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 科学的基础主干课。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 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 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 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 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 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 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 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 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 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 科的发展前沿: 3.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 资源的保护意识: 4.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 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 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 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反思教 学活动,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关注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注 重课程资源开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 4 学分(全学年)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 科学的基础主干课。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 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 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 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 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 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 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 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 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 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 科的发展前沿; 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 资源的保护意识; 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 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 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 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反思教 学活动,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关注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注 重课程资源开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2)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动物学发展简史: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3)动物分类知识:分类依据,分类等级,物种的概念,动物的命名: (4)动物界各门类。 2.重、难点提示 (1)动物学的概念和分类知识: (2)物种的概念和动物的命名。 第二章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学时) 1.教学内容 (1)细胞的一般特征: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周期: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 裂): (2)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3)器官与系统。 2.重、难点提示 了解生命有机体的构成,掌握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重要概念。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3学时) 1.教学内容 (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鞭毛纲代表动物 一眼虫: (2)肉足纳代表动物 一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 一间日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一大草履虫: (3)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 (1)原生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绿眼虫、大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生殖及生活史。 (2)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殖机理以及生活史。 第四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2学时) 1.教学内容 (1)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2)胚胎发有的重要阶段:生物发生律: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2.重、难点提示 (1)胚胎发有的重要阶段。 (2)中胚层发生的方式。 第五章海绵动物门(2学时) 1.教学内容 (1)海绵动物的形杰结构: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有: (2)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海绵动物的经济价值 2.重、难点提示 (1)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 (2)海绵动物的胚胎发生 第六章腔肠动物门(2学时)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2)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动物学发展简史;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3)动物分类知识:分类依据,分类等级,物种的概念,动物的命名; (4)动物界各门类。 2.重、难点提示 (1)动物学的概念和分类知识; (2)物种的概念和动物的命名。 第二章 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学时) 1.教学内容 (1)细胞的一般特征;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周期;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 裂); (2)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3)器官与系统。 2.重、难点提示 了解生命有机体的构成,掌握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重要概念。 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3学时) 1.教学内容 (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 (2)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3)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 (1)原生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绿眼虫、大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生殖及生活史。 (2)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殖机理以及生活史。 第四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2学时) 1.教学内容 (1)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2)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物发生律;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2.重、难点提示 (1)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2)中胚层发生的方式。 第五章 海绵动物门(2学时) 1.教学内容 (1)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海绵动物的经济价值。 2.重、难点提示 (1)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 (2)海绵动物的胚胎发生。 第六章 腔肠动物门(2学时)
