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拿波动光学基础 北极光
第14章 波动光学基础 北极光
§14. 1光是电磁波 一.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 凡做加速运动的电荷都是电磁波的波源 例如:天线中的振荡电流 分子或原子中电荷的振动 2.对电磁波(E,)的描述(平面简谐波) E-E,cos) H=Hcos@(t-) ●平面简谐电磁波的性质 ()它和产传播速度相同、 相位相同 (②)电磁波是横波E×户∥元
§14.1 光是电磁波 一. 电磁波 u E H 1. 电磁波的产生 凡做加速运动的电荷都是电磁波的波源 例如:天线中的振荡电流 分子或原子中电荷的振动 2. 对电磁波 cos ( ) 0 u r E = E t − cos ( ) 0 u r H = H t − 平面简谐电磁波的性质 (1) (2) 电磁波是横波 • (E,H ) 的描述(平面简谐波) E H 和 传播速度相同、 相位相同 E H // u O x y z
3)量值上 √eE=uH (4④)波速 真空中C= =2.9979×10ms e046 (⑤)电磁波具有波的共性 在介质分界面处有反射和折射 C Eu 折射率n= E,4,≈√E, N800 3.电磁波的能量密度 1W三 E2 M H2
(3) 量值上 E = H (4) 波速 1 u = 8 1 0 0 2 9979 10 m s 1 − c = = . (5) 电磁波具有波的共性——在介质分界面处有反射和折射 u c n = 00 = rr = r 2 2 1 w = E 3. 电磁波的能量密度 真空中 折射率 2 2 1 + H
能流密度忑(坡印亭矢量) S=d4.udt.w dA.dt E=√u S8E+,4/32 EH d 8 坡印亭矢量 5=E×月 udt 波的强度I 结论:I正比于E,或H3,通常用其相对强度1=。盼表示
能流密度 dA u S uw A t A u t w S = = d d d d 1 ) 2 1 ( 2 1 2 2 = E + H E = H = EH S E H = 波的强度 I + = = = t T t S t T I S S d 1 + = − t T t t u r E H t T cos ( )d 1 2 0 0 2 0 2 1 E = 结论:I 正比于 E0 2 或 H0 2 , 通常用其相对强度 2 0 2 1 I = E 坡印亭矢量 udt 表示 S (坡印亭矢量)
二 光是电磁波 可见光七彩颜色的波长和频率范围 光色 波长(nm) 频率(Hz) 中心波长(nm) 红 760~622 3.9×104-4.8×104 660 橙 622~597 4.8×1045.0×1014 610 黄 597~577 5.0×104~5.4×104 570 绿 577~492 5.4×1014~6.1×104 540 青 492470 6.1×104~6.4×104 480 兰 470~455 6.4×104≈6.6×1014 460 紫 455~400 6.6×104~75×104 430
二. 光是电磁波 光色 波长(nm) 频率(Hz) 中心波长 (nm) 红 760~622 660 橙 622~597 610 黄 597~577 570 绿 577~492 540 青 492~470 480 兰 470~455 460 紫 455~400 430 14 14 3.910 ~ 4.810 14 14 4.810 ~ 5.010 14 14 5.010 ~ 5.410 14 14 5.410 ~ 6.110 14 14 6.110 ~ 6.410 14 14 6.410 ~ 6.610 14 14 6.610 ~ 7.510 可见光七彩颜色的波长和频率范围
§14.2光源光波的叠加 一,光源 (1)热辐射 (⑤)同步辐射光源 (2)电致发光 自发 (6激光光源 (3)光致发光 射 受激辐射 (④)化学发光 波列 自发辐射 能级跃迁 E,-E/h 波列长L=xc MM- 非相干(不同原子发的光) 非相干(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14.2 光源 光波的叠加 一. 光源 (1) 热辐射 (2) 电致发光 (3) 光致发光 (4) 化学发光 能级跃迁 波列 波列长 L = c 自 发 辐 射 非相干(不同原子发的光) 非相干(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 . (5) 同步辐射光源 (6) 激光光源 受 激 辐 射 自发辐射 E2 E1 = (E2 − E1 )/ h
二,光波的叠加 月=瓦no@1-2g+) E2 =Eo2cos(@t- Ep=E+E, E形=E+E+2E·E? 光强 Ip=11+12+2 当干涉项2=0,非相干叠加 当干涉项2≠0,相干叠加 2 E·E=Eca+@,+g+g)-or+@5个 +cos(@-or+(g-0,)-0i-o5]}
· 二.光波的叠加 cos( ) 1 1 1 1 01 1 = − + c r E E t cos( ) 2 2 2 2 02 2 = − + c r E E t EP E1 E2 = + 1 2 2 2 2 1 2 EP E E 2E E = + + I p = I 1 + I 2 + 2 E1 E2 光强 P 1 2 r1 r2 · · 当干涉项 2 E1 E2 = 0 2 E1 E2 0 , 非相干叠加 当干涉项 , 相干叠加 E1 E2 = {cos[( ) ( ) ] 2 1 1 1 2 2 01 02 1 2 1 2 c r r E E t + + + + − cos[( ) ( ) ]} 1 1 2 2 1 2 1 2 c r r t − + − + − −
讨论 1.非相干叠加 (1)ELE →=0 (2)0+02 27』s.fco(+r+a+)-@r+@] +cos[o,-or+(g-p,)-0-2]}d=0 即=0 (3)(9-p2)不恒定 →-0 非相干叠加时 Ip=1+1
E1 E2 ⊥ 1 2 0 2 π cos E1 E2 = E1E2 = 讨论 + + + + + − t T t c r r E E t T {cos[( ) ( ) ] 2 1 1 1 2 2 01 02 1 2 1 2 cos[( ) ( ) ]}d 0 1 1 2 2 1 2 1 2 = − + − + − − t c r r t 1.非相干叠加 0 E1 E2 = 即 1 2 I I I P = + ( ) 1 −2 不恒定 E1 E2 = 0 非相干叠加时 (1) (2) (3)
2.相千叠加 I=1+I3+2√Il2cos△0 A0=%-02- 0(-5) (1)相长干涉(明)△0=+2kπ, k=0,1,2,3. 1=1mm=1+12+2V1I3 如果11=12=16→1=41% (2)相消干涉(暗)△0=±(2k+1)π, k=01,2,3. 1=1mm=1+12-2V713 如果1=1,=1。→ I=0 3.相干条件、相干光源 相干条件:(1)频率相同(2)相位差恒定(3)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 相干光源:同一原子的同一次发光
2 cos I = I 1 + I 2 + I 1 I 2 (1) 相长干涉(明) = 2kπ , max 1 2 1 2 I = I = I + I + 2 I I (2) 相消干涉(暗) = (2k +1)π , min 1 2 1 2 I = I = I + I − 2 I I 2.相干叠加 1 2 0 I = I = I 0 I = 4I 1 2 0 I = I = I I = 0 k = 0,1,2,3. k = 0,1,2,3. c (r r ) 1 2 1 2 − = − − 如果 如果 相干条件:(1)频率相同(2)相位差恒定(3)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 相干光源:同一原子的同一次发光 3.相干条件、相干光源
§14.3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杨氏实验 1.分波阵面法(杨氏实验)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2.分振幅法(薄膜干涉) 一.杨氏实验(分波阵面法) ●实验现象 明条纹位置 明条纹位置 明条纹位置
§14.3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杨氏实验 一. 杨氏实验(分波阵面法) 1 s 2 s 明条纹位置 明条纹位置 明条纹位置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1. 分波阵面法(杨氏实验) 2. 分振幅法(薄膜干涉) S • 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