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等 1958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教学大纲 体育学院 二。一九年七月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教学大纲 体育学院 二〇一九年七月
目 录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7 《运动解剖学》实验大纲… …12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5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1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6 《体育心理学》实验及实践教学大纲: 30 《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32 《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35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39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44 《中国武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47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50 《中国武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54 《长拳类套路(套路)》课程教学大纲… …58 《长拳类套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 …63 《太极拳类套路(套路)》课程教学大纲… …67 《太极拳类套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 …72 《太极推手》课程教学大纲… …76 《散打》课程教学大纲… …80 《摔跤》课程教学大纲… ………85 《跆拳道》课程教学大纲… …90 《散打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94 《竞技武术套路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101 《传统武术套路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106 《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11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115 《基本体操》教学大纲… …119 《龙狮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125 《洪洞通背拳》课程教学大纲… …129 《山西形意拳》课程教学大纲: …133 《山西鞭杆拳》课程教学大纲… …137 《运动损伤与推拿》教学大纲… …141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145 《体育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149 《体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153 《教练员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56 《健身气功》课程教学大纲… …161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 …165 《体育游戏》课程教学大纲 …169 《擒拿格斗》课程教学大纲… …172
目 录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7 《运动解剖学》实验大纲……………………………………………………………………………………12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5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21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6 《体育心理学》实验及实践教学大纲……………………………………………………………………30 《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32 《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35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39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44 《中国武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47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50 《中国武术史》课程教学大纲……………………………………………………………………………54 《长拳类套路(套路)》课程教学大纲…………………………………………………………………58 《长拳类套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63 《太极拳类套路(套路)》课程教学大纲………………………………………………………………67 《太极拳类套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72 《太极推手》课程教学大纲………………………………………………………………………………76 《散打》课程教学大纲……………………………………………………………………………………80 《摔跤》课程教学大纲……………………………………………………………………………………85 《跆拳道》课程教学大纲…………………………………………………………………………………90 《散打专修》课程教学大纲………………………………………………………………………………94 《竞技武术套路专修》课程教学大纲………………………………………………………………101 《传统武术套路专修》课程教学大纲………………………………………………………………106 《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11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115 《基本体操》教学大纲…………………………………………………………………………………119 《龙狮运动》课程教学大纲……………………………………………………………………………125 《洪洞通背拳》课程教学大纲…………………………………………………………………………129 《山西形意拳》课程教学大纲…………………………………………………………………………133 《山西鞭杆拳》课程教学大纲…………………………………………………………………………137 《运动损伤与推拿》教学大纲…………………………………………………………………………141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145 《体育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149 《体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153 《教练员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56 《健身气功》课程教学大纲……………………………………………………………………………161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165 《体育游戏》课程教学大纲………………………………………………………………………………169 《擒拿格斗》课程教学大纲………………………………………………………………………………172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175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179 《羽毛球》课程教学大纲… …183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87 《运动选材学》课程教学大纲… …190 《体有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l96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205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175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179 《羽毛球》课程教学大纲…………………………………………………………………………………183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87 《运动选材学》课程教学大纲……………………………………………………………………………190 《体育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196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200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205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32学时1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体育概论的学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体育本质的理解与认识,掌握体育的基本规律,提高 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的 职业,明确自己未来的使命。同时通过学习掌握体育的本质、特点、作用、体育的基本手段 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制度,培养学生 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有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 专业思想教育。 二、课程教学要求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体育概论的研究, 可使我们对体育整体、体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体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 析,从而能从纷繁复杂的体育现象中概括出体育的本质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加深对体育 的认识。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有概论课程是在研究各种体育现象一一体育实践活动的 基础上形成的,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是体育概论内容的主要源泉。体育概论对各种体育现象 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分析,抽象概括,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 揭示这些现象的共性特征和规律。 3.