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上次课复习: 1、什么是重点调查?什么是典型调查?各有何特点? 各有什么作用? 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包含哪几项内容? 3、统计分组有什么作用?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各自适用什么场合? 口本次课题:第三章统计整理(2课时) 口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总结及布置练习 □讲授内容: 长 引音:通过展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即 通过经济生活中的数据来达到对社会经济学的认识。在前一章中 我们学习了统计调查,即如何设计调查方案,选择何种调查方法 去获得资料,获得的原始资料仅仅能够说明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 是比较零乱的,要把它变成有效的信息,必须经过对其整理加工
1 上次课复习: 1、什么是重点调查?什么是典型调查?各有何特点? 各有什么作用? 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包含哪几项内容? 3、统计分组有什么作用?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各自适用什么场合? 本次课题: 第三章 统计整理(2 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总结及布置练习 讲授内容: 引言:通过展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即 通过经济生活中的数据来达到对社会经济学的认识。在前一章中 我们学习了统计调查,即如何设计调查方案,选择何种调查方法 去获得资料,获得的原始资料仅仅能够说明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 是比较零乱的,要把它变成有效的信息,必须经过对其整理加工
本章,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整理统计数据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1、涵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集的原 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 过程。 2、意义: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 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指标值的过渡,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 段。 (二)统计整理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统计整理工作的步骤) 1、分组:确定应整理的指标和应分的组,将复杂的数据 进行归类,是进行统计整理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2、汇总:对各项指标进行汇总,确定各组和总体的单位 数和标志总量,是进行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3、编表:用统计表体现分组和汇总的结果。 在副板上举例:根据对五名同学的情况统计,成绩分别 为:68,87,91,69,72,83 则可以统计出总成绩,平均成绩,并可以编制一张表格 二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的定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 2
2 本章,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整理统计数据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1、涵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集的原 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 过程。 2、意义: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 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指标值的过渡,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 段。 (二)统计整理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统计整理工作的步骤) 1、 分组:确定应整理的指标和应分的组,将复杂的数据 进行归类,是进行统计整理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2、汇总:对各项指标进行汇总,确定各组和总体的单位 数和标志总量,是进行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3、编表:用统计表体现分组和汇总的结果。 在副板上举例:根据对五名同学的情况统计,成绩分别 为:68,87,91,69 ,72,83 则可以统计出总成绩,平均成绩,并可以编制一张表格 二. 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的定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
内在特点,把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 联系的几个部分。如对某班学员可分为男生,女生(按照 品质标志分类),按照成绩(数量标志)可分为:60以下, 60-70,70-80,80-90,90以上。 2、意义:达到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别,特点的手段 3、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类型分组:划分社会经济类型(按品质标志分组) 结构分组: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按数量标志分组 分析分组: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的依存关系(原 因与结果标志) 示例: 1994年 1995年 产业类型 增加值 比重% 增加值比重% 第一产业 10876 20.7 11365 19.7 第二产业 24889 47.4 28274 49.0 第三产业 16754 31.9 18094 31.3 合计 52519 100 57733 100 (一)这是类型分组,反映产业结构及起变化 居民人均收入 1994年 1995年 400一500 20 500—600 30 20 600-700 40 700以上 10 30 (二)这是结构分组,反映居民生活水平
