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陈胜良 导入 师:当代词学家夏承焘先生在谈到词的诵读时说:声情随词情而变化,长吟短咏,抑扬 顿挫。《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同学们觉得诵读这首词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生1:要读得豪放一些。 生2:要注意词的节奏 生3:声音要洪亮 二、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师:诗词是用来诵读的。老师安排了一个活动:同桌对读。要求:认真倾听,并互相指 出诵读的不足 生1:对读 师:请推荐你们的同桌来诵读 (学生诵读。) 师:请你点评一下同桌的诵读,要实话实说 生:他读得还是比较有感情的,语速可以慢一些。 师:点评得不错。有同学还要作点评吗? 生:他有两个读音错误,一个是`浪淘尽"的淘",应该读第二声。另一个是"羽扇纶巾″ 的纶”,他读成了"lun"。 师:对了,这里应该读"guan"。"纶"是多音字,"经纶世务"的"纶读"ln"。请同学自 由朗读,尽量把声音放出来,把豪放的气势读出来。读后完成投影上的填空: 诗人,伫立于,看到,怀想,感悟 生:诗人伫立于赤壁,看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怀想到了"周瑜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感悟到"人间如梦〃。 师:谁有补充 生:诗人还怀想到了"千古风流人物”和”一时豪杰〃。 三、研读鉴赏 师:同学们很出色地完成了对这首词基本内容的梳理。看看,我们这首词的题目是… 生: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对吗? 生(意识到):赤壁怀古。 师:对了。"念奴娇”是词牌名。从题目看,这是一首怀古词,"怀古”应该是我们解读这 首词的关键。又有任务了:请同桌交流,就怀古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你很 想解决,又能代表你解读深度的。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师:老师选择其中三个小组的问题。你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生:为什么怀古″主要怀周瑜? 师:这个问题很有分量 生:为什么要写小乔初嫁了? 师:不谋而合,老师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机会,哪一组来?(学生举手)好 你们的问题是? 生:诗人写周瑜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师:三个问题都很关键,而且都是围绕周瑜"的,那我们先来看看周瑜”在词中是怎样 个形象?请同学们先读读有关写周瑜”的句子 生: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杭州市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陈胜良 一、导入 师:当代词学家夏承焘先生在谈到词的诵读时说:声情随词情而变化,长吟短咏,抑扬 顿挫。《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同学们觉得诵读这首词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生 1:要读得豪放一些。 生 2:要注意词的节奏。 生 3:声音要洪亮。 二、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师:诗词是用来诵读的。老师安排了一个活动:同桌对读。要求:认真倾听,并互相指 出诵读的不足。 生 1:对读。 师:请推荐你们的同桌来诵读。 (学生诵读。) 师:请你点评一下同桌的诵读,要实话实说。 生:他读得还是比较有感情的,语速可以慢一些。 师:点评得不错。有同学还要作点评吗? 生:他有两个读音错误,一个是“浪淘尽”的“淘”,应该读第二声。另一个是“羽扇纶巾” 的“纶”,他读成了“lún”。 师:对了,这里应该读“guān”。“纶”是多音字,“经纶世务”的“纶”读“lún”。请同学自 由朗读,尽量把声音放出来,把豪放的气势读出来。读后完成投影上的填空: 诗人,伫立于 ,看到 ,怀想 ,感悟 。 生:诗人伫立于赤壁,看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怀想到了“周瑜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感悟到“人间如梦”。 师:谁有补充。 生:诗人还怀想到了“千古风流人物”和“一时豪杰”。 三、研读鉴赏 师:同学们很出色地完成了对这首词基本内容的梳理。看看,我们这首词的题目是…… 生: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对吗? 生(意识到):赤壁怀古。 师:对了。“念奴娇”是词牌名。从题目看,这是一首怀古词,“怀古”应该是我们解读这 首词的关键。又有任务了:请同桌交流,就怀古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你很 想解决,又能代表你解读深度的。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师:老师选择其中三个小组的问题。你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生:为什么“怀古”主要怀周瑜? 师:这个问题很有分量。 生:为什么要写小乔初嫁了? 师:不谋而合,老师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机会,哪一组来?(学生举手)好, 你们的问题是? 生:诗人写周瑜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师:三个问题都很关键,而且都是围绕“周瑜”的,那我们先来看看“周瑜”在词中是怎样 一个形象?请同学们先读读有关写“周瑜”的句子。 