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食品工程原理(英文):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学时:80(食品工程原理148;食品工程原理132) 课程学分:5学分(食品工程原理13学分;食品工程原理川2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选用教材:李云飞、葛克山,食品工程原理(第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参考书目:岳田利,食品工程原理。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 王志魁,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二、课程简介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力学、动力学 传热学和传质学为基础理论的学科,主要讲授食品工业生产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常用设 备及操作过程的计算方法。包括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蒸发、燕馏、浓缩、干燥、吸收等。 目的使学生掌握保证食品工艺准确实施的必备知识,以便进行食品机械设计制造、选型配套 以及维修操作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 基础。为今后从事食品加工和机械设备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单元操作基本概念及其相关设备构造,掌握食品加工 过程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理论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各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及 设计计算等知识。同时得到工程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目标:掌握“三传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木原理:了解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掌握 三传理论与单元操作的关系:掌握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食品加工工艺流程中所有单元操作涉及的相关理论,掌握常见单 元操作相关设备的基本构造,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分析 的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设备构造,掌握工程设备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 设备选型,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应用实践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素养目标:深刻理解“三传理论“的内涵,逐步提高工程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能力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食品工程原理 (英文):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学时:80(食品工程原理Ⅰ48;食品工程原理Ⅱ32) 课程学分:5 学分(食品工程原理Ⅰ3 学分;食品工程原理Ⅱ2 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选用教材:李云飞、葛克山,食品工程原理(第 4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参考书目:岳田利,食品工程原理。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年 王志魁,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二、课程简介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力学、动力学、 传热学和传质学为基础理论的学科,主要讲授食品工业生产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常用设 备及操作过程的计算方法。包括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蒸发、蒸馏、浓缩、干燥、吸收等。 目的使学生掌握保证食品工艺准确实施的必备知识,以便进行食品机械设计制造、选型配套 以及维修操作等。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 基础。为今后从事食品加工和机械设备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单元操作基本概念及其相关设备构造,掌握食品加工 过程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理论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及 设计计算等知识。同时得到工程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目标:掌握“三传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了解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掌握 三传理论与单元操作的关系;掌握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食品加工工艺流程中所有单元操作涉及的相关理论,掌握常见单 元操作相关设备的基本构造,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分析 的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设备构造,掌握工程设备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 设备选型,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应用实践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素养目标:深刻理解“三传理论”的内涵,逐步提高工程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能力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1,2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1,2,3 4、研究 5、使用现代工具 3 6、工程与社会 1,2,3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 8、职业规范 3 9、个人和团队 2,3 10、沟通 3 11、项目管理 2,3 12、终身学习 1,2,3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学时安排 第一意流体流动和输送启发式进授法、过论法 1、2、3 14 第二章传热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4 第三章溶液浓缩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0 第四章干燥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0 第五章吸收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2 第六章蒸馏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2 第七章非均相物系的分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离 1、2、3 6 合计 80学时 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1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初步完成食品工厂中输送水、气以及稀溶液等 牛顿流体的管道设计与计算工作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工程知识 1 2、问题分析 1,2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1,2,3 4、研究 2 5、使用现代工具 3 6、工程与社会 1,2,3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 8、职业规范 3 9、个人和团队 2,3 10、沟通 3 11、项目管理 2,3 12、终身学习 1,2,3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第一章 流体流动和输送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4 第二章 传热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4 第三章 溶液浓缩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0 第四章 干燥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0 第五章 吸收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2 第六章 蒸馏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12 第七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 离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8 合计 80 学时 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14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初步完成食品工厂中输送水、气以及稀溶液等 牛顿流体的管道设计与计算工作
