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夜游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土盐A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喝东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文 学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 大家”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文 学家,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 大家” 之一
读准字音 e e suI 解衣欲睡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qin zao xing heng 怀民亦未寝藻、荇交横 bai shao 竹柏影也但少闲人
一 读准字音 解衣欲睡 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藻、 荇 交 横 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jiě lè 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shǎo héng
本课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中苏轼的复杂心境。(重 点) 3、借助比喻赏析所表达的画面美感。 (难点)
本课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中苏轼的复杂心境。(重 点) 3、借助比喻赏析所表达的画面美感。 (难点)
请同学们按照以下停顿朗读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请同学们按照以下停顿朗读课文: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解 衣/ 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 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 遂至/ 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 如/ 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何夜/ 无月,何处/ 无竹柏, 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一)、我会翻译 1、欲:将要,想要 2、户:门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3、遂:于是,就 4、盖:原来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盖竹柏影也 5、耳:罢了 如吾两人者耳
(一)、我会翻译 1、欲: 2、户: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3、遂: 4、盖: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盖竹柏影也 5、耳: 如吾两人者耳 将要,想要 门 于是,就 原来 罢了
、细品作者微妙心境 (用原文回答) 关键词表达的心境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原因 月色入户 欣然 游 地点 承天寺 伙伴 张怀民 无与 景物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xing)交横 (heng),盖竹柏影也 感慨但少困人 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二、细品作者微妙心境 游 (用原文回答) 时间 原因 地点 伙伴 景物 感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入户 承天寺 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xìng)交横 (héng),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关键词 表达的心境 欣然 无与 闲人
、品味景物的画面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处景物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你们能找出其中的本体和喻体吗?
三、品味景物的画面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处景物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你们能找出其中的本体和喻体吗?
三、品味景物的画面美 本体喻体 月光水 竹柏影藻荇 想一想:月光与竹柏影谁才是 这处景物描写真正的主角呢?
三、品味景物的画面美 本体 喻体 月光 水 竹柏影 藻荇 想一想:月光与竹柏影谁才是 这处景物描写真正的主角呢?
、品味景物的画面美 月光如积水空明——月光皎洁清澈 竹柏影子在月光中像水中藻荇一样清晰可见
三、品味景物的画面美 月光如积水空明—— 竹柏影子 像水中藻荇一样 月光皎洁清澈 在月光中 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