处理好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体育概论课程内容有很多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 理论知识,因此在体育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运用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刻认识和阐明 各种复杂的体育现象之间的关系。 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处理好继承和创新、批判和吸收的关系。 在建设和发展体育概论课程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国内外的体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动态,了解 并研究体育科学研究中的新课题、新动向、新成果。把一切好的、有益的经验和理论,特别 是新理论、新方法都吸取过来,为我所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概论》课 程服务。 三、先修课程 老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教学重点是对体育概论相关理论概念的理解、特点的掌握和对体育概论学料地位的 认识。 课程教学的难点是对体育概论相关概念在实践当中的应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同时辅以专题讨论等形式,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体育概论学科介绍.建立体育概论的目的意义,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体育概论的学科
1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1 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体育概论的学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体育本质的理解与认识,掌握体育的基本规律,提高 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的 职业,明确自己未来的使命。同时通过学习掌握体育的本质、特点、作用、体育的基本手段 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制度,培养学生 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有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 专业思想教育。 二、课程教学要求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体育概论的研究, 可使我们对体育整体、体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体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 析,从而能从纷繁复杂的体育现象中概括出体育的本质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加深对体育 的认识。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概论课程是在研究各种体育现象——体育实践活动的 基础上形成的,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是体育概论内容的主要源泉。体育概论对各种体育现象 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分析,抽象概括,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 揭示这些现象的共性特征和规律。 3.处理好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体育概论课程内容有很多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 理论知识,因此在体育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运用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刻认识和阐明 各种复杂的体育现象之间的关系。 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处理好继承和创新、批判和吸收的关系。 在建设和发展体育概论课程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国内外的体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动态,了解 并研究体育科学研究中的新课题、新动向、新成果。把一切好的、有益的经验和理论,特别 是新理论、新方法都吸取过来,为我所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概论》课 程服务。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教学重点是对体育概论相关理论概念的理解、特点的掌握和对体育概论学科地位的 认识。 课程教学的难点是对体育概论相关概念在实践当中的应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同时辅以专题讨论等形式,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2 学时) 教学内容 体育概论学科介绍.建立体育概论的目的意义,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体育概论的学科
性质。学习体育概论的方法与要求。 第一章体育概念(4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概念的演变: ①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 ②近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 ③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 (2)体育的基本概念: ①体育概念界定的逻辑学法则 ②体育概念的定义 ③体育概念的分类 ④体育的相关概念 (3)体育的本质: ①体育本质的概念 ②对体育本质认识的演进 ③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 ④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概念。 (2)难点是掌握运用逻辑学的法则给体育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和能分析与评价我国现有的 体育概念。 第二章体育功能(4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功能概述: ①我国对体育功能研究的简要回顾 ②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③体育功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 ④系统理论中的结构一功能分析方法对我们的启示 ⑤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2)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①提高人体血管系统技能水平 ②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 ③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④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⑤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 (3)体育的结构质功能: ①体育的教育功能 ②体育的娱乐功能 (4)体育的系统质功能: ①体育的经济功能 ②体育的政治功能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的健身、教育、休闲娱乐功能和政治、经济功能。 (2)难点是体育功能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2 性质。学习体育概论的方法与要求。 第一章 体育概念(4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概念的演变; ① 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 ② 近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 ③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 (2)体育的基本概念; ① 体育概念界定的逻辑学法则 ② 体育概念的定义 ③ 体育概念的分类 ④ 体育的相关概念 (3)体育的本质; ① 体育本质的概念 ② 对体育本质认识的演进 ③ 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 ④ 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概念。 (2)难点是掌握运用逻辑学的法则给体育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和能分析与评价我国现有的 体育概念。 第二章 体育功能(4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功能概述; ① 我国对体育功能研究的简要回顾 ② 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③ 体育功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 ④ 系统理论中的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对我们的启示 ⑤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2)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① 提高人体血管系统技能水平 ② 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 ③ 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④ 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⑤ 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 (3)体育的结构质功能; ① 体育的教育功能 ② 体育的娱乐功能 (4)体育的系统质功能; ① 体育的经济功能 ② 体育的政治功能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的健身、教育、休闲娱乐功能和政治、经济功能。 (2)难点是体育功能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第三章体育目的(4学时) 1.教学内容 (1)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①社会发展水平 ②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③人们的体育需求 (2)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①目的与目标概述 ②我国的体育目的 ③我国的体育目标 ④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的关系 (3)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①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②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2)难点是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体育过程(4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过程概述: ①体育过程的本质 ②体育过程的目标 ③体育过程的特点 (2)体育过程的要素: ①体育人 ②体育中介 ③体育学习者 (3)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 ①体育过程的结构 ②体育过程控制 (4)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 ①体育过程与健身过程 ②体育过程与竞技过程 ③体育过程与娱乐过程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教育、竞技运动与健身休闲过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势。 (2)难点是体有育过程的控制原则、方法和途径。 第五章体育手段(4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手段概述: ①体育手段的概念 ②的分类 (2)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①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
