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系体育教学与训练学习指导丛书 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资料 体育院校(系)本、专科学生考试专用 运动训练学 习题大全 普修、专修、研究生考试 主编 李少丹 刘大庆 名词解释 填空题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方法应用题 模拟训练题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总 存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我国高 校体育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1.目标取向的变化教育部2002年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高校课程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 把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同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从2003年新学年 开始在所有高等学校实施。《标准》提出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 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纲要》和 《标准》的公布及实施,标志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步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新的目标取向,参与运动、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学会 保健、提高素质、增进健康,将取代原有体育教学以技能学习为 主的目标取向。 2.社会职能的变化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 校的三大社会职能。长期以来,高校体育仅仅担当的是培养人才 的一元职能,而且在高校中还往往被人们当成培养人才的配角看 待,很少涉足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全 面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观念的确立,尤其是北 1
京申奥的成功,高校体育开始确立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 仅以北京为例,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人文奥运研究中心、 2002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设立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 5月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体育法研究中心、2002年10月北京大学 成立妇女体育研究中心、2003年9月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 管理系成立、2001年清华大学、2002年北京大学申报国家体育 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获得成功。这些研究中心、研究基地 或体育相关专业,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 开始介入体育,使体育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发生变化,使高 校体育由培养人才的一元职能迈向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 会的三大社会职能。 3.体育教学的变化与上个世纪高校体育课相比,进入新 的世纪我国不少高校体育教学着手进入改革:突出“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减少体育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增加学生喜爱的选修 内容;积极开展课余练,制定新的招生、训练、学籍管理等办 法,使课余训练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将体育课由2年 延长至3~4年,让学生自主选项锻炼,累计学分;体育课由单 一的运动场所增至教室课堂,体育健康、体育文化等体育相关学 科课程开始开设…… 上述三大变化表明,我国高校体育正在进入一场意义深刻的 转型。高校体育的这种变化影响的不仅是高校体育本身,它势必 对我国中小小学体育产生影响,促使中小小学体育发生相应的变革。 以培养体育师资为己任的全国体育院系必须研究与面对这个转 型,加速教学改革,调整培养模式,培养学有专精、教有专长的 体育师资,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学校体育合格人才的需求。 2
恰是在这种形势下,《体育院系体育教学与训川练学习指导丛 书》诞生了。《丛书》定位于“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指导丛书”。 核心内容是:基本问题解答、新理论新方法解析、热点问题探 究、能力培养实践。突破以往“习题集”的内容过分依赖固定 教材的限制,改变了“习题集”实际上就是教材的“翻版”或 是教材的“简写本”的局面。以“问题”为主线,按不同层次 将该学科的系统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以“问题学习”的形式, 重视启发性思考,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 提高学习效率、强化知识理解,提高综合素质,以使我国体育院 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21世纪学校体育的需要和学校 高水平运动训练的需要。 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策划组织编写的这套丛书,是由北京 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天津 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和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合作完成的第一套系列丛书,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会对体育院系 的同学们有所启示和帮助,会对我国体育教学与训川练水平的提高 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使作者们在与读者的交流中得以不断加 深对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认识。 钟秉枢教授、博士 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指导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3年10月 3
前 言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话动的 行为的科学,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 三个层次的理论体系,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来源于运动训练实 践,又指导运动训练实践。 《运动训练学》是我国体育院校本、专科生必修以及研究生 选修课程之一,一直以来以我国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先生 2000年主编的《运动训练学》为通用教材。一方面,它所阐述 的基本原理对训练实践起直接的指导作用,为培养我国运动训练 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 进了运动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运动训 练的不断创新、竞赛规程的日益完善以及比赛规则的不断改革, 运动训练理论也要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动态发展的理论体 系。 为了使体育院校(系)广大师生、体育运动的爱好者更好 地领会、理解和把握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种 层次的考核,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教研室组织编写了这本 《运动训练学习题大全》。本书不仅可作为全国体育院校本科必 修、选修课考试,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资料, 也可以作为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训练、教学的参考资料; 同时,本书还针对当前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中新的研究成果设定 —1—
了相关问题及其分析,丰富了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 本书共有十三章,编写分工如下(按章节顺序排列):周爱 国、张欣—第一、二章;许小冬、间间—一第三、四、九章; 袁守龙、米靖、陈列一第五、六、七章;李少丹、周在平、李 端英一第八、十、十一、十二章;第十三章试题部分由李少 丹、米靖编写。全书由李少丹、刘大庆负责统稿。 全书以试题的形式展现运动训练学的知识要点,采用名词解 释、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筒答题、论述 题、方法应用题等八种题型,并附有不同层次的考试样题。 为方便广大读者参阅和使用,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遵 循以下几点: 1.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本书的章节划分依据、问题、答 案及部分参考要点均源自于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 (2000年版),但采用更有启迪性和灵活性的问题形式来强化读 者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同时,本书试 题运用大量竞技体育实战案例,通过与运动实践的结合提高读者 对运动训练学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本书并非教材的 翻版与重复。 2.关注当前理论研究热点及研究成果。运动训练理论是不 新发展完善的理论体系,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尤其关注当 前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和新的研究成果,把训练理论与实 践的焦点问题融入到本书之中。 3.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本书系统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 践案例及灵活的习题形式不仅适用于在校的本、专科大学生,参 加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还适用于运动训练一线的 -2
教练员、运动员。 4.先分后合。为了更有利于读者的学习、使用,本书首先 按章节出题,对各章问题分别考察。在此基础上,以模拟套题的 形式综合全书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考察,以使读者对全书有一 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作者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许多同志的大力支 持,参阅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谢。 现代竟技体育的发展日新月异,运动训练实践不新提出新的 问题和要求。本书编者虽然经过努力,但限于知识水平和经验的 不足,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在使用时不吝赐教,以期 进一步补充、修订和完善。 编者 2007年1月 一3
Sport 【目录】 生原降地省生霜者西,片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本章要点】竞技体育的基本内涵,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竞 技体育的构成及其特点,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 值;运动训练的基本内涵,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 点;运动训练学的基本任务与内容。 一、名词解释 1 二、填空题 1 三、判断题 0 四、单项选择题 4 五、多项选择题 7 六、简答题 8 七、论述题 9 八、方法应用题 9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本章要点】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竞技运动项目 一1一
的叫练修丑班大全 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 性项群、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能主导类 同场对抗性项群、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体 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 群、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一、名词解释 20 二、填空题 21 三、判断题 23 四、单项选择题 25 五、多项选择题 27 六、简答题 28 七、论述题 29 八、方法应用题 29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本章要点】运动成绩的释义及其决定因素;竞技能力的释义及 其结构模型;运动员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 义,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一、名词解释 48 二、填空题 49 三、判断题 51 四、单项选择题 53 -2
:五、多项选择题 56 六、简答题 58 七、论述题 58、 八、方法应用题 59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本章要点】原则及训练原则的含义,学习运动训练原则的意 义,运动训练原则的理论体系;竞技需要原则、动 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 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 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的含义、理论依据、实践与 理论意义,以及在训练实践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原 则。 一、名词解释 78 二、 填空题 79 三、判断题 81 四、单项选择题 84 五、多项选择题 86 六、简答题 87 七、论述题 88 八、方法应用题 8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