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传染病 一、 基本要求 1 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 2 掌握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3 掌握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4 了解麻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 了解伤寒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熟悉其发病机制,掌握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 系、并发症和结局。 6 了解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熟悉其发病机制,掌握急性、中毒性和慢性痢疾 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7 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8 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9 了解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知识点纲要 (一)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以慢性肉芽肿形成为病变特点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可发生 于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最常见。 1.病因、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 结核病的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 (1)基本病理变化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多发生于结核病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细菌量多,毒力 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此型病变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 脑膜等部位。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发生于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表现为以 增生性改变为主,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结核结节。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是干酪样坏死,周围 是由上皮样细胞、郎罕(langhans)巨细胞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 成纤维细胞构成。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当感染的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变态 反应强烈时,上述渗出为主或增生为主的病变可继发干酪样坏死。坏死灶因含脂质较多而呈 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故称为干酪样坏死。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 物。干酪样坏死的形态特点对结核病的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干酪样坏死物中大都含有 一定量的结核杆菌,可成为结核杆菌在体内播散的来源。 (2)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1)转向愈合 ① 吸收消散:是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渗出物经病灶附近淋巴道吸收,病灶缩小 或消散。 ② 纤维化、钙化:增生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可完全纤维化,较大的干酪样坏死 灶难以完全纤维化,则发生包裹,继而钙化。完全纤维化的病灶内,无结核杆菌存 活,钙化的结核病灶内常有少量结核杆菌存活。 2 ) 转向恶化 ① 浸润进展:疾病恶化进展时,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其范围不断扩大,继发干 酪样坏死。 ② 溶解播散:病情恶化时,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半流体物质,经体内自然管道(如支 气管、输尿管等)从原发部位排出,形成空洞。空洞内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含大量结核杆菌
第十五章 传染病 一、 基本要求 1 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 2 掌握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3 掌握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4 了解麻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 了解伤寒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熟悉其发病机制,掌握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 系、并发症和结局。 6 了解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熟悉其发病机制,掌握急性、中毒性和慢性痢疾 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7 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8 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9 了解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二、知识点纲要 (一)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以慢性肉芽肿形成为病变特点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可发生 于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最常见。 1.病因、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 结核病的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 (1)基本病理变化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多发生于结核病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细菌量多,毒力 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此型病变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 脑膜等部位。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发生于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表现为以 增生性改变为主,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结核结节。