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1,文件大小:1.04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护理学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ursing》 二、学时、学分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理论27学时,1.5学分。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 三、课程地位、性质 《护理学导论》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 业基础课程。是医学基础与护理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本课程设置目的是在护理专业学习的入门阶 段,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学科框架及专业价值观,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为学 生的专业认知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 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学导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接触该 门课程,学习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尝试将来自临床案例、情境、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对案例、情境 的阅读和分析,形成比较直接与真实的感受,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2.优化课程内容,体现专业课程有机衔接。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护士人文修养、基础护 理学、基础护理学技能、护理临床实践、思维与沟通、健康评估及各专科护理等课程与本课程内容 有前后关联性,教学中注意对内容进行重组优化,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重复或遗漏,注重协调各 课程间的必要联系。 3.学生是学习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 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 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情境创设、第二课堂实践等形式,探索和认知护理学理论和知 识。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融汇贯通,与临床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素质。护理学导论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因此在 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创设情境、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 力和素质,培养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课程设计思路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是在充分理解教育部教指委颁布的《护理学专业建设国家标准》前提 下,依据教育学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结合卓越人才培养和岗位胜任力理论、我校实际教学研 究总结等基础上形成的。 1.课程标准符合《护理学专业建设国家标准》和教育学课程标准原则,体现创新思维、以人为 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及护理学科的多元化融合的特点。 2.课程标准围绕人的健康及护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按照概述、健康、人及护理四个模块来 组织课程内容,同时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系统整体优化,力求课程的思想 性、先进性、科学性、启发性和实用性,进而丰富护理学导论课程的内涵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专业)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护理学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ursing》 二、学时、学分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理论27学时,1.5学分。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 三、课程地位、性质 《护理学导论》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 业基础课程。是医学基础与护理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本课程设置目的是在护理专业学习的入门阶 段,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学科框架及专业价值观,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为学 生的专业认知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 1.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学导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接触该 门课程,学习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尝试将来自临床案例、情境、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对案例、情境 的阅读和分析,形成比较直接与真实的感受,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2. 优化课程内容,体现专业课程有机衔接。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护士人文修养、基础护 理学、基础护理学技能、护理临床实践、思维与沟通、健康评估及各专科护理等课程与本课程内容 有前后关联性,教学中注意对内容进行重组优化,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重复或遗漏,注重协调各 课程间的必要联系。 3.学生是学习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 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 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情境创设、第二课堂实践等形式,探索和认知护理学理论和知 识。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融汇贯通,与临床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素质。护理学导论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因此在 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创设情境、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 力和素质,培养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课程设计思路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是在充分理解教育部教指委颁布的《护理学专业建设国家标准》前提 下,依据教育学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结合卓越人才培养和岗位胜任力理论、我校实际教学研 究总结等基础上形成的。 1.课程标准符合《护理学专业建设国家标准》和教育学课程标准原则,体现创新思维、以人为 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及护理学科的多元化融合的特点。 2. 课程标准围绕人的健康及护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按照概述、健康、人及护理四个模块来 组织课程内容,同时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系统整体优化,力求课程的思想 性、先进性、科学性、启发性和实用性,进而丰富护理学导论课程的内涵

