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式的叙事视角 不知道在文学界,对于白先勇先生的叙事手法有没有专门的定义,可是在我读过的白先 勇先生的文学作品中,我却对于他的叙事手法上有些自己的理解。其实坦白说,对于白先勇 先生的著作,我没有大量阅读的经验,在这里我只能浅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总体概括来说,回忆的元素充斥在他的小说作品中,我们能在它们其中深深地感受到作 者曾经的经历的影子。可以说这些亲生经历对于他日后的这些作品有很深的影响,也因此让 他的作品更为引人入胜。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把自己抽离作品的这个世界的这么一种手法。在《永远的伊 雪艳》这部作品中,作者好像置身事外地,不动声色得叙事者故事,这种看似有些冷酷的写 作手法却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震撼,在这其中透露出的淡淡感伤与对当时时代的担忧与思考所 带来的冲击,仿佛比那些看似激情澎湃的文字更有用。 第二,这个方面看似和第一点有些冲突,实则不然,这个稍后再说。我现在要说的是, 在白先勇的很多作品中,作者都充当了一些次要角色来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在我的查资料的 过程中,我发现斯坦泽尔在《叙事理论》一书中依据观察位置将“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分 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见证人的观察位置处于故事中心的为“内视角”,处于故事边缘的则 属于“外视角”。故观察位置处于故事边缘的“我”的眼光,属于“第一人称外视角”。“第 一人称叙述中,处于边缘地位的见证人和回顾往事的主人公的视角是处于‘内视角’与‘第 三人称外视角’之间的中间类型”。“第一人称外视角”也是如此。在这点上,在我看过的 《寂寞的十七岁》中的表现显得很明显。作为故事中的一个次要角色,可以以他的口吻,对 主人公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批评,可以称赞,总之可以评头论足。再来分析这点是不是和 第一点冲突,我觉得完全没有,而是相辅相成的感觉。作者并不是以自己的第一视角来介绍 这个故事,他把自己安排在一个次要觉得的位子上,也正是客观又真实地表现想表现的东西, 仿佛就是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感觉,这样的叙事手法,无疑引人入胜。 这里的两种叙事手法在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而正是这样独特的叙事手 法,都无疑在他的优秀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091209087 成圣杰
白先勇式的叙事视角 不知道在文学界,对于白先勇先生的叙事手法有没有专门的定义,可是在我读过的白先 勇先生的文学作品中,我却对于他的叙事手法上有些自己的理解。其实坦白说,对于白先勇 先生的著作,我没有大量阅读的经验,在这里我只能浅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总体概括来说,回忆的元素充斥在他的小说作品中,我们能在它们其中深深地感受到作 者曾经的经历的影子。可以说这些亲生经历对于他日后的这些作品有很深的影响,也因此让 他的作品更为引人入胜。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把自己抽离作品的这个世界的这么一种手法。在《永远的伊 雪艳》这部作品中,作者好像置身事外地,不动声色得叙事者故事,这种看似有些冷酷的写 作手法却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震撼,在这其中透露出的淡淡感伤与对当时时代的担忧与思考所 带来的冲击,仿佛比那些看似激情澎湃的文字更有用。 第二,这个方面看似和第一点有些冲突,实则不然,这个稍后再说。我现在要说的是, 在白先勇的很多作品中,作者都充当了一些次要角色来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在我的查资料的 过程中,我发现斯坦泽尔在《叙事理论》一书中依据观察位置将“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分 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见证人的观察位置处于故事中心的为“内视角”,处于故事边缘的则 属于“外视角”。故观察位置处于故事边缘的“我”的眼光,属于“第一人称外视角”。“第 一人称叙述中,处于边缘地位的见证人和回顾往事的主人公的视角是处于‘内视角’与‘第 三人称外视角’之间的中间类型”。“第一人称外视角”也是如此。在这点上,在我看过的 《寂寞的十七岁》中的表现显得很明显。作为故事中的一个次要角色,可以以他的口吻,对 主人公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批评,可以称赞,总之可以评头论足。再来分析这点是不是和 第一点冲突,我觉得完全没有,而是相辅相成的感觉。作者并不是以自己的第一视角来介绍 这个故事,他把自己安排在一个次要觉得的位子上,也正是客观又真实地表现想表现的东西, 仿佛就是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感觉,这样的叙事手法,无疑引人入胜。 这里的两种叙事手法在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而正是这样独特的叙事手 法,都无疑在他的优秀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091209087 成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