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是干酪样坏死,周围 是由上皮样细胞、郎罕(langhans)巨细胞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 成纤维细胞构成。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当感染的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变态 反应强烈时,上述渗出为主或增生为主的病变可继发干酪样坏死。坏死灶因含脂质较多而呈 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故称为干酪样坏死。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 物。干酪样坏死的形态特点对结核病的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干酪样坏死物中大都含有 一定量的结核杆菌,可成为结核杆菌在体内播散的来源。 (2)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1)转向愈合 ① 吸收消散:是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渗出物经病灶附近淋巴道吸收,病灶缩小 或消散。 ② 纤维化、钙化:增生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可完全纤维化,较大的干酪样坏死 灶难以完全纤维化,则发生包裹,继而钙化。完全纤维化的病灶内,无结核杆菌存 活,钙化的结核病灶内常有少量结核杆菌存活。 2 ) 转向恶化 ① 浸润进展:疾病恶化进展时,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其范围不断扩大,继发干 酪样坏死。 ② 溶解播散:病情恶化时,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半流体物质,经体内自然管道(如支 气管、输尿管等)从原发部位排出,形成空洞。空洞内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含大量结核杆菌
可通过自然管道播散到其他部位,造成新的结核病灶发生。 2.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是结核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 性肺结核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再次感 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年人。 (1) 原发性肺结核病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征是形成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 炎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 (2) 继发性肺结核病 根据其病变特点和临床经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局灶型肺结核 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病变。镜下以增生性病变为主,中央为 干酪样坏死。属非活动性结核病。 2)浸润型肺结核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病灶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中央有干酪样 坏死,周围有广泛的病灶周围炎。如病变恶化,病灶局部形成急性空洞。如果急性空洞经久 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是成年人慢性肺结核的常见类型,病变有以下特点:肺内 形成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病变复杂多样,晚期肺组织破坏严重,广泛纤 维化。 空洞性病变与支气管相通,可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称为开放型肺结核。 4)干酪性肺炎 是一种病情危重的肺结核病。按病灶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小叶性和大叶 性干酪性肺炎。 5)结核球 结核球是指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6) 结核性胸膜炎 按病变性质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以湿性结核性胸膜炎常见。 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在发病过程、病理变化等许多方面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表 15-1)。 表 15-1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比较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 再次 发病人群 儿童 成年人 机体的免疫力或过敏性 开始时无,后逐渐发生 有 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 病变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并存 播散途径 多由淋巴道或血道 多由支气管 病程、预后 短,大多自愈 长,波动性,需积极 治疗 (3)血源播散性结核病的类型: 1)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2)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3)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4)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5)肺外结核病 除淋巴结结核、消化道结核和皮肤结核外,多由原发性肺结核病血源 播散所形成的潜伏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3.肺外结核病
可通过自然管道播散到其他部位,造成新的结核病灶发生。 2.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是结核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 性肺结核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再次感 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年人。 (1) 原发性肺结核病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征是形成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 炎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 (2) 继发性肺结核病 根据其病变特点和临床经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局灶型肺结核 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病变。镜下以增生性病变为主,中央为 干酪样坏死。属非活动性结核病。 2)浸润型肺结核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病灶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中央有干酪样 坏死,周围有广泛的病灶周围炎。如病变恶化,病灶局部形成急性空洞。