3.课程标准体现教育资源、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充分运用,以提高教与学的评价、成绩管理等 高效开展。 基于上述设计思路,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将纯课堂的理论教学向课外实践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充分体现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临床思 维,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此外,学生通过浏览《护理学基础》课程网络学习资 源,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自我评价达到强化、反馈与提高作用。 课程考核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措施。在设计课程考核时,将理论考核与平时作业、课程学习参与 度等作为学生的综合评定成绩。理论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领悟护理学专业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模式的基本内涵,掌握护 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内容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理解护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目标及其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分析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和临床护理问 题,学会运用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加以解决,了解护理学发展历史和不同阶段的护理特点、当代国 际护理发展趋势,初步养成沟通和合作能力,自觉塑造良好的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 社会发展需要。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护理学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特点,归纳护理学科的特点。 2.解释健康、疾病、护理、环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护理程序概述及其基本步骤和工作内容,整体护理的概念与内涵特征。 4.理解奥瑞姆自理理论、罗伊适应模式、纽曼系统模式的基本内容。 5.阐述护理学相关理论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代护理理论形成的意义。 6.描述护患关系的特征及基本内容。 7.认识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二)技能目标 1.运用健康教育基本原则,学习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2.认识护士在医疗实践中的角色性质并养成良好的护士素质。 3.学习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基本方式及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塑造良好的护理职业情感和认真的学习工作态度。 2.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尊重生命、尊重师长、关心爱护护理对象

3.课程标准体现教育资源、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充分运用,以提高教与学的评价、成绩管理等 高效开展。 基于上述设计思路,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将纯课堂的理论教学向课外实践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充分体现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临床思 维,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此外,学生通过浏览《护理学基础》课程网络学习资 源,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自我评价达到强化、反馈与提高作用。 课程考核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措施。在设计课程考核时,将理论考核与平时作业、课程学习参与 度等作为学生的综合评定成绩。理论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领悟护理学专业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模式的基本内涵,掌握护 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内容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理解护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目标及其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分析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和临床护理问 题,学会运用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加以解决,了解护理学发展历史和不同阶段的护理特点、当代国 际护理发展趋势,初步养成沟通和合作能力,自觉塑造良好的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 社会发展需要。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护理学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特点,归纳护理学科的特点。 2.解释健康、疾病、护理、环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护理程序概述及其基本步骤和工作内容,整体护理的概念与内涵特征。 4.理解奥瑞姆自理理论、罗伊适应模式、纽曼系统模式的基本内容。 5.阐述护理学相关理论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代护理理论形成的意义。 6.描述护患关系的特征及基本内容。 7.认识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二)技能目标 1.运用健康教育基本原则,学习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2.认识护士在医疗实践中的角色性质并养成良好的护士素质。 3.学习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基本方式及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塑造良好的护理职业情感和认真的学习工作态度。 2.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尊重生命、尊重师长、关心爱护护理对象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教学方式 章 内容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其它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 3 3 念 2 健康与疾病 3 3 J 需要与文化 1.5 1.5 4 成长与发展 3 3 5 压力与适应 1.5 1.5 6 护理理论及模式 3 3 7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1.5 1.5 8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1.5 1.5 9 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 3 3 10 护理实践中的法律 3 3 11 健康教育 3 3 合 计 27 27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 识记: 1.简述护理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及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2.列出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贡献。 3.说明专业护士的工作范围。 4.说明护理学的实践标准。 5.简述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事件。 理解: 1.说明护理学概念的三个演变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征。 2.分析近、现代护理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比较每个阶段护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 内容 总学时 教学方式 理论 实践 其它 1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 念 3 3 2 健康与疾病 3 3 3 需要与文化 1.5 1.5 4 成长与发展 3 3 5 压力与适应 1.5 1.5 6 护理理论及模式 3 3 7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1.5 1.5 8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1.5 1.5 9 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 3 3 10 护理实践中的法律 3 3 11 健康教育 3 3 合    计 27 27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 识记:     1. 简述护理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及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2. 列出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贡献。     3. 说明专业护士的工作范围。     4. 说明护理学的实践标准。     5. 简述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事件。 理解:     1.说明护理学概念的三个演变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征。     