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 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 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本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重要的文学现象,培养学 生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为将来从事中学教育打下良 好的基础。 先秦文学 (一)概说 掌握:1、先秦文学的范围。 2、先秦文学的发展概况。 理解: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二)文学艺术的起源和原始劳动诗歌 掌握:1、文学艺术起源的种种解释 2、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 理解:原始劳动诗歌及其与乐舞的关系 了解:原始劳动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特点 (三)中国古代神话 掌握:1、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2、我国古代著名神话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理解:1、神话的起源。 2、原始神话的类型与意义 了解:保留我国原始神话的古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 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本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重要的文学现象,培养学 生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为将来从事中学教育打下良 好的基础。 一、先秦文学 (一)概说 掌握:1、先秦文学的范围。 2、先秦文学的发展概况。 理解: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二)文学艺术的起源和原始劳动诗歌 掌握:1、文学艺术起源的种种解释。 2、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 理解:原始劳动诗歌及其与乐舞的关系 了解:原始劳动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特点 (三)中国古代神话 掌握:1、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2、我国古代著名神话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理解:1、神话的起源。 2、原始神话的类型与意义 了解:保留我国原始神话的古籍简介
(四)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掌握:1、《诗经》的思想内容 2、《诗经》的艺术成就 理解:1、《诗经》中民族史诗的篇目及其内容 2、《诗经》中两类阶级性质不同的政治讽刺诗。 《诗经》释名。《诗经》的分类、作者和年代。《诗经》的结 集和流传。 2、《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 (五)散文的开端和商周之际的散文 掌握:《尚书》的名称、时代和内容及其文章的语言特点。 了解: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文字的发明和中国最早的书面文学。 (六)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散文的勃兴 掌握:1、《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体例及散文的 文学成就。 2、《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 非子》的 散文风格及其艺术成就 理解:“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七)伟大诗人屈原和楚辞 掌握1、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2、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
(四)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掌握:1、《诗经》的思想内容。 2、《诗经》的艺术成就 理解:1、《诗经》中民族史诗的篇目及其内容。 2、《诗经》中两类阶级性质不同的政治讽刺诗。 了解:1、《诗经》释名。《诗经》的分类、作者和年代。《诗经》的结 集和流传。 2、《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 (五)散文的开端和商周之际的散文 掌握:《尚书》的名称、时代和内容及其文章的语言特点。 了解: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文字的发明和中国最早的书面文学。 (六)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散文的勃兴 掌握:1、《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体例及散文的 文学成就。 2、《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 非子》的 散文风格及其艺术成就。 理解:“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七)伟大诗人屈原和楚辞 掌握 1、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2、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
理解:1、《楚辞》概念的含义 2、楚辞体来源 3、《天问》、《招魂》 订解宋玉及其代表作《九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一)概说 掌握:1、秦代文学和李斯的《谏逐客书》。 2、汉初的作家及其作品。 3、《史记》与《汉书》。 4、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 了解: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家作品。 二)司马迁和《史记》 掌握:1、《史记》的规模、体例、创作目的和思想内容。 2、《史记》的传记文学性和描写人物的具体艺术方法。 3、《史记》的传记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巨大 影响。 理解:1、《汉书》的体例及其人物传记的代表作一《苏武传》 2、《史记》与《汉书》异同比较。 了解:1、司马迁的家世、生平和著述。 2、班固的生平
理解:1、《楚辞》概念的含义。 2、楚辞体来源。 3、《天问》、《招魂》 了解:宋玉及其代表作《九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二)两汉文学(36学时) (一)概说 掌握:1、秦代文学和李斯的《谏逐客书》。 2、汉初的作家及其作品。 3、《史记》与《汉书》。 4、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 了解: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家作品。 (二)司马迁和《史记》 掌握:1、《史记》的规模、体例、创作目的和思想内容。 2、《史记》的传记文学性和描写人物的具体艺术方法。 3、《史记》的传记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巨大 影响。 理解:1、《汉书》的体例及其人物传记的代表作--《苏武传》。 2、《史记》与《汉书》异同比较。 了解:1、司马迁的家世、生平和著述。 2、班固的生平
