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二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白血病的组织分型、各型特点。 2.熟悉镜影细胞、R-S 细胞、陷窝细胞的形态特征。 3.了解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和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因及病理特点。 二、知识点纲要 淋巴造血系统主要由骨髓、淋巴结、胸腺及脾脏组成,其中骨髓及其周围血 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称之为髓样组织;而胸腺、脾、淋巴 结和分散的淋巴组织(如肠道淋巴组织)等则称之为淋巴样组织。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疾病包括淋巴造血系统各种成分的 量和质的变化。量的减少如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量的增多如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增多症、 真性血小板增多症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等。 质的改变即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掌握的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一)恶性淋巴瘤 是指发生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 1.霍奇金淋巴瘤(原称霍奇金病 Hodgkin disease),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恶性淋 巴瘤,多发生于青年人,其病理特点为:①病变主要发生于颈、纵隔和主动脉旁 淋巴结,结外淋巴结组织较少发生。病变常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向远 处淋巴结播散;②瘤组织构成复杂多样,肿瘤细胞中有特征性的瘤巨细胞 (Read-Sternberg cell,R-S cell),又常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其 4 种类型为: (1) 结节硬化型 较为常见,以累及颈根部、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为多见。病理 形态上有 2 个特征:一是存在较多的陷窝细胞;二是存在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索, 将淋巴样组织分割成若干个境界清楚的结节,其组织学背景中尚有多种非肿瘤性 细胞,包括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而典型的 R-S 细 胞并不多见。肿瘤细胞有其典型的免疫表型,即 CD15 和 CD30 阳性,而 CD45 则 为阴性。本型预后较好。 (2)混合细胞型 最为常见,以男性更为多见,组织学改变以大量典型和单核型 的 R-S 细胞以及非肿瘤性炎症细胞为主要特征,还可伴有小灶性坏死和纤维化, 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与结节硬化型相同。此型患者起病时常有播散病灶,故通常 有全身症状,但其预后还较好。 (3)淋巴细胞为主型 此型不常见,好发于年轻男性。其组织学特点是以成熟的 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其中多数来源于 B 细胞,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增生。 增生的细胞可排列成结节状或呈弥漫性分布。典型的 R-S 细胞较少见,多为不 典型 R-S 细胞,如爆米花细胞,而其他炎症细胞较少,很少发生坏死和纤维化。 其免疫表型检测显示 CD45 和 CD20 阳性,而 CD15 和 CD30 则为阴性。本型肿瘤预 后也较好。 (4)淋巴细胞减少型 少见,多发生于年长者。此型特点为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 而 R-S 细胞或其变异型的多型性 R-S 细胞相对较多,可见梭形肉瘤细胞,非肿瘤 性炎症细胞减少,部分可有较多的坏死区,或呈弥漫纤维化分布。网状纤维增加 以及有无定形的蛋白物质。本型病程进展较快,预后是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差的。 2.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恶性淋巴瘤的 80%,其特点为①发生淋巴结外器官或组
1 第十二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白血病的组织分型、各型特点。 2.熟悉镜影细胞、R-S 细胞、陷窝细胞的形态特征。 3.了解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和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因及病理特点。 二、知识点纲要 淋巴造血系统主要由骨髓、淋巴结、胸腺及脾脏组成,其中骨髓及其周围血 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称之为髓样组织;而胸腺、脾、淋巴 结和分散的淋巴组织(如肠道淋巴组织)等则称之为淋巴样组织。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疾病包括淋巴造血系统各种成分的 量和质的变化。量的减少如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量的增多如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增多症、 真性血小板增多症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等。 质的改变即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掌握的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一)恶性淋巴瘤 是指发生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 1.霍奇金淋巴瘤(原称霍奇金病 Hodgkin disease),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恶性淋 巴瘤,多发生于青年人,其病理特点为:①病变主要发生于颈、纵隔和主动脉旁 淋巴结,结外淋巴结组织较少发生。病变常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向远 处淋巴结播散;②瘤组织构成复杂多样,肿瘤细胞中有特征性的瘤巨细胞 (Read-Sternberg cell,R-S cell),又常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其 4 种类型为: (1) 结节硬化型 较为常见,以累及颈根部、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为多见。病理 形态上有 2 个特征:一是存在较多的陷窝细胞;二是存在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索, 将淋巴样组织分割成若干个境界清楚的结节,其组织学背景中尚有多种非肿瘤性 细胞,包括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而典型的 R-S 细 胞并不多见。