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663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人口学概论 试题(开卷)】 2015年1月 题 号 三 总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我国的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 2.简述制约人口质量提高的因素。 3.说明家庭人口再生产和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4.如何理解城市的界定标准? 得 分 评卷人 二、论述题(30分) 5.论述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得 分 评卷人 三、分析题(30分) 6.《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全社会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对 人口问题已形成以下共识: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 展和可持续发展;应节制生育,不应放任自流;解决人口问题不仅应关注数量,还应强调提高素 质和生殖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福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 题,只有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才能最终获得解决。同时,人们的婚育、养老观念也 2359
试卷代号 :2663 座位号rn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4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人口学概论试题(开卷) 2015 ; ; 一、问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举例说明我国的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 2. 简述制约人口质量提高的因素。 3. 说明家庭人口再生产和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4. 如何理解城市的界定标准? 二、论述题 (30 分) 5. 论述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分析题 (30 分) 6. ((中国 21 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全社会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对 人口问题已形成以下共识: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 展和可持续发展;应节制生育,不应放任自流;解决人口问题不仅应关注数量,还应强调提高素 质和生殖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福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 题,只有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才能最终获得解决。同时,人们的婚育、养老观念也 2359
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和重男轻女等观念逐渐被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观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育龄妇 女平均初婚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提高到1998年的23.57岁,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 到83%。平均家庭规模从1971年的4.84人减少到1998年的3.63人。”请结合以上资料,分 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口发展开始面临的人口形势是什么?(2分) (2)现阶段中国人口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28分) 2360
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和重男轻女等观念逐渐被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观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育龄妇 女平均初婚年龄从 1970 年的 20.8 岁提高到 1998 年的 23. 57 岁,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 83% 。平均家庭规模从 1971 年的 4. 84 人减少到 1998 年的 3. 63 人。"请结合以上资料,分 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口发展开始面临的人口形势是什么? (2 分) (2) 现阶段中国人口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 (28 分) 2360
试卷代号:2663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人口学概论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 (供参考) 2015年1月 一、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我国的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 答: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从其数据来源看主要有三个途径: (1)在全国或者全地区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从1949年至今, 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 查。(5分) (2)进行经常性人口登记;人口普查间隔时间较长,一般国家每10年举行一次全国人口普 查,因此,这10年间的人口数量就需要利用经常性人口登记或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 得。(3分) (3)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2分) 2.简述制约人口质量提高的因素。 答:经济发展是制约人口质量的最根本因素,社会法律法规及文化教有事业发展对人口质 量发展起关键作用。(2分) (1)经济条件是人口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首先,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人口素质提高的 根本原因。其次,劳动就业对人口素质的制约。再次,消费水平是社会生产水平的反映,对人 口素质的方方面面都有直接影响。(3分) (2)法律法规对人口质量有重要影响。这种规定性无论是在远古时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各 种类型的社会都表现十分明显。(2分) (3)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培养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方式。其次,学校 教育对于人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分) 3.说明家庭人口再生产和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2361
