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2》教案 (第44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七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过滤 一、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二、过滤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次内容,要求学生了解非均相物系的基本概念,了解过滤的基本概念,理解 过滤的基本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过滤的基本理论 难点: 过滤的基本理论 四、主要参考资料 姚玉英主编化工原理(新版)(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2000。 五、教学过程 第1贞共28负(第七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第七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第一节概述 一、混合物分类 1、均相物系homogeneous system):均相混合物。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而不存在相 养面的物系。如溶液和混合气体都是均相物系。 2、非均相物系(mon-homogeneous system):非均相混合物。物系内部有隔开不同相的养面 存在,且券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有显著养异。如:悬浮液、乳浊液、泡沫液属于液态非均相 物系,含尘气体、含雾气体属于气态非均相物系。 二、非均相物系 1、组成 非均相物系由分散相和连续相组成。 (1)分散质(分散相:internal phase):非均相混合物中,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 (2)分散介质(连续相:dispersing medium):包围着分散质而处于连续状态的物质 注意:对于乳浊液,一般混合的两液体中体积分率大的为连续相。 2、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原理 根据两相物理性质(如密度、颗粒大小等)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离。 3、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理论基础 要实现分离,必须使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因此,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操 作遵循流体力学的基本规律 4、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方法 由于非均相物的两相问的密度等物理特性养异较大,因此常采用机械方法mechanical sepcration)进行分离。按两相运动方式的不同,机械分离大致分为沉降(settling and sedimentation)和过滤(filtration)两种操作。 5、均相物系的分离: 通常先造成一个两相物系,再用机械分离的方法分离,如蒸馏,萃取等 第2贞共28贞(第七章什均相物系的分离
第二节过滤 一、过滤操作的基木概念 1、过滤(filtration) 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的孔道,而固 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单元操作。 >过滤介质:过滤采用的多孔物质 >滤浆(slurry):所处理的悬浮液 >滤液(filterate):通过多孔通道的液体: >滤饼或滤渣(ilter cake):被裁留的固体物质。 2、过滤方式 过滤的操作基本方式有两种: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 (I)滤饼过滤eake filtration):饼层过滤 过滤过程: >刚开始:有细小颗粒通过孔道,滤液混浊。 >开始后:迅速发生“架桥现象”,颗粒被拦截,滤液澄清 >所以,在滤饼过滤时真正起过滤作用的是滤饼本身,而非过滤介质。 第3贞共28贞(第七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注意:所选过滤介质的孔道尺寸一定要使“架桥现象"能够过发生。 饼层过滤适于处理固体含量较高的悬浮波。 (2)深层过滤(deep bed filtration):深床过滤 >特点:颗粒(粒子)沉积于介质内部。 深层过滤 >过滤对象: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小而少 >过滤介质:堆积较厚的粒状床层。 >过滤原理:颗粒尺寸应用:适于处理生产能力大而悬浮液中颗粒小而且含量少的场合,如水处理和酒 的过滤。 3、过滤介质 (1)织物介质(又称滤布) 由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制成的织物,以及玻璃丝、金属丝等织成的 网: (2)堆积介质 由各种固体颗粒(细砂、硅藻土等)堆积而成,多用于深床过滤: (3)多孔固体介质 这类介质具有很多细微孔道,如多孔陶瓷、多孔塑料等。多用于含少量细微颗粒的悬 第4贞共28贞(第七章均相物系的分离》