肿瘤细胞有其典型的免疫表型,即 CD15 和 CD30 阳性,而 CD45 则 为阴性。本型预后较好。 (2)混合细胞型 最为常见,以男性更为多见,组织学改变以大量典型和单核型 的 R-S 细胞以及非肿瘤性炎症细胞为主要特征,还可伴有小灶性坏死和纤维化, 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与结节硬化型相同。此型患者起病时常有播散病灶,故通常 有全身症状,但其预后还较好。 (3)淋巴细胞为主型 此型不常见,好发于年轻男性。其组织学特点是以成熟的 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其中多数来源于 B 细胞,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增生。 增生的细胞可排列成结节状或呈弥漫性分布。典型的 R-S 细胞较少见,多为不 典型 R-S 细胞,如爆米花细胞,而其他炎症细胞较少,很少发生坏死和纤维化。 其免疫表型检测显示 CD45 和 CD20 阳性,而 CD15 和 CD30 则为阴性。本型肿瘤预 后也较好。 (4)淋巴细胞减少型 少见,多发生于年长者。此型特点为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 而 R-S 细胞或其变异型的多型性 R-S 细胞相对较多,可见梭形肉瘤细胞,非肿瘤 性炎症细胞减少,部分可有较多的坏死区,或呈弥漫纤维化分布。网状纤维增加 以及有无定形的蛋白物质。本型病程进展较快,预后是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差的。 2.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恶性淋巴瘤的 80%,其特点为①发生淋巴结外器官或组
2 织者较常见,如扁桃体、胃肠、皮肤等部位。②瘤组织内细胞成分较单一,常以 一种瘤细胞类型为主。 常见的恶性淋巴瘤 (1)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上 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瘤细胞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中心细胞, 即小核裂细胞,体积大于正常淋巴细胞,核裂不规则,呈锯齿或线状皱折,核染 色质粗而致密,核仁不明显,分裂象少见;二是中心母细胞,体积较前者大,核 染色质较稀疏、核仁多个。在多数肿瘤中,以前者为多见。瘤细胞具有 CD19、 CD20、CD10 以及 SIg 标记物,但不表达 CD15,瘤细胞也异常表达 BCL2 蛋白。 (2)弥漫型大细胞性 B 细胞淋巴瘤 本型较常见,占侵袭性淋巴样恶性肿 瘤的 60%~70%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20%。好发于老年人,以大细胞居多,其中大 核裂细胞的核比正常组织细胞为大,呈不规则锯齿状,核染色质散在,核仁不明 显,胞质稀少、色淡;大无核裂细胞比正常淋巴细胞大 4 倍,核呈圆形或卵圆形, 核仁明显,1~2 个,核染色质呈空泡状,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通常表达 B 细 胞标记,如 CD19、CD20 和 SIg。另有一些病例可有 3 号染色体 BCL6 基因的转位 以及缺乏 BCL2 的重排等改变。本病呈进展性,预后较差。 (3)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 好发于 12~14 岁儿童,主要流行于非洲地 区,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常起病于颌骨、颅面骨、腹腔内脏(肾、卵巢、肾上 腺等)。其他地区则为散发性或感染 HIV 所致的侵袭性淋巴瘤,以累及腹腔回盲 部、腹膜为多见。肿瘤由未分化、中等大小的 B 细胞构成,直径 10~25m,核 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较粗,有 2~5 个核仁,核分裂象多见。胞质呈嗜碱性, 充满小的脂质空泡。肿瘤内有无数体积较大的巨噬细胞,胞质丰富,内含吞噬的 各种细胞碎屑,形成 “星孔” 状图象。 瘤细胞表达 SIgM、 CD19、 CD20、 CD10 以及单型性 κ或 λ链。本瘤呈侵袭性,但多数病例对大剂量化疗治疗有 效。 (4)周围 T 细胞淋巴瘤 在我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发生率要高于欧美国家. 包括了多形性周围T细胞淋巴瘤 T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等亚型。主要见于成年人, 有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有时伴有皮疹、发热及体重下降。病理改变形态多样,但 各型中有一些共同特点如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为大小不等的多形性细胞。常 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浸润。瘤细胞可表达 CD2、CD3、CD5 等成熟 T 细胞标记。该瘤临床上进展快,是高度恶性的肿瘤。 (5)NK/ T 细胞淋巴瘤 又称血管中心性淋巴瘤。 来源于细胞毒性 T 细胞或 NK 细胞。绝大多数发生在鼻腔和上呼吸道等结外组织,与 EB 病毒感染关系密切。 发生在鼻腔的肿瘤常引起病人的鼻腔阻塞,鼻中隔穿孔及广泛的坏死。病理组织 学主要改变为肿瘤细胞穿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增厚,呈洋葱皮样改变。管腔狭窄。 肿瘤中及周围组织出现广泛的凝固性坏死。瘤细胞多呈多形性,核不规则,有多 个核仁。并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可表达 T 细胞抗原 CD2、CD3 以及 NK 细胞标记 CD56。该病经放射治疗效果较好。 (二) 白血病 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点是骨髓内异常的白细 胞弥漫性增生,并进入周围血和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全身各组织和器官。骨髓 多能干细胞形成肿瘤时向髓细胞方向分化为克隆性增生的粒细胞、红细胞、巨核 细胞和单核细胞系统的白血病,统称为髓样肿瘤,向淋巴细胞方向分化克隆性增 生则形成淋巴样肿瘤。白血病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 6 位或第 7 位,尤其多