3 内在特点,把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 联系的几个部分。如对某班学员可分为男生,女生(按照 品质标志分类),按照成绩(数量标志)可分为:60 以下, 60-70,70-80,80-90,90 以上。 2、意义:达到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别,特点的手段 3、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1) 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类型分组:划分社会经济类型(按品质标志分组) 结构分组: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按数量标志分组) 分析分组: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的依存关系(原 因与结果标志) 示例: 产业类型 1994 年 1995 年 增加值 比重% 增加值 比重% 第一产业 10876 20.7 11365 19.7 第二产业 24889 47.4 28274 49.0 第三产业 16754 31.9 18094 31.3 合计 52519 100 57733 100 (一)这是类型分组,反映产业结构及起变化 居民人均收入 1994 年 1995 年 400—500 20 10 500—600 30 20 600—700 40 40 700 以上 10 30 (二)这是结构分组,反映居民生活水平
商品按商品流转 各组商品流 表明流通费 商店数 额分组 通费用% 用与商品销 售额的关系 50以下 25 11.2 50-200 10.4 200一400 130 9.9 分组的目的 400-600 6.7 即是为了说 600-800 40 5.9 明此二者标 800以上 18 5.5 志之间的关 系。 (三)原因标志 分组标志 结果标志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以分为: 简单分组:仅按一个标志来进行的分组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且层叠在一起的分组 人数 60分以下 8 男 女 3 60-70 10 男 女 4 (3)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划分: 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 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 4
4 商品按商品流转 额分组 商店数 各组商品流 通费用% 表明流通费 用与商品销 售额的关系 分组的目的 即是为了说 明此二者标 志之间的关 系。 50 以下 50—200 200—400 400—600 600—800 800 以上 25 70 130 75 40 18 11.2 10.4 9.9 6.7 5.9 5.5 (三)原因标志————分组标志 结果标志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以分为: 简单分组:仅按一个标志来进行的分组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且层叠在一起的分组 人数 60 分以下 男 女 60—70 男 女 . . 8 5 3 10 6 4 . . (3)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划分: 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 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
4、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 (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2)分组标志的选择,应选择具有本质的,能 反映内在联系的标志来进行分组。 5、统计分组方法 (1)品质分组的方法—一按品质标志分组 简单的:组与组之间界限易划分。 如:“性别”“年龄”等 复杂型:各组界限不易,从这一组到另一组存在着各种 过渡状态,边缘不清。如:“工业”“农业” (2)变量分组的方法:按数量标志分组 具体方法: ①单项式分组:适合于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的离散型变 量,在分组时将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如“家庭 人口数” ②组距式分组:把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各 个变量值则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这样的分 组称为组距式的分组,适应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 变量。有两种类型: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 ③组限和组中值: a.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 每组的起点数值称为下限, 每组的终点数值称为上限,开放式组距只有下 限或上限 b.组限的划分:按离散型变量分组是,各组上下限 5
5 4、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 (1)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2) 分组标志的选择,应选择具有本质的,能 反映内在联系的标志来进行分组。 5、统计分组方法 (1) 品质分组的方法——按品质标志分组 简单的:组与组之间界限易划分。 如:“性别”“年龄”等 复杂型:各组界限不易,从这一组到另一组存在着各种 过渡状态,边缘不清。如:“工业”“农业” (2) 变量分组的方法:按数量标志分组 具体方法: ①单项式分组:适合于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的离散型变 量,在分组时将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如“家庭 人口数” ②组距式分组:把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各 个变量值则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这样的分 组称为组距式的分组,适应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 变量。有两种类型: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 ③组限和组中值: a. 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 每组的起点数值称为下限, 每组的终点数值称为上限,开放式组距只有下 限或上限 b. 组限的划分:按离散型变量分组是,各组上下限