生: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师:上片有没有写到周公瑾? 生:"三国周郎赤壁 师:你来说说周瑜是怎样一个人? 生:英俊 师: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雄姿英发。 生2:从"羽扇纶巾〃可以看出他的从容闲雅。 师:从容闲雅,概括得不错。你能用自己的话对"羽扇纶巾"作一下描述吗? 生1:拿着扇子,哦,是手摇着羽毛扇子,头上带着青丝带做的头巾。很是儒雅 生2:"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说明他很有军事才能,指挥若定。 师:有道理。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生:当时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布阵江面,气势逼人,周瑜指挥若定,把曹军打得落花 流水 师:同学们好象忽视了"小乔初嫁了",为什么要这样写?据老师所知,赤壁之战时,小 乔可是出嫁十年了。苏轼有何用意? 生1:与小乔的感情如初。 生2:我觉得故意这样写是为了映衬周瑜的年轻、英俊、潇洒 生3:我认为苏轼这样写说明周瑜是个很懂感情的人物。 生4:周瑜在生活上的儿女情长,更衬托出他在战场上的大将风度。 师:分析得有道理,情场得意,战场也得意。我们能不能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定位周瑜? 生:"风流人物。 师:风流人物到底是怎样的人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有 关"风流人物”"的句子谁背一下? 生齐:惜秦皇汉武,略本资料来自广祥论坛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不是风流人物?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不缺武功,但缺少文才,成吉思汗更没有文才 师:那请你为风流人物”下一个定义? 生:风流人物是具有文才武功的人 师:如果说到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汉末英雄曹操是不是? 生:是 师:曹操”文”体现在? 生:他是文学家,写过《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师:曹操可是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为什么苏轼不选曹操作主角呢? 生1:曹操是赤壁的失败者。 生2:曹操的形象不佳,他是个奸臣。 师:这是真实的曹操吗? 生:不是,是《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 师:文学形象可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形象 生1:《赤壁赋》已写过曹操了,这里再写,就重复了。 生2:周瑜年轻,曹操年纪大了。 师:有道理。大家再联系一下苏轼。此时的苏轼是怎样一个状况?
师:上片有没有写到周公瑾? 生:“三国周郎赤壁”。 师:你来说说周瑜是怎样一个人? 生:英俊。 师: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 1:雄姿英发。 生 2:从“羽扇纶巾”可以看出他的从容闲雅。 师:从容闲雅,概括得不错。你能用自己的话对“羽扇纶巾”作一下描述吗? 生 1:拿着扇子,哦,是手摇着羽毛扇子,头上带着青丝带做的头巾。很是儒雅。 生 2:“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说明他很有军事才能,指挥若定。 师:有道理。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生:当时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布阵江面,气势逼人,周瑜指挥若定,把曹军打得落花 流水。 师:同学们好象忽视了“小乔初嫁了”,为什么要这样写?据老师所知,赤壁之战时,小 乔可是出嫁十年了。苏轼有何用意? 生 1:与小乔的感情如初。 生 2:我觉得故意这样写是为了映衬周瑜的年轻、英俊、潇洒。 生 3:我认为苏轼这样写说明周瑜是个很懂感情的人物。 生 4:周瑜在生活上的儿女情长,更衬托出他在战场上的大将风度。 师:分析得有道理,情场得意,战场也得意。我们能不能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定位周瑜? 生:“风流人物”。 师:风流人物到底是怎样的人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有 关“风流人物”的句子谁背一下? 生齐:惜秦皇汉武,略本资料来自广祥论坛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不是风流人物?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不缺武功,但缺少文才,成吉思汗更没有文才。 师:那请你为“风流人物”下一个定义? 生:风流人物是具有文才武功的人。 师:如果说到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汉末英雄曹操是不是? 生:是。 师:曹操“文”体现在? 生:他是文学家,写过《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师:曹操可是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为什么苏轼不选曹操作主角呢? 生 1:曹操是赤壁的失败者。 生 2:曹操的形象不佳,他是个奸臣。 师:这是真实的曹操吗? 生:不是,是《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 师:文学形象可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形象。 生 1:《赤壁赋》已写过曹操了,这里再写,就重复了。 生 2:周瑜年轻,曹操年纪大了。 师:有道理。大家再联系一下苏轼。此时的苏轼是怎样一个状况?
