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县第四中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语言积累及运用(15分) (一)用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7分) 1、春草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逐日》) 4、《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原因是 5、《木兰诗》中写木兰不愿接受功名利禄的赏赐而愿辞官回家的句子是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二)书写 7、在下列格子中,填入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的四句(不得与上面填空题的内容 相同,五言的或七言的不限)。(写出句子2分,书写规范美观2分,共4分) (三)课文《观舞记》用下列句子形容卡拉玛姐妺的舞蹈,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写 句话。(可以另选话题,但不能重复课文中的句子)4分)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二、阅读(45分) (一)(13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注音。(2分)
文山县第四中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全卷满分 100 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15 分) (一)用原句填空(每空 1 分,共 7 分) 1、春草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2、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未至,道渴而死。 , 。(《夸父逐日》) 4、《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原因是 。 5、《木兰诗》中写木兰不愿接受功名利禄的赏赐而愿辞官回家的句子是 , 。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二)书写 7、在下列格子中,填入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的四句(不得与上面填空题的内容 相同,五言的或七言的不限)。(写出句子 2 分,书写规范美观 2 分,共 4 分) (三)课文《观舞记》用下列句子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写 一句话。(可以另选话题,但不能重复课文中的句子)(4 分)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 分) (一)(13 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注音。(2 分)
沧 )汤( )汝( 孰( 2.解释词语。(4分) 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3.翻译句子。(3分) 孔子东游 日中如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6题。 (1)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2)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 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 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3)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 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 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4)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 (5)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 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⑥6)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 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 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1、下列各项中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1分) A 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B、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 C、瞧,多么像它的父母 D、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选文开头“真好”二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沧( ) 汤( ) 汝( ) 孰( ) 2.解释词语。(4 分) 辩斗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 盘盂 __________________ 沧沧凉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3 分) 孔子东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4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 1-6 题。 ⑴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⑵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 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 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⑶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 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 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⑷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 了。 ⑸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 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⑹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 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 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1、下列各项中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1 分) A、……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B、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 ,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 C、瞧,多么像它的父母…… D、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选文开头“真好”二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 分) 答:
3、段(2)写到“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后文写的却是珍珠鸟与“我” 的相依相伴,非常亲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2分) 答 4、“我”为什么要“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且“很 少扒开叶蔓瞧它们”?(2分) 答: 5、选文中加点的“渐渐”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6、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珍珠鸟的可爱的?描写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 何作用?(3分) 答 (2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 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2)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 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裝着情报 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 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3)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 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徳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 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家三口的生命将告 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 这盏灯亮些。”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3、段(2)写到“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后文写的却是珍珠鸟与“我” 的相依相伴,非常亲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2 分) 答: 4、“我”为什么要“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且“很 少扒开叶蔓瞧它们”?(2 分) 答: 5、选文中加点的“渐渐”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答: 6、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珍珠鸟的可爱的?描写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 何作用?(3 分) 答: (三)(20 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 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2)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 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 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 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3)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 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 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 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 这盏灯亮些。”