3 第三章 体育目的(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① 社会发展水平 ② 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③ 人们的体育需求 (2) 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① 目的与目标概述 ② 我国的体育目的 ③ 我国的体育目标 ④ 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的关系 (3)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① 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② 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2)难点是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体育过程(4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过程概述; ① 体育过程的本质 ② 体育过程的目标 ③ 体育过程的特点 (2)体育过程的要素; ① 体育人 ② 体育中介 ③ 体育学习者 (3)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 ① 体育过程的结构 ② 体育过程控制 (4)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 ① 体育过程与健身过程 ② 体育过程与竞技过程 ③ 体育过程与娱乐过程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教育、竞技运动与健身休闲过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势。 (2)难点是体育过程的控制原则、方法和途径。 第五章 体育手段(4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手段概述; ① 体育手段的概念 ② 的分类 (2)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① 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
②体育运动技术 (3)与体育运动项目: ①体育基本手段(途径) ②体育运动项目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和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以及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量 和效果的综合评定。 (2)难点是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的分析和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以及体育运动技术动 作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的运用。 第六章体育科学(4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①体育科学的概念 ②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 ③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 ④新中国体有科学发展状况 (2)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①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 ②体育科学的心理学视角 ③体育科学的社会视角 ④现代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3)体育科学体系: ①体育科学体系概述 ②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 ③体育科学的属性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科学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视角及其价值。 (2)难点是体育科学体系的辨别。 第七章体育文化(2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文化的概念、本质属性 (2)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文化的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的讨论。 (2)难点是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理解和认识。 第八章体育体制(2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①体制的概念 ②体育体制的概念 ③体育体制的构成 (2)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4 ② 体育运动技术 (3)与体育运动项目; ① 体育基本手段(途径) ② 体育运动项目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和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以及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量 和效果的综合评定。 (2)难点是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的分析和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以及体育运动技术动 作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的运用。 第六章 体育科学(4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① 体育科学的概念 ② 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 ③ 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 ④ 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状况 (2)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① 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 ② 体育科学的心理学视角 ③ 体育科学的社会视角 ④ 现代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3)体育科学体系; ① 体育科学体系概述 ② 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 ③ 体育科学的属性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科学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视角及其价值。 (2)难点是体育科学体系的辨别。 第七章 体育文化(2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文化的概念、本质属性 (2)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文化的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的讨论。 (2)难点是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理解和认识。 第八章 体育体制(2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① 体制的概念 ② 体育体制的概念 ③ 体育体制的构成 (2)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①体育体制的特点 ②体育体制的作用 (3)国外体育体制: ①美国、德国的体育体制 ②英国、日本等国的体育体制 (4)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①国家对体有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 ②关于“举国体制” ③我国体育体制改革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体制的构成、特点与作用。 (2)难点是国外体育体制的共性和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九章体育发展趋势(2学时) 1.教学内容 (1)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①体育在人的可持续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②新世纪将呈现以人为本、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新的体育观 ③生活方式的巨变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 ④体育运动将更加有效地促进人的现代化 ⑤休闲体育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①老年人体育方兴未艾 ②融入全球化势必促使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③体育终身化趋势日益明显 (3)从体育全球化的角度看体育的发展趋势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从人、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2)难点是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七、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绪论 2 体育概念 4 二 体育的功能 4 三 体育的目的 4 四 体育手段 4 五 体育过程 4 六 体育科学 4 七 体育文化 2 八 体育体制 2 九 体育发展趋势 2 总计 32
