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章、禽传染病 家禽细菌性传染病 一、鸡败血支原体病(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 MG) 本节三个呼吸道病,特点:主要原因: 彩图:范国雄、鸡的疾病 概念 本病英文简称 MG,又叫慢性呼吸道病(CRD),简称慢呼(见教材 P242),是由败血支原 体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 有罗音及面部肿胀。剖检变化主要是气囊炎和感染组织器官的干酪样渗出。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于 1943 年从江苏首次分离到该病病原,1960 年代本病在 我国有所发展,目前已遍及全国各地各种鸡群。本病引起的直接死亡较少见,其主要危害在于: 1.感染率高,影响生产性能:椐全国 20 个省市区抽样调查,阳性率为 80%左右,造成死 亡约 25%,产蛋减少约 40%,孵化率降低约 20%,弱雏率 10%。 2.垂直传播,终生带菌,很难清除。 3.严重污染胚源疫苗,造成疫苗传播疾病。 4.细胞内寄生,很难根治。并易诱发多种疾病。 病原 1898 年 Nocard 首次从牛体分离到,1967 年正式命名。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 大类微生物,光镜下很难看清。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是鸡败血支原体即鸡毒支原体,另 外还有引起鸡关节炎的滑液支原体。 1.形态特征:球杆状,0.25-0.5um,多形性,无细胞壁,可通过滤器。需电镜观察,G -。 2.培养特性:可在特殊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兼性厌氧,在牛心培养基上培养,5-6 天后 可形成光滑、透明、荷包蛋样圆形小菌落,需用放大镜观察。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轻微混浊, 在马血琼脂上可引起溶血。在 7 日龄鸡胚卵黄囊中生长良好,能致死鸡胚,并出现病变(5-7 天死亡),经鸡胚传代后毒力增强。也可在鸡肾细胞及气管环上生长。 实际上本菌分离很困难,一是培养条件特殊,二是常呈潜伏感染,三是病料中常混有非致 病性的常在性支原体,比致病支原体生长快。 3.生物学特性:能凝集鸡、绵羊和人 RBC,能诱导产生 HI 抗体和凝集抗体,能在细胞内 也可在细胞外寄生。对粘膜亲和力强,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粘膜。 4.抵抗力:对外界环境因素及理化因素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对红霉素、链霉素、泰乐 菌素、高力霉素敏感,但抗新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只有鸡和火鸡对败血支原体敏感,以 1-2 日龄者最易感,成鸡多为隐性。 品种鸡比土种鸡易感。 2.传染源: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带有大量病原。 3.传播途径、方式:直接与间接传播、水平与垂直传播,可经空气、水料、交配等经呼吸
1 第六章、禽传染病 家禽细菌性传染病 一、鸡败血支原体病(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 MG) 本节三个呼吸道病,特点:主要原因: 彩图:范国雄、鸡的疾病 概念 本病英文简称 MG,又叫慢性呼吸道病(CRD),简称慢呼(见教材 P242),是由败血支原 体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 有罗音及面部肿胀。剖检变化主要是气囊炎和感染组织器官的干酪样渗出。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于 1943 年从江苏首次分离到该病病原,1960 年代本病在 我国有所发展,目前已遍及全国各地各种鸡群。本病引起的直接死亡较少见,其主要危害在于: 1.感染率高,影响生产性能:椐全国 20 个省市区抽样调查,阳性率为 80%左右,造成死 亡约 25%,产蛋减少约 40%,孵化率降低约 20%,弱雏率 10%。 2.垂直传播,终生带菌,很难清除。 3.严重污染胚源疫苗,造成疫苗传播疾病。 4.细胞内寄生,很难根治。并易诱发多种疾病。 病原 1898 年 Nocard 首次从牛体分离到,1967 年正式命名。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 大类微生物,光镜下很难看清。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是鸡败血支原体即鸡毒支原体,另 外还有引起鸡关节炎的滑液支原体。 1.形态特征:球杆状,0.25-0.5um,多形性,无细胞壁,可通过滤器。需电镜观察,G -。 2.培养特性:可在特殊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兼性厌氧,在牛心培养基上培养,5-6 天后 可形成光滑、透明、荷包蛋样圆形小菌落,需用放大镜观察。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轻微混浊, 在马血琼脂上可引起溶血。在 7 日龄鸡胚卵黄囊中生长良好,能致死鸡胚,并出现病变(5-7 天死亡),经鸡胚传代后毒力增强。也可在鸡肾细胞及气管环上生长。 实际上本菌分离很困难,一是培养条件特殊,二是常呈潜伏感染,三是病料中常混有非致 病性的常在性支原体,比致病支原体生长快。 3.生物学特性:能凝集鸡、绵羊和人 RBC,能诱导产生 HI 抗体和凝集抗体,能在细胞内 也可在细胞外寄生。对粘膜亲和力强,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粘膜。 4.抵抗力:对外界环境因素及理化因素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对红霉素、链霉素、泰乐 菌素、高力霉素敏感,但抗新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只有鸡和火鸡对败血支原体敏感,以 1-2 日龄者最易感,成鸡多为隐性。 品种鸡比土种鸡易感。 2.传染源: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带有大量病原。 3.传播途径、方式:直接与间接传播、水平与垂直传播,可经空气、水料、交配等经呼吸