(三)汉代乐府诗 掌握:1、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理解:《乐府》概念的含义 解:汉乐府的成就和民歌的采集 (四)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 掌握:《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 理解:《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时代和作者 了解:1、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早期的文人五言诗。y (五)汉赋 掌握:赋体文学在汉代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成就和影响 了解:汉赋产生的原因。 三、魏晋南北文学 (一)概论 掌握:1、本时期文学的主要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 玄言诗和山水诗、"永明体”和"宫体"、陶渊明、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 等 2、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理解: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
(三)汉代乐府诗 掌握:1、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理解:《乐府》概念的含义 了解:汉乐府的成就和民歌的采集 (四)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 掌握:《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 理解:《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时代和作者。 了解:1、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早期的文人五言诗。 (五)汉赋 掌握:赋体文学在汉代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成就和影响。 了解:汉赋产生的原因。 三、魏晋南北文学 (一)概论 掌握:1、本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建安文学" 、 "正始文学" 、 "太康文学" 、 玄言诗和山水诗、"永明体"和"宫体"、陶渊明、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 等。 2、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理解: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
二)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 掌握:1、建安时期"三曹"、"七子"、"一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 术成就。 2、正始时期嵇康、阮籍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理解:1“建安风骨”的含义及影响 2、比较建安与正始时期的文学倾向。 了解:1建安时期的社会背景。 2、正始时期的社会背景。 掌握:1、左思的作品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2、爱国诗人刘琨的诗歌 了解:太康文学总的倾向及“三张”、“两潘”、“二陆 左”简介 (三)陶渊明 掌握:1、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田园诗、咏怀、咏史诗。 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平常与醇美的统一,情、景、 理的统 理解:1、陶渊明独创的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天地。 2、陶渊明对后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二)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 掌握:1、建安时期"三曹" 、 "七子" 、 "一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 术成就。 2、正始时期嵇康、阮籍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理解:1、“建安风骨”的含义及影响。 2、比较建安与正始时期的文学倾向。 了解:1、建安时期的社会背景。 2、正始时期的社会背景。 掌握:1、左思的作品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2、爱国诗人刘琨的诗歌。 了解:太康文学总的倾向及“三张”、“两潘”、“二陆”、 “一左”简介。 (三)陶渊明 掌握:1、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田园诗、咏怀、咏史诗。 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平常与醇美的统一,情、景、 理的统一。 理解:1、陶渊明独创的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天地。 2、陶渊明对后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掌握:1、《西洲曲》和《木兰诗》的风格。 2、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 理解:1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地域及思想内容和形式的 特点 2、北朝各民族共同创作的乐府民歌的特点。 (四)南北朝散文 掌握: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鲍照诗歌的特点,谢眺诗的特点,庾信诗 的成就。 理解:山水诗的兴起,七言诗的成熟,"永明体与宫体"诗的概念。 了解:1、骈文的特点及重要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2、散文代表作家及作品。 (五)魏晋南北朝小说 掌握:1、志怪小说及其代表作《搜神记》 2、志人小说及其代表作《世说新语》。 理解:魏晋南北朝小说发展的原因。 (六)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掌握:1、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的主要内容。一 2、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的理论贡献 理解:文学理论迅速发展的原因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掌握:1、《西洲曲》和《木兰诗》的风格。 