1.教学内容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 一水螅 (2)腔肠动物门的分纲: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腔肠动物门的特征。 (2)世代交替现象。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4学时) 1.教学内容 (1)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吸虫纲和缘虫纲)的主要特征: (2)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 2.重、难点提示 (1)两侧对称及三胚层的出现,消化系统的出现的意义:吸虫纲与缘虫纲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寄生生 活相适应的特征:寄生虫的生活史与人类的关系。 (2)寄生虫的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枸、寄生方式及生活史:原肾管。 第八章假体腔动物(2学时) 1.教学内容 (1)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生 2.重、难点提示 (1)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期虫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史。 (2)假体腔、原肾管。 第九章环节动物门(2学时) 1.教学内容 (1)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2)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环节动物门的特征: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基本结构: (2)分节现象次生体腔:循环系系统:后肾管。 第十章软体动物门(4学时) 1.教学内容 (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2)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动物的基本结构。 (2)软体动物的体制:软体动物的体腔及血液循环:软体动物的排泄系统:腹足纲的不对称的起源。 第十一章节肢动物门(6学时) 1.教学内容 (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2)节肢动物与人类: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内容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 (2)腔肠动物门的分纲;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腔肠动物门的特征。 (2)世代交替现象。 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4学时) 1.教学内容 (1)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2)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 2.重、难点提示 (1)两侧对称及三胚层的出现,消化系统的出现的意义;吸虫纲与绦虫纲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寄生生 活相适应的特征;寄生虫的生活史与人类的关系。 (2)寄生虫的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寄生方式及生活史;原肾管。 第八章 假体腔动物(2学时) 1.教学内容 (1)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生。 2.重、难点提示 (1)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蛔虫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史。 (2)假体腔、原肾管。 第九章 环节动物门(2学时) 1.教学内容 (1)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2)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环节动物门的特征;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基本结构; (2)分节现象;次生体腔;循环系系统;后肾管。 第十章 软体动物门(4学时) 1.教学内容 (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2)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动物的基本结构。 (2)软体动物的体制;软体动物的体腔及血液循环;软体动物的排泄系统;腹足纲的不对称的起源。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6学时) 1.教学内容 (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2)节肢动物与人类;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纲:昆虫纲和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中华稻蝗的基本结构。 (2)节肢动物的体壁、体腔和血液循环系统:异律分节现象及附肢的演化:节肢动物的呼吸和排泄:昆虫纲 的口器的形成和演化 第十三章棘皮动物门(2学时) 1.教学内容 (1)棘皮动物门的特征:代表动物一海盘车:棘皮动物的分类。 (2)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3)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 (1)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海盘车的形态结构:棘皮动物的分纲。 (2)棘皮动物的体腔:棘皮动物特有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棘皮动物的内骨胳:棘皮动物成体及幼虫的体 制。 第十四章半索动物门(1学时) 1.教学内容 ()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其他半索动物一一羽鰓纲: (②)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2.重、难点提示 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十五章脊索动物门(2学时) 1.教学内容 (1)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2)脊索动物分类概述。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尾索动物及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2)尾索动物的变态。 第十六章圆口纲(2学时) 1.教学内容 (1)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②)圆口纲分类概述。 2.重、难点提示 (1)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②)圆口纲的原始性特征。 第十七章鱼纲(6学时) 1.教学内容 (1)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鱼类的润游: (②)鱼类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 (①)鱼类的主要特征 (②)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
(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纲;昆虫纲和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中华稻蝗的基本结构。 (2)节肢动物的体壁、体腔和血液循环系统;异律分节现象及附肢的演化;节肢动物的呼吸和排泄;昆虫纲 的口器的形成和演化。 第十三章 棘皮动物门(2学时) 1.教学内容 (1)棘皮动物门的特征;代表动物——海盘车;棘皮动物的分类; (2)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3)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 (1)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海盘车的形态结构;棘皮动物的分纲。 (2)棘皮动物的体腔;棘皮动物特有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棘皮动物的内骨骼;棘皮动物成体及幼虫的体 制。 第十四章 半索动物门(1学时) 1.教学内容 (1) 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其他半索动物——羽鳃纲; (2)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2.重、难点提示 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十五章 脊索动物门(2学时) 1.教学内容 (1) 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2) 脊索动物分类概述。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尾索动物及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2) 尾索动物的变态。 第十六章 圆口纲(2学时) 1.教学内容 (1)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2) 圆口纲分类概述。 2.重、难点提示 (1)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2)圆口纲的原始性特征。 第十七章 鱼纲(6学时) 1.教学内容 (1) 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鱼类的洄游; (2) 鱼类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 (1)鱼类的主要特征; (2)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