如果急性空洞经久 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是成年人慢性肺结核的常见类型,病变有以下特点:肺内 形成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病变复杂多样,晚期肺组织破坏严重,广泛纤 维化。 空洞性病变与支气管相通,可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称为开放型肺结核。 4)干酪性肺炎 是一种病情危重的肺结核病。按病灶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小叶性和大叶 性干酪性肺炎。 5)结核球 结核球是指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6) 结核性胸膜炎 按病变性质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以湿性结核性胸膜炎常见。 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在发病过程、病理变化等许多方面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表 15-1)。 表 15-1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比较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 再次 发病人群 儿童 成年人 机体的免疫力或过敏性 开始时无,后逐渐发生 有 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 病变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并存 播散途径 多由淋巴道或血道 多由支气管 病程、预后 短,大多自愈 长,波动性,需积极 治疗 (3)血源播散性结核病的类型: 1)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2)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3)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4)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5)肺外结核病 除淋巴结结核、消化道结核和皮肤结核外,多由原发性肺结核病血源 播散所形成的潜伏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3.肺外结核病
(1)肠结核病 肠结核原发综合征:肠的原发性结核性溃疡、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结 核可发生于任何肠段,但以回盲部最常见,分为两型。 1) 溃疡型 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当溃疡愈合后因 瘢痕收缩而致肠腔狭窄。 2) 增生型 病变特点是肠壁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显著增生致使肠壁 高度肥厚,肠腔狭窄。 (2)结核性腹膜炎 分干性和湿性两型,以混合型多见。其共同病变特征是腹膜上密布无数结核性小结节。 干性结核性腹膜炎时,因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机化而引起腹腔内脏器广泛粘连。湿性结核性 腹膜炎可出现大量腹水。 (3)结核性脑膜炎 脑底的病变最明显。肉眼观,在脑桥、脚间池、视神经交叉的大脑外侧裂等处的蛛网膜 下腔内可见多量灰黄色混浊的胶冻样渗出物存在。 4.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1)肾结核病 病变起始于肾皮、髓质交界处或肾锥体乳头→结核性空洞→干酪样坏 死物随尿液下行→输尿管和膀胱受到波及→膀胱三角区最先受累→影响健侧的输尿管口→ 健肾输尿管阻塞→健肾功能受损。 (2) 生殖系统结核病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主要见于附睾,附睾结核是男性不育的 重要原因之一。女性生殖系统结核以输卵管结核最多见,是女性不孕的原因之 一。 5.骨、关节结核病 (1)骨结核 骨结核主要侵犯脊椎骨、指骨及长骨骨骺等部位。干酪样坏死→ “冷脓 肿”→经久不愈的窦道。 脊椎结核是骨结核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第 10 胸椎至第 2 腰椎。 (2)关节结核 6. 淋巴结结核病 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常见。淋巴结常常成群受累。 (二)麻风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英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其病变可分结核样型、 瘤型两型和界线类、未定类两类。结核样型麻风在真皮中的病变类似结核结节,但极少有干 酪样坏死,神经干的病变常有干酪样坏死。瘤型麻风病变为由多量泡沫细胞组成的肉芽肿。 界限类麻风的免疫反应介于结核样型和瘤型之间,病灶中有两型病变的特征。未定类麻风是 麻风病的早期改变,病变非特异性。 (三)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增生。 以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显著。 1.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伤寒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特别是回肠末段淋 巴组织。主要表现为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属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的巨噬细胞→伤寒细 胞→伤寒肉芽肿,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 (1)肠道病变 主要发生在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 1)髓样肿胀期: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似脑回状。 2)坏死期:髓样肿胀处肠粘膜发生坏死。 3)溃疡期:坏死肠粘膜脱落形成溃疡。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管的长 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的溃疡小而圆
(1)肠结核病 肠结核原发综合征:肠的原发性结核性溃疡、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结 核可发生于任何肠段,但以回盲部最常见,分为两型。 1) 溃疡型 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当溃疡愈合后因 瘢痕收缩而致肠腔狭窄。 2) 增生型 病变特点是肠壁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显著增生致使肠壁 高度肥厚,肠腔狭窄。 (2)结核性腹膜炎 分干性和湿性两型,以混合型多见。其共同病变特征是腹膜上密布无数结核性小结节。 干性结核性腹膜炎时,因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机化而引起腹腔内脏器广泛粘连。湿性结核性 腹膜炎可出现大量腹水。 (3)结核性脑膜炎 脑底的病变最明显。肉眼观,在脑桥、脚间池、视神经交叉的大脑外侧裂等处的蛛网膜 下腔内可见多量灰黄色混浊的胶冻样渗出物存在。 4.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1)肾结核病 病变起始于肾皮、髓质交界处或肾锥体乳头→结核性空洞→干酪样坏 死物随尿液下行→输尿管和膀胱受到波及→膀胱三角区最先受累→影响健侧的输尿管口→ 健肾输尿管阻塞→健肾功能受损。 (2) 生殖系统结核病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主要见于附睾,附睾结核是男性不育的 重要原因之一。