2.分析近、现代护理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比较每个阶段护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3.举例说明几个重要的护理组织对护理学概念的阐述(包括ICN、ANA的护理概念;护 理专业的特点)。 4.理解专业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工作范围。 运用: 1.从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讨论未来护士角色的演变趋势。 2.通过文献查阅,说明未来国内外护理的发展问题及主要发展目标。 重点:国内外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现代护理学发展特点;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主要贡 献:护理、护理学概念。 难点:现代护理学发展的特点及我国护理发展趋势。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视频播放、课外自主学习等。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基本要求: 识记: 1.现代健康观的内涵。 2.说明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引起亚健康的因素。 3.陈述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4.预防疾病的措施。 5.列出常用健康测量与评价指标。 6.列出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7.阐述健康促进的原则和策略。 理解: 1.解释下列概念:健康,亚健康,生活质量,疾病,健康促进,初级卫生保健。 2.理解和分析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3.举例说明疾病对病人和家庭的影响。 4.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中国医疗卫生保健总方针。 运用: 1.讨论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说明其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2.能运用现代健康观和疾病观,评述护士在健康保健事业中的作用。 重点:当代疾病谱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健康、疾病、保健的概念,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难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促进原则和策略:医疗卫生体系结构和功能。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角色扮演、课外自主学习。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章需要与文化 基本要求: 识记: 1.阐述需要、文化及文化休克的概念。 2.简述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卡什利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韩德森病人需 要模式等有关学说的主要观点。 3.简述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4.描述文化休克的过程及其特征

3.举例说明几个重要的护理组织对护理学概念的阐述(包括ICN、ANA的护理概念;护 理专业的特点)。     4.理解专业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工作范围。 运用:     1.从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讨论未来护士角色的演变趋势。         2.通过文献查阅,说明未来国内外护理的发展问题及主要发展目标。 重点:国内外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现代护理学发展特点;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主要贡 献;护理、护理学概念。 难点:现代护理学发展的特点及我国护理发展趋势。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视频播放、课外自主学习等。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基本要求: 识记:     1.现代健康观的内涵。     2.说明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引起亚健康的因素。     3.陈述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4.预防疾病的措施。     5.列出常用健康测量与评价指标。     6.列出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7.阐述健康促进的原则和策略。 理解:     1.解释下列概念:健康,亚健康,生活质量,疾病,健康促进,初级卫生保健。     2.理解和分析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3.举例说明疾病对病人和家庭的影响。     4.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中国医疗卫生保健总方针。 运用:     1.讨论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说明其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2.能运用现代健康观和疾病观,评述护士在健康保健事业中的作用。 重点:当代疾病谱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健康、疾病、保健的概念,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难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促进原则和策略;医疗卫生体系结构和功能。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角色扮演、课外自主学习。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章 需要与文化 基本要求: 识记:     1.阐述需要、文化及文化休克的概念。     2.简述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卡什利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韩德森病人需 要模式等有关学说的主要观点。     3.简述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4.描述文化休克的过程及其特征

理解: 1.分析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说明护理在满足病人基本需要的作用。 2.分析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说明护理在满足病人文化需要的作用。 运用: 以临床某病人为实例,从护理程序角度,分析有关需要及文化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及护理评价。 重点: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以及对护理的意义。 难点:运用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正确判断病人的需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性自学。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四章 成长与发展 基本要求: 识记: 1.阐述成长、发展、成熟、发展任务的概念。 2.简述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3.说明弗洛伊德、艾瑞克森、皮亚杰各理论发展阶段。 理解: 1.举例说明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2.分析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 3.理解弗洛伊德、艾瑞克森、皮亚杰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运用: 应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根据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不同阶段的服务对 象提供适当的护理。 重点:弗洛伊德和艾瑞克森发展理论主要观点以及时对护理的意义 难点:评价不同发展理论在护理学领域中的作用。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课外自主学习、课外作业。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五章 压力与适应 基本要求: 识记: 1.说出压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列举压力源的分类及压力适应的层次。 3.识别常见的压力反应。 4.描述病人的压力适应源。 5.简述压力对个体消极和积极作用、压力适应的特点. 6.描述护士工作的压力源。 7.列举引起危机的原因。 理解: 1.解释以下名词: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适应、应对、工作压力、工作疲溃感、 危机的概念。 2.描述与压力有关的常用学说的主要观点