生:四五十岁了,被贬到黄州的 师:现在看看选谁作主角好? 生:选周瑜作主角比选曹操作主角更能衬托苏轼的郁闷不得志。 师:苏轼当时已四十五岁,除了文名,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 就又有美人相伴的周瑜相比,内心有难以言说的痛。苏轼和曹操,一个是赤壁的失意者,一 个是赤壁的失败者,两个人放在一起是 生1:同病相怜 生2:同是天涯沦落人。 师:对了,周瑜,他的青春年少、风流倜傥,这一切比照得苏轼自感黯然,选择周瑜是 对自我人生落寞的一种祭奠。曹操安在?周瑜安在?更何况一介微官呢?面对此情此景,苏 轼不禁感叹"人间如梦〃。 四、主题探讨 师:"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两句真是写得太好了。老师还想请同学来读读。 (一生朗读,语气显得平淡,情感苍白。) 师:再读得缓一些,深沉一些 (该生再读,有所改观,但还不能让人满意。) 师(示范性地):"一樽还酹江月"。 (该生胸有成竹地点点头。) 师:有把握了!再读一遍 (这一次,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师:好,我们一起再来体验一下。 (生齐读最后两句诗。) 师:老师读书时,课文的最后两句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我想啊,不管是"人 生如梦"还是人间如梦″,专家们的选择肯定是有道理的。老师今天想让同学们当一回教材 的编者。(投影) 如果你是教材的编者,你会选择哪一个版本,请向主编简要陈述理由 (同桌交流。) 生1:我选择"人生如梦",理由是:这首词主要抒发的是诗人被贬黄州的郁闷不得志, 抒发的是他个人的情感,感叹的是自己的坎坷人生。他的人生就像一场梦。 生2:我选择人生如梦″,我的理由是,"人生如梦"的抒情范围小,诗人怀古抒情,可 以在与周瑜的对比中,更显出自己的黯然。人间如梦″范围大,但不能深入挖掘诗人的情感 生3:我选择”人间如梦〃,我的理由是,"人间如梦‘涵盖的面大,它包括"千古风流人 物"的人生。苏轼是豪放派诗人,是一个胸襟坦荡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局限于个人的情感, 不会被个人的厄运困得无法解脱 生4:我选择"人间如梦″。苏轼外道内儒,因为太有才能而遭人嫉恨,他们就从苏轼的 诗文中找出几句诗,在皇帝那里诬陷苏轼反朝廷,酿成了乌台诗案”,苏轼在牢里关了103 天之后,被流放到黄州。这个时候的他,对人世是绝望的。因此,他到佛教、道教中寻求心 灵的安慰,炼就了旷达的人生态度。当他站在长江边上,看滚滚东逝水,眼前浮现的不仅仅 是个人的坎坷人生,同样浮想起历史上的人们,"人间如梦″就是浮想联翩后的感叹。 师:说得太好了。老师也想把观点拿出来和同学分享。我选择人间如梦”,我的理由是: 首先,从整首词来分析,词的开头,以大江东去作背景,演绎了”千古风流人物”的悲喜人 生,然而,这一切最终逃不过过眼烟云四个字。这很符合人间如梦的意味。第二,面对如 画江山,面对如斯的逝者,苏轼对人生有了很深切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这思考和感悟,有 悲凉,有旷达,有感伤,有乐观….人间如梦"仿佛要告诉我们:谁的人生不是梦呢?这样
生:四五十岁了,被贬到黄州的。 师:现在看看选谁作主角好? 生:选周瑜作主角比选曹操作主角更能衬托苏轼的郁闷不得志。 师:苏轼当时已四十五岁,除了文名,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 就又有美人相伴的周瑜相比,内心有难以言说的痛。苏轼和曹操,一个是赤壁的失意者,一 个是赤壁的失败者,两个人放在一起是…… 生 1:同病相怜。 生 2:同是天涯沦落人。 师:对了,周瑜,他的青春年少、风流倜傥,这一切比照得苏轼自感黯然,选择周瑜是 对自我人生落寞的一种祭奠。曹操安在?周瑜安在?更何况一介微官呢?面对此情此景,苏 轼不禁感叹“人间如梦”。 四、主题探讨 师:“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两句真是写得太好了。老师还想请同学来读读。 (一生朗读,语气显得平淡,情感苍白。) 师:再读得缓一些,深沉一些。 (该生再读,有所改观,但还不能让人满意。) 