都可以用确定的数值(整数),而连续型变量分 组时,相邻组的上限和下限不能用两个确定的数 值分别表示,只能采用上一组的上限同时也是下 一组的下限的办法。如果一个标志值刚好等于组 限时,那么应将它归属到它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c.组中值:分的组中,各标志值的一个代表数据, 通常用上下限数值简单算术平均数,即(上限 下限)÷2 开放式的组中组中值的计算: 下限+相邻组组距/2,上限一相邻组 组距/2 例题:设以某班学员的身高为标志分组(连续型变量) 身高cm 组中值 组距 组距式分组 150以下 145 150-160 155 0 不等距分组 160-170 165 10 170-180 175 10 组限,组中值 180以上 185 、 (注意层叠) 6、统计分布 1)统计分布的概念 A.含义: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所有单位按照组排列 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B.实质: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照某标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 形成的数列,所以又称分配数列或分布数列
6 都可以用确定的数值(整数),而连续型变量分 组时,相邻组的上限和下限不能用两个确定的数 值分别表示,只能采用上一组的上限同时也是下 一组的下限的办法。如果一个标志值刚好等于组 限时,那么应将它归属到它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c. 组中值:分的组中,各标志值的一个代表数据, 通常用上下限数值简单算术平均数,即(上限+ 下限)÷2 开放式的组中组中值的计算: 下限 + 相邻组组距╱2, 上限 — 相邻组 组距╱2 例题:设以某班学员的身高为标志分组(连续型变量) 身高 cm 组中值 组距 组距式分组 150 以下 145 - 150—160 155 10 不等距分组 160—170 165 10 170—180 175 10 组限,组中值 180 以上 185 - (注意层叠) 6、统计分布 1)统计分布的概念 A. 含义: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所有单位按照组排列 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B. 实质: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照某标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 形成的数列,所以又称分配数列或分布数列
C.要素:总体按照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一 一次数。 D.种类:按照分组来分类 分酐品质数列 数式变量数列「 单项式数列 组距式数列 2)频数与频率 频数:总体单位在组中的次数,通常用f来表示 频率:该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性质:各组频率大于 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3)累计数列,分为累计频数数列和累计频率数列:首先分组,然 后依次累计到本组为止的各组频数,求得累计频数,将累计频 数除以频数总和即为累计频率,分为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两种 形式。 4)统计分布的编制步骤: A.进行统计分组 B.统计各组的单位次数 C.按照要求编制累计频数或频率数列 例题1:某班4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下: 668988848687757372687582975881547976 957671609065767276858992645783817877 7261708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为及格,70-80为中, 80-90为良,90分以上为优,要求: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 7
7 C. 要素:总体按照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 —次数。 D. 种类:按照分组来分类 分配 品质数列 数列 变量数列 单项式数列 组距式数列 2)频数与频率 频数:总体单位在组中的次数,通常用 f 来表示 频率:该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f/∑f.(性质:各组频率大于 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 1。 3)累计数列,分为累计频数数列和累计频率数列:首先分组,然 后依次累计到本组为止的各组频数,求得累计频数,将累计频 数除以频数总和即为累计频率,分为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两种 形式。 4)统计分布的编制步骤: A. 进行统计分组 B. 统计各组的单位次数 C. 按照要求编制累计频数或频率数列 例题 1:某班 40 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下: 66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 60 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 为及格,70-80 为中, 80-90 为良,90 分以上为优,要求: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