2 道、消化道、粘膜等多途径感染。类似于鸡白痢的传播循环。许多污染的疫苗也是传播本病的 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疫苗中败血支原体的污染达 70%,因此提倡使用 SPF 鸡胚疫苗和灭活疫苗。 4.流行特点:有季节性,即冬春寒冷季节多发。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如雏鸡的气雾免疫、 卫生状况差、饲养管理不良、应激、其它病激发等可诱发本病。长期存在、反复发生、流行缓 慢,很难根除。“三轻三重”(用药时、天好时、饲管好时轻,停药时、天坏时、饲管不好时重)。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变化较大,但比人工感染的潜伏期长,人工感染时为 4-21 天。 单纯感染,大鸡感染多呈亚临床(症状温和)表现,但小鸡感染或混合感染时症状较典型。 病初表现与 ND、IB、IBD 或球虫病相似,全身症状、神郁、食减、缩颈、垂翅、羽松、体弱。 随后出现典型症状,先流鼻涕、摇头、吞咽、鼻孔周围污染,冒气泡,流泪。进而咳嗽,打喷 嚏,张口呼吸,有罗音近耳可听见呼噜音。眼结膜发炎、红、肿、闭目,内有干酪样物,严重 时呈干硬状物,突出眼外,似金鱼眼,因眶下窦有干酪样物蓄积,故表现颜面部肿胀。病程一 般较长,一般一个月以上,无并发症则死亡率 10%左右,但发育迟滞。若继发感染则死亡率可 达 60%。最常见的继发病是 E. coli 和 IB、IC、POX。 产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孵出的弱雏多,易发病死 亡。 火鸡与鸡症状相似,以头部肿胀、呼吸困难为主。 病理变化 1.单纯感染时主要表现呼吸道渗出性炎症,尤其是气囊炎明显。气囊炎三点标志:厚度、 透明度、渗出物,变厚、混浊、有纤维素或干酪样渗出物,如痘斑或念珠状。若继发或并发感 染 E. coli 则可出现心包炎、肝周炎。另外也常与白痢混合感染引起肺炎,有结节。 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特别是雏鸡发生眼炎一般都是本病引 起。治疗效果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2.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较麻烦,因此较少做,必需时可接种鸡胚或特殊培养基分离病原。 注意往往分离到 2 种以上的细菌(IC、MG、E. coli) 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平板凝集试验。但平板凝集试验仅适用于 2-3 个月龄以上的 鸡,因其抗体出现慢,要 1 个月以上。也可用试管凝集试验。3 日龄以上鸡感染后要 3 周才能 出现抗体,而且抗体出现后病原便隐入细胞内。也可用 HI 试验,但 HI 抗体比凝集抗体晚 2-4 周。此外还可用 IHA、IFA、ELISA、PCR 等方法进行诊断。 3.鉴别诊断:主要与鸡的其它呼吸道疾病有类似之外,详细鉴别方法见教材 P297表 7-1。 防制 1.治疗:下列药物效果较好:剂量参照教材 P197-298,注射效果好且快,但有些为非针 剂。①链霉素肌注,大鸡 10 万单位/只,小鸡 1-5 万单位/只,每天 2 次,连注 3 天。注意过敏。 ②泰乐菌素 0.1%饮水,连用 5-7 天,成本较高。支原净饮水③红霉素 0.01-0.02%/饮水及其变 型剂(高力米行 0.25%饮水等)5-6 天。 2.预防:现有进口或国产弱毒苗和灭活苗,但效果不太理想且成本较高(3-8 角 /只)。 有人用。对大多种鸡数场目前应采取三条主要措施:药物预防、检疫淘汰、种蛋消毒。平时搞 好卫生消毒和强化饲养管理。种蛋温药浴。具体内容看教材
2 道、消化道、粘膜等多途径感染。类似于鸡白痢的传播循环。许多污染的疫苗也是传播本病的 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疫苗中败血支原体的污染达 70%,因此提倡使用 SPF 鸡胚疫苗和灭活疫苗。 4.流行特点:有季节性,即冬春寒冷季节多发。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如雏鸡的气雾免疫、 卫生状况差、饲养管理不良、应激、其它病激发等可诱发本病。长期存在、反复发生、流行缓 慢,很难根除。“三轻三重”(用药时、天好时、饲管好时轻,停药时、天坏时、饲管不好时重)。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变化较大,但比人工感染的潜伏期长,人工感染时为 4-21 天。 单纯感染,大鸡感染多呈亚临床(症状温和)表现,但小鸡感染或混合感染时症状较典型。 病初表现与 ND、IB、IBD 或球虫病相似,全身症状、神郁、食减、缩颈、垂翅、羽松、体弱。 随后出现典型症状,先流鼻涕、摇头、吞咽、鼻孔周围污染,冒气泡,流泪。进而咳嗽,打喷 嚏,张口呼吸,有罗音近耳可听见呼噜音。眼结膜发炎、红、肿、闭目,内有干酪样物,严重 时呈干硬状物,突出眼外,似金鱼眼,因眶下窦有干酪样物蓄积,故表现颜面部肿胀。病程一 般较长,一般一个月以上,无并发症则死亡率 10%左右,但发育迟滞。若继发感染则死亡率可 达 60%。最常见的继发病是 E. coli 和 IB、IC、POX。 产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孵出的弱雏多,易发病死 亡。 火鸡与鸡症状相似,以头部肿胀、呼吸困难为主。 病理变化 1.单纯感染时主要表现呼吸道渗出性炎症,尤其是气囊炎明显。气囊炎三点标志:厚度、 透明度、渗出物,变厚、混浊、有纤维素或干酪样渗出物,如痘斑或念珠状。若继发或并发感 染 E. coli 则可出现心包炎、肝周炎。另外也常与白痢混合感染引起肺炎,有结节。 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特别是雏鸡发生眼炎一般都是本病引 起。治疗效果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2.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较麻烦,因此较少做,必需时可接种鸡胚或特殊培养基分离病原。 注意往往分离到 2 种以上的细菌(IC、MG、E. coli) 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平板凝集试验。但平板凝集试验仅适用于 2-3 个月龄以上的 鸡,因其抗体出现慢,要 1 个月以上。也可用试管凝集试验。3 日龄以上鸡感染后要 3 周才能 出现抗体,而且抗体出现后病原便隐入细胞内。也可用 HI 试验,但 HI 抗体比凝集抗体晚 2-4 周。此外还可用 IHA、IFA、ELISA、PCR 等方法进行诊断。 3.鉴别诊断:主要与鸡的其它呼吸道疾病有类似之外,详细鉴别方法见教材 P297表 7-1。 防制 1.治疗:下列药物效果较好:剂量参照教材 P197-298,注射效果好且快,但有些为非针 剂。①链霉素肌注,大鸡 10 万单位/只,小鸡 1-5 万单位/只,每天 2 次,连注 3 天。注意过敏。 ②泰乐菌素 0.1%饮水,连用 5-7 天,成本较高。支原净饮水③红霉素 0.01-0.02%/饮水及其变 型剂(高力米行 0.25%饮水等)5-6 天。 2.预防:现有进口或国产弱毒苗和灭活苗,但效果不太理想且成本较高(3-8 角 /只)。 有人用。对大多种鸡数场目前应采取三条主要措施:药物预防、检疫淘汰、种蛋消毒。平时搞 好卫生消毒和强化饲养管理。种蛋温药浴。具体内容看教材