第十八章两栖纲(4学时) 1.教学内容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分类 (②)两栖类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②)从水生到陆生两栖类所遇到的矛盾及其解决情况。 第十九章爬行纲(4学时) 1.教学内容 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行纲的躯体结构:爬行纲分类 (②)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 ()爬行类适应陆地生活的驱体结构特点 (②)羊膜卵结构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第二十章鸟纲(5学时) 1.教学内容 ()鸟纲的主要特征: (2)鸟纲分类: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 恒温及其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躯体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双重呼吸:双重调节。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5学时) 1.教学内容 ()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②)哺乳纲躯体结构:哺乳纲分类: (③)哺乳类的保护、可持续利用。 2.重、难点提示 (1)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②)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中的意义。 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1学时 1.教学内容 (1)原索动物的起源进化: (2)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鱼类的起源和演化: (3) 两栖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爬行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5) 鸟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6)哺乳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重、难点提示 理清各类动物的起源和演化途径。 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1学时)
第十八章 两栖纲(4学时) 1.教学内容 (1)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分类; (2) 两栖类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 (1)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2) 从水生到陆生两栖类所遇到的矛盾及其解决情况。 第十九章 爬行纲(4学时) 1.教学内容 (1) 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行纲的躯体结构;爬行纲分类; (2)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 (1) 爬行类适应陆地生活的躯体结构特点。 (2) 羊膜卵结构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第二十章 鸟纲(5学时) 1.教学内容 (1) 鸟纲的主要特征; (2) 鸟纲分类;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 (1) 恒温及其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躯体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 双重呼吸;双重调节。 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5学时) 1.教学内容 (1) 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2) 哺乳纲躯体结构;哺乳纲分类; (3) 哺乳类的保护、可持续利用。 2.重、难点提示 (1) 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2) 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中的意义。 第二十二章 动物进化基本原理(1学时) 1.教学内容 (1) 原索动物的起源进化; (2) 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鱼类的起源和演化; (3) 两栖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4) 爬行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5) 鸟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6) 哺乳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7)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重、难点提示 理清各类动物的起源和演化途径。 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1学时)
1.教学内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动物进货的例证:进化原因的探讨 (2)动物进化型式与种系发生:物种与物种形成。 2.重、难点提示 教学重点是动物进化形式与种系发生:物种与物种形成。 第二十四章动物生态(1学时) 1.教学内容 ①生物圈:动物的分布 (2)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划分。 2.重、难点提示 教学重点是基本熟悉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了解生物圈的基本组成:掌握动物的分布规律。 七 实验教学内容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绪论 2 二 物的基本结稍和 1 二 原生动物门 3 四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2 五 海绵动物门 2 六 腔肠动物门 2 七 扁形动物门 4 八 假体腔动物 2 九 环节动物门 2 十 软体动物门 4 十一 节肢动物门 6 十三 棘皮动物门 2 十四 半索动物门 十五 脊索动物门 2 十六 圆口纲 9 十七 鱼纲 6 十八 两栖纲 4 十九 爬行纲 4 二十 鸟纲 5 三十一 哺乳纲 三十三 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1 二十 动物地理 1 二十四 动物生态 总计 64
1.教学内容 (1)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动物进货的例证;进化原因的探讨; (2) 动物进化型式与种系发生;物种与物种形成。 2.重、难点提示 教学重点是动物进化形式与种系发生;物种与物种形成。 第二十四章 动物生态(1学时) 1.教学内容 (1) 生物圈;动物的分布; (2) 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划分。 2.重、难点提示 教学重点是基本熟悉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了解生物圈的基本组成;掌握动物的分布规律。 七、 实验教学内容 无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二 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 1 三 原生动物门 3 四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2 五 海绵动物门 2 六 腔肠动物门 2 七 扁形动物门 4 八 假体腔动物 2 九 环节动物门 2 十 软体动物门 4 十一 节肢动物门 6 十三 棘皮动物门 2 十四 半索动物门 1 十五 脊索动物门 2 十六 圆口纲 2 十七 鱼纲 6 十八 两栖纲 4 十九 爬行纲 4 二十 鸟纲 5 二十一 哺乳纲 5 二十二 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1 二十三 动物地理 1 二十四 动物生态 1 总计 64
九障课程考核方畿学内容 教字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实验教学学时 1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闭卷笔试。 2.成绩构成:过程化考核+笔试成绩=综合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救有出版社,1997年 [2]《昆虫学通论》(第一版),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78年: [3]《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一地球历史中的生命》(第一版),郝守刚等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 2000年: [4]《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第一版),蒋志刚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5]《无脊椎动物学》(第一版),任淑仙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6]《动物生物学》(第二版),许崇任,程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实验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所属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 实验学时、学分:48学时1.5学分(全学年) 一、实验教学目的 动物学实验课程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验体系。动 物学实验以动物进化主线的代表动物为实验材料,观察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胚胎 发生:对部分动物进行培养和分类。动物学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 性实验3部分,其中贯穿着生物学原理、实验思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技巧。 