2、教学要求:掌握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区别:掌握流体流动中各能量平衡方程的区别并 能熟练运用这些方程解决问题:掌握流体参数的测量原理与方法:掌握流体流动阻力计算方 法:了解非牛顿流体种类和简单计算:管路的构成(管、阀件)、复杂管路的特点及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流体流动中各能量平衡方程的区别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方程解决问题:流体流 动阻力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经验公式的换算方法:边界层的概念 【教学内容】 1.1流体基础知识与概念 1.2流体静力学 1.3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1.3.1稳定流动、流速与流量、连续性方程 1.3.2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能量守恒一柏努利方程式,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1.3.3实际流体稳定流动的能量守恒 1.4管内流动及管路计算 1.4.1管流要素、流动类型及其判别:滞留、湍流、雷诺准数 1.4.2流体在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及计算:计算圆直管沿程阻力的通式,滞留、湍流 的流速分布及摩擦阻力系数的确定 1.4.3管路局部阻力及其计算 1.5流速及流量的测量(实验课) 1.5.1毕托管 1.5.2孔板流量计及文丘里流量计 1.5.3转子流量计 1.6非牛顿流体 1.6.1非牛顿流体的类型: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和时变性流体:稠度指数和 流变指数 1.6.2假塑性和胀塑性流体作层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和流量 1.6.3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1.7流体输送机械 1.7.1概述 1.7.2离心泵 1.7.21离心泵工作原理 1.7.2.2离心泵主要性能参数 1.7.2.3离心泵的特性曲线72
2、教学要求:掌握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区别;掌握流体流动中各能量平衡方程的区别并 能熟练运用这些方程解决问题;掌握流体参数的测量原理与方法;掌握流体流动阻力计算方 法;了解非牛顿流体种类和简单计算;管路的构成(管、阀件)、复杂管路的特点及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流体流动中各能量平衡方程的区别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方程解决问题; 流体流 动阻力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经验公式的换算方法;边界层的概念 【教学内容】 1.1 流体基础知识与概念 1.2 流体静力学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1.3.1 稳定流动、流速与流量、连续性方程 1.3.2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能量守恒—柏努利方程式,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1.3.3 实际流体稳定流动的能量守恒 1.4 管内流动及管路计算 1.4.1 管流要素、流动类型及其判别:滞留、湍流、雷诺准数 1.4.2 流体在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及计算:计算圆直管沿程阻力的通式,滞留、 湍流 的流速分布及摩擦阻力系数的确定 1.4.3 管路局部阻力及其计算 1.5 流速及流量的测量(实验课) 1.5.1 毕托管 1.5.2 孔板流量计及文丘里流量计 1.5.3 转子流量计 1.6 非牛顿流体 1.6.1 非牛顿流体的类型: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和时变性流体;稠度指数和 流变指数 1.6.2 假塑性和胀塑性流体作层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和流量 1.6.3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1.7 流体输送机械 1.7.1 概述 1.7.2 离心泵 1.7.2.1 离心泵工作原理 1.7.2.2 离心泵主要性能参数 1.7.2.3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72
1.7.2.4气蚀现象与允许安装高度 1.7.2.5泵的工作点 1.7.2.6泵的选型。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输送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二章传热(1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初步完成食品企业常用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设计 和计算。 2、教学要求:掌握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的概念及平壁、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传热过程 的热量衡算、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的计算,典型对流传热经验关联式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强化传热的途径: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工业上常用列管式换热 器的类型、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傅立叶定律;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传热总速率方程式:强化传热的途径。 2、教学难点:传热总速率方程式 【教学内容】 2.1概述 2.1.1传热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2.1.2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2.2热传导 2.2.1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付立叶定律 2.2.2平壁的热传导 2.2.3圆筒壁的热传导 2.3对流传热
1.7.2.4 气蚀现象与允许安装高度 1.7.2.5 泵的工作点 1.7.2.6 泵的选型。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输送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二章 传热(14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初步完成食品企业常用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设计 和计算。 2、教学要求:掌握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的概念及平壁、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传热过程 的热量衡算、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的计算,典型对流传热经验关联式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强化传热的途径;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工业上常用列管式换热 器的类型、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傅立叶定律;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传热总速率方程式;强化传热的途径。 2、教学难点:传热总速率方程式 【教学内容】 2.1 概述 2.1.1 传热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2.1.2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2.2 热传导 2.2.1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付立叶定律 2.2.2 平壁的热传导 2.2.3 圆筒壁的热传导 2.3 对流传热
