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遵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康复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康复功能评定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专业使用)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17,文件大小:44.9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康复功能评定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专业使用) I前言 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制订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只有 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和详尽记录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确定病人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 计划。评定可提供有关的信息,以资对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评估。病人、治疗师和医生可藉此 清楚的了解到病情是在好转、恶化还是维持原状。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治疗、对是否应改变或 停止治疗作出合理的决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 最常用的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上通用的一些评估量表。为进入后期康复治疗学临床课程学习打 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 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熟悉 (理解概念和意义)、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 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 论、计算机多媒体及临床示教相结合。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 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6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见习16学时:理论与见习时之比3.1:1。 四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玉龙,2版,2013年。 正文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 康复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潜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一门医学学科。康复评定是收集评 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 等。它是康复医学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康复医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康复评定的概念、对象、意义和作用。 1

1 《康复功能评定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专业使用) Ⅰ 前 言 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制订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只有 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和详尽记录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确定病人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 计划。评定可提供有关的信息,以资对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评估。病人、治疗师和医生可藉此 清楚的了解到病情是在好转、恶化还是维持原状。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治疗、对是否应改变或 停止治疗作出合理的决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 最常用的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上通用的一些评估量表。为进入后期康复治疗学临床课程学习打 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 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熟悉 (理解概念和意义)、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 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 论、计算机多媒体及临床示教相结合。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 生自学。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 66 学时, 其中理论 50 学时,见习 16 学时;理论与见习时之比 3.1:1。 四 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玉龙,2 版,2013 年。 II 正文 第一章 总论 一、教学目的 康复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潜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一门医学学科。康复评定是收集评 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 等。它是康复医学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康复医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康复评定的概念、对象、意义和作用

2、熟悉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3、掌握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1、康复评定概述:康复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潜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一门医学学科。 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 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2、康复评定的方法:定性评定:肉眼观察和问卷调查:半定量评定:分为若干个等级或阶 段:定量评定。 3、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是评定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其内容主要 包括①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 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 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 验: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 查:④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4、康复评定的实施过程: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SOAP法,即: S(subjective data主观资料):患者个人的主诉材料、症状: O(objective data客观资料):患者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A(assessment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Ppan计划):拟订处理计划,包括有关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的计 划。 5、评定的注意事项: 1)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 2)选择适当的评定方法。 3)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他们的不安,取得积极的配合。 4)评定时间要尽量短,不引起患者的疲劳。 5)评定常由一个人自始至终的进行,以确保准确性。 6)评定一般要做三次,然后求出平均值。 7)健侧与患侧要进行对照。 8)评定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中止,并查找原因。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人体形态评定,能识别正常人体形态与异常人体形态的基础上,熟悉异常人体形态的临 床意义。 2

2 2、熟悉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 3、掌握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1、康复评定概述:康复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潜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一门医学学科。 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 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2、康复评定的方法:定性评定:肉眼观察和问卷调查;半定量评定:分为若干个等级或阶 段;定量评定。 3、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是评定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其内容主要 包括①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 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 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 验;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 查;④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4、康复评定的实施过程: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SOAP 法,即: S( subjective data 主观资料):患者个人的主诉材料、症状; O( objective data 客观资料):患者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A( assessment 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P(plan 计划):拟订处理计划,包括有关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的计 划。 5、评定的注意事项: 1)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 2)选择适当的评定方法。 3)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他们的不安,取得积极的配合。 4)评定时间要尽量短,不引起患者的疲劳。 5)评定常由一个人自始至终的进行,以确保准确性。 6)评定一般要做三次,然后求出平均值。 7)健侧与患侧要进行对照。 8)评定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中止,并查找原因。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人体形态评定,能识别正常人体形态与异常人体形态的基础上,熟悉异常人体形态的临 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 2、熟悉常见异常姿势对人体的影响:熟悉身高及体重测量。 3、掌握正常姿势及其评定,掌握常见的异常姿势评定:掌握体表标志确认,身体长度、 围度测量。 三、教学内容 1、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 2、正常姿势及其评定: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 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正确的身体姿势应具备如下条件: 具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学条件: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不妨碍内脏 器官功能: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3、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侧面观正常颈曲和腰曲度介于3~5cm之间,1)头向前倾斜:2)胸脊柱后凸驼背:3) 平背:4)鞍背:5)胸部畸形:扁平胸、圆柱胸、鸡胸、漏斗胸、不对称胸:6)骨盆后倾:7) 骨盆前倾:8)膝过伸:9)膝屈曲。 后面观:1)头部倾斜:2)肩下垂:3)肩内旋、外旋:4)脊柱侧弯:5)骨盆向侧方 倾斜:6)骨盆旋转:7)扁平足:8)高弓足。前面观:1)下颌骨不对称:2)锁骨和其他关 节不对称:3)髋外旋、髋内旋:4)膝外翻:5)膝内翻:6)胫骨外旋:7)胫骨内旋:8) 拇外翻:9)爪形趾。异常姿势的影响:肌肉和韧带失平衡、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继发性功能障碍、诱发疼痛。 4、体表标志确认,身体长度、围度、身高及体重测量。 第三章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反射评定的重要性,掌握各水平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及了解其阳性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反射发育的过程和基本特点,了解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 2、熟悉反射的分类及评定目的,熟悉其它常见的神经反射,熟悉检查注意事项。 3、掌握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和大脑皮质水平的神经反射。 三、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反射概述。 2、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3