女性生殖系统结核以输卵管结核最多见,是女性不孕的原因之 一。 5.骨、关节结核病 (1)骨结核 骨结核主要侵犯脊椎骨、指骨及长骨骨骺等部位。干酪样坏死→ “冷脓 肿”→经久不愈的窦道。 脊椎结核是骨结核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第 10 胸椎至第 2 腰椎。 (2)关节结核 6. 淋巴结结核病 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常见。淋巴结常常成群受累。 (二)麻风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英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其病变可分结核样型、 瘤型两型和界线类、未定类两类。结核样型麻风在真皮中的病变类似结核结节,但极少有干 酪样坏死,神经干的病变常有干酪样坏死。瘤型麻风病变为由多量泡沫细胞组成的肉芽肿。 界限类麻风的免疫反应介于结核样型和瘤型之间,病灶中有两型病变的特征。未定类麻风是 麻风病的早期改变,病变非特异性。 (三)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增生。 以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显著。 1.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伤寒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特别是回肠末段淋 巴组织。主要表现为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属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的巨噬细胞→伤寒细 胞→伤寒肉芽肿,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 (1)肠道病变 主要发生在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 1)髓样肿胀期: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似脑回状。 2)坏死期:髓样肿胀处肠粘膜发生坏死。 3)溃疡期:坏死肠粘膜脱落形成溃疡。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管的长 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的溃疡小而圆
4) 愈合期:肉芽组织增生修复溃疡面。 (2)其他病变 伤寒患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败血症、肠穿孔和肠出血是本 病的重要死亡原因。 (四)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 并形成假膜为特征。 1.病因和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释放内毒素使肠粘膜产生溃疡。志贺氏菌释放的外毒素是 引起水样腹泻的主要原因。 2. 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 重。 (1)急性细菌性痢疾 早期表现为急性卡他性炎,随后出现特征性假膜性炎、溃疡形 成,最后愈合。 病变肠管蠕动增强、痉挛→阵发性腹痛、腹泻等症状。炎症刺激直肠壁→里急后重和排 便次数增多。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变不稳定,时好时坏,新旧病灶同时存在。 (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其特征是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但肠道病变轻微。 (五)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现在认为钩端螺旋体毒素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病变是本病的基础。 2.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变主要累及全身毛细血管,造成不同程 度的循环障碍和出血,以及广泛的实质器官的变性坏死而导致功能障碍: (1) 肺 主要表现为肺出血。是近年来无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 (2) 肝 主要是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小灶状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和小胆管淤 胆。 (3) 肾 主要是间质性肾炎和肾上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 (4) 心脏 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变性,灶状坏死。 (5) 横纹肌 主要表现为肌纤维节段性肿胀、变性、横纹消失等改变。以腓肠肌病变 最明显。 (6) 神经系统 主要是脑膜及脑实质充血、水肿、出血、炎细胞浸润和神经细胞变性。 (六)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汉坦(Hantaan)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 现为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治疗不及时或重症者在短期内死于急性肾功能 衰竭。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是感染汉坦病毒引起。其机制为,病毒复制→释放新抗原→免 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生物活性因子→血管通透性升高→低血容量休克。 2.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基本病变是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脱落和纤维素样坏死。可见广泛皮肤和各脏器出血。肾 上腺髓质出血、脑垂体前叶出血和右心房、右心耳内膜下大片出血,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七) 性传播性疾病 1.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由 HPV 引起的良性疣状物。好发于温暖潮湿的粘膜和皮肤交界 处。男性主要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系带、尿道口和肛门附近。女性常见于小阴唇、阴蒂、 会阴及肛周。也可见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早期病变为小而尖的突起,淡红,质软,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颗粒。镜下棘细胞层出