2 织者较常见,如扁桃体、胃肠、皮肤等部位。②瘤组织内细胞成分较单一,常以 一种瘤细胞类型为主。 常见的恶性淋巴瘤 (1)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上 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瘤细胞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中心细胞, 即小核裂细胞,体积大于正常淋巴细胞,核裂不规则,呈锯齿或线状皱折,核染 色质粗而致密,核仁不明显,分裂象少见;二是中心母细胞,体积较前者大,核 染色质较稀疏、核仁多个。在多数肿瘤中,以前者为多见。瘤细胞具有 CD19、 CD20、CD10 以及 SIg 标记物,但不表达 CD15,瘤细胞也异常表达 BCL2 蛋白。 (2)弥漫型大细胞性 B 细胞淋巴瘤 本型较常见,占侵袭性淋巴样恶性肿 瘤的 60%~70%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20%。好发于老年人,以大细胞居多,其中大 核裂细胞的核比正常组织细胞为大,呈不规则锯齿状,核染色质散在,核仁不明 显,胞质稀少、色淡;大无核裂细胞比正常淋巴细胞大 4 倍,核呈圆形或卵圆形, 核仁明显,1~2 个,核染色质呈空泡状,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通常表达 B 细 胞标记,如 CD19、CD20 和 SIg。另有一些病例可有 3 号染色体 BCL6 基因的转位 以及缺乏 BCL2 的重排等改变。本病呈进展性,预后较差。 (3)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 好发于 12~14 岁儿童,主要流行于非洲地 区,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常起病于颌骨、颅面骨、腹腔内脏(肾、卵巢、肾上 腺等)。其他地区则为散发性或感染 HIV 所致的侵袭性淋巴瘤,以累及腹腔回盲 部、腹膜为多见。肿瘤由未分化、中等大小的 B 细胞构成,直径 10~25m,核 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较粗,有 2~5 个核仁,核分裂象多见。胞质呈嗜碱性, 充满小的脂质空泡。肿瘤内有无数体积较大的巨噬细胞,胞质丰富,内含吞噬的 各种细胞碎屑,形成 “星孔” 状图象。 瘤细胞表达 SIgM、 CD19、 CD20、 CD10 以及单型性 κ或 λ链。本瘤呈侵袭性,但多数病例对大剂量化疗治疗有 效。 (4)周围 T 细胞淋巴瘤 在我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发生率要高于欧美国家. 包括了多形性周围T细胞淋巴瘤 T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等亚型。主要见于成年人, 有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有时伴有皮疹、发热及体重下降。病理改变形态多样,但 各型中有一些共同特点如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为大小不等的多形性细胞。常 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浸润。瘤细胞可表达 CD2、CD3、CD5 等成熟 T 细胞标记。该瘤临床上进展快,是高度恶性的肿瘤。 (5)NK/ T 细胞淋巴瘤 又称血管中心性淋巴瘤。 来源于细胞毒性 T 细胞或 NK 细胞。绝大多数发生在鼻腔和上呼吸道等结外组织,与 EB 病毒感染关系密切。 发生在鼻腔的肿瘤常引起病人的鼻腔阻塞,鼻中隔穿孔及广泛的坏死。病理组织 学主要改变为肿瘤细胞穿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增厚,呈洋葱皮样改变。管腔狭窄。 肿瘤中及周围组织出现广泛的凝固性坏死。瘤细胞多呈多形性,核不规则,有多 个核仁。并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可表达 T 细胞抗原 CD2、CD3 以及 NK 细胞标记 CD56。该病经放射治疗效果较好。 (二) 白血病 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点是骨髓内异常的白细 胞弥漫性增生,并进入周围血和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全身各组织和器官。骨髓 多能干细胞形成肿瘤时向髓细胞方向分化为克隆性增生的粒细胞、红细胞、巨核 细胞和单核细胞系统的白血病,统称为髓样肿瘤,向淋巴细胞方向分化克隆性增 生则形成淋巴样肿瘤。白血病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 6 位或第 7 位,尤其多
3 见儿童和青少年。 常见白血病分类 病理变化 临床与病理联系 急 性 粒 细 胞 性 白 血 病(AML) 异常的原始粒细胞明显增生,并可浸润肝、 脾、淋巴结等全身各器官, 镜下各种白血病 细胞主要沿肝窦在小叶内弥漫浸润。 发热、乏力、进行性贫血 出血倾向、肝、脾和淋巴 结肿大等。由于患者免疫 力和抵抗力低下常伴发 口腔、皮肤和肺等部位继 发性细菌和真菌感染。 急 性 淋 巴 母 细 胞 性 白 血 病 (ALL ) 幼稚的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常取代正常骨髓 组织。多数患者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可达 20~ 50%×109 /L(较 AML 为低),可出现多少不等 的异常淋巴母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低于 正常。 淋巴结、脾和肝脏随着病程的进展而 逐渐增大。淋巴结正常结构部分或全部为大 量增生的淋巴母细胞破坏取代,瘤细胞还可 侵及包膜及结外组织。脾脏一般中度肿大, 切面呈暗红色,质软,镜下见红髓中大量淋 巴母细胞浸润,多压迫白髓。肝脏受累时淋 巴母细胞主要浸润于汇管区及其肝窦内。 如全身乏力(贫血所致)、 出血(血小板减少引起) 和感染(粒细胞减少所 致)等 慢 性 粒 细 胞 白 血 病(CML) 约 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有 特征性 ph1 ( Philadelphia )染色体(即 22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长臂)。骨 髓,其次是脾,骨髓细胞数可为正常骨髓的 10~20 倍,以幼稚和成熟的粒细胞为主,髓 母及前髓细胞数常低于 10%,白红细胞之比 显著增大,但红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的绝对 值也有增加,尤其是巨细胞明显增多。脾脏 体积高度肿大(称巨脾症),可达 4000~5000 克。肿大的脾脏可占据腹腔大部,甚至达到 盆腔,镜下脾脏红髓的脾窦内有大量的白血 病细胞浸润,可压迫血管引起梗死 易疲劳、体重减轻,厌食 等。贫血和脾显著肿大是 重要的体征,故部分病人 可首先因脾肿大或脾梗 死而表现左上腹疼痛去 就诊
3 见儿童和青少年。 常见白血病分类 病理变化 临床与病理联系 急 性 粒 细 胞 性 白 血 病(AML) 异常的原始粒细胞明显增生,并可浸润肝、 脾、淋巴结等全身各器官, 镜下各种白血病 细胞主要沿肝窦在小叶内弥漫浸润。 发热、乏力、进行性贫血 出血倾向、肝、脾和淋巴 结肿大等。由于患者免疫 力和抵抗力低下常伴发 口腔、皮肤和肺等部位继 发性细菌和真菌感染。 急 性 淋 巴 母 细 胞 性 白 血 病 (ALL ) 幼稚的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常取代正常骨髓 组织。多数患者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可达 20~ 50%×109 /L(较 AML 为低),可出现多少不等 的异常淋巴母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低于 正常。 淋巴结、脾和肝脏随着病程的进展而 逐渐增大。淋巴结正常结构部分或全部为大 量增生的淋巴母细胞破坏取代,瘤细胞还可 侵及包膜及结外组织。脾脏一般中度肿大, 切面呈暗红色,质软,镜下见红髓中大量淋 巴母细胞浸润,多压迫白髓。肝脏受累时淋 巴母细胞主要浸润于汇管区及其肝窦内。 如全身乏力(贫血所致)、 出血(血小板减少引起) 和感染(粒细胞减少所 致)等 慢 性 粒 细 胞 白 血 病(CML) 约 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有 特征性 ph1 ( Philadelphia )染色体(即 22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长臂)。骨 髓,其次是脾,骨髓细胞数可为正常骨髓的 10~20 倍,以幼稚和成熟的粒细胞为主,髓 母及前髓细胞数常低于 10%,白红细胞之比 显著增大,但红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的绝对 值也有增加,尤其是巨细胞明显增多。脾脏 体积高度肿大(称巨脾症),可达 4000~5000 克。肿大的脾脏可占据腹腔大部,甚至达到 盆腔,镜下脾脏红髓的脾窦内有大量的白血 病细胞浸润,可压迫血管引起梗死 易疲劳、体重减轻,厌食 等。贫血和脾显著肿大是 重要的体征,故部分病人 可首先因脾肿大或脾梗 死而表现左上腹疼痛去 就诊