2、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 理解:1、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地域及思想内容和形式的 特点。 2、北朝各民族共同创作的乐府民歌的特点。 (四)南北朝散文 掌握: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鲍照诗歌的特点,谢眺诗的特点,庾信诗 的成就。 理解:山水诗的兴起,七言诗的成熟,"永明体"与"宫体"诗的概念。 了解:1、骈文的特点及重要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2、散文代表作家及作品。 (五)魏晋南北朝小说 掌握:1、志怪小说及其代表作《搜神记》。 2、志人小说及其代表作《世说新语》。 理解:魏晋南北朝小说发展的原因。 (六)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掌握:1、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的主要内容。 2、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的理论贡献。 理解:文学理论迅速发展的原因
四、隋唐五代文学 (一)隋唐五代社会和文学概况 掌握:唐代诗歌、散文的成就,词的兴起与发展 理解:1、唐代小说的成就。 2、通俗讲唱文学的民间的广泛流传。 了解:唐代社会的特征 (二)唐代诗歌 掌握:1、唐诗的分期及重要诗人。 2、唐诗兴盛的原因。 3、唐诗的艺术流派。 李贺、杜牧、李商隐诗歌的思想艺术成、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 4、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 5、李、杜的古代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及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 理解:1、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 2、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张若虚、王昌龄、王之焕 李颀、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李盖、孟邻、刘禹锡柳宗元、 元稹、张籍、王键、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罗隐诗歌的特色 3、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及唐代其它重要诗人的生平思想
四、隋唐五代文学 (一)隋唐五代社会和文学概况 掌握:唐代诗歌、散文的成就,词的兴起与发展。 理解: 1、唐代小说的成就。 2、通俗讲唱文学的民间的广泛流传。 了解:唐代社会的特征。 (二)唐代诗歌 掌握: 1、唐诗的分期及重要诗人。 2、唐诗兴盛的原因。 3、唐诗的艺术流派。 4、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 李贺、杜牧、李商隐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5、李、杜的古代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及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 理解: 1、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 2、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张若虚、王昌龄、王之焕、 李 颀、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李盖、孟邻、刘禹 锡、柳 宗元、 元稹、张籍、王键、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罗隐诗歌的特色。 3、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了解: 李白、杜甫、白居易及唐代其它重要诗人的生平思想
(三)唐代散文 掌握:1、中唐古代运动兴起的原因。 2、古文运动的基本内容及韩、柳的古文创作主张。 3、韩、柳散文的巨大成就 4、古文运动的深远影响。 理解:1、晚唐小品文创作。 2、唐代其他散文作家及其代表作。 了解:唐代骈体文 (四)唐传奇和敦煌变文 掌握:唐传奇的概念、兴盛的原因、发展的阶段、思想艺术成就。 理解: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了解:教煌变文的内容、特点 (五)唐五代词 掌握: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其他地位。 理解:1、词的名称、形式特点、分类。 2、温庭筠、韦庄词的特色。 了解:花间词派及南唐其他词人的词作
(三)唐代散文 掌握:1、中唐古代运动兴起的原因。 2、古文运动的基本内容及韩、柳的古文创作主张。 3、韩、柳散文的巨大成就。 4、古文运动的深远影响。 理解:1、晚唐小品文创作。 2、唐代其他散文作家及其代表作。 了解:唐代骈体文 (四)唐传奇和敦煌变文 掌握:唐传奇的概念、兴盛的原因、发展的阶段、思想艺术成就。 理解: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了解:敦煌变文的内容、特点。 (五)唐五代词 掌握: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其他地位。 理解:1、词的名称、形式特点、分类。 2、温庭筠、韦庄词的特色。 了解:花间词派及南唐其他词人的词作
五、宋金文学 (一)宋代社会和文学概况 掌握:1、宋代词、诗、散文的成就。 2、宋代文学的重要历史地位 理解:1北宋诗人革新运动 2、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3、白话小说崛起的意义 了解:1、宋代社会情况。 2、金代文学创作基本情况。 (二)宋词 掌握:1、宋词繁荣的原因。 2、宋词流派划分。 3、柳永、苏轼、周邦彦对词发展的贡献。 4、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理解:范仲淹、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张先、秦观、贺铸、陆游、刘克庄、 姜夔、吴文英、张炎词的特色 了解:1、王安石、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刘过、刘辰翁、史达祖、王沂孙 蒋捷的词。 2、宋词的衰落
五、宋金文学 (一)宋代社会和文学概况 掌握:1、宋代词、诗、散文的成就。 2、宋代文学的重要历史地位。 理解:1、北宋诗人革新运动。 2、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3、白话小说崛起的意义。 了解:1、宋代社会情况。 2、金代文学创作基本情况。 (二)宋词 掌握:1、宋词繁荣的原因。 2、宋词流派划分。 3、柳永、苏轼、周邦彦对词发展的贡献。 4、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理解:范仲淹、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张先、秦观、贺铸、陆游、刘克庄、 姜夔、吴文英、张炎词的特色。 了解:1、王安石、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刘过、刘辰翁、史达祖、王沂孙、 蒋捷的词。 2、宋词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