3 本病重点: 1.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 2.危害性。 思考题: 1.检疫和淘汰种鸡与防止再感染对 MG 的防制有可意义? 2.MG 的治疗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传染性鼻炎(Infection Corysa) 彩图:南农挂图、范、李生涛、吴清民 P298、吴清民 P287、 提问: 1.MG 的流行病学特点? 2.防制措施有哪些? 概念 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播快、发病率高,病鸡 表现头部肿胀、鼻腔和窦发炎、喷嚏流泪,结膜发炎,较少死亡,但生产性能受严重影响。 病原 鸡副嗜血杆菌 多形性,以球杆状中等大小菌为主,G -,我国流行的多为 A 群(I 群),强毒株有荚膜, 难培养,需特殊培养基。葡萄球菌、CO2、V 因子 NAD 教材 P298。对外界环境及消毒药物敏感, 抗生素中磺胺类药物为首选。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是鸡、尤其是成年鸡。 2.传染源:病鸡和带菌鸡。 3.途径:呼吸道传播 4.诱因:寒冷、潮湿、闷气、拥挤、不同年龄混养,冬秋多见。 VA 不足、MG 感染、ILT、寄生虫感染等。 5.流行特点:发病急,传播快,感染率高(20-100%),死亡率低,易继发其它病。 症状 潜伏期 1-3 天,主要是呼吸困难和头部肿胀,包括咳嗽、食欲减低、产蛋下降、打喷嚏、 张口呼吸、打呼噜、摇头、流泪、眼睑水肿、眼内及窦内有干酪样物质以至双目闭合和整个头 部肿大。病程 6 天左右,很少死亡。 病变 主要在窦腔
3 本病重点: 1.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 2.危害性。 思考题: 1.检疫和淘汰种鸡与防止再感染对 MG 的防制有可意义? 2.MG 的治疗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传染性鼻炎(Infection Corysa) 彩图:南农挂图、范、李生涛、吴清民 P298、吴清民 P287、 提问: 1.MG 的流行病学特点? 2.防制措施有哪些? 概念 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播快、发病率高,病鸡 表现头部肿胀、鼻腔和窦发炎、喷嚏流泪,结膜发炎,较少死亡,但生产性能受严重影响。 病原 鸡副嗜血杆菌 多形性,以球杆状中等大小菌为主,G -,我国流行的多为 A 群(I 群),强毒株有荚膜, 难培养,需特殊培养基。葡萄球菌、CO2、V 因子 NAD 教材 P298。对外界环境及消毒药物敏感, 抗生素中磺胺类药物为首选。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是鸡、尤其是成年鸡。 2.传染源:病鸡和带菌鸡。 3.途径:呼吸道传播 4.诱因:寒冷、潮湿、闷气、拥挤、不同年龄混养,冬秋多见。 VA 不足、MG 感染、ILT、寄生虫感染等。 5.流行特点:发病急,传播快,感染率高(20-100%),死亡率低,易继发其它病。 症状 潜伏期 1-3 天,主要是呼吸困难和头部肿胀,包括咳嗽、食欲减低、产蛋下降、打喷嚏、 张口呼吸、打呼噜、摇头、流泪、眼睑水肿、眼内及窦内有干酪样物质以至双目闭合和整个头 部肿大。病程 6 天左右,很少死亡。 病变 主要在窦腔
4 诊断 1. 现场诊断: 2. 实验室诊断:分离病原、接种动物,血清学试验(平板凝集、琼扩、HI 等) 3. 鉴别诊断见表 7-1(P244-245)。 防制 1. 治疗:磺胺或氯霉素、庆大(注射效果好,也可饮水,拌料。) 2. 预防:疫苗(自家疫苗)注射、药物预防、检疫淘汰,卫生消毒。 重点:症状及防制。 三、鸡葡萄球菌病 概述 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症状和病变的多样 性,常见的有败血症、关节炎、脚垫肿、脐炎、化脓性全眼球炎、心内膜炎等。本病发生于世 界各地。 病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G+、可产生多种毒素(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凝固酶等)。 流行病学:各种鸡均可发病,主要经伤口或毛孔侵入,多为散发,有时会暴发。 症状及病变 1.急性败血型:1 月龄左右多见,尤其肉鸡,神郁、食减、拉白泻、肝、脾化脓灶。 2.皮炎:1-2 月龄笼养鸡多见,躯干体表浮肿、有波动感、掉羽、蓝紫、腥臭。2-3 天 死亡。 3.关节炎型和脚垫肿: 诊断 防治: 1.一般预防。 2.治疗:青、庆、卡、氯、土、新霉素、磺胺,手术排脓。 四、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ns Serositisof Duck, ISD) 教材 P300、禽病学 P150 概述 又名鸭疫巴氏、现名鸭疫里氏,为多种禽类的急或慢性传染病,我国、我省主要是鸭,临 床特征为呼吸困难、流泪、下痢、神经症状、全身浆膜渗出及脑膜炎,我国 80 年代发现,现已
4 诊断 1. 现场诊断: 2. 实验室诊断:分离病原、接种动物,血清学试验(平板凝集、琼扩、HI 等) 3. 鉴别诊断见表 7-1(P244-245)。 防制 1. 治疗:磺胺或氯霉素、庆大(注射效果好,也可饮水,拌料。) 2. 预防:疫苗(自家疫苗)注射、药物预防、检疫淘汰,卫生消毒。 重点:症状及防制。 三、鸡葡萄球菌病 概述 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症状和病变的多样 性,常见的有败血症、关节炎、脚垫肿、脐炎、化脓性全眼球炎、心内膜炎等。本病发生于世 界各地。 病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G+、可产生多种毒素(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凝固酶等)。 流行病学:各种鸡均可发病,主要经伤口或毛孔侵入,多为散发,有时会暴发。 症状及病变 1.急性败血型:1 月龄左右多见,尤其肉鸡,神郁、食减、拉白泻、肝、脾化脓灶。 2.皮炎:1-2 月龄笼养鸡多见,躯干体表浮肿、有波动感、掉羽、蓝紫、腥臭。2-3 天 死亡。 3.关节炎型和脚垫肿: 诊断 防治: 1.一般预防。 2.治疗:青、庆、卡、氯、土、新霉素、磺胺,手术排脓。 四、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ns Serositisof Duck, ISD) 教材 P300、禽病学 P150 概述 又名鸭疫巴氏、现名鸭疫里氏,为多种禽类的急或慢性传染病,我国、我省主要是鸭,临 床特征为呼吸困难、流泪、下痢、神经症状、全身浆膜渗出及脑膜炎,我国 80 年代发现,现已