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4)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 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5)时间一分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 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 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 即将来到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候,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 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 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6)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 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 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7)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请根据文章内容拟一个10个字以内的题目。(2分) 答 2、“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秘密” 分别是 词和 词。(2分) 3、、根据上文选词填空: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A、严谨B、严峻C、严密D、严厉(1分) 4、、“屋里闯进三个德国军官”的“闯”字写出了德军 。(1分) 5、、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 具体是指:(2分 (1)
(4)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 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5)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 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 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 即将来到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候,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 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 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6)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 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 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7)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请根据文章内容拟一个 10 个字以内的题目。(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秘密” 分别是______ 词和______ 词。(2 分) 3、、根据上文选词填空: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__________ 的搜查。 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 (1 分) 4、、 “ 屋 里 闯 进 三 个 德 国 军 官 ” 的 “ 闯 ” 字 写 出 了 德 军 的 。(1 分) 5、、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 具体是指:(2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小说的高潮在 根据情节的四个 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下面段落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心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⑦ 7、“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中尉怎样的态度?(2分) 8、“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 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怎样的心理?(2分)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2分) 伯诺德夫人 小女儿杰奎琳 10、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她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 写作(40分)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赛,第一次获奖,第一次 挨批评,第一次作检讨,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上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做 自己想做的事……第一次意味着尝试探索,第一次意味着迎接挑战。无数个第 次,促使你不断成长。 请以“第一次”作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面前”为题,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自己要写的内容,比如“困难”“疾病”“缺点”等等。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写 题目:
6、这篇小说的高潮在 。根据情节的四个 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下面段落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①/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⑦ 7、“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中尉怎样的态度?(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8、“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 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怎样的心理?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2 分) 伯诺德夫人 ___________________ , 。 小女儿杰奎琳 __________________, 。 10、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她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 分) 写作(40 分)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赛,第一次获奖,第一次 挨批评,第一次作检讨,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上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做 自己想做的事……第一次意味着尝试探索,第一次意味着迎接挑战。无数个第 一次,促使你不断成长。 请以“第一次”作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以“在 面前”为题,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自己要写的内容,比如“困难”“疾病”“缺点”等等。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题目:
略 ()沧( CHANG)汤(TAG)汝(RUD SHU 2.解释词语。(4分) 辩斗:争辩,争论 去:距离 盘盂:盛物的器皿。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3.翻译句子。(3分) 孔子东游:孔子向东方游学时 日中如探汤:正午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600 字 一、略 二、 (一) 沧( CHANG ) 汤( TANG ) 汝(RU) 孰( SHU ) 2.解释词语。(4 分) 辩斗:争辩,争论 去:距离 盘盂:盛物的器皿。 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3.翻译句子。(3 分) 孔子东游:孔子向东方游学时 日中如探汤:正午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4、(1)连孔子这样一位十分博学的人都有所不知,说明人们的确不可能无所不知。 (2)孔子不能回答一个难题并不能说明他不“多知” (二)答案1、C2、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3、不矛盾。珍珠鸟确实很怕人, 但由于在相处中,“我”对它们爱护、尊重,所以它们后来就不怕“我”了。 为了保护珍珠鸟们,怕惊吓了他们。5、不能。因为“渐渐”体现岀珍珠鸟与 “我”的熟悉有一定的过程,还表现了小鸟们初到新环境的忐忑与好奇。6、 从声音、色彩及外形等方面来描写珍珠雏鸟。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 形象的写出了小鸟的娇憨可爱 1、略 2、名词形容词 3、C 4、突然到来,出乎意料 5、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蜡烛的秘密被发现,秘密情报站遭到破坏,以及他们一家三口的 生命将不保 6、第五段(最紧张、最担心的地方来确定高潮所在)C 7、反问蛮横无理横行霸道 8、紧张担心把德军的眼睛形容成“恶狼般的”伯诺德夫人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显 得十分鲜明。 9、取岀油灯,吹熄蜡烛;推说睡觉,拿走蜡烛 机智、勇取、镇定而机智、勇敢、镇定的力量源泉就在于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感情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4、(1)连孔子这样一位十分博学的人都有所不知,说明人们的确不可能无所不知。 (2)孔子不能回答一个难题并不能说明他不“多知”, (二)答案 1、C 2、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 3、不矛盾。珍珠鸟确实很怕人, 但由于在相处中,“我”对它们爱护、尊重,所以它们后来就不怕“我”了。 4、 为了保护珍珠鸟们,怕惊吓了他们。 5、不能。因为“渐渐”体现出珍珠鸟与 “我”的熟悉有一定的过程,还表现了小鸟们初到新环境的忐忑与好奇。 6、 从声音、色彩及外形等方面来描写珍珠雏鸟。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 形象的写出了小鸟的娇憨可爱。 (三) 1、 略。 2、 名词 形容词 3、 C 4、 突然到来,出乎意料 5、 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蜡烛的秘密被发现,秘密情报站遭到破坏,以及他们一家三口的 生命将不保。 6、 第五段 (最紧张、最担心的地方来确定高潮所在) C 7、 反问 蛮横无理 横行霸道 8、 紧张 担心 把德军的眼睛形容成“恶狼般的”伯诺德夫人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显 得十分鲜明。 9、 取出油灯,吹熄蜡烛; 推说睡觉,拿走蜡烛。 10、 机智、勇取、镇定 而机智、勇敢、镇定的力量源泉就在于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