3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 2、熟悉常见异常姿势对人体的影响;熟悉身高及体重测量。 3、掌握正常姿势及其评定,掌握常见的异常姿势评定;掌握体表标志确认,身体长度、 围度测量。 三、教学内容 1、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 2、正常姿势及其评定: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 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正确的身体姿势应具备如下条件: 具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学条件;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不妨碍内脏 器官功能;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3、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侧面观 正常颈曲和腰曲度介于 3~5cm 之间,1)头向前倾斜;2)胸脊柱后凸驼背;3) 平背;4)鞍背;5)胸部畸形:扁平胸、圆柱胸、鸡胸、漏斗胸、不对称胸;6)骨盆后倾;7) 骨盆前倾;8)膝过伸;9)膝屈曲。 后面观: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 倾斜;6)骨盆旋转;7)扁平足; 8)高弓足。前面观: 1)下颌骨不对称; 2)锁骨和其他关 节不对称; 3)髋外旋、髋内旋; 4)膝外翻; 5)膝内翻; 6)胫骨外旋; 7)胫骨内旋; 8) 拇外翻; 9)爪形趾。异常姿势的影响:肌肉和韧带失平衡、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继发性功能障碍、诱发疼痛。 4、体表标志确认,身体长度、围度、身高及体重测量。 第三章 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反射评定的重要性,掌握各水平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及了解其阳性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反射发育的过程和基本特点,了解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 2、熟悉反射的分类及评定目的,熟悉其它常见的神经反射,熟悉检查注意事项。 3、掌握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和大脑皮质水平的神经反射。 三、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反射概述。 2、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1)脊髓水平:屈肌收缩及伸肌伸展反射,第一种第二种交叉伸展反射: (2)脑干水平:重点讲解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联合反应,一般讲解第一种第二种对 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仰卧位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简单讲解阳性支持反应和阴性支持反应: (3)中脑水平:重点讲解调正反应,一般讲解自动运动反应: (4)大脑皮质水平:除跷跷板平衡反应和猿位平衡反应,其它均重点讲解。 (5)其它常用的神经反射 (6)检查注意事项 第四章心肺功能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心肺功能评定。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心电运动试验种类。了解心肺遥测系统的应用。 2熟悉心电运动试验目的、禁忌症,结果及意义。熟悉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测定,熟悉运 动气体代谢测定。 3掌握美国心脏学会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掌握平板运动试验中的Buce平板运动试 验方案及踏车运动试验方案。掌握呼吸困难分级。 三、教学内容 1、心功能评定: (1)心功能分级 (2)心电运动试验: 2、肺功能评定 (1)呼吸困难分级: (2)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测定 (3)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3、心肺遥测系统的应用 第五章认知功能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认知功能的评定。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神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临床神经心理学的评定方法、情绪情感障碍的评定。 2熟悉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容、注意力障碍评定、知觉障碍评定、执行功能障碍评定 3掌握意识障碍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认知功能筛查量 4