二、实验教学要求 动物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和动物解剖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掌握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理解其生命活动与环境 的关系;通过综合性实验研究,理解动物结构的系统发生。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一)动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实现由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除巩固和充实课程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 态度,生物学素质,学习从事生物学工作的基本技能。 (二)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确动物学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实验的有序性和相关性,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功能与结构的统一性。增强学生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能力。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方式 主要以实验过程及报告内容(实验报告按统一格式,采用山西师大实验设备处统 一印制的实验纸。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与仪 器、实验流程、实验结果与分析)为评分标准。最后对多次实验成绩进行总分平均即 为本门课程成绩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九、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1.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闭卷笔试。 2.成绩构成:过程化考核+笔试成绩=综合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昆虫学通论》(第一版),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78年; [3]《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历史中的生命》(第一版),郝守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4]《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第一版),蒋志刚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5]《无脊椎动物学》(第一版),任淑仙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6]《动物生物学》(第二版),许崇任,程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实验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所属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 实验学时、学分: 48 学时 1.5 学分 (全学年) 一、实验教学目的 动物学实验课程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验体系。动 物学实验以动物进化主线的代表动物为实验材料,观察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胚胎 发生;对部分动物进行培养和分类。动物学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 性实验3部分,其中贯穿着生物学原理、实验思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技巧。 二、实验教学要求 动物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和动物解剖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掌握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理解其生命活动与环境 的关系;通过综合性实验研究,理解动物结构的系统发生。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一)动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实现由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除巩固和充实课程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 态度,生物学素质,学习从事生物学工作的基本技能。 (二)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确动物学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实验的有序性和相关性,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功能与结构的统一性。增强学生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能力。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方式 主要以实验过程及报告内容(实验报告按统一格式,采用山西师大实验设备处统 一印制的实验纸。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与仪 器、实验流程、实验结果与分析)为评分标准。最后对多次实验成绩进行总分平均即 为本门课程成绩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组织细胞的观察(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动物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 功能,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4)主要材料和用具:显微镜:各类组织切片。 实验项目(二):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及观察(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学生自行采集水样观察活体眼虫的形态和活动情况。掌握眼虫的主要特征及运动 形式。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了解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认识几种常见的原生动物: 理解原生动物的原始性:熟练掌握临时装片技术。 (④)主要材料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眼虫装片;草履虫 装片。 实验项目(三):水螅的观察(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装片观察,了解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和特点:通 过对水螅整体装片、纵切片、横切片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理解二胚 层动物的躯体结构。 (4)主要材料和用具:显微镜:水螅装片。 实验项目(四):涡虫、吸虫和绦虫的观察(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认识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主要代表。通过对涡虫形态和结构的观察,了解 其基本特征:通过对华枝睾吸虫的观察,演示其他肝吸虫、肠吸虫及血吸虫,了解吸 虫纲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结构:通过对猪绦虫的观察,了解绦虫纲的 基本特征以及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结构:理解三胚层无体腔动物的躯体结构。 (4)主要材料和用具:显微镜:涡虫、吸虫和绦虫装片。 实验项目(五):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及观察(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综合性■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组织细胞的观察(2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动物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 功能,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4) 主要材料和用具:显微镜;各类组织切片。 实验项目(二):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及观察(4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学生自行采集水样观察活体眼虫的形态和活动情况。掌握眼虫的主要特征及运动 形式。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了解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认识几种常见的原生动物; 理解原生动物的原始性;熟练掌握临时装片技术。 (4) 主要材料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眼虫装片;草履虫 装片。 实验项目(三):水螅的观察(2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装片观察,了解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和特点;通 过对水螅整体装片、纵切片、横切片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理解二胚 层动物的躯体结构。 (4) 主要材料和用具:显微镜;水螅装片。 实验项目(四):涡虫、吸虫和绦虫的观察(4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认识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主要代表。