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考试大纲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课程编号:0825330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课内总学时:72学时(理论60学时,上机12学时) 课外总学时:72学时 实习天数: 无 学分 4 一、考试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生 二、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试目的: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的基本原 理、系统的模型、模拟和数字调制和解调原理,了解系统的性能及其分 析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独立分析和设计新的通信系统,打下 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的原理 2.理解随机信号与噪声分析的数学知识 3.掌握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及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基本原理 4.理解数字通信中的同步和编码等技术 5.了解通信网的概念。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通信系统的组成 1.3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4信息及其度量 1.5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
《通信原理》考试大纲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课程编号: 0825330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课内总学时:72 学时(理论 60 学时,上机 12 学时) 课外总学时:72 学时 实习天数: 无 学分 : 4 一、 考试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生 二、 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试目的: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的基本原 理、系统的模型、模拟和数字调制和解调原理,了解系统的性能及其分 析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独立分析和设计新的通信系统,打下 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的原理 2.理解随机信号与噪声分析的数学知识 3.掌握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及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基本原理 4.理解数字通信中的同步和编码等技术 5.了解通信网的概念。 三、 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章 随机信号分析
3.1引言 3.2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3.3平稳随机过程 3.4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 3.5高斯过程 3.6窄带随机过程 3.7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3.8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三章信道 3.1引言 3.2信道定义 3.3信道数学模型 3.4恒参信道举例 3.5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6随参信道举例 3.7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8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一分集接收 3.9信道的加性噪声 3.10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 4.1引言 4.2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3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4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4.5频分复用(FDM) 4.6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引言 5.2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5.3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5.4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第1页
第1页 3.1 引言 3.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3.3 平稳随机过程 3.4 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 3.5 高斯过程 3.6 窄带随机过程 3.7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3.8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三章 信道 3.1 引言 3.2 信道定义 3.3 信道数学模型 3.4 恒参信道举例 3.5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6 随参信道举例 3.7 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8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 3.9 信道的加性噪声 3.10 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4.1 引言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3 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4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4.5 频分复用(FDM) 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 引言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5.5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5.6部分响应系统 5.7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8眼图 5.9时域均衡 第六章数字调制系统 6.1引言 6.2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4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5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6.6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的传输 8.1引言 8.2抽样定理 8.3脉冲振幅调制(PAM) 8.4模拟信号的量化 8.5脉冲编码调制(PCM) 8.6增量调制(△M或DWM) 8.7PCM和△M的性能比较 8.8增量(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系统 8.9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8.10语音和图象的压缩编码 第八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8.1引言 8.2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 8.3关于最佳接收的准则 8.4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8.5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8.6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8.7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第2页
第2页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5.6 部分响应系统 5.7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8 眼图 5.9 时域均衡 第六章 数字调制系统 6.1 引言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6.3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第七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的传输 8.1 引言 8.2 抽样定理 8.3 脉冲振幅调制(PAM) 8.4 模拟信号的量化 8.5 脉冲编码调制(PCM) 8.6 增量调制(△M 或 DM) 8.7 PCM 和△M 的性能比较 8.8 增量(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系统 8.9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8.10 语音和图象的压缩编码 第八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8.1 引言 8.2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 8.3 关于最佳接收的准则 8.4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8.5 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8.6 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8.7 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8.8匹配滤波器 8.9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 9.1引言 9.2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9.3常用的简单编码 9.4线性分组码 9.5循环码 9.6卷积码 9.7编码调制 第十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10.1引言 10.2正交编码 10.3伪随机序列 10.4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第十一章同步原理 11.1引言 11.2载波同步的方法 11.3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11.4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11.5位同步的方法 11.6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误差对性能的影响 11.7群同步 11.8扩展频谱同步 11.9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第十二章通信网 12.1引言 12.2通信网的基本原理 12.3数据通信网 12.4各种通信网介绍 第3页
第3页 8.8 匹配滤波器 8.9 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第九章 差错控制编码 9.1 引言 9.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9.3 常用的简单编码 9.4 线性分组码 9.5 循环码 9.6 卷积码 9.7 编码调制 第十章 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10.1 引言 10.2 正交编码 10.3 伪随机序列 10.4 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第十一章 同步原理 11.1 引言 11.2 载波同步的方法 11.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11.4 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11.5 位同步的方法 11.6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误差对性能的影响 11.7 群同步 11.8 扩展频谱同步 11.9 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第十二章 通信网 12.1 引言 12.2 通信网的基本原理 12.3 数据通信网 12.4 各种通信网介绍
四、考试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其中笔试成绩占70%,作业及实验报告占30%。 五、题型 名词解释、判断题、填空题、论述题、计算题、证明题 六、试题数量、结构及时间安排 类型 名词解释 判断题 填空题 论述题 计算题证明题 试题数量 6 10 10 4 分值 18 10 10 16 2818 考试时间:安排在期末考试周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七、答题要求 1.按卷面要求填写学院、姓名、学号等内容 2.答题时字迹清晰,不乱画乱涂 3.保持考卷完整 大纲制定者:田敏 大纳审定者:袭祖旗 大纲批准者:裘祖旗 第4页
第4页 四、 考试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其中笔试成绩占 70%,作业及实验报告占 30%。 五、 题型 名词解释、判断题、填空题、论述题、计算题、证明题 六、 试题数量、结构及时间安排 类型 名词解释 判断题 填空题 论述题 计算题 证明题 试题数量 6 10 10 4 4 2 分值 18 10 10 16 28 18 考试时间:安排在期末考试周进行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七、 答题要求 1.按卷面要求填写学院、姓名、学号等内容 2.答题时字迹清晰,不乱画乱涂 3.保持考卷完整 大纲制定者:田敏 大纳审定者:裘祖旗 大纲批准者:裘祖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