理解:     1.分析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说明护理在满足病人基本需要的作用。     2.分析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说明护理在满足病人文化需要的作用。 运用:     以临床某病人为实例,从护理程序角度,分析有关需要及文化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及护理评价。 重点: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以及对护理的意义。 难点:运用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正确判断病人的需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性自学。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四章 成长与发展 基本要求: 识记:     1.阐述成长、发展、成熟、发展任务的概念。     2.简述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3.说明弗洛伊德、艾瑞克森、皮亚杰各理论发展阶段。 理解:     1.举例说明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2.分析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     3.理解弗洛伊德、艾瑞克森、皮亚杰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运用:     应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根据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不同阶段的服务对 象提供适当的护理。 重点:弗洛伊德和艾瑞克森发展理论主要观点以及时对护理的意义 难点:评价不同发展理论在护理学领域中的作用。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课外自主学习、课外作业。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五章 压力与适应 基本要求: 识记:     1.说出压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列举压力源的分类及压力适应的层次。     3.识别常见的压力反应。     4.描述病人的压力适应源。     5.简述压力对个体消极和积极作用、压力适应的特点.     6.描述护士工作的压力源。     7.列举引起危机的原因。 理解:     1.解释以下名词: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适应、应对、工作压力、工作疲溃感、 危机的概念。     2.描述与压力有关的常用学说的主要观点

3.举例说明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4.阐述护士工作疲溃感的表现及过程。 5.描述危机的特征。 运用: 1.根据压力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提出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及应对策略。 2.针对具体病例,对病人的压力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病人的压力源并提出预防及应对 压力的策略。 3.结合工作压力及工作疲溃感的概念,分析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并提出护士工作压力的 应对策略。 重点:席尔压力与适应学说主要内容:压力适应四层次内容:病人压力的预防与应对:护士工 作压力与应对。 难点:拉扎勒斯压力与应对模式主要内容:压力心理防卫机制。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文献阅读、课外调查。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六章护理理论及模式 基本要求: 识记: 1.描述护理理念、护理理论的相关概念。 2.简述护理理念、护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3.陈述现代护理理念的基本要素。 理解: 1.陈述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陈述罗伊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 3.说明纽曼系统模式的主要观点。 运用: 1.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 2.在老师指导下,运用罗伊适应模式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 重点: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护理的指导意义;罗伊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 难点:纽曼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与讨论。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七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基本要求: 识记: 1.阐述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2.简述人际关系在个体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3.阐述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4.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5.阐述护理人际关系、护患关系、护际关系、医护关系的特征。 理解:

3.举例说明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4.阐述护士工作疲溃感的表现及过程。     5.描述危机的特征。 运用:     1.根据压力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提出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及应对策略。     2.针对具体病例,对病人的压力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病人的压力源并提出预防及应对 压力的策略。     3.结合工作压力及工作疲溃感的概念,分析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并提出护士工作压力的 应对策略。 重点:席尔压力与适应学说主要内容;压力适应四层次内容;病人压力的预防与应对;护士工 作压力与应对。 难点:拉扎勒斯压力与应对模式主要内容;压力心理防卫机制。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文献阅读、课外调查。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六章 护理理论及模式 基本要求: 识记:     1.描述护理理念、护理理论的相关概念。     2.简述护理理念、护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3.陈述现代护理理念的基本要素。 理解:     1.陈述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陈述罗伊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     3.说明纽曼系统模式的主要观点。 运用:     1.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     2.在老师指导下,运用罗伊适应模式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 重点: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护理的指导意义;罗伊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 难点:纽曼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与讨论。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七章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基本要求: 识记:     1.阐述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2.简述人际关系在个体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3.阐述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4.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5.阐述护理人际关系、护患关系、护际关系、医护关系的特征。 理解:

1.解释下列概念:人际关系,社会认知,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 应,定势效应,心理方位,心理距离,人际吸引,护患关系。 2.举例说明如何建立及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3.理解社会认知及人际吸引在人际关系建立中的作用。 4.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运用: 能运用人际关系基本理论,模拟并处理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矛盾。 重点: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过程;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 难点: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护患关系的常见问题分析。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情景模拟、案例讨论、课外自主学习。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八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基本要求: 识记: 1.叙述人际沟通和护患沟通的意义。 2.阐述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 3.列出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理解: 1.解释下列名词:沟通、人际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倾听、同理、自我暴 露、治疗性会谈。 2.说明人际沟通和护患沟通的特征。 3.识别人际沟通的层次。 4.识别阻碍护患沟通的因素。 运用: 运用人际沟通的技巧进行护患间有效的沟通。 重点:护患沟通技巧的运用。 难点:护患沟通技巧的运用。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情景模拟、案例讨论、课外自主学习。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九章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 基本要求: 识记: 1.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和功能特征。 2.描述资料收集的内容和方法。 3.鉴别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 4.复述护理诊断的排序原则。 5.描述护理诊断的陈述结构与方式。 6.描述制定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的要求。 7.列举临床护理记录常用的记录方法。 理解: 1.解释护理程序、护理诊断、整体护理的概念

1.解释下列概念:人际关系,社会认知,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 应,定势效应,心理方位,心理距离,人际吸引,护患关系。     2.举例说明如何建立及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3.理解社会认知及人际吸引在人际关系建立中的作用。     4.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运用:     能运用人际关系基本理论,模拟并处理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矛盾。 重点: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过程;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 难点: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护患关系的常见问题分析。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情景模拟、案例讨论、课外自主学习。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八章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基本要求: 识记:     1.叙述人际沟通和护患沟通的意义。     2.阐述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     3.列出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理解:     1.解释下列名词:沟通、人际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倾听、同理、自我暴 露、治疗性会谈。     2.说明人际沟通和护患沟通的特征。     3.识别人际沟通的层次。     4.识别阻碍护患沟通的因素。 运用:     运用人际沟通的技巧进行护患间有效的沟通。 重点:护患沟通技巧的运用。 难点:护患沟通技巧的运用。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情景模拟、案例讨论、课外自主学习。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九章 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 基本要求: 识记:     1.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和功能特征。     2.描述资料收集的内容和方法。     3.鉴别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     4.复述护理诊断的排序原则。     5.描述护理诊断的陈述结构与方式。     6.描述制定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的要求。     7.列举临床护理记录常用的记录方法。 理解:     1.解释护理程序、护理诊断、整体护理的概念

2.举例说明护理诊断的四种类型及组成部分。 3.比较整体护理与传统护理,说明整体护理的实践特征。 4.鉴别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医疗诊断。 运用: 1.运用相关标准判断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的正误。 2.运用护理程序相关知识进行临床见习,主动与病人沟通,收集资料。 重点: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及主要护理工作: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的关系。 难点:区分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的正误。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分析、课外分组临床学习、课外作业。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十章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基本要求: 识记: 1.说出举证责任倒置的基本含义。 2.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分级、分类及处理程序。 理解: 1.描述医疗卫生法的特征及法律责任。 2.举例说明护士在护理实践中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 3.区分护理活动中的故意侵权行为与无意侵权行为、疏忽大意与渎职罪。 运用: 1.应用相关知识分析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2.通过查阅文献,说明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知识的不同策略。 重点:护士在护理实践中的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分级、及处理程序。 难点:区分护理活动中的故意侵权行为与无意侵权行为、疏忽大意与渎职罪。参考教学方法与 手段: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与分析。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十一章 健康教育 基本要求: 识记: 1.陈述健康教育的概念。 2.陈述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理解: 1.区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卫生宣传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和 局限性。 3.利用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解释在疾病防控中的指导作用。 运用: 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场所,说明选择和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方法或多种健康教育方法的理 由和依据。 重点: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程序和方法。 难点:健康教育方法。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与分析、课外作业