4) 愈合期:肉芽组织增生修复溃疡面。 (2)其他病变 伤寒患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败血症、肠穿孔和肠出血是本 病的重要死亡原因。 (四)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 并形成假膜为特征。 1.病因和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释放内毒素使肠粘膜产生溃疡。志贺氏菌释放的外毒素是 引起水样腹泻的主要原因。 2. 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 重。 (1)急性细菌性痢疾 早期表现为急性卡他性炎,随后出现特征性假膜性炎、溃疡形 成,最后愈合。 病变肠管蠕动增强、痉挛→阵发性腹痛、腹泻等症状。炎症刺激直肠壁→里急后重和排 便次数增多。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变不稳定,时好时坏,新旧病灶同时存在。 (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其特征是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但肠道病变轻微。 (五)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现在认为钩端螺旋体毒素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病变是本病的基础。 2.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变主要累及全身毛细血管,造成不同程 度的循环障碍和出血,以及广泛的实质器官的变性坏死而导致功能障碍: (1) 肺 主要表现为肺出血。是近年来无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 (2) 肝 主要是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小灶状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和小胆管淤 胆。 (3) 肾 主要是间质性肾炎和肾上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 (4) 心脏 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变性,灶状坏死。 (5) 横纹肌 主要表现为肌纤维节段性肿胀、变性、横纹消失等改变。以腓肠肌病变 最明显。 (6) 神经系统 主要是脑膜及脑实质充血、水肿、出血、炎细胞浸润和神经细胞变性。 (六)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汉坦(Hantaan)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 现为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治疗不及时或重症者在短期内死于急性肾功能 衰竭。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是感染汉坦病毒引起。其机制为,病毒复制→释放新抗原→免 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生物活性因子→血管通透性升高→低血容量休克。 2.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基本病变是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脱落和纤维素样坏死。可见广泛皮肤和各脏器出血。肾 上腺髓质出血、脑垂体前叶出血和右心房、右心耳内膜下大片出血,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七) 性传播性疾病 1.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由 HPV 引起的良性疣状物。好发于温暖潮湿的粘膜和皮肤交界 处。男性主要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系带、尿道口和肛门附近。女性常见于小阴唇、阴蒂、 会阴及肛周。也可见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早期病变为小而尖的突起,淡红,质软,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颗粒。镜下棘细胞层出
现凹空细胞有助于诊断。电镜下可见核内病毒颗粒。 2.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主要累及泌 尿生殖系统。 淋球菌对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具有特别的亲和力,故主要侵犯泌尿生殖系统。 男性病变一般从前尿道开始,逆行蔓延到后尿道,波及前列腺、精囊和附睾。临床主要 表现尿道口脓性分泌物溢出。女性病变主要累及外阴、阴道腺体、子宫颈内膜等部位。 3.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基本病变是小动脉内膜炎、血管周围 炎和梅素肉芽肿形成。 (1)病因和传播途径 梅毒的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后天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 体经胎盘感染胎儿所致。梅毒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2)基本病变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 浆细胞的恒定出现是本病变特征之一。 2)树胶样肿 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中央的凝固性坏死类似干酪样坏死,但不如干 酪样坏死那么彻底。坏死灶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噬细胞 较少。树胶样肿可被吸收、纤维化,但绝少钙化,这与结核结节不同。 (3)病程分期 1) 后天性梅毒 后天性梅毒的病程经过可分一、二、三期。一、二期梅毒称早期梅毒, 具传染性,三期梅毒称晚期梅毒,因累及内脏,又称内脏梅毒。 第一期梅毒 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形成硬性下疳。 第二期梅毒 梅毒螺旋体→免疫复合物沉积→梅毒疹及全身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梅 毒疹在镜下呈典型的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 第三期梅毒 病变累及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特征性的树胶样肿形 成、纤维化造成器官的变形和功能障碍。 2)先天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可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二种。 (八) 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简称,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性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致命性传染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HIV 感染是 AIDS 的病因。HIV→血液→与 CD4 +T 细胞表面的 CD4 分子受体结合→进入细胞→逆转录成前病毒 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产生新的病毒颗 粒→新的病毒颗粒以出芽方式逸出 CD4 +T 细胞,同时造成 CD4 +T 细胞溶解和死亡(大量 CD4 +T 细胞受到破坏)。 2.AIDS 传播途径 AIDS 的传染源是 AIDS 患者及 HIV 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是:① 性 传播;② 输血或血制品传播;③ 注射针头或医用器械传播;④ 静脉注射吸毒;⑤ 围产期 传播;⑥ 其他。 3.病理变化 (1) 免疫学损害的形态学表现 淋巴结病变早期表现为明显增生→淋巴结构逐渐被 破坏→淋巴结结构完全消失。 (2)感染 AIDS 患者对各种病原体都非常敏感,可同时存在多种混合感染。 (3)肿瘤 1)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发病率增高;2) Kapossi 肉瘤 发病率明显增高。 (4)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包括 AIDS 脑病、机会感染和机会性肿瘤。 4.临床病理联系 从 HIV 感染到 AIDS 发病,大致可分三个临床阶段:①潜伏期,感 染 HIV3-6 周后,患者出现咽痛、发热和肌肉酸痛等表现。血中可检测到抗 HIV 抗体。②AIDS