通过对涡虫形态和结构的观察,了解 其基本特征;通过对华枝睾吸虫的观察,演示其他肝吸虫、肠吸虫及血吸虫,了解吸 虫纲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结构;通过对猪绦虫的观察,了解绦虫纲的 基本特征以及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结构;理解三胚层无体腔动物的躯体结构。 (4) 主要材料和用具:显微镜;涡虫、吸虫和绦虫装片。 实验项目(五):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及观察(4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了解蛔虫的形态结构以及线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通过环毛蚓的外 形观察、环毛蚓内部解剖,了解环节动物门和寡毛纲的基本特征和特化程度:理解三 胚层假体腔与真体腔的发生。 (4)主要材料和用具:显微镜:蛔虫浸制标本:蛔虫装片:环毛蚓浸制标本:环毛矧 装片。 实验项目(六):河蚌和乌贼的外形观察及解剖(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河蚌和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外套膜: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 征:认识软体动物门一些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 (④)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镜:河蚌和乌贼浸制标本。 实验项目(七):对虾的外形观察及解剖(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虾的外形(主要是各类附肢)的观察,对虾的内部解剖(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 要特征 (4)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镜、对虾浸制标本。 实验项目(八):蝗虫的外形观察及解剖(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 征。 (4)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镜、蝗虫浸制标本。 实验项目(九):文昌鱼及海鞘(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文昌鱼标本及切片的观察,掌握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柄海鞘标 本及切片的观察,掌握尾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4)主要材料和用具:文昌鱼的标本文、昌鱼的横切片、文昌鱼浸制标本;柄海鞘的 标本及浸制标本、其它尾索动物标本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了解蛔虫的形态结构以及线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通过环毛蚓的外 形观察、环毛蚓内部解剖,了解环节动物门和寡毛纲的基本特征和特化程度;理解三 胚层假体腔与真体腔的发生。 (4) 主要材料和用具:显微镜;蛔虫浸制标本;蛔虫装片;环毛蚓浸制标本;环毛蚓 装片。 实验项目(六):河蚌和乌贼的外形观察及解剖(4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河蚌和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外套膜;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 征;认识软体动物门一些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 (4) 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镜;河蚌和乌贼浸制标本。 实验项目(七):对虾的外形观察及解剖(2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虾的外形(主要是各类附肢) 的观察,对虾的内部解剖(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 要特征。 (4) 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镜、对虾浸制标本。 实验项目(八):蝗虫的外形观察及解剖(2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 征。 (4) 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镜、蝗虫浸制标本。 实验项目(九):文昌鱼及海鞘(2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文昌鱼标本及切片的观察,掌握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柄海鞘标 本及切片的观察,掌握尾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4) 主要材料和用具:文昌鱼的标本文、昌鱼的横切片、文昌鱼浸制标本;柄海鞘的 标本及浸制标本、其它尾索动物标本
实验项目(十):鱼类的外形、内部解剖及分类(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鲤鱼外形观察及内部结构解剖,认识鱼类的身体结构特征对水生生活的适 应性,熟悉鱼类各器官系统的结构特征。对本实验室的标本进行分类观察和检索,学 习鱼类分类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 (4)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器材:活体动物:代表种的浸制标本:剥制标本。 实验项目(十一):蛙(蟾蜍)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蟾蜍外部形态及各器官系统的观察,熟悉其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特征及 适应性特征:掌握两栖动物的解剖技术。 (4)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器材、蛙(蟾蜍)活体标本。 实验项目(十二):家鸽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家鸽的外部特征,各器官系统及骨胳标本的观察,加深对鸟类身体结构对 适应飞行生活的理解:掌握鸟类解剖技术。 (4)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器材、动物活体 实验项目(十三):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纲的分类((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口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参观标本识别两栖纲、爬行类常见种类。熟悉鸟纲各目特征,了解鸟纲的物 种多样性,掌握鸟纲分类方法;通过参观标本图库识别鸟类常见种类。 (4)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器材、动物标本 实验项目(十四):兔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家兔的外部特征及各器官系统的观察,掌握哺乳类的结构特征,加深对其结 构特征在进化上的意义的理解:学习兔的麻醉技术和解剖技术。 (4)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器材、活兔 实验项目(十五):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比较观察(2学时)
实验项目(十):鱼类的外形、内部解剖及分类(4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鲤鱼外形观察及内部结构解剖,认识鱼类的身体结构特征对水生生活的适 应性,熟悉鱼类各器官系统的结构特征。对本实验室的标本进行分类观察和检索,学 习鱼类分类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 (4) 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器材;活体动物;代表种的浸制标本;剥制标本。 实验项目(十一):蛙(蟾蜍)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4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蟾蜍外部形态及各器官系统的观察,熟悉其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特征及 适应性特征;掌握两栖动物的解剖技术。 (4) 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器材、蛙(蟾蜍)活体标本。 实验项目(十二):家鸽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4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家鸽的外部特征,各器官系统及骨骼标本的观察,加深对鸟类身体结构对 适应飞行生活的理解;掌握鸟类解剖技术。 (4) 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器材、动物活体 实验项目(十三):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纲的分类(4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参观标本识别两栖纲、爬行类常见种类。熟悉鸟纲各目特征,了解鸟纲的物 种多样性,掌握鸟纲分类方法;通过参观标本图库识别鸟类常见种类。 (4) 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器材、动物标本 实验项目(十四):兔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4学时) (1) 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 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对家兔的外部特征及各器官系统的观察,掌握哺乳类的结构特征,加深对其结 构特征在进化上的意义的理解;学习兔的麻醉技术和解剖技术。 (4) 主要材料和用具:解剖器材、活兔 实验项目(十五):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比较观察(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