊疗方案,评价学生制定 启发式 的方案。 讲授法 20 学生: 分组展示面瘫的诊疗方案,依据老师 的讲解,优化面瘫的诊疗方案。 模拟 学生: 模拟病人法 实施 分组模拟面瘫的诊疗方案。进行面瘫 临床技能模拟法 40 的针灸治疗操作。 自学 老师: 完成任务 指导与学生互动 评价 学生: 提问评价 改进 学生根据实训结果,汇报学习心 报告演讲 得,自评组间相互交流、提问,互评互相评价 完成《工作记录表》和《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30 单》 老师: 根据实训结果,总结、评价,填写 《教师评价表》,布置新任务
教师: 辅导、答疑 方案 优化 教师: 讲授面瘫的诊疗方案,评价学生制定 的方案。 学生: 分组展示面瘫的诊疗方案,依据老师 的讲解,优化面瘫的诊疗方案。 方案展示 启发式 讲授法 20 模拟 实施 学生: 分组模拟面瘫的诊疗方案。进行面瘫 的针灸治疗操作。 老师: 指导与学生互动 模拟病人法 临床技能模拟法 自学 完成任务 40 评价 改进 学生: 学生根据实训结果,汇报学习心 得,自评组间相互交流、提问,互评 完成《工作记录表》和《实训报告 单》 老师: 根据实训结果,总结、评价,填写 《教师评价表》,布置新任务。 提问评价 报告演讲 互相评价 实训报告 30
相关知识链接 案例导入: 冉某,男,54岁。左侧口眼歪斜5天。患者因沫浴后汗出较多,室外乘 凉,入睡前自觉左耳有不适感。次日晨起左耳后跳痛,左口角麻木,漱口流 涎,至中午左侧闭目露睛,左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鼓腮漏气。曾予中药及维 生素B1、B12注射液肌肉注射,症状无变化。诊为“面瘫”。取风池、翳 风、阳白、头维、攒竹、丝竹空、四白、颜醪、下关、地仓透颊车、健侧合 谷。治疗10次后,病情明显好转。32次后基本痊愈,巩固治疗1周出院。 请写出针灸诊疗方案。 面瘫 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称"口 眼斜”。多为单侧性,偶见双侧。 面瘫多与情志刺激、劳作过度、外伤、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等 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面部,与太阳、少阳、阳明经筋相关。基本病机是气血痹阻 经筋功能失调。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鼻部和口颊部三部分的筋肉症状, 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B®l】 paralysis),患侧出现疱疹的称亨特综合征(Hutt综合征)。 【辨证要点】 主症以口眼歪斜为主症
相关知识链接 案例导入: 冉某,男,54 岁。左侧口眼歪斜 5 天。患者因沫浴后汗出较多,室外乘 凉,入睡前自觉左耳有不适感。次日晨起左耳后跳痛,左口角麻木,漱口流 涎,至中午左侧闭目露睛,左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鼓腮漏气。曾予中药及维 生素 B1、B12 注射液肌肉注射,症状无变化。诊为“面瘫”。取风池、翳 风、阳白、头维、攒竹、丝竹空、四白、颧醪、下关、地仓透颊车、健侧合 谷。治疗 10 次后,病情明显好转。32 次后基本痊愈,巩固治疗 1 周出院。 请写出针灸诊疗方案。 面瘫 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称“口 眼 斜”。多为单侧性,偶见双侧。 面瘫多与情志刺激、劳作过度、外伤、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等 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面部,与太阳、少阳、阳明经筋相关。基本病机是气血痹阻, 经筋功能失调。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鼻部和口颊部三部分的筋肉症状。 相 当 于 西 医 学 的 周 围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 最 常 见 于 贝 尔 麻 痹 ( Bell paralysis),患侧出现疱疹的称亨特综合征(Hutt 综合征)。 【辨证要点】 主症 以口眼歪斜为主症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常在睡眠醒来 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 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耸鼻、露齿、鼓 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 觉过敏等症。病程日久,面瘫如不恢复或不完全恢复时,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 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鳄鱼泪症候群,成为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 风寒证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肝胆湿热见于发病初期,伴有患侧耳后痛、耳廓疱疹、侧头痛、口苦 急躁易怒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气滞血瘀见于发病初、中期、恢复期,伴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部分患者有外伤史。 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 白,头晕等症。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取局部穴位和手足阳明为主。 主穴阳白晴明太阳四白颧膠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配穴风寒配风池;风热配曲池;肝胆湿热配太冲、阳陵泉、阴陵泉;气 滞血瘀配太冲、膈俞;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抬眉困难配攒竹;鼻唇沟变浅配迎 香;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颏唇沟歪斜配承浆;味觉减退配足三里;听觉过敏配 阳陵泉;流泪配太冲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常在睡眠醒来 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 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耸鼻、露齿、鼓 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听 觉过敏等症。病程日久,面瘫如不恢复或不完全恢复时,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 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鳄鱼泪症候群,成为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 风寒证 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 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肝胆湿热 见于发病初期,伴有患侧耳后痛、耳廓疱疹、侧头痛、口苦、 急躁易怒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气滞血瘀 见于发病初、中期、恢复期,伴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部分患者有外伤史。 