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延安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打印版,共十五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17,文件大小:34.16MB,团购合买
重点搞清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客观必然性,从而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增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名称 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学分 6学分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72学时 其中:讲课: 62学时 实践: 10学时 先修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专业、 班级 全校学生 教材名称 出版社 作者 出版时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编写组 2010年6月 基本教材和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出版时间 主要参考书 邓小平文选 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 1993、1994 毛泽东选集 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 1991 江泽民文选 人民出版社 江泽民 2006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学习出版社 中共中央宣传部 2008 重点搞清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 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客 观必然性,从而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 教学目的 及要求 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增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伟大旗帜,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总体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 论成果有一个总体认识和把握: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6学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 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提出的 2、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需要实现其中国化。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本来提供的就不是到处可以套用的教条,而是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行动的 指南。 第三,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推导问题,而是一个对实践经验教训的 总结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我们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么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简单的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讲就是把原理与 中国的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包括两个过程: 方面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从实践经验凝练理论认识,从而提升 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包括三方面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世界实际问 中国特殊的国情∷:要在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可能照搬照抄别人的。要 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与国情行结合,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产生许多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这些都 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认真的概括和提炼,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増添了许多新的新内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让其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必须处理好与本土的 中国文化的关系,(近年来,文化、文明的研究成为热点,如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 秩序的重建》)让二者有机融合,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根植于 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并生长、繁荣 因此,综合以上三点,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 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 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注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这两个词,表述相近,意义却相去甚远。简单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动词, 指的是一个过程,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 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一个名词,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都涵盖在内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可以说与我们党的历史发展是相伴而行的。中国共产党的历 史就是一部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

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主要经过了几个历史阶段 1、在党的幼年时期:(遵义会议以前)由于理论匮乏、经验不足、加之对中国的实 际情况不甚了解,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不够,走了不少弯路与 曲折。(这一时段的历史发展情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正轨。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发展的 个关键转折。(在党的发展史上,有三个历史转折: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 中全会)。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在其指导下,取得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 义建设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 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总结发展实践、借鉴 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结: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梳理,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飞跃(以前不正规的表述,有所谓的三次飞跃、四次飞跃,实际 是不正确),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注意:这是新提法,这是在十七大报告中新提出来的。 讨论一下: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

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 1、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 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做出了明确界定,这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补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 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毛泽东思想产生的 思想理论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五四时期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由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 优秀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毛泽东个人的性格与境界、修养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时间: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至国民革命失败。 标志萌芽的主要论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主要思想包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和农民同盟军等问题,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至中期 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裝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标志形成的主要论著:《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主要思想包括: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政权理论、初步阐述了作为毛泽 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特点: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断紧密结合的过程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与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 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标志成熟的主要论著:《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 义论》 主要思想包括: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系统总 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 里程碑。 4、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寸间: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主要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报告》、《论人民民主 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等。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关于同美蒋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策略方针问题;十大军事原则

新中国的建国理论和原则;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理论、方针和政策等。 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理论的提出,标 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涵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建设;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 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政革和策略的理论;关于党 的建设的理论。 贯穿在上述各个方面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毛泽东思想的特征 科学性—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独创性——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已有的结论, 以苏联经验为参照而不是照搬,是根据中国特殊情况所作岀的理论创造, 完整性——它抓住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的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中国 革命和怎样进行中国革命问题,在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 革命的对象、任务、内容、动力、领导、前途、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贯通马克 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多 面的完备的科学体系。 发展性——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的方法论和体系的开放性,它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它具有发展的无限源泉和动力,能够随着时代和实践的 发展而不断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 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

基础,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一是,提出了任务,开辟了道路;二是,形成了体系,增添了内容;三是,奠定了 基础,指明了方向。毛泽东思想所建立起来的基本原理,与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一起, 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后来的理论发展的思想基础。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作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是,指引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成功开辟;二是,为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三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如毛泽东思想所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一切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依附 于人、不怕鬼、不信邪的精神状态等等。 【补充】正确评价毛泽东是问题,坚持定性分析,不做定量评析,没有三七与四六 开之说。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科学内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 成的时代背景。 2、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和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 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3、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此外,邓小平的个人素养、务实精神和“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是邓小平理论形 成的主观条件。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五大明确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 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大体上经历了20年时间,其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2年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阶段。(提出观点与形成主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三大,这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阶段:从十三大,经过南方谈话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 体系的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阶段:从十四大到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阶段。“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基 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 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 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 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 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我们本书中重点讲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 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 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 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 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科学含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 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 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形成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都没有根 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 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体来说: 第一,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世情】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国情】 第三,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党 情】 第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17页,可试读3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