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演示演讲PPT成功案例:中国与国际组织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4,文件大小:88.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中国与国际组织 第一节中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 个国家参与国际组织的广度和深度通常被认为是一国外交成熟的重要标 志 中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三个阶段: 1.1949-1971年,联合国体系外时期。 主要内容: 联视为美国的袭决机器。(1954的目内无会议是国少肴的与西方国家 开展多边外交的场合) 中国主要与亚非拉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多边外交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中国是华约和经互会组织的观察员

中国与国际组织 • 第一节 中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 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组织的广度和深度通常被认为是一国外交成熟的重要标 志. • 一、中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 三个阶段: 1.1949—1971年,联合国体系外时期。 主要内容: ----受美国为首的西方封锁和孤立,中国被长期排斥于联合国体系之外。中国将 联合国视为美国的表决机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国少有的与西方国家 开展多边外交的场合) ----中国主要与亚非拉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多边外交。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中国是华约和经互会组织的观察员

2.1971—1989,逐步扩大参与的时期 ·70年代,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为标志,中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 的关系进入新阶段,开始全面参与国际社会。但主要由于国内原因 (极左思想影响、对政府间国际组织缺乏了解、自身实力有限),中 国对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参与是有限的(实质性参与较少、没有参加世 界三大经济组织)。这一阶段可以看作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预演阶段 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体现为争取国际资金和技术援助 以及务实精神),中国对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政策发生迅速变化: 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合作的态度更加积极和具有建设性。(对联合国 维和行动态度的转变) 注重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 获取资金和技术。(1980年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只予不取向有给有取转变。(包括对政府间国际组织和第三世界)

2. 1971—1989,逐步扩大参与的时期 • 70年代,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为标志,中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 的关系进入新阶段,开始全面参与国际社会。但主要由于国内原因 (极左思想影响、对政府间国际组织缺乏了解、自身实力有限),中 国对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参与是有限的(实质性参与较少、没有参加世 界三大经济组织)。这一阶段可以看作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预演阶段. • 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体现为争取国际资金和技术援助 以及务实精神),中国对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政策发生迅速变化: ----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合作的态度更加积极和具有建设性。(对联合国 维和行动态度的转变) ----注重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 获取资金和技术。(1980年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从只予不取向有给有取转变。(包括对政府间国际组织和第三世界)

多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 3冷战结束以后,全面深入参与的时期 重要事实 1989年“六四”事件使中国外交陷入困境,中国正是通过多边外 交的努力打破了外交孤立的局面。在中国外交中逐渐形成多边外交与 双边外交并重的局面。 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 组织。 -2001年诞生了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一上海合作 组织

----多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 3. 冷战结束以后,全面深入参与的时期 ⚫ 重要事实: ----1989年 “六四”事件使中国外交陷入困境,中国正是通过多边外 交的努力打破了外交孤立的局面。在中国外交中逐渐形成多边外交与 双边外交并重的局面。 ----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 组织。 ----2001年诞生了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 组织

●主要成就: 全球性政治、安全领域 维护世界和平;人权领域;军控与裁军领域 全球性经济、社会领域 加强多边经济合作(成功入世);稳定地区经济;促进环境保护、妇女 权利保护等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 --地区政治与安全领域 新安全观的提出;参与东盟地区论坛(ARF);10+3会晤;第二轨道 安全对话(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四方会谈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 的成立

⚫主要成就: ----全球性政治、安全领域 维护世界和平;人权领域;军控与裁军领域 ----全球性经济、社会领域 加强多边经济合作(成功入世);稳定地区经济;促进环境保护、妇女 权利保护等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 ----地区政治与安全领域 新安全观的提出;参与 东盟地区论坛(ARF);10+3会晤;第二轨道 安全对话(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四方会谈-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 的成立

地区经济与社会领域 成功主办 APEC APEC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外交舞台;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启 动;增长三角计划启动;东北亚地区环境保护 二、冷战后中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关系演变的原因 1.国际体系的变化 冷战的结束;全球化及全球问题的凸显;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2.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要求中国加强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合作; 在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是中国国际实力与影响增强的客观要 求 3.对多边外交的新认识和新观念推进了中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 的关系

----地区经济与社会领域 成功主办APEC,APEC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外交舞台;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启 动;增长三角计划启动;东北亚地区环境保护 二、冷战后中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关系演变的原因 1. 国际体系的变化 冷战的结束;全球化及全球问题的凸显;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2. 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要求中国加强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合作; 在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是中国国际实力与影响增强的客观要 求。 3. 对多边外交的新认识和新观念推进了中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 的关系

前景展望 ·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加强多边外交是中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而是中国外交的大趋势。 ·中国在政府间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将更加突出。 ·面临的问题:多边合作与维护主权的关系;参与西方主导 的国际体系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如何妥善处理台湾问 题;如何利用多边外交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

三、前景展望 • 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加强多边外交是中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而是中国外交的大趋势。 • 中国在政府间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将更加突出。 • 面临的问题:多边合作与维护主权的关系;参与西方主导 的国际体系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如何妥善处理台湾问 题;如何利用多边外交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

案例分析: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背景介绍 ●新中国初期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所作 的外交努力

案例分析: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一、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背景介绍 ⚫新中国初期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所作 的外交努力

●苏联的支持 ●赖伊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备忘录 ●朝鲜战争使中国代表权问题复杂化 ●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 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 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苏联的支持 ⚫ 赖伊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备忘录 ⚫ 朝鲜战争使中国代表权问题复杂化 ⚫ 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 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 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历史的启示 启示一:国家实力是赢得国际地位和尊重的基础。 启示二:灵活务实的外交对国家目标的实现至关重 要。 启示三:又一次证明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 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历史的启示 启示一:国家实力是赢得国际地位和尊重的基础。 启示二:灵活务实的外交对国家目标的实现至关重 要。 启示三:又一次证明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 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二节中国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在中图2常用社会团体(公自愿组成,实现金员共同意愿, 政府组织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支持的,与政府关系比较密切。至1998年 国 政府组织近百 遍布城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客个领域。箕中至国性的有1800多个,县级以上的有20多方个。植中 国外向型的非政府组织很少。1997年,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获咨商地位 的1356个非政府组织中,中国只有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5家。 中国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变化 1.改革开放以前,几乎没有联系(有一些双边的民间交流,如 中日民间外交,中美乒乓外交等)。 2改革开放以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前 些发展取向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环境保护类的 国际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但中国对一 些批评中国政府的人权组织如大赦国际和比较激进的环保组织如绿色和 平国际等保持距离

• 第二节 中国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概况 在中国,一般常用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 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来代替非政府组织。中国的非 政府组织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支持的,与政府关系比较密切。至1998年, 我国有非政府组织近百万个,遍布城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各个领域。其中全国性的有1800多个,县级以上的有20多万个。但中 国外向型的非政府组织很少。1997年,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获咨商地位 的1356个非政府组织中,中国只有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5家。 一、中国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变化 1.改革开放以前,几乎没有联系(有一些双边的民间交流,如 中日民间外交,中美乒乓外交等)。 2.改革开放以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前 一些发展取向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环境保护类的 国际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但中国对一 些批评中国政府的人权组织如大赦国际和比较激进的环保组织如绿色和 平国际等保持距离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