现凹空细胞有助于诊断。电镜下可见核内病毒颗粒。 2.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主要累及泌 尿生殖系统。 淋球菌对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具有特别的亲和力,故主要侵犯泌尿生殖系统。 男性病变一般从前尿道开始,逆行蔓延到后尿道,波及前列腺、精囊和附睾。临床主要 表现尿道口脓性分泌物溢出。女性病变主要累及外阴、阴道腺体、子宫颈内膜等部位。 3.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基本病变是小动脉内膜炎、血管周围 炎和梅素肉芽肿形成。 (1)病因和传播途径 梅毒的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后天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 体经胎盘感染胎儿所致。梅毒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2)基本病变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 浆细胞的恒定出现是本病变特征之一。 2)树胶样肿 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中央的凝固性坏死类似干酪样坏死,但不如干 酪样坏死那么彻底。坏死灶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噬细胞 较少。树胶样肿可被吸收、纤维化,但绝少钙化,这与结核结节不同。 (3)病程分期 1) 后天性梅毒 后天性梅毒的病程经过可分一、二、三期。一、二期梅毒称早期梅毒, 具传染性,三期梅毒称晚期梅毒,因累及内脏,又称内脏梅毒。 第一期梅毒 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形成硬性下疳。 第二期梅毒 梅毒螺旋体→免疫复合物沉积→梅毒疹及全身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梅 毒疹在镜下呈典型的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 第三期梅毒 病变累及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特征性的树胶样肿形 成、纤维化造成器官的变形和功能障碍。 2)先天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可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二种。 (八) 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简称,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性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致命性传染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HIV 感染是 AIDS 的病因。HIV→血液→与 CD4 +T 细胞表面的 CD4 分子受体结合→进入细胞→逆转录成前病毒 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产生新的病毒颗 粒→新的病毒颗粒以出芽方式逸出 CD4 +T 细胞,同时造成 CD4 +T 细胞溶解和死亡(大量 CD4 +T 细胞受到破坏)。 2.AIDS 传播途径 AIDS 的传染源是 AIDS 患者及 HIV 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是:① 性 传播;② 输血或血制品传播;③ 注射针头或医用器械传播;④ 静脉注射吸毒;⑤ 围产期 传播;⑥ 其他。 3.病理变化 (1) 免疫学损害的形态学表现 淋巴结病变早期表现为明显增生→淋巴结构逐渐被 破坏→淋巴结结构完全消失。 (2)感染 AIDS 患者对各种病原体都非常敏感,可同时存在多种混合感染。 (3)肿瘤 1)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发病率增高;2) Kapossi 肉瘤 发病率明显增高。 (4)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包括 AIDS 脑病、机会感染和机会性肿瘤。 4.临床病理联系 从 HIV 感染到 AIDS 发病,大致可分三个临床阶段:①潜伏期,感 染 HIV3-6 周后,患者出现咽痛、发热和肌肉酸痛等表现。血中可检测到抗 HIV 抗体。②AIDS
相关复合征期,免疫功能和病毒处于相互平衡阶段,临床上又无明显症状或出现淋巴结肿大、 发热、乏力等症状。③AIDS 期,机体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机会感染、恶性肿瘤等相继出现。 (九)深部真菌病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浅部真菌病主要侵犯含有角质的组织。深部真菌病侵犯 皮肤深层和内脏,危害较大。真菌病常见的病理变化有:①轻度非特异性眼;②化脓性炎; ③坏死性炎;④肉芽肿性炎;⑤真菌性败血症。 1.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常发生于婴儿及消耗性疾病患者的口腔,糖 尿病妇女的阴道、会阴。常在粘膜面形成白色膜状物,脱落后形成糜烂或溃疡。在内脏器官 常表现为明显的组织坏死和小脓肿。 2.曲菌病 曲菌病以肺病变最常见,可引起小脓肿。在小脓肿和坏死灶内有大量菌丝。 慢性病灶有肉芽肿形成。 3.毛霉菌病 毛霉菌病几乎全为继发,多为急性化脓性炎症。起始病灶常位于鼻腔。 4.隐球菌病 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较有意义的病变 是脑组织内可见许多小脓腔,腔内充满隐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胶样物质。 三、复习思考题 (一) 概念和名词 1、 结核结节(tubercle) 2、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3、肺结核原 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4、开放性愈合 5、结核瘤(tuberculoma) 6、 冷脓肿 7、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 8、树胶样肿(gumma) 9、AIDS 10、真菌性败血症 11、鹅口疮 (二) 选择题 [A 型题] 1、下列哪项是结核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A、 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泌尿道传播 D、血道传播 E、以上都不是 *2、关于干酪样坏死物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B、质地较实呈固体状 C、不含结核杆菌 D、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含大量结核杆菌 E、可以成为结核病在体内的播散源 3、关于结核病的渗出性病变,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出现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 B、出现于病变转向恶化时 C、细菌量多毒力强时 D、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 E、好发于肺浆膜处 4、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是 A、局灶型肺结核 B、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浸润型肺结核