试卷代号 :2663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4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人口学概论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 (供参考) 2015 一、问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举例说明我国的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 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从其数据来源看主要有三个途径: (1)在全国或者全地区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从 1949 年至今, 中国分别在 1953 年、 1964 年、 1982 年、 1990 年、 2000 年与 2010 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 查。 (5 分) (2) 进行经常性人口登记;人口普查间隔时间较长,一般国家每 10 年举行一次全国人口普 查,因此,这 10 年间的人口数量就需要利用经常性人口登记或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 得。 (3 分) (3) 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 (2 分) 2. 简述制约人口质量提高的因素。 经济发展是制约人口质量的最根本因素,社会法律法规及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对人口质 量发展起关键作用。 (2 分) (1)经济条件是人口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首先,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人口素质提高的 根本原因。其次,劳动就业对人口素质的制约。再次,消费水平是社会生产水平的反映,对人 口素质的方方面面都有直接影响。 (3 分) (2) 法律法规对人口质量有重要影响。这种规定性元论是在远古时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各 种类型的社会都表现十分明显。 (2 分) (3)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培养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方式。其次,学校 教育对于人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分) 3. 说明家庭人口再生产和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2361
答:①家庭人口再生产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社会人口 再生产是指社会总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②二者涉及的人口规模不同,其变动所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③二者变动的趋向不同,家庭人口再生产有扩大、缩小、甚至中断的现象。 ④二者之间可能会发生矛盾。 ⑤家庭人口再生产是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基础,社会人口再生产是无数家庭人口再生产活 动的总和。(每点2分》 4.如何理解城市的界定标准? 答:(1)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 设立的市、镇等。(4分》 (2)界定城市的标准有人口密度界定法、人口规模界定法、行政区划界定法、职业界定法、 以及综合界定法。国际上一般用人口规模来界定城市,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规定,“市”的人口 规模的最低标准为2万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设市标准为2千一2万人之间,小城镇一般也 属于城市的范畴,国际统计协会建议“镇”的人口规模下线为2千人。中国是把人口规模、人口 密度,非农人口比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作为界定城市的标准,是采取综合界定的一种方法, 截至2010年底中国设市数量为657个。(6分) 二、论述题(30分】 5.论述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1)人口性别结构对婚姻家庭的影响 性别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婚龄性别比不均衡和老年性别比偏低等,尤 其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备受关注】 ①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会直接影响未来婚龄人口性别比的平衡问题。 ②性别比失调会产生婚姻挤压问题。即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 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大量适婚年龄人口如果找不到配偶,就会影响现有 家庭的稳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③老年性别比偏低是带有普遍性问题,年龄越大越突出。因为在老年阶段,男性死亡率高 于女性。世界各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都比男性长四五岁,社会的高龄问题将基本上是高龄妇 女问题。(每点5分) 2362
答:①家庭人口再生产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社会人口 再生产是指社会总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②二者涉及的人口规模不同,其变动所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③二者变动的趋向不同,家庭人口再生产有扩大、缩小、甚至中断的现象。 ④二者之间可能会发生矛盾。 ⑤家庭人口再生产是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基础,社会人口再生产是无数家庭人口再生产活 动的总和。(每点 分) 4. 如何理解城市的界定标准? 答: (1)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 设立的市、镇等。 (4 分) (2) 界定城市的标准有人口密度界定法、人口规模界定法、行政区划界定法、职业界定法、 以及综合界定法。国际上一般用人口规模来界定城市,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规定,"市"的人口 规模的最低标准为 万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设市标准为 --2 万人之间,小城镇一般也 属于城市的范畴,国际统计协会建议"镇"的人口规模下线为 千人。中国是把人口规模、人口 密度‘非农人口比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作为界定城市的标准,是采取综合界定的一种方法, 截至 2010 年底中国设市数量为 657 个。 (6 分) 二、论述题 {30 分) 5. 论述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 (1)人口性别结构对婚姻家庭的影响 性别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婚龄性别比不均衡和老年性别比偏低等,尤 其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备受关注。 ①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会直接影响未来婚龄人口性别比的平衡问题。 ②性别比失调会产生婚姻挤压问题。即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 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大量适婚年龄人口如果找不到配偶,就会影响现有 家庭的稳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③老年性别比偏低是带有普遍性问题,年龄越大越突出。因为在老年阶段,男性死亡率高 于女性。世界各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都比男性长四五岁,社会的高龄问题将基本上是高龄妇 女问题。(每点 分) 2362
(2)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人口年龄结构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学前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设施和师资配备,都要以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动为基础。在 年轻型人口中,出生的人口多,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因而要有庞大的基础教育。目前中国农村 村级小学合并,根本原因就是生源的不断减少。另外,人口出生高峰还会引起上小学高峰,升 中学高峰及考大学高峰,这种情况会给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极大困扰。 ②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也是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为基础的年龄结构影响劳动力的供给,进而影响就 业,在劳动力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增多势必会降低劳动力的就业水平。整个社会的 失业率上升,社会吸纳不了的劳动力就会构成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③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决定了劳动适龄人口与被抚养人口之间的比例。