2.3.1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 2.3.2对流传热的类型、传热膜系数 2.3.3各类对流传热传热膜系数的确定 2.3.4传热边界层 2.4辐射 2.4.1两物体的相互辐射73 2.4.2辐射和对流的联合传热 2.4.3辐射加热方法和设备 2.5稳定传热的计算 2.5.1换热器及通过换热器的传热过程 2.5.2稳定传热过程的计算 2.5.3传热的强化和热绝缘 2.6不稳定传热 2.6.1不稳定导热 2.6.2不稳定对流传热 2.7换热器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传热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中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三章溶液浓缩(10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初步完成食品企业溶液浓缩常用蒸发器的设备选型 和工艺计算。 2、教学要求:了解溶液浓缩的几种基本方法,掌握蒸发的基本原理、工艺计算及所用设备 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2.3.1 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 2.3.2 对流传热的类型、传热膜系数 2.3.3 各类对流传热传热膜系数的确定 2.3.4 传热边界层 2.4 辐射 2.4.1 两物体的相互辐射 73 2.4.2 辐射和对流的联合传热 2.4.3 辐射加热方法和设备 2.5 稳定传热的计算 2.5.1 换热器及通过换热器的传热过程 2.5.2 稳定传热过程的计算 2.5.3 传热的强化和热绝缘 2.6 不稳定传热 2.6.1 不稳定导热 2.6.2 不稳定对流传热 2.7 换热器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传热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中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三章 溶液浓缩(10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初步完成食品企业溶液浓缩常用蒸发器的设备选型 和工艺计算。 2、教学要求:了解溶液浓缩的几种基本方法,掌握蒸发的基本原理、工艺计算及所用设备 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单效蒸发工艺计算 2、教学难点:单效蒸发工艺计算 【教学内容】 3.1蒸发 3.1.1概述 3.1.2单效蒸发 3.1.3多效蒸发 3.1.4蒸发设备 32其他浓缩方法介绍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浓缩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四章干燥(10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74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食品企业常用的食品干燥方法,并能对干 燥设备进行维修和初步选型设计。 2、教学要求: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和食品中水分的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湿空气焓湿图解决实 际问题:掌捏影响干燥过程湿热传递的因素;能够测绘干燥过程曲线:熟悉常用的干燥方法 和干燥设备:了解真空干燥基本原理与设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湿空气焓湿图 2、教学难点:湿空气格湿图 【教学内容】 4.1概述 4.2湿空气及湿物料的性质 4.3干燥动力学
1、教学重点:单效蒸发工艺计算 2、教学难点:单效蒸发工艺计算 【教学内容】 3.1 蒸发 3.1.1 概述 3.1.2 单效蒸发 3.1.3 多效蒸发 3.1.4 蒸发设备 3.2 其他浓缩方法介绍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浓缩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四章 干燥(10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74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食品企业常用的食品干燥方法,并能对干 燥设备进行维修和初步选型设计。 2、教学要求: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和食品中水分的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湿空气焓湿图解决实 际问题;掌握影响干燥过程湿热传递的因素;能够测绘干燥过程曲线;熟悉常用的干燥方法 和干燥设备;了解真空干燥基本原理与设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湿空气焓湿图 2、教学难点:湿空气焓湿图 【教学内容】 4.1 概述 4.2 湿空气及湿物料的性质 4.3 干燥动力学
4.3.1干燥速率 4.3.2干燥时间 4.4热风干燥过程的计第 4.4.1物料衡算、空气量的确定 4.4.2热量衡算、热能耗量的确定 4.5干燥设备 4.5.1气流干燥设备 4.5.2喷雾干燥设各 4.5.3其它类型干燥设备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干燥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间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五章吸收(1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吸收单元操作的原理和计算,对食品企业所用 吸收设备能进行初步维修和选型设计。 2、教学要求:了解传质的基本概念、分子扩散与涡流扩散,了解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了 解吸收与解吸的基本概念及吸收过程机理,掌握稳定分子扩散的基本计算与应用,掌握吸收 与解吸的一般计算方法,重点掌握等温条件下低浓度逆流吸收塔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双膜理论、传质基本方程、操作线方程75 2、教学难点:双膜理论 【教学内容】 5.1概述 5.2物质传递原理
4.3.1 干燥速率 4.3.2 干燥时间 4.4 热风干燥过程的计算 4.4.1 物料衡算、空气量的确定 4.4.2 热量衡算、热能耗量的确定 4.5 干燥设备 4.5.1 气流干燥设备 4.5.2 喷雾干燥设备 4.5.3 其它类型干燥设备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干燥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五章 吸收(12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吸收单元操作的原理和计算,对食品企业所用 吸收设备能进行初步维修和选型设计。 2、教学要求:了解传质的基本概念、分子扩散与涡流扩散,了解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了 解吸收与解吸的基本概念及吸收过程机理,掌握稳定分子扩散的基本计算与应用,掌握吸收 与解吸的一般计算方法,重点掌握等温条件下低浓度逆流吸收塔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双膜理论、传质基本方程、操作线方程 75 2、教学难点:双膜理论 【教学内容】 5.1 概述 5.2 物质传递原理