相关复合征期,免疫功能和病毒处于相互平衡阶段,临床上又无明显症状或出现淋巴结肿大、 发热、乏力等症状。③AIDS 期,机体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机会感染、恶性肿瘤等相继出现。 (九)深部真菌病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浅部真菌病主要侵犯含有角质的组织。深部真菌病侵犯 皮肤深层和内脏,危害较大。真菌病常见的病理变化有:①轻度非特异性眼;②化脓性炎; ③坏死性炎;④肉芽肿性炎;⑤真菌性败血症。 1.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常发生于婴儿及消耗性疾病患者的口腔,糖 尿病妇女的阴道、会阴。常在粘膜面形成白色膜状物,脱落后形成糜烂或溃疡。在内脏器官 常表现为明显的组织坏死和小脓肿。 2.曲菌病 曲菌病以肺病变最常见,可引起小脓肿。在小脓肿和坏死灶内有大量菌丝。 慢性病灶有肉芽肿形成。 3.毛霉菌病 毛霉菌病几乎全为继发,多为急性化脓性炎症。起始病灶常位于鼻腔。 4.隐球菌病 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较有意义的病变 是脑组织内可见许多小脓腔,腔内充满隐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胶样物质。 三、复习思考题 (一) 概念和名词 1、 结核结节(tubercle) 2、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3、肺结核原 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4、开放性愈合 5、结核瘤(tuberculoma) 6、 冷脓肿 7、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 8、树胶样肿(gumma) 9、AIDS 10、真菌性败血症 11、鹅口疮 (二) 选择题 [A 型题] 1、下列哪项是结核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A、 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泌尿道传播 D、血道传播 E、以上都不是 *2、关于干酪样坏死物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B、质地较实呈固体状 C、不含结核杆菌 D、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含大量结核杆菌 E、可以成为结核病在体内的播散源 3、关于结核病的渗出性病变,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出现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 B、出现于病变转向恶化时 C、细菌量多毒力强时 D、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 E、好发于肺浆膜处 4、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是 A、局灶型肺结核 B、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浸润型肺结核
D、干酪型肺结核 E、结核球 5、开放性愈合出现于 A、浸润型肺结核 B、局灶型肺结核 C、原发型肺结核 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E、结核球 * 6、关于 AIDS 病人结核病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继发性肺结核病灶常位于肺尖部 B、空洞不常见 C、常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 D、肺外结核发病率高 E、结核杆菌易扩散 7、关于结核性胸膜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是经血道播散所致 B、儿童多见 C、病变以脑底最轻 D、常是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 E、可引起脑积水 8、淋巴结结核最常见于 A、颌下淋巴结 B、支气管旁淋巴结 C、肠系膜淋巴结 D、颈部淋巴结 E、腹股沟淋巴结 9、脊椎结核多见于 A、第 8 胸椎至第 10 胸椎 B、第 10 胸椎至第 2 腰椎 C、颈椎 D、第 6 胸椎至第 8 胸椎 E、第 4 胸椎至第 6 胸椎 10、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特点是 A、 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 B、 病灶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C、 病灶内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D、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E、 浆细胞浸润为主 11、下列哪项是梅毒的特征性病变 A、 Charcot-Leyden 结晶 B、 Hoeppli 现象 C、 树胶样肿 D、 异物肉芽肿 E、 象皮肿
D、干酪型肺结核 E、结核球 5、开放性愈合出现于 A、浸润型肺结核 B、局灶型肺结核 C、原发型肺结核 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E、结核球 * 6、关于 AIDS 病人结核病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继发性肺结核病灶常位于肺尖部 B、空洞不常见 C、常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 D、肺外结核发病率高 E、结核杆菌易扩散 7、关于结核性胸膜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是经血道播散所致 B、儿童多见 C、病变以脑底最轻 D、常是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 E、可引起脑积水 8、淋巴结结核最常见于 A、颌下淋巴结 B、支气管旁淋巴结 C、肠系膜淋巴结 D、颈部淋巴结 E、腹股沟淋巴结 9、脊椎结核多见于 A、第 8 胸椎至第 10 胸椎 B、第 10 胸椎至第 2 腰椎 C、颈椎 D、第 6 胸椎至第 8 胸椎 E、第 4 胸椎至第 6 胸椎 10、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特点是 A、 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 B、 病灶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C、 病灶内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D、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E、 浆细胞浸润为主 11、下列哪项是梅毒的特征性病变 A、 Charcot-Leyden 结晶 B、 Hoeppli 现象 C、 树胶样肿 D、 异物肉芽肿 E、 象皮肿
12、梅毒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 A、 败血症 B、 梅毒性主动脉瘤破裂 C、 DIC D、 主动脉瓣狭窄 E、 硬性下疳 13、AIDS 发病的关键环节是 A、 CD8+细胞的大量破坏 B、 CD4+ T 细胞大量破坏 C、 NK 细胞的大量破坏 D、 单核细胞的大量减少 E、 白细胞大量减少 * 14、AIDS 患者合并的淋巴瘤通常是 A、 B 细胞性淋巴瘤 B、 T 细胞性淋巴瘤 C、 霍奇金淋巴瘤 D、 淋巴结外 NHL E、 Burkitt 淋巴瘤 15、下列哪一个是曲菌病的最常受累器官 A、 心 B、 脑 C、 肾 D、 眼眶 E、 肺 16、隐球菌病最常累及 A、 消化系统 B、 中枢神经系统 C、 泌尿系统 D、 心血管系统 E、 呼吸系统 17、无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是 A、 肝功能衰竭 B、 肺出血 C、 肾功能衰竭 D、 心肌炎 E、 脑出血 18、结核结节中的上皮样细胞来源于 A、 支气管上皮细胞 B、 巨噬细胞 C、 间叶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肺泡上皮细胞 19、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是 A、 急性空洞形成