气血不足 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 白,头晕等症。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则 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取局部穴位和手足阳明为主。 主穴 阳白 睛明 太阳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翳风 合谷 配穴 风寒配风池;风热配曲池;肝胆湿热配太冲、阳陵泉、阴陵泉;气 滞血瘀配太冲、膈俞;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抬眉困难配攒竹;鼻唇沟变浅配迎 香;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颏唇沟歪斜配承浆;味觉减退配足三里;听觉过敏配 阳陵泉;流泪配太冲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据辩证可加负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 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 泻法,足三里行补法 方义面瘫为面部经筋失养所致,面部各腧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 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六(面口合谷收),与近部喻穴翳风相配,祛风通 络。 2.其他疗法 (1)电针取地仓、颊车、阳白、合谷等穴。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 仪,选断续波刺激30咖n,强度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度,面部肌肉微见颤动为 宜。每日或隔日1次。 (2)刺络拔罐取翳风、阳白、颧醪、地仓、颊车。用皮肤针叩刺或三 棱针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 (3)皮肤针取阳白、颧醪、地仓、颊车。叩刺以局部潮红为度。适用 于恢复期。 (4)中药采用牵正散加味治疗。风寒配防风、荆芥等,风热配金银 花、连翘、板蓝根等;肝胆湿热配龙胆泻肝汤加减;气滞血瘀配赤芍、川芎、 丹参、地龙等;气血不足配黄芪、当归等。 (5)穴位贴敷取太阳、阳白、颧醪、地仓、颊车。将马钱子锉成粉末 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 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 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 【按语】
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据辩证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 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 泻法,足三里行补法。 方义 面瘫为面部经筋失养所致,面部各腧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 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面口合谷收),与近部腧穴翳风相配,祛风通 络。 2.其他疗法 (1)电针 取地仓、颊车、阳白、合谷等穴。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 仪,选断续波刺激 30min,强度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度,面部肌肉微见颤动为 宜。每日或隔日 1 次。 (2)刺络拔罐 取翳风、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用皮肤针叩刺或三 棱针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 (3)皮肤针 取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叩刺以局部潮红为度。适用 于恢复期。 (4)中药 采用牵正散加味治疗。风寒配防风、荆芥等,风热配金银 花、连翘、板蓝根等;肝胆湿热配龙胆泻肝汤加减;气滞血瘀配赤芍、川芎、 丹参、地龙等;气血不足配黄芪、当归等。 (5)穴位贴敷 取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将马钱子锉成粉末 约 1~2 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 日换药 1 次;或用蓖麻仁捣 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 3~5 日更换 1 次;或用 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 1 次。 【按语】
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良好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2.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由无菌性 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导致的面瘫(如亨特氏面瘫)预后较差。 若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 3。面瘫后,配合自我锻炼、按摩、理疗。表情动作自我锻炼如:抬眉、 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每日2~3次,每个动作10~20次。面瘫患者的 自我按摩:可按照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因面肌非常薄,按摩用力应柔 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为宜。理疗运用TDP神灯,据辨 证可照射面部与耳后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4.避免风寒,必要时应戴口罩、围巾。因眼脸闭合不全,瞬目减少,致 角膜闭合不全,从而易发生眼部感染,可用眼罩护眼及每日点眼药水2~3 次,以预防感染。 5.面瘫针灸治疗,病变初期,病邪初入肌肤,邪气在表,正虚邪实,宜 扶正祛邪,取穴宜少,针刺应浅,手法宜轻,留针应短;发展期邪气盛,风寒 之邪中经络,邪气入里,正邪相搏,针刺以泻法为主,引邪外出;恢复期邪气 已衰,正气亦虚,正虚邪恋,多用透刺法,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知识链接 【古代文献】 1.《灵枢经筋》:卒口僻.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 2.《针灸甲乙经》:口僻不正,翳风主之. 3.《针灸大成》:中风口眼斜,听会、颊车、地仓;凡响左者,宜灸