5 遍及全国,死亡率、发病率均很高。 病原:里氏杆菌属与巴氏极相似,仅少数菌可利用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对卡那、庆大不敏 感。 流行病学: 主要是鸭发病,8 周龄以下易感,夏季(育雏)多见,呼吸道感染,污水也可传播。 症状及病变: 神郁、不食、眼泪鼻涕、拉稀、瘫痪,(彩 P121-122),角弓反张、震颤、抽搐、泳动,1-3 天死亡。纤维素性浆膜炎。 诊断: 1.现场: 2.实验室:分离、生化鉴定、形态 接种动物、血清学 防治: 1.治疗:氯、青、链、红注射或混饲。 2.预防:一般措施,灭活苗。 彩图 P121-122 五、曲霉菌病(AA) (Avian Aspergillosis) 教材 P302,禽病学 P169 概述 本病是由多种曲霉菌引起的禽类真菌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神郁、呼吸困难、发病急、病 死率高、肺及气囊发生炎症和霉菌斑。 病原: 各种霉菌,主要是烟曲霉、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抵抗力极强, 流行病学: 各种鸡均易感,雏鸡更甚,呼吸道、消化道均可感染,多由饲料、饮水、工具、空气传播, 温暖、潮湿及夏秋多雨季节常见。主要是孢子感染,抵抗力极强。 症状和病变: 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呼吸道、下痢及神经症状、肺、气囊有结节或菌斑。彩图 P40-41 诊断: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 防治:一般措施预防 治疗:制霉菌素 2-5mg/只/天,连用 3 天,特效,其他如硫酸铜、碘化钾液饮水,见教材
5 遍及全国,死亡率、发病率均很高。 病原:里氏杆菌属与巴氏极相似,仅少数菌可利用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对卡那、庆大不敏 感。 流行病学: 主要是鸭发病,8 周龄以下易感,夏季(育雏)多见,呼吸道感染,污水也可传播。 症状及病变: 神郁、不食、眼泪鼻涕、拉稀、瘫痪,(彩 P121-122),角弓反张、震颤、抽搐、泳动,1-3 天死亡。纤维素性浆膜炎。 诊断: 1.现场: 2.实验室:分离、生化鉴定、形态 接种动物、血清学 防治: 1.治疗:氯、青、链、红注射或混饲。 2.预防:一般措施,灭活苗。 彩图 P121-122 五、曲霉菌病(AA) (Avian Aspergillosis) 教材 P302,禽病学 P169 概述 本病是由多种曲霉菌引起的禽类真菌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神郁、呼吸困难、发病急、病 死率高、肺及气囊发生炎症和霉菌斑。 病原: 各种霉菌,主要是烟曲霉、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抵抗力极强, 流行病学: 各种鸡均易感,雏鸡更甚,呼吸道、消化道均可感染,多由饲料、饮水、工具、空气传播, 温暖、潮湿及夏秋多雨季节常见。主要是孢子感染,抵抗力极强。 症状和病变: 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呼吸道、下痢及神经症状、肺、气囊有结节或菌斑。彩图 P40-41 诊断: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 防治:一般措施预防 治疗:制霉菌素 2-5mg/只/天,连用 3 天,特效,其他如硫酸铜、碘化钾液饮水,见教材
6 家禽病毒性传染病 一、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 1.种类多:NDV、IBD、IB、ILT、CIA、AE、REO、EDS76、ALL、网状内皮、包肝、MD, 新病不断出现。 2.流行广:世界性;传播快(短期内扩散,相继暴发),多为流行性。 3.危害大:几乎多数病为灾难性,产蛋前的疾病多。 4.易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难确诊。 5.传播途径和方式多。 6.产生免疫抑制:MD、IBD、CIV、ALL、REV、RED。 7.多无特异疗法,少数可紧急免疫接种,其他则顺其发展,听天由命。 二、防制原则 1. 加强饲养管理 2. 搞好卫生、消毒 3. 免疫接种 一、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 禽病学 P42,教材 P304 概念 本病也叫亚洲鸡瘟或伪鸡瘟,ND 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 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和下痢,并呈败血症死亡,发病率和致 死率很高,人感染新城疫后可出现结膜炎症状。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目前是我国养鸡业的头号传染病。1935 年中国河南首次报道。 病原 1.分类地位:归副粘科、副粘亚科、呼吸病毒属,副粘病毒 I 型。该病毒到目前为止,无 论强毒还是弱毒,同属一个血清型。 2.形态特征:病毒为中等大小,圆形粒子,100-300nm,内部为核衣壳,外有不完整的 囊膜(常因被破坏),囊膜上有纤突,分别为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类似于正粘病毒。核酸型为 负股单链 RNA。注意教材上并未讲变异,至今只有一个血清型。 3.毒株分类:强毒、中毒、弱毒、嗜神经型、嗜内脏型, 4.生物学特性:血凝特性(HA)。 5.免疫学特性:体液免疫(抗体类型),细胞免疫。 6.存在部位、培养特性:鸡胚(9-11 日龄),尿囊腔接种,强毒 48 小时以内引起鸡胚死 亡,弱毒对鸡胚致病性稍低,96 小时前后尿囊液中 HA 效价最高。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也可生
