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对市场经济发展 过程中产业内部企业之闻竞争与垄断以及规模经济与效 率的关系和矛盾的考察研究,目的是探讨这种产业组织 状况及其演变对产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维持 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运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产业组织的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结构行为绩效框架(SCP) 第三节芝加哥学派与“新”产业组织理论 第四节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五节新制度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第六节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
第四章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对市场经济发展 过程中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以及规模经济与效 率的关系和矛盾的考察研究,目的是探讨这种产业组织 状况及其演变对产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维持 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运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结构-行为-绩效框架(SCP) 第三节 芝加哥学派与“新”产业组织理论 第四节 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五节 新制度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第六节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
41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北美通常称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或产业组织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和欧洲,人们 习惯称之为产业经济学ndustrial Economics),这里的“产 业经济学”与国人所说的“产业经济学”从研究对象、 容到研究方法是不太一样的。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按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或行 业)分门别类设立学科的做法,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 经被充分证明是极不科学的。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 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与过去相比的确 有了很大进步。产业经济学成了“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 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但是,在我们国家,产业经济学除 了包括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外,还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结构理 论,产业布局理论以及产业技术进步理论等内容,但后面的这些内 容更适合放入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内容当中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北美通常称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或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和欧洲,人们 习惯称之为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这里的“产 业经济学”与国人所说的“产业经济学”从研究对象、内 容到研究方法是不太一样的。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按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或行 业)分门别类设立学科的做法,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 经被充分证明是极不科学的。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 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与过去相比的确 有了很大进步。产业经济学成了“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 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但是,在我们国家,产业经济学除 了包括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外,还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结构理 论,产业布局理论以及产业技术进步理论等内容,但后面的这些内 容更适合放入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内容当中
41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 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 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 “产业”(ndustry)是指生产同类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厂商在同 市场上的集合,这些厂商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就称之为产业组织, 亦即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马歇尔(Marshall)英国,1890年《经济学原理》 组织:第四生产要素 企业内的组织形态 组织 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 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 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 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 “产业”(industry)是指生产同类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厂商在同一 市场上的集合,这些厂商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就称之为产业组织, 亦即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马歇尔(Marshall)英国 ,1890年《经济学原理》 组织:第四生产要素 组织 企业内的组织形态 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 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
41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了了了 “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妥当” “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当时对市场的认识 仅限于垄断和竞争 Marshall's dilemma 两种极端形态 竞争市场 垄断 企业大规模生产 市场占有率提高 0 个 规模经济性 单位成本下降
“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企业大规模生产 规模经济性 单位成本下降 市场占有率提高 竞争市场 垄断 当时对市场的认识 仅限于垄断和竞争 Marshall’s dilemma 两种极端形态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妥当
4】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Marshall's dilemma 竞争市场 垄断 1933年 I 1 张伯伦 企业大规模生产 市场占有率提高 《垄断竞争理论》 0 罗宾逊夫人 规模经济性 单位成本下降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Marshall’s dilemma 企业大规模生产 规模经济性 单位成本下降 市场占有率提高 竞争市场 垄断 1933年 张伯伦 《垄断竞争理论》 罗宾逊夫人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1、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马歇 尔指出:“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守着报酬递加规律, 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 几家大厂所操纵”。 2、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 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 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 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 因素的增长。 3、提出了被后人称作“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问, 题。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又阻断价格 机制、扼杀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1、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马歇 尔指出:“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守着报酬递加规律, 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 几家大厂所操纵” 。 2、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 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 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 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 因素的增长。 3、提出了被后人称作“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问 题。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又阻断价格 机制、扼杀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
好欢《《☆ 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的概念的表述是 含糊不清的。它既涉及了产业间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的机能”, 又涉及了产业内部组织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企业 内的组织关系。 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 的经济学体系中,均未作出专题理论分析。 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有价值的启迪。 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 1933年,几乎同时问世的张伯伦的《垄断价格理论》和罗宾逊的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更 接近实际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垄断价格理论的基础。尤其张伯伦 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概念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主要 有:
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的概念的表述是 含糊不清的。它既涉及了产业间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的机能” , 又涉及了产业内部组织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企业 内的组织关系。 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 的经济学体系中,均未作出专题理论分析。 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有价值的启迪。 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 1933年,几乎同时问世的张伯伦的《垄断价格理论》和罗宾逊的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更 接近实际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垄断价格理论的基础。尤其张伯伦 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概念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主要 有:
(一)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极端的市场形态之 间,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 因为“产品如有任何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售卖者对他自已的 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要或多或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 竞争。这样则每人都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们可以称 他们为‘竞争的垄断者’,而称这种力量称为‘垄断竞争’特别 相宜” (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 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生了同类产品企业 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者集团。同时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 一定相互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业间、集 团企业与非集团企业间纵横交错的竞争关系。 张伯伦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一个企业既受集团 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业制约而决定其行为的问题
(一)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极端的市场形态之 间,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 。 因为“产品如有任何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售卖者对他自己的 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要或多或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 竞争。这样则每人都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们可以称 他们为‘竞争的垄断者’,而称这种力量称为‘垄断竞争’特别 相宜” 。 (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 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生了同类产品企业 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者集团。同时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 一定相互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业间、集 团企业与非集团企业间纵横交错的竞争关系。 张伯伦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一个企业既受集团 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业制约而决定其行为的问题
(三)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 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有其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 而不喜好那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张伯伦的“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 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 三是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 (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集团和非 集团企业也可能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 “进入”该产业的难易程度
(三)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 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有其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 而不喜好那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 张伯伦的“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 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 三是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 (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集团和非 集团企业也可能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 “进入”该产业的难易程度
(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并且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结构、 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关系。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森和贝恩,提供了进 步分析的基础
(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并且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结构、 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关系。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森和贝恩,提供了进一 步分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