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并编制向上 和向下的频数、频率分配数列。 解:1.进行统计分组,并确定各组的单位数 图 1#可以利用∑F来检验各组人数(单位数)是否正确 2#区分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并且示例讲解它们的含义 向上累计表示该组上限以下的所有标志值的单位数。70分以下, 由小到大 向下累计表示该组下限以上的所有标志值的单位数。80分以上, 由高到低。 例题2:有27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 54243434424343264 4223453243试编制分配数列(给学员五 分钟时间,让其自己动手) 5)统计分布的主要类型:单位数和变量(分组)之间的关系,用 图象来表示,有这样几种情况: A.钟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靠近中间的变量分 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较少。有三种 分布: 左偏态 正态分布 右偏态 常见的例子:居民人均收入,考试成绩 B.U型分布:与钟型分布的图形相反“两头大,中间小”靠 近中间的变量值次数较少,而靠近两边的变量值次数较 多,如图: 常见例子:按照年龄分组的死亡率
8 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并编制向上 和向下的频数、频率分配数列。 解:1.进行统计分组,并确定各组的单位数 图 1#可以利用∑f 来检验各组人数(单位数)是否正确 2#区分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并且示例讲解它们的含义 向上累计表示该组上限以下的所有标志值的单位数。70 分以下, 由小到大 向下累计表示该组下限以上的所有标志值的单位数。80 分以上, 由高到低。 例题 2:有 27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 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 6 4 4 2 2 3 4 5 3 2 4 3 试编制分配数列(给学员五 分钟时间,让其自己动手) 5)统计分布的主要类型:单位数和变量(分组)之间的关系,用 图象来表示,有这样几种情况: A. 钟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靠近中间的变量分 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较少。有三种 分布: 左偏态 正态分布 右偏态 常见的例子:居民人均收入,考试成绩 B. U 型分布:与钟型分布的图形相反“两头大,中间小”靠 近中间的变量值次数较少,而靠近两边的变量值次数较 多,如图: 常见例子:按照年龄分组的死亡率
C.J型分布:包括J型分布和反J型分布。如图: 】型分布(次数随着变量值增加而增加) 反J型分布(次 数随着变量值减少而减少) D.洛伦次分布:一般社会经济现象借以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分 布集中情况,称集中曲线或标志曲线。 三统计表 1.统计表的结构: 从外表(形式)看: 统计表是由标题,横行和纵栏,数字资料等部分构成 标题〔总标题一一表的名称,写在表的上端 横标目一一写在表的左方 纵标目一一写在表的上方 从内容看:包括主词,宾词两部分 主词: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总体的各个组成或各个单位的 名称 宾词:是用来说明主词的各种指标,见示例: 9
9 C. J 型分布:包括 J 型分布和反 J 型分布。如图: J 型分布(次数随着变量值增加而增加) 反 J 型分布(次 数随着变量值减少而减少) D. 洛伦次分布:一般社会经济现象借以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分 布集中情况,称集中曲线或标志曲线。 三 统计表 1. 统计表的结构: 从外表(形式)看: 统计表是由标题,横行和纵栏,数字资料等部分构成 标题 总标题——表的名称,写在表的上端 横标目——写在表的左方 纵标目——写在表的上方 从内容看:包括主词,宾词两部分 主词: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总体的各个组成或各个单位的 名称 宾词:是用来说明主词的各种指标,见示例:
199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地区情况 (总标题) 完成投资 增长百分数 占全部投资 横 额 的比重(%) 行 (亿万元)》 纵栏标题 标 东部地区 12188 17.5 62.7 题 中部地区 4121 20.7 21.2 西部地区 2387 21.1 12.3 主词栏 宾词栏 2、统计专的种类 1)简单表:主词未经任何分组的统计表(原始表) 2)分组表:主词按照某一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 3)复合表:主词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的统 计表。 3、宾词指标分组配置 1)平行配置:各组标志值彼此分开,各标志的分之组指标平 行排列。宾词指标占有栏等于各标志的分组项数之和。 2)层叠配置:将各组标志层叠在一起,是各标志的分组指标 有较大的增多。宾词指标占有栏等于各标志分组指标的分组项 数乘积。 4、统计表的编制规则:见教材 四、总结: 本章是第二张《统计调查》及第四章(综合指标)的过渡章节, 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理顺,整理
10 1995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地区情况 (总标题) 横 行 标 题 主词栏 宾词栏 2、统计表的种类 1) 简单表:主词未经任何分组的统计表(原始表) 2) 分组表:主词按照某一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 3) 复合表:主词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的统 计表。 3、宾词指标分组配置 1) 平行配置:各组标志值彼此分开,各标志的分之组指标平 行排列。宾词指标占有栏等于各标志的分组项数之和。 2) 层叠配置:将各组标志层叠在一起,是各标志的分组指标 有较大的增多。宾词指标占有栏等于各标志分组指标的分组项 数乘积。 4、统计表的编制规则:见教材 四、总结: 本章是第二张《统计调查》及第四章(综合指标)的过渡章节, 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理顺,整理, 完成投资 额 (亿万元) 增长百分数 占全部投资 的比重(%) 纵栏标题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12188 4121 2387 17.5 20.7 21.1 62.7 21.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