4 (1)脊髓水平:屈肌收缩及伸肌伸展反射,第一种第二种交叉伸展反射; (2)脑干水平:重点讲解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联合反应,一般讲解第一种第二种对 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仰卧位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简单讲解阳性支持反应和阴性支持反应; (3)中脑水平:重点讲解调正反应,一般讲解自动运动反应; (4)大脑皮质水平:除跷跷板平衡反应和猿位平衡反应,其它均重点讲解。 (5)其它常用的神经反射 (6)检查注意事项 第四章 心肺功能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心肺功能评定。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心电运动试验种类。了解心肺遥测系统的应用。 2 熟悉心电运动试验目的、禁忌症,结果及意义。熟悉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测定,熟悉运 动气体代谢测定。 3 掌握美国心脏学会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掌握平板运动试验中的 Bruce 平板运动试 验方案及踏车运动试验方案。 掌握呼吸困难分级。 三、教学内容 1、心功能评定; (1)心功能分级 (2)心电运动试验: 2、肺功能评定 (1)呼吸困难分级: (2)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测定 (3)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3、心肺遥测系统的应用 第五章 认知功能的评定 一 、 教学目的 掌握认知功能的评定。 二 、教学要求 1 了解神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临床神经心理学的评定方法、情绪情感障碍的评定。 2 熟悉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容、注意力障碍评定、知觉障碍评定、执行功能障碍评定 3 掌握意识障碍评定、Glasgow 昏迷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认知功能筛查量

表、记忆力障碍评定。 三、教学内容 1认知功能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容:意识障碍评定:意识状态的初步 判断、Glasgow昏迷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认知功能筛查量表:注意力障的评定; 记忆障碍的评定:知觉障碍评定:执行功能障碍的评定: 2知觉障碍概念,知觉障碍的分类及特点,知觉障碍的评定方法。 3注意障碍注意的特征,注意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注意障碍的评定方法。 4记忆障碍记忆的特点,记忆障碍的评定。 5执行能力障碍 6抑郁(Depression)、焦虑(Anxiety):抑郁量表、焦虑量表。 第六章言语功能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言语功能评定。 二、教学要求 了解言语和语言的概念、言语产生的机制、语言的特征。 熟悉言语语言障碍的基本概念、言语语言障碍的筛选、构音障碍的评定、儿童语言发育迟 缓的评定。 掌握语言评估的一般内容,失语症的分类,构音障碍的Frenchay评定。 三、教学内容 1、概述言语和语言的概念、言语产生的机制,语言的特征,常见的语言障碍。 2、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 (1)言语功能障碍的筛选 (2)失语症: (3)构音障碍的功能评定:Frenchay评定法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检查法、河北省人民 医院构音障碍评定法: (4)语言发育迟缓。 (5)口吃(自学) (6)耳聋(自学) 第七章感觉功能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5