5 ① 体育体制的特点 ② 体育体制的作用 (3)国外体育体制; ① 美国、德国的体育体制 ② 英国、日本等国的体育体制 (4)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① 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 ② 关于“举国体制” ③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体制的构成、特点与作用。 (2)难点是国外体育体制的共性和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九章 体育发展趋势(2 学时) 1.教学内容 (1)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① 体育在人的可持续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② 新世纪将呈现以人为本、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新的体育观 ③ 生活方式的巨变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 ④ 体育运动将更加有效地促进人的现代化 ⑤ 休闲体育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① 老年人体育方兴未艾 ② 融入全球化势必促使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③ 体育终身化趋势日益明显 (3)从体育全球化的角度看体育的发展趋势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从人、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2)难点是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绪论 2 一 体育概念 4 二 体育的功能 4 三 体育的目的 4 四 体育手段 4 五 体育过程 4 六 体育科学 4 七 体育文化 2 八 体育体制 2 九 体育发展趋势 2 总计 32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成绩构成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作业、 小论文、课堂提问等内容。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体育概论》,杨文轩,杨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年; [2]《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周西宽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4年: [3]《体育概论》,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5年; (撰写人:李俊明审核人:权黎明审定人:李吉慧) 6
6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成绩构成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作业、 小论文、课堂提问等内容。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体育概论》,杨文轩,杨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 年; [2]《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周西宽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4 年; [3]《体育概论》,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5 年; (撰写人:李俊明 审核人:权黎明 审定人:李吉慧)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考试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 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运动解剖学》可促进 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全面认识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构造和分布,有利于更好分析 和创造提高关节幅度和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系统掌握人体运动规律和锻炼方法,有利于学 好专业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和水平。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根据运动技术上的要求,本课程内容侧重在与体有有关的运动系统,同时适应健康教 育的发展,对内脏、感官和脉管系统的有关内容也有较多要求。 2.在教学重点的安排上,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应坚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统一、遗传与进化 相联系的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蝶体、自学讨论、作业等 方法和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以及体有运动对人 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人体运动器官的运动规律与体育技术动作的关系。学会运用本学科 知识,分析体有技术动作、鉴别其合理性。掌握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素质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科学地训练或锻炼,预防运动损伤。 三、先修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动解剖学概念、正常人体解剖学姿势,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关节的分 类和运动,肌肉的作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组成和结 构。 难点:运动解剖学概念、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关节的分类和运动,肌肉的作用, 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实践操作、自学、讨论、案例教学、 作业等方法,要求通过多种学习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 技能,并用以解决体育实践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图表、录像、课件、 以及网络等辅助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运动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任务以及学习 方法。 (2)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 (3)解剖学定位术语(解剖学姿势:人体基本轴和基本面:常用术语)
7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考试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 学时 4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 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运动解剖学》可促进 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全面认识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构造和分布,有利于更好分析 和创造提高关节幅度和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系统掌握人体运动规律和锻炼方法,有利于学 好专业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和水平。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根据运动技术上的要求,本课程内容侧重在与体育有关的运动系统,同时适应健康教 育的发展,对内脏、感官和脉管系统的有关内容也有较多要求。 2.在教学重点的安排上,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应坚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统一、遗传与进化 相联系的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讨论、作业等 方法和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以及体育运动对人 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人体运动器官的运动规律与体育技术动作的关系。学会运用本学科 知识,分析体育技术动作、鉴别其合理性。掌握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素质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科学地训练或锻炼,预防运动损伤。 三、先修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动解剖学概念、正常人体解剖学姿势,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关节的分 类和运动,肌肉的作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组成和结 构。 难点:运动解剖学概念、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关节的分类和运动,肌肉的作用, 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实践操作、自学、讨论、案例教学、 作业等方法,要求通过多种学习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 技能,并用以解决体育实践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图表、录像、课件、 以及网络等辅助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1)运动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任务以及学习 方法。 (2)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 (3)解剖学定位术语(解剖学姿势;人体基本轴和基本面;常用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