6 家禽病毒性传染病 一、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 1.种类多:NDV、IBD、IB、ILT、CIA、AE、REO、EDS76、ALL、网状内皮、包肝、MD, 新病不断出现。 2.流行广:世界性;传播快(短期内扩散,相继暴发),多为流行性。 3.危害大:几乎多数病为灾难性,产蛋前的疾病多。 4.易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难确诊。 5.传播途径和方式多。 6.产生免疫抑制:MD、IBD、CIV、ALL、REV、RED。 7.多无特异疗法,少数可紧急免疫接种,其他则顺其发展,听天由命。 二、防制原则 1. 加强饲养管理 2. 搞好卫生、消毒 3. 免疫接种 一、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 禽病学 P42,教材 P304 概念 本病也叫亚洲鸡瘟或伪鸡瘟,ND 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 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和下痢,并呈败血症死亡,发病率和致 死率很高,人感染新城疫后可出现结膜炎症状。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目前是我国养鸡业的头号传染病。1935 年中国河南首次报道。 病原 1.分类地位:归副粘科、副粘亚科、呼吸病毒属,副粘病毒 I 型。该病毒到目前为止,无 论强毒还是弱毒,同属一个血清型。 2.形态特征:病毒为中等大小,圆形粒子,100-300nm,内部为核衣壳,外有不完整的 囊膜(常因被破坏),囊膜上有纤突,分别为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类似于正粘病毒。核酸型为 负股单链 RNA。注意教材上并未讲变异,至今只有一个血清型。 3.毒株分类:强毒、中毒、弱毒、嗜神经型、嗜内脏型, 4.生物学特性:血凝特性(HA)。 5.免疫学特性:体液免疫(抗体类型),细胞免疫。 6.存在部位、培养特性:鸡胚(9-11 日龄),尿囊腔接种,强毒 48 小时以内引起鸡胚死 亡,弱毒对鸡胚致病性稍低,96 小时前后尿囊液中 HA 效价最高。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也可生
7 长,能产生蚀斑。 7.抵抗力:一般耐低温和干燥,常用消毒药均有效。因其有囊膜,故对脂溶剂敏感。对 PH 稳定。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各种鸡、鸽、鸭、鹌鹑、火鸡、鸵鸟、人也很厉害。 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易感。麻雀等可带毒。老鸡因有抗体,故不易感。目前全国的鸽新城 疫流行严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与鸡新城疫之间有一定关系。 2.传染源及媒介: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带毒动物,多种野鸟可作为传播媒介。 3.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其它途径不重要。 4.流行特点:(1)无季节性,只要有易感鸡群便可发生流生。(2)发病急、传播快,非免 疫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可达 90%以上。(3)免疫力不坚强的鸡群常呈温和型(非典型、 亚临床型)ND。(4)极易继发其他传染病,特别是 IBD、ILT、E. coli 等。(5)单纯感染发病 较易控制,而混合或继发感染则危害严重。难控制,尤其当与 IBD 或 AI 混合感染时最难控制。 目前又常与流感混合感染。 发病机理:见自制图示。(图示 13)为泛嗜性病毒。 症状 潜伏期较短,2-5 天。可分为 4 型: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性。 1.最急性:突然发病,急性死亡,无明显症状,多见于流行初期,意义不大。 2.急性型:最常见,发病数量最多,有典型症状和发病过程。全身症状,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均有特殊症状。病程 2-5 天,死亡率 90%以上。不死者转为慢性。 3.慢性型:除全身症状外,以神经症状为主,表现多种多样,病程 1-2 周,多见于流行 后期,死亡率较低,但生产性能下降,慢性消瘦,有些因不能采食而饿死。 4.非典型新城疫:(1)表现死亡率低,产蛋下降,有神经症状,病程长,流行时间长,有 呼吸道症状,但消化道症状不明显,病变不典型。(2)原因:母源抗体干扰,未用灭活苗,抗 体不整齐,免疫程序不合理,未进行免疫监测,有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疫苗质量不佳或免疫 剂量不足。 鸽 ND 主要是神经症状,其次是拉稀。死亡率亦可很高,影响产蛋。鸵鸟、鹌鹑、火鸡 ND 与鸡相同,主要发生于雏火鸡。鸵鸟与鸡相似,呼吸、消化、N、S,人感染后主要是结膜炎, 并可伴有流感样全身症状。 类减蛋、新城疫 7 型问题 病理变化 重要的有 3 条 彩 P94-95 1.全身浆粘膜出血,尤其是喉头、泄殖腔、气管、小肠。 2.腺胃乳头肿胀、出血。 3.盲肠扁桃体出血,坏死(枣核样坏死)。但现有好多病都有此病变。流感尤其与新城疫 难区分开。 诊断 1.现场诊断:可作出初步诊断
7 长,能产生蚀斑。 7.抵抗力:一般耐低温和干燥,常用消毒药均有效。因其有囊膜,故对脂溶剂敏感。对 PH 稳定。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各种鸡、鸽、鸭、鹌鹑、火鸡、鸵鸟、人也很厉害。 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易感。麻雀等可带毒。老鸡因有抗体,故不易感。目前全国的鸽新城 疫流行严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与鸡新城疫之间有一定关系。 2.传染源及媒介: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带毒动物,多种野鸟可作为传播媒介。 3.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其它途径不重要。 4.流行特点:(1)无季节性,只要有易感鸡群便可发生流生。(2)发病急、传播快,非免 疫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可达 90%以上。(3)免疫力不坚强的鸡群常呈温和型(非典型、 亚临床型)ND。