5 表、记忆力障碍评定。 三、 教学内容 1 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容;意识障碍评定:意识状态的初步 判断、Glasgow 昏迷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认知功能筛查量表;注意力障的评定; 记忆障碍的评定;知觉障碍评定;执行功能障碍的评定; 2 知觉障碍 概念,知觉障碍的分类及特点,知觉障碍的评定方法。 3 注意障碍 注意的特征,注意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注意障碍的评定方法。 4 记忆障碍 记忆的特点,记忆障碍的评定。 5 执行能力障碍 6 抑郁(Depression)、焦虑(Anxiety);抑郁量表、焦虑量表。 第六章 言语功能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言语功能评定。 二、教学要求 了解言语和语言的概念、言语产生的机制、语言的特征。 熟悉言语语言障碍的基本概念、言语语言障碍的筛选、构音障碍的评定、儿童语言发育迟 缓的评定。 掌握语言评估的一般内容,失语症的分类,构音障碍的 Frenchay 评定。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言语和语言的概念、言语产生的机制,语言的特征,常见的语言障碍。 2、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 (1)言语功能障碍的筛选 (2)失语症: (3)构音障碍的功能评定:Frenchay 评定法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检查法、河北省人民 医院构音障碍评定法; (4)语言发育迟缓。 (5)口吃(自学) (6)耳聋 (自学) 第七章 感觉功能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感觉功能评定的目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了解感觉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儿童听力评估和测试、视功能诊断和评定方法。 熟悉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和分型、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 掌握疼痛的评定。 三、教学内容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觉传导通路: 2、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和分型: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感觉倒错 (dysesthesia)、感觉过度(hyperpathia)、感觉异常(paresthesia)、感觉错位 (alloesthesia)、疼痛(pain);抑制性症状:感觉缺失(anesthesia)、感觉减退 hypoesthesia ) 3、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4、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的评定设备、感觉评定适应证及禁忌证: 5、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的评定方法、注意事项: 第八章肌张力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肌张力评定的目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了解肌张力的表现、常见的肌张力异常,了解钟摆试验、屈曲维持试验、便携式测力计方 法、等速装置评定方法,了解电生理评定方法。 熟悉肌张力的检查方法、临床分级、反射检查、被动运动评定、主动运动评定、功能评定、 痉挛步态的评定:熟悉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痉挛的临床意义: 掌握痉挛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分级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1、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置,进 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2、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障碍。 3、正常肌张力的特征: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6

6 掌握感觉功能评定的目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了解感觉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儿童听力评估和测试、视功能诊断和评定方法。 熟悉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和分型、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 掌握疼痛的评定。 三、教学内容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觉传导通路; 2、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和分型: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感觉倒错 ( dysesthesia ) 、感觉过度( hyperpathia )、 感 觉 异 常 ( paresthesia ) 、感觉错位 ( alloesthesia )、 疼 痛 ( pain ); 抑制性症状:感觉缺失( anesthesia )、 感 觉 减 退 (hypoesthesia); 3、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4、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的评定设备、感觉评定适应证及禁忌证; 5、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的评定方法、注意事项; 第八章 肌张力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肌张力评定的目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了解肌张力的表现、常见的肌张力异常,了解钟摆试验、屈曲维持试验、便携式测力计方 法、等速装置评定方法,了解电生理评定方法。 熟悉肌张力的检查方法、临床分级、反射检查、被动运动评定、主动运动评定、功能评定、 痉挛步态的评定;熟悉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痉挛的临床意义; 掌握痉挛评定量表改良 Ashworth 分级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1、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置,进 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2、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障碍。 3、正常肌张力的特征;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4、常见的肌张力异常:痉挛、僵硬、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驰缓: 5、肌张力的检查方法:肌张力降低、肌张力增高、影响肌张力异常临床检查的因素: 6、临床分级、反射检查、被动运动评定、主动运动评定、功能评定、痉挛步态的评定。 7、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痉挛的临床意义。 8、痉挛的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分级法、Brunnstrom评定法、Fug-Meyer评定法、改 良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 9、痉挛评定量表应用注意事项。 10、生物力学评定方法:钟摆试验、屈曲维持试验、便携式测力计方法、等速装置评定方 法。 11、电生理评定方法。 第九章肌力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肌力评定的目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了解肌力概述、常用仪器评定肌力。 熟悉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掌握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标准、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1、肌肉的分类;肌肉收缩的类型: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募集、肌肉的初长度、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杠杆效率、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2、徒手肌力评定:1)分级标准,掌握Lovett分级法 2)注意事项:注意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 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为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 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 改变,因此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注意评定过程中的规范化:注意避免评定中患者的疼 痛和疲劳感: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评定。 3、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4、应用仪器评定肌力:常用的设备及方法,等速运动测定。 第十章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和评定中注意事项