4 慢 性 淋 巴 细 胞 性 白 血 病 大量接近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增生并浸润淋巴 结和肝、脾器官。白细胞计数可达 30~100 ×109 /L。成熟淋巴细胞比例超过 60%。骨髓 内可见分化良好、大小一致的瘤性小淋巴细 胞大量增生,呈弥漫性或结节性分布,偶见 原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全身淋巴结明显 增大,直径可达数厘米,质地变硬,切面呈 灰白色。镜下正常淋巴组织被小淋巴细胞取 代,但有多个分裂象。脾脏中等肿大,不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显著,早期主要为脾小体 显著增生,严重者可致脾小体及脾髓结构消 失。晚期出现肝肿大,瘤细胞多沿汇管区及 其周围浸润。 疲乏、体重下降、厌食。 多数病人淋巴结及肝脾 肿大。由于正常淋巴细胞 减少,部分病人还可以出 现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及 自身免疫异常等 (三)分析恶性淋巴瘤与白血病的异同。掌握镜影细胞、双核 R-S 细 胞、霍奇金细胞、陷窝细胞形态的特征。 三、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R-S 细胞 2.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3.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4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5.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6.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二)、填空题 1. 恶性淋巴瘤是指发生于 ① 和 ② 组织的恶性肿瘤。 2.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组织类型是 ① 、 ② 、 ③ 和 ④ 。 3. 结节硬化型在病理形态上有 ① 和 ② 2 个特征。 4.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是来源于 ① 细胞的肿瘤,恶性程度较 ② 。 5. 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以 ① 或 ② 增生为特征的疾病,可包括 ③ 增生和 ④ 增生。 6.恶性淋巴瘤细胞是来自于 ① 及其 ② 细胞的肿瘤。 7. 霍奇金淋巴瘤的淋巴细胞为主型好发于 ① ,其组织学特点是以成熟的 ② 增生为主,其中多数来源于 ③ 细胞,并伴有不同程度的 ④ 细 胞增生。 8. 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是起源于 ① 细胞或 ② 细胞组成的恶 性肿瘤。 (三)选择题 [A 型题] 1.引起伯基特淋巴瘤的病毒是 A.EB 病毒 B.Ⅰ型人 T 细胞病毒 C.人乳头状瘤病毒 D.Ⅱ型人 T 细胞病毒
4 慢 性 淋 巴 细 胞 性 白 血 病 大量接近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增生并浸润淋巴 结和肝、脾器官。白细胞计数可达 30~100 ×109 /L。成熟淋巴细胞比例超过 60%。骨髓 内可见分化良好、大小一致的瘤性小淋巴细 胞大量增生,呈弥漫性或结节性分布,偶见 原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全身淋巴结明显 增大,直径可达数厘米,质地变硬,切面呈 灰白色。镜下正常淋巴组织被小淋巴细胞取 代,但有多个分裂象。脾脏中等肿大,不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显著,早期主要为脾小体 显著增生,严重者可致脾小体及脾髓结构消 失。晚期出现肝肿大,瘤细胞多沿汇管区及 其周围浸润。 疲乏、体重下降、厌食。 多数病人淋巴结及肝脾 肿大。由于正常淋巴细胞 减少,部分病人还可以出 现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及 自身免疫异常等 (三)分析恶性淋巴瘤与白血病的异同。掌握镜影细胞、双核 R-S 细 胞、霍奇金细胞、陷窝细胞形态的特征。 三、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R-S 细胞 2.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3.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4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5.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6.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二)、填空题 1. 恶性淋巴瘤是指发生于 ① 和 ② 组织的恶性肿瘤。 2.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组织类型是 ① 、 ② 、 ③ 和 ④ 。 3. 结节硬化型在病理形态上有 ① 和 ② 2 个特征。 4.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是来源于 ① 细胞的肿瘤,恶性程度较 ② 。 5. 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以 ① 或 ② 增生为特征的疾病,可包括 ③ 增生和 ④ 增生。 6.恶性淋巴瘤细胞是来自于 ① 及其 ② 细胞的肿瘤。 7. 霍奇金淋巴瘤的淋巴细胞为主型好发于 ① ,其组织学特点是以成熟的 ② 增生为主,其中多数来源于 ③ 细胞,并伴有不同程度的 ④ 细 胞增生。 8. 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是起源于 ① 细胞或 ② 细胞组成的恶 性肿瘤。 (三)选择题 [A 型题] 1.引起伯基特淋巴瘤的病毒是 A.EB 病毒 B.Ⅰ型人 T 细胞病毒 C.人乳头状瘤病毒 D.Ⅱ型人 T 细胞病毒