5.1.1单相传质:分子扩散及费克定律,静止或层流中的扩散传质:对流扩散传质:扩散 系数。 5.1.2相际间的传质:双膜理论:传质基本方程。 5.3吸收速率方程 5.4吸收塔的计算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吸收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六章蒸馏(1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掌握蒸(精)馏单元操作原理及计算,能对食品企 业生产过程中所用蒸(精)馏塔能进行维修和初步选型设计。 2、教学要求:了解蒸(精)馏的基本概念,理解蒸(精)馏原理:了解精馏装置的基本组 成及各部分所起的作用:掌握逐板计算法及图解法求取理论板数的方法:重点掌握两组分连 续精馏塔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两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 2、教学难点:逐板计算法及图解法求取理论板数的方法 【教学内容】 6.1蒸馏原理 6.2双组分连续精馏 6.2.1双组分理想溶液的气一液相平衡 6.2.2塔内气一液接触传质过程 6.2.3精馏设备 6.2.4非理想双组分溶液简介 6.3板式塔中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5.1.1 单相传质:分子扩散及费克定律,静止或层流中的扩散传质;对流扩散传质; 扩散 系数。 5.1.2 相际间的传质:双膜理论;传质基本方程。 5.3 吸收速率方程 5.4 吸收塔的计算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吸收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六章 蒸馏(12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掌握蒸(精)馏单元操作原理及计算,能对食品企 业生产过程中所用蒸(精)馏塔能进行维修和初步选型设计。 2、教学要求:了解蒸(精)馏的基本概念,理解蒸(精)馏原理;了解精馏装置的基本组 成及各部分所起的作用;掌握逐板计算法及图解法求取理论板数的方法;重点掌握两组分连 续精馏塔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两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 2、教学难点:逐板计算法及图解法求取理论板数的方法 【教学内容】 6.1 蒸馏原理 6.2 双组分连续精馏 6.2.1 双组分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6.2.2 塔内气—液接触传质过程 6.2..3 精馏设备 6.2.4 非理想双组分溶液简介 6.3 板式塔中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3.1工艺计算内容 6.3.2理论板的概念及恒摩尔流假设76 6.3.3连续精馏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6.3.4进料状况和加料方程 6.3.5精馏操作塔板数的求法(逐板计算法、图解法) 6.3.6塔板效率及实际塔板数的确定 6.3.7回流比的选择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蒸馏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恩 第七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8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掌握过滤单元操作原理及计算,能对食品企业生产 过程所用过滤机进行维修和简单选型设计。 2、教学要求:掌握过滤基本方程,掌握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了解非均相物系及过滤的 基本概念:了解过滤设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过滤基本方程,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2、教学难点: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教学内容】 7.1概述 7.2过滤 7.2.1过滤操作的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7.2.2过滤基本方程的应用及计算 7.3过滤设备 7.4过滤机的生产能力的计算
6.3.1 工艺计算内容 6.3.2 理论板的概念及恒摩尔流假设 76 6.3.3 连续精馏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6.3.4 进料状况和加料方程 6.3.5 精馏操作塔板数的求法(逐板计算法、图解法) 6.3.6 塔板效率及实际塔板数的确定 6.3.7 回流比的选择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蒸馏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第七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8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掌握过滤单元操作原理及计算,能对食品企业生产 过程所用过滤机进行维修和简单选型设计。 2、教学要求:掌握过滤基本方程,掌握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了解非均相物系及过滤的 基本概念;了解过滤设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过滤基本方程,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2、教学难点: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教学内容】 7.1 概述 7.2 过滤 7.2.1 过滤操作的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7.2.2 过滤基本方程的应用及计算 7.3 过滤设备 7.4 过滤机的生产能力的计算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过滤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堂探。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及占比(%) 考核方式 1.知识目标:掌握“三传理论”的基 1.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水 1.课堂表现 本内容和基本原理:了解单元操作 平:20 2.期中测试 的基本概念,掌握三传理论与单元 2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施 3.讨论 操作的关系:掌握常见单元操作的 基本原理。 能力:5 4.期末考试 3.理论与社会、文化、思 维、认知等的关系。理解 水平:5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食品加工 1.知识理解水平:10 1.课堂表现 艺流程中所有单元操作涉及的相关 2依据所学理论,对工程 2.期中测试 理论,掌握常见单元操作相关设备 实际分析能力:20 3.讨论 的基本构造,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分析,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 3.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施 4.期末考试 践分析的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20 能力:了解设备构造,掌握工程设 备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设备 选型,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应用实 践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及团队协作 能力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过滤设备,看清楚隐藏在事物外表下所涉及的原理,从而 更加准确的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掌握。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 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复习思考】 课后思考题及习题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及占比(%) 考核方式 1.知识目标:掌握“三传理论”的基 本内容和基本原理;了解单元操作 的基本概念,掌握三传理论与单元 操作的关系;掌握常见单元操作的 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水 平:20 2.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施 能力:5 3. 理论与社会、文化、思 维、认知等的关系。理解 水平:5 1.课堂表现 2.期中测试 3.讨论 4.期末考试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食品加工工 艺流程中所有单元操作涉及的相关 理论,掌握常见单元操作相关设备 的基本构造,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分析,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 践分析的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了解设备构造,掌握工程设 备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设备 选型,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应用实 践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及团队协作 能力。 1.知识理解水平:10 2.依据所学理论,对工程 实际分析能力:20 3.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施 能力:20 1.课堂表现 2.期中测试 3.讨论 4.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