(4)极易继发其他传染病,特别是 IBD、ILT、E. coli 等。(5)单纯感染发病 较易控制,而混合或继发感染则危害严重。难控制,尤其当与 IBD 或 AI 混合感染时最难控制。 目前又常与流感混合感染。 发病机理:见自制图示。(图示 13)为泛嗜性病毒。 症状 潜伏期较短,2-5 天。可分为 4 型: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性。 1.最急性:突然发病,急性死亡,无明显症状,多见于流行初期,意义不大。 2.急性型:最常见,发病数量最多,有典型症状和发病过程。全身症状,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均有特殊症状。病程 2-5 天,死亡率 90%以上。不死者转为慢性。 3.慢性型:除全身症状外,以神经症状为主,表现多种多样,病程 1-2 周,多见于流行 后期,死亡率较低,但生产性能下降,慢性消瘦,有些因不能采食而饿死。 4.非典型新城疫:(1)表现死亡率低,产蛋下降,有神经症状,病程长,流行时间长,有 呼吸道症状,但消化道症状不明显,病变不典型。(2)原因:母源抗体干扰,未用灭活苗,抗 体不整齐,免疫程序不合理,未进行免疫监测,有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疫苗质量不佳或免疫 剂量不足。 鸽 ND 主要是神经症状,其次是拉稀。死亡率亦可很高,影响产蛋。鸵鸟、鹌鹑、火鸡 ND 与鸡相同,主要发生于雏火鸡。鸵鸟与鸡相似,呼吸、消化、N、S,人感染后主要是结膜炎, 并可伴有流感样全身症状。 类减蛋、新城疫 7 型问题 病理变化 重要的有 3 条 彩 P94-95 1.全身浆粘膜出血,尤其是喉头、泄殖腔、气管、小肠。 2.腺胃乳头肿胀、出血。 3.盲肠扁桃体出血,坏死(枣核样坏死)。但现有好多病都有此病变。流感尤其与新城疫 难区分开。 诊断 1.现场诊断:可作出初步诊断
8 2.实验室诊断 (1)分离病毒并进行鉴定 9-11 日龄鸡胚,48 小时内死亡,胎儿出血严重。(HA、HI、 荧光、ELIS 、中和、单抗、免疫组化等)。病原鉴定注意教材 P253 页上的病原部分。 (2)动物接种:(雏鸡、鸡胚、鸽)早期容易分离到。 (3)血清学诊断:检查抗原(ELISA、单抗、荧光等),检查 HI 抗体,NT 等。 (4)分子生物学诊断:PCR、核酸探针、核酸电泳等。 3.鉴别诊断:应与禽霍乱、禽流感及传喉相区别,目前尤其要与禽流感和腺胃传支相区分, 特别是腺胃出血方面,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还应与其他有呼吸道、神经症状的病相 区分,详见教材 P244。表 7-1 及自制表 14。 关于“变异新城疫”问题:无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仍为一个血清型,各毒株之间均有良 好交叉保护作用,除非为其它病毒。 防制: 为 A 类病须上报,本病无药物可治,必要时注射卵黄抗体,但效果不可靠,尤其是对混合 感染效果不明显。主要靠预防。本病的预防主要靠疫苗接种配合卫生消毒措施。 1.疫苗:分弱毒活苗和灭活疫苗两类。 弱毒活苗又分为很多种,即不同的毒株,我国常用的有Ⅰ、Ⅱ、Ⅲ、Ⅳ系。免疫效果与毒 力呈正相关。 Ⅰ系(印度系):属中等毒力,在弱毒疫苗中毒力最强,可引起 2 个月龄以内的小鸡特别 未作基础免疫的鸡发病,对大鸡非免疫者则有 5%的不良反应,但免疫效果最好。应用很广, 特别是紧急接种。 Ⅱ系:毒力最弱的一种,常用于小鸡首免,应用较广。 Ⅲ系:比Ⅱ系毒力稍强,但应用较少。主要用于小鸡。 Ⅳ系:比Ⅰ系弱,比Ⅲ系毒力强,大小鸡均可用,应用最广,而且灭活苗也多用该毒株。 灭活苗:多与弱毒苗配合使用。弱毒苗中Ⅰ系苗免疫后 3 天可产生保护力,小鸡可持续 2 个月左右,大鸡可持续半年以上。其余三种需 7—9 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 3 个月左右。灭活苗 要 21 天产生免疫力,但产生的抗体水平高而均匀,因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免疫力可持续半年以 上。 2.免疫程序:主要根据抗体水平确定免疫程序,包括首免时间和次免(加强)时间。一般 当抗体水平在 4log2 以下时免疫效果最好(主要是对活苗来讲)。对产蛋鸡则在 5—6log2 时即 可再次免疫,。由于各个鸡场工鸡群的抗体状态不尽一致,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免疫程序可供所 有鸡场使用,一般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免疫监测的结果来确定。一般程序:见所印发的参考资料 (集约化养鸡场基础免疫程序)。 3.扑灭措施:发生本病后情况一般都比较紧急,损失也较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 将其扑灭或得到根本控制,主要措施包括紧急注射 I 系疫苗,注射血清或卵黄抗体,严格消毒 等综合措施。 但 AIV 混合感染特别是与 IBD 混合感染后很难控制,疫苗抗体均无效,听天由命。 紧急预防不应使用Ⅳ系,因产生免疫慢,也有人不主张紧急接种。 I 系苗紧急接种:最好注射,其次饮水(加大剂量),一般注射后 3 天,饮水后 5 天可停止 或减少死亡。 抗体注射:病情来势凶猛者可根据情况注射血清或卵黄抗体,注射后一天可明显好转。注 射剂量为 0.5-1ml(大鸡)
8 2.实验室诊断 (1)分离病毒并进行鉴定 9-11 日龄鸡胚,48 小时内死亡,胎儿出血严重。(HA、HI、 荧光、ELIS 、中和、单抗、免疫组化等)。病原鉴定注意教材 P253 页上的病原部分。 (2)动物接种:(雏鸡、鸡胚、鸽)早期容易分离到。 (3)血清学诊断:检查抗原(ELISA、单抗、荧光等),检查 HI 抗体,NT 等。 (4)分子生物学诊断:PCR、核酸探针、核酸电泳等。 3.鉴别诊断:应与禽霍乱、禽流感及传喉相区别,目前尤其要与禽流感和腺胃传支相区分, 特别是腺胃出血方面,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还应与其他有呼吸道、神经症状的病相 区分,详见教材 P244。表 7-1 及自制表 14。 关于“变异新城疫”问题:无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仍为一个血清型,各毒株之间均有良 好交叉保护作用,除非为其它病毒。 防制: 为 A 类病须上报,本病无药物可治,必要时注射卵黄抗体,但效果不可靠,尤其是对混合 感染效果不明显。主要靠预防。本病的预防主要靠疫苗接种配合卫生消毒措施。 1.疫苗:分弱毒活苗和灭活疫苗两类。 弱毒活苗又分为很多种,即不同的毒株,我国常用的有Ⅰ、Ⅱ、Ⅲ、Ⅳ系。免疫效果与毒 力呈正相关。 