5 E.人疱疹病毒 2.引起蕈样霉菌病的病原体是 A.疱疹病毒 B.Ⅱ型人 T 细胞病毒 B.毛霉菌 D.结核杆菌 E.曲菌 *3. 急性白血病最重要和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改变是 A.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B.骨髓幼稚白细胞增多 C.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D.肝内幼稚白细胞浸润 E.淋巴结肿大 4.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特征之一是 A.好发于儿童 B.DNA 多聚酶(TdT)阳性 C.B 细胞起源者居多 D.瘤细胞有嗜苯胺蓝颗粒 E.瘤细胞核染色质粗大、成堆 5.预后较好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肿瘤细胞常起源于 A.成熟 T 细胞 B.成熟 B 细胞 C.早 B 细胞 D.不成熟 T 细胞 E.早期前 B 细胞 6.在骨髓活检组织中,以异形、幼稚巨核细胞为主(大于 30%)的白血病称之 为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巨核细胞型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未分化型急性粒细胞型白病 7.慢性白血病最大的危害性在于 A.巨脾症 B.慢性感染 C.慢性贫血 D.急性变 E.血小板增多 8.可伴有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白血病常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巨脾症最常见于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Ph1 染色体通常发生于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1.Ph1 染色体是指 A.22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长臂 B.22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短臂 C.22 号染色体短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长臂 D.21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长臂 E.21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短臂
5 E.人疱疹病毒 2.引起蕈样霉菌病的病原体是 A.疱疹病毒 B.Ⅱ型人 T 细胞病毒 B.毛霉菌 D.结核杆菌 E.曲菌 *3. 急性白血病最重要和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改变是 A.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B.骨髓幼稚白细胞增多 C.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D.肝内幼稚白细胞浸润 E.淋巴结肿大 4.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特征之一是 A.好发于儿童 B.DNA 多聚酶(TdT)阳性 C.B 细胞起源者居多 D.瘤细胞有嗜苯胺蓝颗粒 E.瘤细胞核染色质粗大、成堆 5.预后较好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肿瘤细胞常起源于 A.成熟 T 细胞 B.成熟 B 细胞 C.早 B 细胞 D.不成熟 T 细胞 E.早期前 B 细胞 6.在骨髓活检组织中,以异形、幼稚巨核细胞为主(大于 30%)的白血病称之 为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巨核细胞型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未分化型急性粒细胞型白病 7.慢性白血病最大的危害性在于 A.巨脾症 B.慢性感染 C.慢性贫血 D.急性变 E.血小板增多 8.可伴有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白血病常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巨脾症最常见于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Ph1 染色体通常发生于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1.Ph1 染色体是指 A.22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长臂 B.22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短臂 C.22 号染色体短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长臂 D.21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长臂 E.21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短臂
6 12.确诊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细胞是 A.幼稚淋巴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免疫母细胞 D.多形性组织细胞 E.R-S 细胞 13.陷窝细胞是一种形态变异的 A.变异的淋巴细胞 B.形态特殊的白血病细胞 C.变异的 R-S 细胞 D.变异的成纤维细胞 E.多形核瘤样细胞 14.预后最好的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是 A.淋巴细胞为主型 B.混合细胞型 C.淋巴细胞消减型 D.网状型的结节硬化型 E.弥漫纤维化型的结节硬化型 15.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可随病情的发展相互转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A.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为主型 B.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 C.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D.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 E.淋巴细胞消减型→结节硬化型 16.主要由 T 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 A.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C.滤泡型淋巴瘤 D.伯基特淋巴瘤 E.套细胞淋巴瘤 17.可合并白血病的淋巴瘤主要是 A.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C.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D.伯基特淋巴瘤 E.骨髓瘤 18.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非 B 细胞起源的肿瘤细胞是 A.小核裂细胞 B.大无核裂细胞 C.大核裂细胞 D.曲核细胞 E.小无核裂细胞 19.滤泡型淋巴瘤起源于 B 细胞,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 A.小核裂细胞为主型 B.大无核裂细胞为主型 C.大核裂细胞为主型 D.免疫母细胞型 E.小无核裂细胞为主型 20.淋巴瘤以 B 细胞起源居多,非 B 细胞的标记物是 A.表面球蛋白 B.CD19 C.CD7 D.CD20 E.CD10 21.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中的 A.骨母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破骨细胞 D.浆细胞 E.成纤维细胞