7 4、常见的肌张力异常:痉挛、僵硬、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驰缓; 5、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张力降低、肌张力增高、影响肌张力异常临床检查的因素; 6、临床分级、反射检查、被动运动评定、主动运动评定、功能评定、痉挛步态的评定。 7、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痉挛的临床意义。 8、痉挛的评定量表:改良 Ashworth 分级法、Brunnstrom 评定法、Fugl-Meyer 评定法、改 良 Barthel 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 9、痉挛评定量表应用注意事项。 10、生物力学评定方法:钟摆试验、屈曲维持试验、便携式测力计方法、等速装置评定方 法。 11、电生理评定方法。 第九章 肌力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肌力评定的目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了解肌力概述、常用仪器评定肌力。 熟悉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掌握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标准、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1、肌肉的分类;肌肉收缩的类型: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募集、肌肉的初长度、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杠杆效率、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2、徒手肌力评定:1)分级标准,掌握 Lovett 分级法 2)注意事项:注意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 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为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 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 改变,因此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注意评定过程中的规范化;注意避免评定中患者的疼 痛和疲劳感;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评定。 3、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4、应用仪器评定肌力:常用的设备及方法,等速运动测定。 第十章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和评定中注意事项

二、教学要求 了解滑膜关节类型,关节的生理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关节活动度评定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记录: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原则及注 意事项。 掌握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关节概述:1)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滑膜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的分类:2)关节的生理 运动,关节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引起关节活动度一场的原因。 2、关节活动度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记录。 3、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原则。 4、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 5、颈椎关节活动度、胸腰椎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 腕关节活动度、手指关节活动度、拇指关节活动度、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 动度。 第十一章协调与平衡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协调评定方法。 二、教学要求 了解平衡与平衡反应、平衡评定的目的及内容、协调评定的目的及内容。 熟悉平衡种类与评定方法、协调与共济失调: 掌握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协调评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平衡: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平衡反 应 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 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反应时间是指从平衡状态的改变到出现可见运动的时间:运动时间是 指从出现可见运动到动作完成、建立新平衡的时间。特殊平衡反应、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平 衡反应的表现方式: 3、平衡评定的目的、平衡功能分级:〡级:能正确地完成活动:Ⅱ级:能完成活动,仅需 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川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Ⅳ级:不能完 成活动。适应证、评定内容、评定指标。 4、平衡种类:静态平衡、自我动态平衡、他人动态平衡

8 二、教学要求 了解滑膜关节类型,关节的生理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关节活动度评定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记录;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原则及注 意事项。 掌握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关节概述;1)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滑膜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的分类;2)关节的生理 运动,关节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引起关节活动度一场的原因。 2、关节活动度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记录。 3、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原则。 4、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 5、颈椎关节活动度、胸腰椎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 腕关节活动度、手指关节活动度、拇指关节活动度、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 动度。 第十一章协调与平衡的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协调评定方法。 二、教学要求 了解平衡与平衡反应、平衡评定的目的及内容、协调评定的目的及内容。 熟悉平衡种类与评定方法、协调与共济失调; 掌握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协调评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平衡: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平衡反 应 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 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反应时间是指从平衡状态的改变到出现可见运动的时间;运动时间是 指从出现可见运动到动作完成、建立新平衡的时间。特殊平衡反应、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平 衡反应的表现方式; 3、平衡评定的目的、平衡功能分级:I 级:能正确地完成活动;II 级:能完成活动,仅需 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III 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IV 级:不能完 成活动。适应证、评定内容、评定指标。 4、平衡种类:静态平衡、自我动态平衡、他人动态平衡

5、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量表法、平衡仪测试法。 6、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Berg平衡 量表评定指南、MAS平衡功能评测、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日本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评定、 脊髓损伤受试者的平衡测试、静态平衡仪测试、动态平衡仪测试。 7、协调与协调运动、共济失调: 8、协调评定的目的、协调功能分级:1级:正常完成。Ⅱ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 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川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 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V级:不能完成活动。协调评定的内容:在协调 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①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②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 易反向做:③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④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⑤不看自己运 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⑥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 延迟、加剧或不恰当,影响坐、站和走路。 7、协调评定方法:观察法、协调试验。 第十二章步态分析 一、教学目的 掌握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二、教学要求 了解正常步态的基本构成、运动学变化、动力学变化、能量消耗。 熟悉步态分析的方法。 掌握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三、教学内容 1、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其 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用的3大要素,其内涵是有关行走的生物力学分析所涉 及的最基本知识,进行步态分析者应当熟练掌握。 2、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3、正常步态中关节和肌肉的活动。 4、常见的异常步态:平足、尖足、偏瘫步态、膝内翻(0腿)和膝外翻(X腿)步态。 5、步态分析方法:临床定性分析。 第十三章神经电生理检查(自学) 第十四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9