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良好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2.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由无菌性 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导致的面瘫(如亨特氏面瘫)预后较差。 若 3 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 3. 面瘫后,配合自我锻炼、按摩、理疗。表情动作自我锻炼如:抬眉、 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每日 2~3 次,每个动作 10~20 次。面瘫患者的 自我按摩:可按照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因面肌非常薄,按摩用力应柔 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为宜。理疗运用 TDP 神灯,据辨 证可照射面部与耳后每天一次,每次 30 分钟。 4.避免风寒,必要时应戴口罩、围巾。因眼睑闭合不全,瞬目减少,致 角膜闭合不全,从而易发生眼部感染,可用眼罩护眼及每日点眼药水 2~3 次,以预防感染。 5. 面瘫针灸治疗,病变初期,病邪初入肌肤,邪气在表,正虚邪实,宜 扶正祛邪,取穴宜少,针刺应浅,手法宜轻,留针应短;发展期邪气盛,风寒 之邪中经络,邪气入里,正邪相搏,针刺以泻法为主,引邪外出;恢复期邪气 已衰,正气亦虚,正虚邪恋,多用透刺法,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知识链接 【古代文献】 1.《灵枢·经筋》:卒口僻.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 2.《针灸甲乙经》:口僻不正,翳风主之。 3.《针灸大成》:中风口眼 斜,听会、颊车、地仓;凡 向左者,宜灸
右;向右者,宜灸左,各陷中二七壮,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 气,口眼正为度 4.《铜人喻穴针灸图经》:客主人,治偏风口歪斜。 5.《玉龙歌》:口眼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 【现代文献】 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面神经核和面神经的病变,多由茎乳突孔的急 性非化脓性炎性水肿压迫面神经或面神经炎所引起。以病灶同侧颜面肌肉运动 障碍为临床特征。治疗上目前采用针灸、中药、西药、理疗治疗,且疗效肯 2.本病应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西医学中面瘫分为中枢型与周围型,区别首先在于中枢型面神经麻痹眼睛 能闭合而周围性的不能。其次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 面下部肌肉麻痹。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 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 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 碍。 3.面瘫常规检查 (1)静止检查 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题部、面部是否疼痛, 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
右;向右者,宜灸左,各 陷中二七壮,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 气,口眼正为度。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客主人,治偏风口歪斜。 5.《玉龙歌》:口眼 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 【现代文献】 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面神经核和面神经的病变,多由茎乳突孔的急 性非化脓性炎性水肿压迫面神经或面神经炎所引起。以病灶同侧颜面肌肉运动 障碍为临床特征。治疗上目前采用针灸、中药、西药、理疗治疗,且疗效肯 定。 2.本病应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西医学中面瘫分为中枢型与周围型,区别首先在于中枢型面神经麻痹眼睛 能闭合而周围性的不能。其次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 面下部肌肉麻痹。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 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 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 2/3 味觉障 碍。 3. 面瘫常规检查 (1)静止检查 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 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 垂
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脸是否下垂,下 眼脸是否外翻,眼脸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 涩、酸、胀的症状。 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 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 斜 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2)运动检查 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 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 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 的程度。 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 及高度。 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4.病程日久,面瘫如不恢复或不完全恢复时,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
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 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 涩、酸、胀的症状。 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 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 斜。 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2)运动检查 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 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 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 的程度。 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 及高度。 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4. 病程日久,面瘫如不恢复或不完全恢复时,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