6 12.确诊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细胞是 A.幼稚淋巴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免疫母细胞 D.多形性组织细胞 E.R-S 细胞 13.陷窝细胞是一种形态变异的 A.变异的淋巴细胞 B.形态特殊的白血病细胞 C.变异的 R-S 细胞 D.变异的成纤维细胞 E.多形核瘤样细胞 14.预后最好的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是 A.淋巴细胞为主型 B.混合细胞型 C.淋巴细胞消减型 D.网状型的结节硬化型 E.弥漫纤维化型的结节硬化型 15.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可随病情的发展相互转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A.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为主型 B.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 C.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D.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 E.淋巴细胞消减型→结节硬化型 16.主要由 T 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 A.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C.滤泡型淋巴瘤 D.伯基特淋巴瘤 E.套细胞淋巴瘤 17.可合并白血病的淋巴瘤主要是 A.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C.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D.伯基特淋巴瘤 E.骨髓瘤 18.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非 B 细胞起源的肿瘤细胞是 A.小核裂细胞 B.大无核裂细胞 C.大核裂细胞 D.曲核细胞 E.小无核裂细胞 19.滤泡型淋巴瘤起源于 B 细胞,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 A.小核裂细胞为主型 B.大无核裂细胞为主型 C.大核裂细胞为主型 D.免疫母细胞型 E.小无核裂细胞为主型 20.淋巴瘤以 B 细胞起源居多,非 B 细胞的标记物是 A.表面球蛋白 B.CD19 C.CD7 D.CD20 E.CD10 21.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中的 A.骨母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破骨细胞 D.浆细胞 E.成纤维细胞
7 22.本-周(Bence-Jone)蛋白是一种 A.免疫球蛋白重链 B.免疫球蛋白 C.免疫球蛋白轻链 D.变性白蛋白 E.纤维蛋白溶解产物 23.非郎格罕组织细胞起源的肿瘤是 A.Letterer-Siwe 综合征 B.Hand-Shuller-Christian 病 C.嗜酸性肉芽肿 D.恶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 E.多灶性嗜酸性肉芽肿 [B 型题] 24-28. A.Ph1染色体 B.满天星现象 C.R-S 细胞 D. 原始粒细胞明显增生 E. 最常见于儿童 24. 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 25. 霍奇金淋巴瘤 26. 伯基特淋巴瘤 27.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9-34 A. 来源于成熟细胞 B. 陷窝细胞 C. 多见于中年人 D. 流行于非洲地区 E. 大量白细胞增生,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F.巨脾症 29. 滤泡型淋巴瘤 30. 伯基特淋巴瘤 31.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2. 类白血病反应 33. 霍奇金淋巴瘤 *34.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X 型题] 35.与白血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 A.放射线 B.遗传 C.病毒 D.吸烟 E.化学药物 *36.关于急性白血病的正确描述为 A.青少年多见 B.致死性 C.起病急剧 D.外周血红细胞增多 E.瘤细胞分化差 *37.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包括 A.胞质内有粗大的 PAS 阳性聚集物 B.粗大、成堆核染色质 C.DNA 多聚酶阳性 D.胞质内有嗜苯胺蓝颗粒 E.CD19 多呈阳性 38.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的特点包括 A.核染色质纤细 B.DNA 多聚酶多呈阳性
7 22.本-周(Bence-Jone)蛋白是一种 A.免疫球蛋白重链 B.免疫球蛋白 C.免疫球蛋白轻链 D.变性白蛋白 E.纤维蛋白溶解产物 23.非郎格罕组织细胞起源的肿瘤是 A.Letterer-Siwe 综合征 B.Hand-Shuller-Christian 病 C.嗜酸性肉芽肿 D.恶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 E.多灶性嗜酸性肉芽肿 [B 型题] 24-28. A.Ph1染色体 B.满天星现象 C.R-S 细胞 D. 原始粒细胞明显增生 E. 最常见于儿童 24. 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 25. 霍奇金淋巴瘤 26. 伯基特淋巴瘤 27.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9-34 A. 来源于成熟细胞 B. 陷窝细胞 C. 多见于中年人 D. 流行于非洲地区 E. 大量白细胞增生,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F.巨脾症 29. 滤泡型淋巴瘤 30. 伯基特淋巴瘤 31.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2. 类白血病反应 33. 霍奇金淋巴瘤 *34.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X 型题] 35.与白血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 A.放射线 B.遗传 C.病毒 D.吸烟 E.化学药物 *36.关于急性白血病的正确描述为 A.青少年多见 B.致死性 C.起病急剧 D.外周血红细胞增多 E.瘤细胞分化差 *37.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包括 A.胞质内有粗大的 PAS 阳性聚集物 B.粗大、成堆核染色质 C.DNA 多聚酶阳性 D.胞质内有嗜苯胺蓝颗粒 E.CD19 多呈阳性 38.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的特点包括 A.核染色质纤细 B.DNA 多聚酶多呈阳性