宏观来看,在一定的国民 收入增长条件下,社会抚养人口比重越大,越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微观家庭中,老年 人口过多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沉重的压力。现阶段中国家庭结构已出现四二一模式,即一对 夫妇要照顾双方父母及自己的一个孩子,压力巨大。(每点5分) 三、分析题(30分)】 6.答:(1)十年来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2分) (2)随着低生育率的到来,中国人口发展开始面临一个全新的人口形势,表现出以下四个 特点: ①生育率将继续走低,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在经历了自20世纪90年代之初以来近二十年的低于更替水平的低生育率以后,低生育 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显现。大量农村小学的合并,其主要原因就是生源减少;近几年越 来越严重的高考人数锐减将导致一些大学招生困难:而“民工荒”的出现将使一些企业因招不 到工人而被迫减产或关闭。这些现象的到来是不难预见的。欧洲和亚洲许多为低生育率而困 扰的国家的经验教训提示我们,生育率一旦跌入低于更替水平的“陷阱”就难以回升。 ②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第一是老龄化速度快,以致从杜会到家庭都难以如发达国家那样在漫长的过渡中逐渐适 应而感到措手不及。 2363
(2) 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人口年龄结构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学前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设施和师资配备,都要以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动为基础。在 年轻型人口中,出生的人口多,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因而要有庞大的基础教育。目前中国农村 村级小学合并,根本原因就是生源的不断减少。另外,人口出生高峰还会引起上小学高峰,升 中学高峰及考大学高峰,这种情况会给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极大困扰。 ②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也是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为基础的年龄结构影响劳动力的供给,进而影响就 业,在劳动力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增多势必会降低劳动力的就业水平。整个社会的 失业率上升,社会吸纳不了的劳动力就会构成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③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决定了劳动适龄人口与被抚养人口之间的比例。宏观来看,在一定的国民 收入增长条件下,社会抚养人口比重越大,越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微观家庭中,老年 人口过多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沉重的压力。现阶段中国家庭结构已出现四二一模式,即一对 夫妇要照顾双方父母及自己的一个孩子,压力巨大。(每点 分) 三、分析题 (30 分) 6. 答: (1)十年来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2 分) (2) 随着低生育率的到来,中国人口发展开始面临一个全新的人口形势,表现出以下四个 特点: ①生育率将继续走低,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在经历了自 20 世纪 90 年代之初以来近二十年的低于更替水平的低生育率以后,低生育 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显现。大量农村小学的合井,其主要原因就是生源减少;近几年越 来越严重的高考人数锐减将导致一些大学招生困难;而"民工荒"的出现将使一些企业因招不 到工人而被迫减产或关闭。这些现象的到来是不难预见的。欧洲和亚洲许多为低生育率而困 扰的国家的经验教训提示我们,生育率一旦跌入低于更替水平的"陷阱"就难以回升。 ②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第一是老龄化速度快,以致从社会到家庭都难以如发达国家那样在漫长的过渡中逐渐适 应而感到措手不及。 2363
第二是老龄人口数量大,老年人口的猛增必然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三是所谓的“未富先老”,即其他发达国家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实现而迎来 了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而中国是在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就面临了人口老龄化的挑 战,“是超前于国家的现代化而到来的”。 ③城市化不断加速,将引发社会的深层次变革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化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 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口的主体是农民,从这样一个几千 年的农业社会一下子要变成一个以城市为主导的社会,不能不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革命性的 转折。在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必然引起中国社会结构、区域结构、文化结构的深刻变化,而这种变 化必将是史无前例的。为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提早做好各种应对的准备。 ④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将成为杜会进步的巨大推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从过去内地向沿海的流动,到现在农村向 城市的流动、城市到城市的流动、农村到农村的流动,人口流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全面开花”的 态势。中国的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活 动,正在超越生育和死亡成为主导中国人口态势的最主要的人口因素。(答出要点给5分,每 点论述充分给7分) 2364
第二是老龄人口数量大,老年人口的猛增必然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三是所谓的"禾富先老",即其他发达国家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实现而迎来 了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而中国是在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就面临了人口老龄化的挑 战,"是超前于国家的现代化而到来的"。 ③城市化不断加速,将引发社会的深层次变革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化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 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口的主体是农民,从这样一个几千 年的农业社会一下子要变成一个以城市为主导的社会,不能不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革命性的 转折。在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必然引起中国社会结构、区域结构、文化结构的深刻变化,而这种变 化必将是史无前例的。为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提早做好各种应对的准备。 ④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从过去内地向沿海的流动,到现在农村向 城市的流动、城市到城市的流动、农村到农村的流动,人口流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全面开花"的 态势。中国的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活 动,正在超越生育和死亡成为主导中国人口态势的最主要的人口因素。(答出要点给 分,每 点论述充分给 分) 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