Ⅰ系(印度系):属中等毒力,在弱毒疫苗中毒力最强,可引起 2 个月龄以内的小鸡特别 未作基础免疫的鸡发病,对大鸡非免疫者则有 5%的不良反应,但免疫效果最好。应用很广, 特别是紧急接种。 Ⅱ系:毒力最弱的一种,常用于小鸡首免,应用较广。 Ⅲ系:比Ⅱ系毒力稍强,但应用较少。主要用于小鸡。 Ⅳ系:比Ⅰ系弱,比Ⅲ系毒力强,大小鸡均可用,应用最广,而且灭活苗也多用该毒株。 灭活苗:多与弱毒苗配合使用。弱毒苗中Ⅰ系苗免疫后 3 天可产生保护力,小鸡可持续 2 个月左右,大鸡可持续半年以上。其余三种需 7—9 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 3 个月左右。灭活苗 要 21 天产生免疫力,但产生的抗体水平高而均匀,因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免疫力可持续半年以 上。 2.免疫程序:主要根据抗体水平确定免疫程序,包括首免时间和次免(加强)时间。一般 当抗体水平在 4log2 以下时免疫效果最好(主要是对活苗来讲)。对产蛋鸡则在 5—6log2 时即 可再次免疫,。由于各个鸡场工鸡群的抗体状态不尽一致,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免疫程序可供所 有鸡场使用,一般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免疫监测的结果来确定。一般程序:见所印发的参考资料 (集约化养鸡场基础免疫程序)。 3.扑灭措施:发生本病后情况一般都比较紧急,损失也较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 将其扑灭或得到根本控制,主要措施包括紧急注射 I 系疫苗,注射血清或卵黄抗体,严格消毒 等综合措施。 但 AIV 混合感染特别是与 IBD 混合感染后很难控制,疫苗抗体均无效,听天由命。 紧急预防不应使用Ⅳ系,因产生免疫慢,也有人不主张紧急接种。 I 系苗紧急接种:最好注射,其次饮水(加大剂量),一般注射后 3 天,饮水后 5 天可停止 或减少死亡。 抗体注射:病情来势凶猛者可根据情况注射血清或卵黄抗体,注射后一天可明显好转。注 射剂量为 0.5-1ml(大鸡)
9 对非典型新城疫在注射 I 系苗的同时,还应分别注射油乳剂灭活苗,后者能产生高而均一 的抗体水平,从而清除强毒在鸡群中的长期存在。 本病重点: 1. 流行病学特征。 2.与禽霍乱、喉气管炎、腺胃传支、流感的鉴别。 3.预防措施(疫苗特点及免疫程序)。4.扑灭措施。 难点: 1.类症鉴别。 2.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 3.免疫监测和防制措施。 4.实验室诊断。 思考题: 1.非典型新城疫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2.新城疫的免疫程序制定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3.新城疫与禽流感有哪些相似处和不同点? 4.我国新城疫长期难以控制的原因何在? 二、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 彩图:李生涛《禽病防治》、范国雄《诊断图谱》102、南农图谱、法国图谱。 提问: 1.ND 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2.新城疫的典型病变有哪些? 概念 简称传喉或喉气。 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高度呼吸困难、咳嗽、 咯出带血渗出物、喉头、气管粘膜上皮水肿、出血并糜烂。本病发病率高,传播快,严重者病 死率较高。患病早期可见核内包涵体。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病原 1.分类:ILTV 属于疱疹病毒科的α-疱疹病毒亚科类传喉病毒群中的鸡痘病毒 I 型。 2.形态特征:病毒粒子直径约 120-200nm,有囊膜,核衣壳为廿面立体对称,衣壳表面有 162 个壳粒。囊膜表面纤突,核酸型为线性,双股 DNA,155kb、只有一个血清型。 3.体内存在部位: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急性发病期的肝、脾、血中也有病毒。 4.培养特性: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最易生长,可在接种后 2—8 天形成痘斑,痘斑边缘混 浊,中央坏死而凹陷,绒毛膜肿胀、增厚,鸡胚发育不良并死亡。亦可在鸡胚肾细胞上生长
9 对非典型新城疫在注射 I 系苗的同时,还应分别注射油乳剂灭活苗,后者能产生高而均一 的抗体水平,从而清除强毒在鸡群中的长期存在。 本病重点: 1. 流行病学特征。 2.与禽霍乱、喉气管炎、腺胃传支、流感的鉴别。 3.预防措施(疫苗特点及免疫程序)。4.扑灭措施。 难点: 1.类症鉴别。 2.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 3.免疫监测和防制措施。 4.实验室诊断。 思考题: 1.非典型新城疫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2.新城疫的免疫程序制定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3.新城疫与禽流感有哪些相似处和不同点? 4.我国新城疫长期难以控制的原因何在? 二、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 彩图:李生涛《禽病防治》、范国雄《诊断图谱》102、南农图谱、法国图谱。 提问: 1.ND 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2.新城疫的典型病变有哪些? 概念 简称传喉或喉气。 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高度呼吸困难、咳嗽、 咯出带血渗出物、喉头、气管粘膜上皮水肿、出血并糜烂。本病发病率高,传播快,严重者病 死率较高。患病早期可见核内包涵体。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病原 1.分类:ILTV 属于疱疹病毒科的α-疱疹病毒亚科类传喉病毒群中的鸡痘病毒 I 型。 2.形态特征:病毒粒子直径约 120-200nm,有囊膜,核衣壳为廿面立体对称,衣壳表面有 162 个壳粒。囊膜表面纤突,核酸型为线性,双股 DNA,155kb、只有一个血清型。 3.体内存在部位: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急性发病期的肝、脾、血中也有病毒。 4.培养特性: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最易生长,可在接种后 2—8 天形成痘斑,痘斑边缘混 浊,中央坏死而凹陷,绒毛膜肿胀、增厚,鸡胚发育不良并死亡。亦可在鸡胚肾细胞上生长
