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山果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 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 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 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一、 四方面军三大主 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 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 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 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 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 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 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 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 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 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 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 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 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 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 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 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 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 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 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握下列词语 陡惊惶攀谈苛捐杂税 军阀缴侮道歉 缺乏篱笆奇观绝壁 峭壁骨碌疲倦酣然入梦 蜷缀矗立细切 咀嚼呜咽澎湃督促 落得很远了搀扶慰问灌输
掌握下列词语 陡 惊惶 攀谈 苛捐杂税 军阀 缴 欺侮 道歉 缺乏 篱笆 奇观 绝壁 峭壁 骨碌 疲倦 酣然入梦 蜷 缀 矗立 细切 咀嚼 呜咽 澎湃 督促 落得很远了 搀扶 慰问 灌输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第下午瑶民家瑶家大嫂使瑶民理解了红究 攀谈,宣传红军策 天黑山脚下红军战士准备爬山 天夜里半山腰红军战士夜行军 半夜山路上红军战士半夜露宿 三以后富公岩红军战士翻越雷公岩 第黎明 医务人员 天下午 山顶红军战士/任务完成,征服老 山界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 动 第 一 天 下午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 二 天 黎明 以后 下午 瑶民家 瑶家大嫂 攀谈,宣传红军策, 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山脚下 红军战士 准备爬山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山路上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雷公岩 红军战士、 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 山界
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 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 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2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0)山脚访瑶家。 第二层:(11—32)红军翻越老山界。 主要内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3.攀登雷公岩; 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5.山顶所思。 第三部分:写作者的感受
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 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 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2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0)山脚访瑶家。 第二层:(11——32)红军翻越老山界。 主要内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 3.攀登雷公岩; 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5.山顶所思。 第三部分:写作者的感受
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 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 2、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 变化的过程? 3、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 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 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 2、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 变化的过程? 3、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思 考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 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 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 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 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 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 粮食”送给她时,她“欢喜”的接受了。它 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 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 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 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 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 中心意思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 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 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 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 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 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 粮食”送给她时,她“欢喜”的接受了。它 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 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 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 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 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 中心意思
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 1夜晚翻山的部分(“浈天都是星光” 段,“在之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 一段。) 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 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3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 到“清得透底”。)
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 1 夜晚翻山的部分 (“满天都是星光” 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 一段。) 2 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 (从“半夜里忽 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3 下山部分 (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 到“清得透底” 。)
揣享语言1、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 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 家。“之”宇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 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 险巉,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 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早战士在拳 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 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 景泉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 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草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
揣摩语言 1、 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 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2 、 “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 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 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 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 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 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 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 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 精神。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 象
3、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 观”,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 的景象?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 不能删。这段描写是前段夜景的 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 (“一步一步的上去”“向上看, 向下看”)选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 陡峭。写活了红罩夜晚拳登老山界这 一壮丽、宏伟的奇观,凤映了红罩战 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 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 观” ,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 的景象?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 不能删。这段描写是前段夜景的 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 (“一步一步的上去”“向上看…… 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 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这 一壮丽、宏伟的奇观,反映了红军战 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