2.举例说明护理诊断的四种类型及组成部分。     3.比较整体护理与传统护理,说明整体护理的实践特征。     4.鉴别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医疗诊断。 运用:     1.运用相关标准判断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的正误。     2.运用护理程序相关知识进行临床见习,主动与病人沟通,收集资料。 重点: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及主要护理工作;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的关系。 难点:区分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的正误。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分析、课外分组临床学习、课外作业。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十章 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基本要求: 识记:     1.说出举证责任倒置的基本含义。         2.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分级、分类及处理程序。 理解:     1.描述医疗卫生法的特征及法律责任。     2.举例说明护士在护理实践中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     3.区分护理活动中的故意侵权行为与无意侵权行为、疏忽大意与渎职罪。 运用:     1.应用相关知识分析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2.通过查阅文献,说明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知识的不同策略。 重点:护士在护理实践中的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分级、及处理程序。 难点:区分护理活动中的故意侵权行为与无意侵权行为、疏忽大意与渎职罪。参考教学方法与 手段: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与分析。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十一章 健康教育 基本要求: 识记:     1.陈述健康教育的概念。     2.陈述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理解:     1.区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卫生宣传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和 局限性。     3.利用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解释在疾病防控中的指导作用。 运用:     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场所,说明选择和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方法或多种健康教育方法的理 由和依据。 重点: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程序和方法。 难点:健康教育方法。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与分析、课外作业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负总责,课程负责人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①成立教 学组:②教学准备:③课程教学:④辅导答疑:⑤课程考核:⑥总结反馈。 (二)教学方法 护理学导论课程在学校教务处和护理学院的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共同组织下实施教学。在教学中 注意吸收临床和学科理论发展等领域的新成就、新经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培养目 标,因材施教并不断总结与改进教学实施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同专业课程中的健康评估及 各专科护理课程等有关内容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指导自学的教学 方法基础上,积极倡导以下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l.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 建议在护理学导论的部分章节采用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case-based study, CBS),通过病例引导和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资料查询、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 临床护理问题和现象,学习护理学知识。 2.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Problem Based Lecture,PBL)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的方法,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 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 利用设置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直接获得触动和感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感官认知 和体验。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 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4.开展第二课堂实践 积极促进学生参与课外临床实践和科研活动,注重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方法的培养,初步培养 学生的科研创新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了解的主题和方向,教师引导其阅读相关专业文 献,拟定专题撰写小论文;也可以深入医院或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社会现象。 (三)课程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 本课程理论共计27学时,授课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由于本课程与《基础护理学(一)》 同步开设,建议每周3学时,以保持本课程内容适度领先《基础护理学》,为学生奠定基础的专业框 架。 二、课程考核评价建议 (一)课程实施质量评价 建立课程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等。教学督导组成 员不定期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抽查。教师课堂授课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总体设计、教学方法、知 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教学态度5个方面。 (二)学生课程学业考核 1.本门课程是一门考试课,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命题 前制订双向细目表,并严格遵循其分值分布实行A、B卷命题。 2.考试时间:120分钟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负总责,课程负责人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①成立教 学组;②教学准备;③课程教学;④辅导答疑;⑤课程考核;⑥总结反馈。 (二)教学方法 护理学导论课程在学校教务处和护理学院的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共同组织下实施教学。在教学中 注意吸收临床和学科理论发展等领域的新成就、新经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培养目 标,因材施教并不断总结与改进教学实施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同专业课程中的健康评估及 各专科护理课程等有关内容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指导自学的教学 方法基础上,积极倡导以下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1. 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 建议在护理学导论的部分章节采用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case-based study, CBS),通过病例引导和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资料查询、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 临床护理问题和现象,学习护理学知识。 2. 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Problem Based Lecture,PBL)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的方法,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 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 利用设置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直接获得触动和感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感官认知 和体验。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 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4.开展第二课堂实践 积极促进学生参与课外临床实践和科研活动,注重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方法的培养,初步培养 学生的科研创新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了解的主题和方向,教师引导其阅读相关专业文 献,拟定专题撰写小论文;也可以深入医院或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社会现象。 (三)课程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 本课程理论共计27学时,授课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由于本课程与《基础护理学(一)》 同步开设,建议每周3学时,以保持本课程内容适度领先《基础护理学》,为学生奠定基础的专业框 架。 二、课程考核评价建议 (一)课程实施质量评价 建立课程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等。教学督导组成 员不定期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抽查。教师课堂授课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总体设计、教学方法、知 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教学态度5个方面。 (二)学生课程学业考核 1. 本门课程是一门考试课,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命题 前制订双向细目表,并严格遵循其分值分布实行A、B卷命题。 2. 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理论成绩的综合评价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主要考核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4.课程成绩组成:体现评价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期末考试(闭卷)占总成绩的60%,平时 成绩占40%(其中出勤占5%,课堂表现占5%,作业占30%)。 三、教材选编建议 1.实用原则,拟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导论》(第三版,李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社)。该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受到国内众多院校师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2.系统性,指把关系较密切的章节归在一个单元中进行教学。 3.先进性,体现护理学发展新观点。 4. 衔接性,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前期基础医学、后期专科护理等课程及护理临 床实践的有机衔接。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计划和建议 1.在原有《护理学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课程素材,更新学科最新进 展,丰富网络课程内容。 2.加强护理学导论网络资源和素材库的建设。素材库分为图片库、文本库、视频库、动画库 和音频库等。补充完善教师的授课录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学员对重点知识的领会。及时更 新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 3.注意积累CBS教学、PBL教学、第二课堂中典型问题的电子素材。 五、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1.以本教研室专职教师为授课主体成员,适当吸纳临床一线兼职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达到 前期与后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作用。 2.建立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成员由教研室主任、主讲教师、教学组的其他教师以及有关的教授组成。集体备课的 内容包括:讲授内容的基本概念、框架,应突出的重点、教学的难点,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通过 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3.教学评估制度 分不同时间点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作为保障高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在课程开 课初期,由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或教研室成员进行现场听课评估,在结业考试前由学生对教师授 课质量进行评估。 4.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制度 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教研室须制定导师制培养方案,培养实行专人负责制,要求青年教师在 一年之内必须完整地听一轮本课程教学,在正式上课前,必须进行试讲和课评。 5.教研室的教学档案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规定,对教师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学生作业、成 绩记录、试卷分析,评教评学相关记录均及时归档。 第五部分附录 一、课程教材 (一)使用教材 《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二)推荐参考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新编护理学基础》(第2版,姜安丽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3. 考试方式:理论成绩的综合评价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主要考核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4. 课程成绩组成:体现评价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期末考试(闭卷)占总成绩的60%,平时 成绩占40%(其中出勤占5%,课堂表现占5%,作业占30%)。 三、教材选编建议 1. 实用原则,拟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导论》(第三版,李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社)。该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受到国内众多院校师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2. 系统性,指把关系较密切的章节归在一个单元中进行教学。 3. 先进性,体现护理学发展新观点。 4. 衔接性,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前期基础医学、后期专科护理等课程及护理临 床实践的有机衔接。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计划和建议 1. 在原有《护理学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课程素材,更新学科最新进 展,丰富网络课程内容。 2. 加强护理学导论网络资源和素材库的建设。素材库分为图片库、文本库、视频库、动画库 和音频库等。补充完善教师的授课录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学员对重点知识的领会。及时更 新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 3. 注意积累CBS教学、PBL教学、第二课堂中典型问题的电子素材。 五、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1. 以本教研室专职教师为授课主体成员,适当吸纳临床一线兼职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达到 前期与后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作用。 2. 建立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成员由教研室主任、主讲教师、教学组的其他教师以及有关的教授组成。集体备课的 内容包括:讲授内容的基本概念、框架,应突出的重点、教学的难点,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通过 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3. 教学评估制度 分不同时间点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作为保障高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在课程开 课初期,由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或教研室成员进行现场听课评估,在结业考试前由学生对教师授 课质量进行评估。 4.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制度 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教研室须制定导师制培养方案,培养实行专人负责制,要求青年教师在 一年之内必须完整地听一轮本课程教学,在正式上课前,必须进行试讲和课评。 5. 教研室的教学档案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规定,对教师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学生作业、成 绩记录、试卷分析,评教评学相关记录均及时归档。 第五部分 附录 一、课程教材 (一)使用教材 《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二)推荐参考教学资源 1. 参考书目: 《新编护理学基础》(第2版,姜安丽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