浮液,如白酒等的精滤 4、滤饼的压缩性 随着过滤的进行,滤饼的厚度增大,滤液的流动阻力亦逐渐增大,导致滤饼两侧的压 强美增大。滤饼的压缩性对压强养有较大影响。 不可压缩滤饼:若颗粒由不易变形的坚使固体组成,则当压强关增大时,滤饼的结构 不发生明显变化,单位厚度滤饼的流动阻力可视作恒定,这类滤饼称为不可压缩滤饼。 可压缩滤饼:若滤饼为胶体物质时,当压强关增大时,滤饼则被压紧,使单位厚度滤 饼的流动阻力增大,此类滤饼称为可压缩滤饼。 5、助滤剂 (1)定义 助滤剂:对于可压缩虑饼,为了使过滤顶利进行,可以将质地坚硬而能形成疏松滤饼 的另一种固体颗粒混入悬浮液或预涂于过滤介质上,以形成疏松饼层,使得滤液畅流,该 种颗粒状物质就称为助滤剂, (2)助滤剂的基本要求 >能形成多孔饼层的刚性颗粒,使滤饼有良好的渗透性及较低的流体阻力: 一具有化学稳定性: >在操作压强范围内具有不可压缩性。 (3)常用的助滤剂:硅藻土、珍珠岩、石棉、炭粉等。 二、过滤的基本理论 1、滤液通过饼层的流动 对于颗粒层中不规则的通道,可以简化成由一组当量直径为d。的细管,而细管的当 量直径可由床层的空隙率和颗粒的比表面积来计算。 2、颗粒床层的特性 颗粒床层的特性可用空隙率、当量直径等物理量来描述。 第5负共28贞(第七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空隙率:单位体积床层中的空隙体积称为空隙率。 式中e一床层的空隙率,mm (2)比表面积:单位休积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粒表面积 颗粒体积 式中a 一颗粒的比表面,mm (3)当量直径d 依照第一章中非圆形管的当量直径定义,当量直径为: 又4长水力术径4到能聚 故对颗粒床层直径应可写出: 女流道面积流道长度 流道容积 润湿周边长×流道长度 式中d。一床层流道的当量直径,m 3、过滤速率 滤液通过饼层的流动常属于滞流流型,可以仿照圆管内滞流流动的泊稷叶公式(哈根 方程)来描述滤液通过滤饼的流动,则滤液通过饼床层的流速与压强降的关系为: F=tA=△p=2地 d (p) 式中山一滤液在床层孔道中的流速,ms: L一床层厚度,m △p。一滤波通过滤饼层的压强降,pa: 阻力与压强降成正比,因此可认为 上式表达了过滤操作中滤液流速与阻力 44 的关系。 1 £3 在与过滤介质相垂直的方向上,朱4x4,(△p】 L 层空隙中的滤液流速山,与按整个床层截 面积计算的滤液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4,:-8d E 为: 第6贞共28贞(第七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上式中的比例常数K'与滤饼的空隙率、颗粒形状、排列及粒度范围诸因素有关。对 于颗粒床层内的滞流流动,K'值可取为5。 (1)过滤速度:单位时问内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体积,mm.s。 任一瞬问的过滤速度为: 3 drsa(-sy uL 式中 V一滤液量,m: 一过滤时问,s: A一过滤面积,m:△p。一滤液通过滤饼层的压强降,。 (2)过滤速率:单位时问内获得的滤液体积,ms。 过滤速率为: dv Ape u-Adr-sd (-8)HL 4、滤饼阻力 对于不可压缩滤饼,滤饼层中的空隙率ε可视为常数,颗粒的形状、尺寸也不改变, 因而比表血a亦为常数,则有 Ado-5a(1-s)uL → dWp。_p Ade urL uR 式中一滤饼的比阻(speeifie cake rc),lm,其计算式为:,=5a0-e 3 R一滤饼阻力(cake resistance),l/m,其计算式为:R=rL 比阻r >单位厚度滤饼的阻力: ~在数值上等于粘度为1Pa·s的滤液以1ms的平均流速通过厚度为lm的 滤饼层时所产生的压强降: >比阻反映了颗粒特性(形状、尺寸及床层空隙率)对滤液流动的影响: 一床层空隙率:愈小及颗粒比表面a愈大,则床层愈致密,对流体流动的阻 滞作用也愈大。 5、过滤介质的阻力 通常把过滤介质的阻力视为常数,仿照滤液穿过滤饼层的速度方程则可写出滤液穿过 过滤介质层的速度关系式: 第7贞共28贞(第七章均相物系的分离)
d厂=△P2式中:4pm一过滤介质上、下游两侧的压猫若,Pa: AdruR Rm一过滤介质阻力,m。 说明: (1)由于很难划定过滤介质与滤饼之间的分界面,更难测定分界面处的压强,在操 作过程中总是把过滤介质与滤饼联合起米考虑。通常,滤饼与滤布的面积相同。所以两层 中的过滤速度应相等,则: dWp.+pa=」 △p Adr L(R+R)L(R+R 式中4一滤饼与滤布两侧的总压强慕,称为过滤压强差。 上式表明,可用滤液通过串联的滤饼与滤布的总压强降来表示过滤推动力,用两层的 阻力之和来表示总阻力。 (2)假设:RL。,即假设用一层厚度为L.的滤饼层代替过滤介质,则: △D △D Ad0 u(rL+rL.)ur(L+L.) 式中L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饼厚度,或称虚拟滤饼厚度,m。 注意: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以一定介质过滤一定悬浮液时,L为定值:但同一介质 在不同的过滤操作中,L值不同。 第8贞共28贞(第七章什均相物系的分离)
《食品工程原理2》教案 (第45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四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第二节过滤 三、过滤基本方程式 四、恒压过滤 五、恒速过滤 六、先恒速后恒压过滤 七、过滤常数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次内容,要求学生了解恒压过滤、恒速过滤、先恒速后恒压过滤的定义,理 解过滤常数的测定方法,掌握过滤基本方程式,掌握恒压过滤、恒速过滤和先恒速后恒 压过滤的方程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三种过滤方式的方程式 难点: 三种过滤方式的方程式 四、主要参考资料 姚玉英主编化工原理(新版)(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2000。 五、教学过程 第10负共28负(第3章均相物系的分离)
三、过滤基本方程式 推导:设每扶得lm滤液得到的滤饼体积为vm,则有 LA=vV及LA=vV。,式中,V为当量滤液体积. dv △P A△P Adr ur(L+L)uru(v+V.) d 或 A△P dr= uru(V+V) 当滤饼可压缩时,有:r=r'(△P) 式中,r为单位压强差下滤饼的比阻:s为滤饼的压缩性指数,0≤s<1,由实验 确定。对不可压缩滤饼,s=0。 将r的表达式代入可得过滤基本方程: dv A△P-S dt uru(V+V.) 滤饼体积与相应的滤液体积之比,无因次: V—滤液体积,m: V。一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或称虚拟滤液体积: 单位压强美下滤饼的比阻,1m2: △p一过滤压强差,Pa: s滤饼的压缩性指数,无因此。一般情况下,=01。对于不可压缩滤饼,50 上式称为过滤基本方程式,它对各种过滤情况均适用。 对于一定的悬浮液,若4,r'及v可视为常数,令 1 k ur'v 式中:k 表征过滤物料特性的常数,m4/(Ns)。 dkA△P-s 过滤基本方程可写成:dxW+V) 第11负共28贞(第3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