师(示范性地): “一樽还酹江月”。 (该生胸有成竹地点点头。) 师:有把握了!再读一遍。 (这一次,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师:好,我们一起再来体验一下。 (生齐读最后两句诗。) 师:老师读书时,课文的最后两句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我想啊,不管是“人 生如梦“还是“人间如梦”,专家们的选择肯定是有道理的。老师今天想让同学们当一回教材 的编者。(投影) 如果你是教材的编者,你会选择哪一个版本,请向主编简要陈述理由。 (同桌交流。) 生 1:我选择“人生如梦”,理由是:这首词主要抒发的是诗人被贬黄州的郁闷不得志, 抒发的是他个人的情感,感叹的是自己的坎坷人生。他的人生就像一场梦。 生 2:我选择“人生如梦”,我的理由是,“人生如梦”的抒情范围小,诗人怀古抒情,可 以在与周瑜的对比中,更显出自己的黯然。“人间如梦”范围大,但不能深入挖掘诗人的情感。 生 3:我选择“人间如梦”,我的理由是,“人间如梦”涵盖的面大,它包括“千古风流人 物”的人生。苏轼是豪放派诗人,是一个胸襟坦荡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局限于个人的情感, 不会被个人的厄运困得无法解脱。 生 4:我选择“人间如梦”。苏轼外道内儒,因为太有才能而遭人嫉恨,他们就从苏轼的 诗文中找出几句诗,在皇帝那里诬陷苏轼反朝廷,酿成了“乌台诗案”,苏轼在牢里关了 103 天之后,被流放到黄州。这个时候的他,对人世是绝望的。因此,他到佛教、道教中寻求心 灵的安慰,炼就了旷达的人生态度。当他站在长江边上,看滚滚东逝水,眼前浮现的不仅仅 是个人的坎坷人生,同样浮想起历史上的人们,“人间如梦”就是浮想联翩后的感叹。 师:说得太好了。老师也想把观点拿出来和同学分享。我选择“人间如梦”,我的理由是: 首先,从整首词来分析,词的开头,以“大江东去”作背景,演绎了“千古风流人物”的悲喜人 生,然而,这一切最终逃不过“过眼烟云”四个字。这很符合人间如梦的意味。第二,面对如 画江山,面对如斯的逝者,苏轼对人生有了很深切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这思考和感悟,有 悲凉,有旷达,有感伤,有乐观……“人间如梦“仿佛要告诉我们:谁的人生不是梦呢?这样
苏轼的失意、感伤、达观,就跳出了一己的感怀,而上升到了群体性的感怀。他的洒酒祭月 是对自我人生的祭奠,更是对千古风流人物人生的祭奠 还有许多同学想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请大家把自己的思考化成文字,探究"人间如梦 和"人生如梦″。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为什么?那是因为苏轼用他的旷达、广博、深厚,他的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温暖了一代又 代的中国人。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的声情”去呼应苏轼的词情"。 (师生一起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的失意、感伤、达观,就跳出了一己的感怀,而上升到了群体性的感怀。他的洒酒祭月 是对自我人生的祭奠,更是对千古风流人物人生的祭奠。 还有许多同学想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请大家把自己的思考化成文字,探究“人间如梦” 和“人生如梦”。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为什么?那是因为苏轼用他的旷达、广博、深厚,他的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温暖了一代又一 代的中国人。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的“声情”去呼应苏轼的“词情”。 (师生一起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