8 C.无核仁 D.非特异性脂酶常阳性 E.胞质髓过氧化物酶阳性 39.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正确描述包括 A.好发于 50 岁以上者 B.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者少见 C.B 细胞起源居多 D.瘤细胞多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 E.可表达 CD5 40.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点 A.成年人多见 B.可发生急变 C.瘤细胞有特征性 Ph1 染色体 D.可合并血小板增多症 E.瘤细胞多为幼稚或成熟粒细胞 41.恶性淋巴瘤的细胞起源可为多种,包括 A.T 细胞 B.浆细胞 C.B 细胞 D.淋巴管内皮细胞 E.组织细胞 *42.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组织学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有 A.R-S 细胞 B.大量炎症细胞 C.大量分化不成熟细胞 D.核分裂相少见 E.异形组织细胞 43.有关 R-S 细胞的正确描述是 A.双核或多核 B.核仁大而红染 C.核仁周围有空晕 D.胞质少 E.形成镜影细胞 44.符合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 A.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 B.常伴坏死和纤维化 C.R-S 细胞多不典型 D.预后较差 E.可伴有组织细胞增生 45.符合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 A.淋巴细胞显著减少 B.R-S 细胞少见 C.多见于老年患者 D.预后较好 E.此型最多见 46.符合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 A.有大量 R-S 细胞 B.有大量非肿瘤性炎症细胞 C.无坏死和纤维化 D.起病时常有播散病灶 E.爆米花细胞多见 47.符合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 A.形成陷窝细胞 B.存在胶原纤维索 C.好发于年轻男性 D.典型 R-S 细胞多见 E.本型最常见 *48.符合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为 A.肿瘤起源于 B 淋巴细胞 B.瘤细胞形态幼稚 C.淋巴窦内充满瘤细胞 D.淋巴结结构可全部消失 E.可表达 T 细胞抗原 CD5 49.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特点是 A.多为 B 细胞来源 B.起源于胸腺 C.多为 T 细胞来源 D.青少年多见
8 C.无核仁 D.非特异性脂酶常阳性 E.胞质髓过氧化物酶阳性 39.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正确描述包括 A.好发于 50 岁以上者 B.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者少见 C.B 细胞起源居多 D.瘤细胞多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 E.可表达 CD5 40.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点 A.成年人多见 B.可发生急变 C.瘤细胞有特征性 Ph1 染色体 D.可合并血小板增多症 E.瘤细胞多为幼稚或成熟粒细胞 41.恶性淋巴瘤的细胞起源可为多种,包括 A.T 细胞 B.浆细胞 C.B 细胞 D.淋巴管内皮细胞 E.组织细胞 *42.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组织学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有 A.R-S 细胞 B.大量炎症细胞 C.大量分化不成熟细胞 D.核分裂相少见 E.异形组织细胞 43.有关 R-S 细胞的正确描述是 A.双核或多核 B.核仁大而红染 C.核仁周围有空晕 D.胞质少 E.形成镜影细胞 44.符合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 A.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 B.常伴坏死和纤维化 C.R-S 细胞多不典型 D.预后较差 E.可伴有组织细胞增生 45.符合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 A.淋巴细胞显著减少 B.R-S 细胞少见 C.多见于老年患者 D.预后较好 E.此型最多见 46.符合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 A.有大量 R-S 细胞 B.有大量非肿瘤性炎症细胞 C.无坏死和纤维化 D.起病时常有播散病灶 E.爆米花细胞多见 47.符合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 A.形成陷窝细胞 B.存在胶原纤维索 C.好发于年轻男性 D.典型 R-S 细胞多见 E.本型最常见 *48.符合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为 A.肿瘤起源于 B 淋巴细胞 B.瘤细胞形态幼稚 C.淋巴窦内充满瘤细胞 D.淋巴结结构可全部消失 E.可表达 T 细胞抗原 CD5 49.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特点是 A.多为 B 细胞来源 B.起源于胸腺 C.多为 T 细胞来源 D.青少年多见
9 E.预后差 50.符合伯基特淋巴瘤的特点是 A.多起源于淋巴结 B.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 C.肿瘤细胞多样性 D.可形成星空状图象 E.肿瘤由未分化 T 细胞构成 *51.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特点的是 A.起源于骨髓浆细胞 B.骨髓中可见大量幼稚浆细胞增生 C.患者血浆中出现高水平单克隆源性抗体 D.尿中本-周蛋白可呈阳性 E.是一种良性肿瘤 52.郎格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形态特点包括 A.胞质丰富、有空泡 B.HLA-DR 抗原阳性 C.胞质内有 HX(birbeck 颗粒)小体 D.CD1 抗原阳性 E.核呈空泡状 (四)问答题 简述霍奇金淋巴瘤的类型及其预后 (五)分析题 比较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区别
9 E.预后差 50.符合伯基特淋巴瘤的特点是 A.多起源于淋巴结 B.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 C.肿瘤细胞多样性 D.可形成星空状图象 E.肿瘤由未分化 T 细胞构成 *51.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特点的是 A.起源于骨髓浆细胞 B.骨髓中可见大量幼稚浆细胞增生 C.患者血浆中出现高水平单克隆源性抗体 D.尿中本-周蛋白可呈阳性 E.是一种良性肿瘤 52.郎格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形态特点包括 A.胞质丰富、有空泡 B.HLA-DR 抗原阳性 C.胞质内有 HX(birbeck 颗粒)小体 D.CD1 抗原阳性 E.核呈空泡状 (四)问答题 简述霍奇金淋巴瘤的类型及其预后 (五)分析题 比较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区别