12、梅毒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 A、 败血症 B、 梅毒性主动脉瘤破裂 C、 DIC D、 主动脉瓣狭窄 E、 硬性下疳 13、AIDS 发病的关键环节是 A、 CD8+细胞的大量破坏 B、 CD4+ T 细胞大量破坏 C、 NK 细胞的大量破坏 D、 单核细胞的大量减少 E、 白细胞大量减少 * 14、AIDS 患者合并的淋巴瘤通常是 A、 B 细胞性淋巴瘤 B、 T 细胞性淋巴瘤 C、 霍奇金淋巴瘤 D、 淋巴结外 NHL E、 Burkitt 淋巴瘤 15、下列哪一个是曲菌病的最常受累器官 A、 心 B、 脑 C、 肾 D、 眼眶 E、 肺 16、隐球菌病最常累及 A、 消化系统 B、 中枢神经系统 C、 泌尿系统 D、 心血管系统 E、 呼吸系统 17、无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是 A、 肝功能衰竭 B、 肺出血 C、 肾功能衰竭 D、 心肌炎 E、 脑出血 18、结核结节中的上皮样细胞来源于 A、 支气管上皮细胞 B、 巨噬细胞 C、 间叶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肺泡上皮细胞 19、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是 A、 急性空洞形成
B、 慢性厚壁空洞形成 C、 造成血道播散 D、 原发综合征形成 E、 造成支气管播散 20、下列哪一型肺结核临床上患者病情危重 A、 原发性肺结核 B、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 浸润型肺结核 D、 结核瘤 E、 干酪性肺炎 21、绝大多数肠结核继发于 A、 局灶型肺结核 B、 原发性肺结核 C、 活动性空洞型肺结核病 D、 结核球 E、 结核性腹膜炎 22、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侵犯的部位主要是 A、 皮肤和周围神经 B、 关节 C、 中枢神经系统 D、 全身结缔组织 E、 心血管系统 23、伤寒肠道病变以下列哪一部位的淋巴组织病变最为常见和明显 A、 空肠下段 B、 回肠下段 C、 盲肠 D、 直肠 E、 乙状结肠 24、树胶样肿见于 A、 血吸虫病 B、 梅毒 C、 尖锐湿疣 D、 AIDS E、 麻风 *25、糖尿病酸中毒时如出现单侧眼眶周围感染和脑膜炎时应考虑头面部 A、 毛霉菌病的可能 B、 曲菌病的可能 C、 念珠菌病的可能 D、 隐球菌病的可能 E、 以上都不是 [B 型题] 问题 1-5、 A、原发综合征 B、急性空洞 C、厚壁空洞
B、 慢性厚壁空洞形成 C、 造成血道播散 D、 原发综合征形成 E、 造成支气管播散 20、下列哪一型肺结核临床上患者病情危重 A、 原发性肺结核 B、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 浸润型肺结核 D、 结核瘤 E、 干酪性肺炎 21、绝大多数肠结核继发于 A、 局灶型肺结核 B、 原发性肺结核 C、 活动性空洞型肺结核病 D、 结核球 E、 结核性腹膜炎 22、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侵犯的部位主要是 A、 皮肤和周围神经 B、 关节 C、 中枢神经系统 D、 全身结缔组织 E、 心血管系统 23、伤寒肠道病变以下列哪一部位的淋巴组织病变最为常见和明显 A、 空肠下段 B、 回肠下段 C、 盲肠 D、 直肠 E、 乙状结肠 24、树胶样肿见于 A、 血吸虫病 B、 梅毒 C、 尖锐湿疣 D、 AIDS E、 麻风 *25、糖尿病酸中毒时如出现单侧眼眶周围感染和脑膜炎时应考虑头面部 A、 毛霉菌病的可能 B、 曲菌病的可能 C、 念珠菌病的可能 D、 隐球菌病的可能 E、 以上都不是 [B 型题] 问题 1-5、 A、原发综合征 B、急性空洞 C、厚壁空洞
D、“冷脓肿” E、肠穿孔 1 浸润型肺结核 2 伤寒 3 骨结核 4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5 肠结核 问题 6-9 A、肠腔狭窄 B、肠穿孔 C、“地图状”溃疡 D、“烧瓶状”溃疡 E、肠息肉 6 溃疡型肠结核 7 肠伤寒 8 肠阿米巴病 9 细菌性痢疾 问题 10-14 A、吸收、消散 B、纤维化 C、浸润进展 D、包裹、钙化 E、溶解、播散 10 结核病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 11 结核病增生性病变、小的干酪样坏死灶 愈合方式 12 结核病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范围不断扩大 13 干酪样坏死发生液 化 14 较大的干酪样坏死灶愈合方式 问题 15-19 A、非活动性结核病 B、最常见的活动性肺结核 C、开放性肺结核 D、血源播散性结核病 E、X 片上难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 15 结核球 16 局灶型肺结核 17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8 浸润型肺结核 19 急性全 身粟粒性结核病 问题 20-24 A、上皮样细胞构成的肉芽肿 B、泡沫细胞构成的肉芽肿 C、Aschoff cell 构成的肉芽肿 D、伤寒细胞构成的肉芽肿 E、树胶样肿 20 梅毒 21 结核病 22 风湿病 23 瘤型麻风 24 伤寒 问题 25-29 A、病灶中浆细胞恒定出现 B、病灶中缺乏中性粒细胞浸润 C、大量嗜酸性粒细脑聚集 D、CD4+ T 细胞大量破坏 E、病灶中凹空细胞出现 *25 尖锐湿疣 *26 伤寒 *27 梅毒 *28 AIDS *29 血吸虫病 问题 30-34 A、急性化脓性炎症 B、急性增生性炎症 C、坏死性炎症 D、浆液纤维素性炎症 E、假膜性炎症 *30 伤寒 *31 肠阿米巴病 *32 细菌性痢疾 *33 毛霉菌病 *34 结核性胸膜炎 问题 35-39 A、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重 B、皮肤和周围的神经系统病变重
D、“冷脓肿” E、肠穿孔 1 浸润型肺结核 2 伤寒 3 骨结核 4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5 肠结核 问题 6-9 A、肠腔狭窄 B、肠穿孔 C、“地图状”溃疡 D、“烧瓶状”溃疡 E、肠息肉 6 溃疡型肠结核 7 肠伤寒 8 肠阿米巴病 9 细菌性痢疾 问题 10-14 A、吸收、消散 B、纤维化 C、浸润进展 D、包裹、钙化 E、溶解、播散 10 结核病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 11 结核病增生性病变、小的干酪样坏死灶 愈合方式 12 结核病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范围不断扩大 13 干酪样坏死发生液 化 14 较大的干酪样坏死灶愈合方式 问题 15-19 A、非活动性结核病 B、最常见的活动性肺结核 C、开放性肺结核 D、血源播散性结核病 E、X 片上难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 15 结核球 16 局灶型肺结核 17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8 浸润型肺结核 19 急性全 身粟粒性结核病 问题 20-24 A、上皮样细胞构成的肉芽肿 B、泡沫细胞构成的肉芽肿 C、Aschoff cell 构成的肉芽肿 D、伤寒细胞构成的肉芽肿 E、树胶样肿 20 梅毒 21 结核病 22 风湿病 23 瘤型麻风 24 伤寒 问题 25-29 A、病灶中浆细胞恒定出现 B、病灶中缺乏中性粒细胞浸润 C、大量嗜酸性粒细脑聚集 D、CD4+ T 细胞大量破坏 E、病灶中凹空细胞出现 *25 尖锐湿疣 *26 伤寒 *27 梅毒 *28 AIDS *29 血吸虫病 问题 30-34 A、急性化脓性炎症 B、急性增生性炎症 C、坏死性炎症 D、浆液纤维素性炎症 E、假膜性炎症 *30 伤寒 *31 肠阿米巴病 *32 细菌性痢疾 *33 毛霉菌病 *34 结核性胸膜炎 问题 35-39 A、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重 B、皮肤和周围的神经系统病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