10 早期产生细胞融合成为多核巨细胞,并产生核内包涵体,细胞脱落。 5.抵抗力:对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剂均有效。但耐低温和寒冷。 6.分子生物学:致病基因主要是 TK 基因,有 2 个主要蛋白(60kd 和 205kd),TK 基因极 保守。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是成年鸡易感,发病后症状典型,其它禽类一般不发病。火鸡有时可出 现呼吸道病变。 2.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毒鸡,通过咳喘及分泌物排毒。 3.传播途径及方式:主要经呼吸道间接传播,也可经粘膜感染(饲料、饮水等)。 4.流行特点:本病传播较快,感染率高,但一般情况下病死率较低,不超过 20%,然而 若为严重的咯血型则死亡率可高达 70%。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节多见。一般由地 方流行性或流行性。 症状: 潜伏期一般 6—12 天,人工接种则只有 2—4 天。本病可分为两型,即急性流行性(喉气管 型)和轻症地方流行性。 1.急性流行性:多见于成年鸡,神郁、食减、突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喘息、鼻腔流出粘 性分泌物、有罗音(打呼噜)、咳出带血粘液、张口呼吸、蹲伏伸颈、打喷嚏、流泪、鸡冠发紫, 有时可见绿色稀粪。最后多为分泌物窒息而死,病程一周左右。产蛋鸡产蛋量急骤下降。 2.轻症地方流行性(眼结膜型):主要见于 2 个月以内仔鸡,多表现为结膜炎,如眼结膜充血, 眼睑肿胀,有粘性或干酪样分泌物,眶下窦肿胀,有较轻的呼吸困难症状。病程 2—3 周,若无 继发感染则很少死亡。很易继发传染性鼻炎等。 3.产蛋下降型(轻症) 病变: 典型病变为喉头和气管的肿胀出血,并有粘条状分泌物堵塞,有时可见干酪样渗出物或凝 血块。特别是从喉头至气管的上 1/3 处病变明显。环状出血,慢性病例可见鼻腔、眶下窦充血、 水肿、有干酪样渗出物。 诊断: 1.现场诊断:典型急性病例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特征性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作出现场诊断。 2.实验室诊断:非典型病例需靠实验室手段作出诊断,包括分离病毒并作鉴定、检查包涵 体和血清学诊断。目前较好的方法是核酸探针,美国已普遍采用。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取喉头或气管粘膜或粘液,无菌过滤,稀释后加双抗接种 10 日龄鸡胚,4 —5 天后可见绒毛膜病变,其中含有大量病毒,将该病毒与已知抗血清作中和试验即可对病毒 作出鉴定。 检查包涵体:取发病 2—3 天的急性期病鸡喉头粘膜上皮压(拉)片后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 周围带晕。 分子生物学诊断:核酸探针、PCR。 血清学诊断:可用荧光抗体、琼扩及中和试验。 3.鉴别诊断:注意与慢呼、传支、传鼻、曲霉菌及新城疫的区别,分别见教材 P297 和自制表
10 早期产生细胞融合成为多核巨细胞,并产生核内包涵体,细胞脱落。 5.抵抗力:对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剂均有效。但耐低温和寒冷。 6.分子生物学:致病基因主要是 TK 基因,有 2 个主要蛋白(60kd 和 205kd),TK 基因极 保守。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是成年鸡易感,发病后症状典型,其它禽类一般不发病。火鸡有时可出 现呼吸道病变。 2.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毒鸡,通过咳喘及分泌物排毒。 3.传播途径及方式:主要经呼吸道间接传播,也可经粘膜感染(饲料、饮水等)。 4.流行特点:本病传播较快,感染率高,但一般情况下病死率较低,不超过 20%,然而 若为严重的咯血型则死亡率可高达 70%。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节多见。一般由地 方流行性或流行性。 症状: 潜伏期一般 6—12 天,人工接种则只有 2—4 天。本病可分为两型,即急性流行性(喉气管 型)和轻症地方流行性。 1.急性流行性:多见于成年鸡,神郁、食减、突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喘息、鼻腔流出粘 性分泌物、有罗音(打呼噜)、咳出带血粘液、张口呼吸、蹲伏伸颈、打喷嚏、流泪、鸡冠发紫, 有时可见绿色稀粪。最后多为分泌物窒息而死,病程一周左右。产蛋鸡产蛋量急骤下降。 2.轻症地方流行性(眼结膜型):主要见于 2 个月以内仔鸡,多表现为结膜炎,如眼结膜充血, 眼睑肿胀,有粘性或干酪样分泌物,眶下窦肿胀,有较轻的呼吸困难症状。病程 2—3 周,若无 继发感染则很少死亡。很易继发传染性鼻炎等。 3.产蛋下降型(轻症) 病变: 典型病变为喉头和气管的肿胀出血,并有粘条状分泌物堵塞,有时可见干酪样渗出物或凝 血块。特别是从喉头至气管的上 1/3 处病变明显。环状出血,慢性病例可见鼻腔、眶下窦充血、 水肿、有干酪样渗出物。 诊断: 1.现场诊断:典型急性病例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特征性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作出现场诊断。 2.实验室诊断:非典型病例需靠实验室手段作出诊断,包括分离病毒并作鉴定、检查包涵 体和血清学诊断。目前较好的方法是核酸探针,美国已普遍采用。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取喉头或气管粘膜或粘液,无菌过滤,稀释后加双抗接种 10 日龄鸡胚,4 —5 天后可见绒毛膜病变,其中含有大量病毒,将该病毒与已知抗血清作中和试验即可对病毒 作出鉴定。 检查包涵体:取发病 2—3 天的急性期病鸡喉头粘膜上皮压(拉)片后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 周围带晕。 分子生物学诊断:核酸探针、PCR。 血清学诊断:可用荧光抗体、琼扩及中和试验。 3.鉴别诊断:注意与慢呼、传支、传鼻、曲霉菌及新城疫的区别,分别见教材 P297 和自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