10 四、答案及注释 (一)概念和名词 1. 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的瘤巨细胞,细胞体积大,直径约为 15~45μm, 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略呈嗜酸性,核大、圆形,多核或双核,核染色质 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排列疏松,核内有一粗大的嗜酸性核仁,周围有空晕, 典型 R-S 细胞多以两核并列,称为“镜影”细胞。 2. 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浆细胞增生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一个显著的临床特点是患者血浆内出现高水平的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或片 段。 3. 好发于 12~14 岁儿童,主要流行于非洲地区,肿瘤由未分化、中等大小的 B 细胞构成, 对大剂量化疗治疗有效。 4. 发生在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情况, 大量白细胞增生,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达 50×109 /L 以上,并有幼稚细 胞出现。但一般无明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5. 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恶性淋巴瘤,肿瘤细胞具有特征性的瘤巨细胞,即 R-S 细 胞。 6. 来源于骨髓中粒细胞系的各分化阶段细胞,部分病例也可能起源于多潜能性 干细胞。约 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有特征性 ph1 ( Philadelphia ) 染色体。 (二)填空题 1. ①淋巴结 ②结外淋巴组织 2. ①结节硬化型 ②混合细胞型 ③淋巴细胞为主型 ④淋巴细胞减少型 3. ①存在较多的陷窝细胞 ②存在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 4. ①成熟淋巴 ②低 5. ①组织细胞 ②巨噬细胞 ③淋巴结反应性组织细胞 ④肿瘤性组织细胞 6. ①淋巴细胞(T 细胞、B 细胞或自然杀伤〈NK〉细胞) ②前体 7. ①年轻男性 ②淋巴细胞 ③B 细胞 ④组织 8. ①不成熟的前体 B ②前体 T (三)选择题 [A 型题] 1.A 2.B 3.B 外周血血细胞增多可见于感染性疾病;骨髓巨细胞减少可见于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淋巴结肿大可由多种感染、肿瘤性疾病 引起;肝内幼稚白细胞浸润也可见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故 B 是最佳答 案。 4.D 5.E 6.C 7.D 8.E 9.E 10.B 11.A 12.E 13.C 14.A 15.D 16.B 17.B 18.D 19.A 20.C 21.D 22.C 23.D [B 型题] 24.E 25.C 26.B 27.D 28.A 约 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有特征性 ph1 ( Philadelphia )染色 体(即 22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长臂)。 29.C 30.D 31.A 32.E 33.B
10 四、答案及注释 (一)概念和名词 1. 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的瘤巨细胞,细胞体积大,直径约为 15~45μm, 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略呈嗜酸性,核大、圆形,多核或双核,核染色质 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排列疏松,核内有一粗大的嗜酸性核仁,周围有空晕, 典型 R-S 细胞多以两核并列,称为“镜影”细胞。 2. 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浆细胞增生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一个显著的临床特点是患者血浆内出现高水平的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或片 段。 3. 好发于 12~14 岁儿童,主要流行于非洲地区,肿瘤由未分化、中等大小的 B 细胞构成, 对大剂量化疗治疗有效。 4. 发生在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情况, 大量白细胞增生,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达 50×109 /L 以上,并有幼稚细 胞出现。但一般无明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5. 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恶性淋巴瘤,肿瘤细胞具有特征性的瘤巨细胞,即 R-S 细 胞。 6. 来源于骨髓中粒细胞系的各分化阶段细胞,部分病例也可能起源于多潜能性 干细胞。约 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有特征性 ph1 ( Philadelphia ) 染色体。 (二)填空题 1. ①淋巴结 ②结外淋巴组织 2. ①结节硬化型 ②混合细胞型 ③淋巴细胞为主型 ④淋巴细胞减少型 3. ①存在较多的陷窝细胞 ②存在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 4. ①成熟淋巴 ②低 5. ①组织细胞 ②巨噬细胞 ③淋巴结反应性组织细胞 ④肿瘤性组织细胞 6. ①淋巴细胞(T 细胞、B 细胞或自然杀伤〈NK〉细胞) ②前体 7. ①年轻男性 ②淋巴细胞 ③B 细胞 ④组织 8. ①不成熟的前体 B ②前体 T (三)选择题 [A 型题] 1.A 2.B 3.B 外周血血细胞增多可见于感染性疾病;骨髓巨细胞减少可见于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淋巴结肿大可由多种感染、肿瘤性疾病 引起;肝内幼稚白细胞浸润也可见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故 B 是最佳答 案。 4.D 5.E 6.C 7.D 8.E 9.E 10.B 11.A 12.E 13.C 14.A 15.D 16.B 17.B 18.D 19.A 20.C 21.D 22.C 23.D [B 型题] 24.E 25.C 26.B 27.D 28.A 约 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有特征性 ph1 ( Philadelphia )染色 体(即 22 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 9 号染色体长臂)。 29.C 30.D 31.A 32.E 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