9 5、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量表法、平衡仪测试法。 6、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Fugl-Meyer 平衡反应测试、Lindmark 平衡反应测试、Berg 平衡 量表评定指南、MAS 平衡功能评测、Semans 平衡障碍分级法、日本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评定、 脊髓损伤受试者的平衡测试、静态平衡仪测试、动态平衡仪测试。 7、协调与协调运动、共济失调; 8、协调评定的目的、协调功能分级:I 级:正常完成。II 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 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III 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 IV 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V 级:不能完成活动。协调评定的内容:在协调 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①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②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 易反向做;③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④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⑤不看自己运 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⑥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 延迟、加剧或不恰当,影响坐、站和走路。 7、协调评定方法:观察法、协调试验。 第十二章步态分析 一、教学目的 掌握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二、教学要求 了解正常步态的基本构成、运动学变化、动力学变化、能量消耗。 熟悉步态分析的方法。 掌握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三、教学内容 1、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其 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用的 3 大要素,其内涵是有关行走的生物力学分析所涉 及的最基本知识,进行步态分析者应当熟练掌握。 2、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3、正常步态中关节和肌肉的活动。 4、常见的异常步态:平足、尖足、偏瘫步态、膝内翻(O 腿)和膝外翻(X 腿)步态 。 5、步态分析方法:临床定性分析。 第十三章神经电生理检查(自学) 第十四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评定。 二、教学要求 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定义、分类、内容、评定目的、评定步骤、评定方法、评定时 间、评定的场所。 熟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定义、分类、内容、评定目的、评定步骤、评定方法、评定时间、 评定的场所: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PADL标准化量表:PULSES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 Katz指数评定、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功能综合评定量表:IADL标准化量 表:快速残疾评定量表、Frenchay活动指数、功能活动问卷: 3、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生活质量评定的方法、量表及评定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了解生活质量、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康复医学实践中进行QOL评定的意义。 熟悉生活质量评定的内容、注意事项:社会功能评定。 掌握生活质量评定的方法、量表。 三、教学内容 1、生活质量、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康复医学实践中进行Q0评定的意义:生活质量评 定是一种个体的主观评价,个体生存的水平和体验,反映了患者在不同程度伤残情况下,维持 自身躯体、精神以及社会活动处于一种良好状态的能力和素质。 2、WHO提出六大方面: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 仰与精神寄托。 3、WHo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36-item short- form,SF-36)、健康生存质量表(quality of well-being scale,QWB人SlP(sickness impact profile) 即疾病影响程度表、SWLS(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即生活满意度量表。 4、社会功能评定。 1

10 一、教学目的 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 Barthel 指数评定。 二、教学要求 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定义、分类、内容、评定目的、评定步骤、评定方法、评定时 间、评定的场所。 熟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定义、分类、内容、评定目的、评定步骤、评定方法、评定时间、 评定的场所;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PADL 标准化量表:PULSES 评定量表、Barthel 指数评定、 Katz 指数评定、修订的 Kenny 自理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功能综合评定量表;IADL 标准化量 表:快速残疾评定量表、Frenchay 活动指数、功能活动问卷; 3、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评定 一、教学目的 掌握生活质量评定的方法、量表及评定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了解生活质量、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康复医学实践中进行 QOL 评定的意义。 熟悉生活质量评定的内容、注意事项;社会功能评定。 掌握生活质量评定的方法、量表。 三、教学内容 1、生活质量、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康复医学实践中进行 QOL 评定的意义;生活质量评 定是一种个体的主观评价,个体生存的水平和体验,反映了患者在不同程度伤残情况下,维持 自身躯体、精神以及社会活动处于一种良好状态的能力和素质。 2、WHO 提出六大方面: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 仰与精神寄托。 3、WHO 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 - 100 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36-item short– form,SF-36)、健康生存质量表( quality of well-being scale,QWB )、SIP ( sickness impact profile ) 即疾病影响程度表、SWLS(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即生活满意度量表。 4、社会功能评定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