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5期 专 题 沂蒙精神进中小学的困境、致因及突破 ● 张洪高刘学军刘玉军赵万奎 摘要:沂蒙精神进中小学是山东省中小学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多年来的教 育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进一步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战略规划的缺失、专家引领的缺 位、学校课程的割裂等,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课程整合设计缺失等,应该 采取区域推进沂蒙精神教育、强化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深度实施课程整合等措施进行突破。 关键词:沂蒙精神:中小学:战略规划:专家引领:课程整合 课题来源: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社科普及应用研究专项“沂蒙精神进中小学课堂的关键点研 究”(项目编号:18CKP2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洪高/临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中小学德育:刘学军/临沂光耀实验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与法治:刘玉军/临沂沂南大庄中心小 学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赵万奎/临沂沂南马牧池中心小学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创造了多种具有独 显。战略规划是对教育整体的、系统的设计。沂蒙精 特地域标识的革命文化,其中,沂蒙精神是山东代表 神进中小学工作缺乏战略规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性的革命文化。如何对待沂蒙精神,习近平在2013年 面。第一,从区域教育发展来看,缺乏宏观规划。经过 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 检索,省域和市域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十三五” 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只有一次提及沂蒙精神教育,但是 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山。当前,推动沂蒙 没有明确地提出沂蒙精神进中小学的目标、内容框 精神进中小学己经成为山东教育弘扬革命文化的重 架、组织机构、进度安排、推进机制等具体设计。第二, 大举措。但是,沂蒙精神进中小学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从中小学教育实施来看,缺乏系统规划。根据对中小 本研究对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推 学沂蒙精神教育的调研,沂蒙精神教育水平分为三 动沂蒙精神教育真正落地。 级:活动较为丰富,活动较为单调,基本没有活动。通 过对开展活动较为丰富的学校的调研发现,这些学校 一、沂蒙精神进中小学的困境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沂蒙精神教育,但是开展的形式仅 仅局限于活动层面,各种活动之间缺乏紧密关联,没 多年来,沂蒙精神进中小学已经获得了合法性和 有形成系统的设计,系统的课程建设的缺乏导致学生 正当性,从政府到学校都认可沂蒙精神教育的重要 对沂蒙精神的认知碎片化。第三,从教育监督评价来 性,相关部门己经颁布了系列文件推动沂蒙精神传 看,相应的机制未系统建立起来。通过对教育主管部 承,广大中小学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并取 门管理者的访谈发现,教育主管部门在检查评价学校 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沂蒙精神进中小学过程中 工作时,没有将沂蒙精神进中小学的实施状况列为监 还存在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督评价的重要内容,沂蒙精神教育缺乏系统的评价机 (一)战略规划的缺失 制,由于缺乏压力,各个学校的积极性和水平差异较 随着国家领导人对弘扬沂蒙精神的指示和省域 大。母 层面的大力贯彻落实,开展沂蒙精神教育的中小学数 (二)专家引领的缺位 量越来越多,开展的活动越来越丰富,面临的宏观层 专家引领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面的问题也越来越亟待解决,战略规划问题日益凸 量,而专家引领的缺位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基础教育改 -85-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当代教育科学 2020 年第 5 期 沂蒙精神进中小学的困境、致因及突破 ● 张洪高 刘学军 刘玉军 赵万奎 摘 要:沂蒙精神进中小学是山东省中小学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多年来的教 育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进一步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战略规划的缺失、专家引领的缺 位、学校课程的割裂等,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课程整合设计缺失等,应该 采取区域推进沂蒙精神教育、强化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深度实施课程整合等措施进行突破。 关 键 词:沂蒙精神;中小学;战略规划;专家引领;课程整合 课题来源: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社科普及应用研究专项“沂蒙精神进中小学课堂的关键点研 究”(项目编号:18CKPJ2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洪高/临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中小学德育;刘学军/临沂光耀实验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与法治;刘玉军/临沂沂南大庄中心小 学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赵万奎/临沂沂南马牧池中心小学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创造了多种具有独 特地域标识的革命文化,其中,沂蒙精神是山东代表 性的革命文化。如何对待沂蒙精神,习近平在 2013 年 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 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 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1]。当前,推动沂蒙 精神进中小学已经成为山东教育弘扬革命文化的重 大举措。但是,沂蒙精神进中小学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研究对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推 动沂蒙精神教育真正落地。 一、沂蒙精神进中小学的困境 多年来,沂蒙精神进中小学已经获得了合法性和 正当性,从政府到学校都认可沂蒙精神教育的重要 性,相关部门已经颁布了系列文件推动沂蒙精神传 承,广大中小学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并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沂蒙精神进中小学过程中 还存在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战略规划的缺失 随着国家领导人对弘扬沂蒙精神的指示和省域 层面的大力贯彻落实,开展沂蒙精神教育的中小学数 量越来越多,开展的活动越来越丰富,面临的宏观层 面的问题也越来越亟待解决,战略规划问题日益凸 显。战略规划是对教育整体的、系统的设计。[2]沂蒙精 神进中小学工作缺乏战略规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第一,从区域教育发展来看,缺乏宏观规划。经过 检索,省域和市域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十三五”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只有一次提及沂蒙精神教育,但是 没有明确地提出沂蒙精神进中小学的目标、内容框 架、组织机构、进度安排、推进机制等具体设计。第二, 从中小学教育实施来看,缺乏系统规划。根据对中小 学沂蒙精神教育的调研,沂蒙精神教育水平分为三 级:活动较为丰富,活动较为单调,基本没有活动。通 过对开展活动较为丰富的学校的调研发现,这些学校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沂蒙精神教育,但是开展的形式仅 仅局限于活动层面,各种活动之间缺乏紧密关联,没 有形成系统的设计,系统的课程建设的缺乏导致学生 对沂蒙精神的认知碎片化。第三,从教育监督评价来 看,相应的机制未系统建立起来。通过对教育主管部 门管理者的访谈发现,教育主管部门在检查评价学校 工作时,没有将沂蒙精神进中小学的实施状况列为监 督评价的重要内容,沂蒙精神教育缺乏系统的评价机 制,由于缺乏压力,各个学校的积极性和水平差异较 大。[3] (二)专家引领的缺位 专家引领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量,而专家引领的缺位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基础教育改 专 题 85- -
专 题 2020年第5期当代教育科学 革与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现代教育改革之所以需 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在教育政策中扮演着战略 要专家,这是由教育改革的“现代性”和“教育性”所规 规划者的角色,但是政府对沂蒙精神进中小学却缺 制的,这既与现代教育的复杂性相关,也与现代教育 乏完善的战略规划,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的专业性和责任重大相关。目前,在沂蒙精神进中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敏锐性的不足。国家领 小学工作的专家支持力量方面,面临着两个层面的问 导人己经对弘扬沂蒙精神进行了指示,但是相关部 题。第一,专家参与地方课程建设的结构性缺位。近 门却忽略了“学校这样的文化保存和分配的机构是 年来,相关部门组织编撰出版了多套关于沂蒙精神的 如何来创造和再造意识形态的,这些意识形态能使 教育读本。从己经出版的四套读本来看,编者主要来 对社会的控制得以保持”四,导致了区域“十三五”教 自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指导专家主要来自党史研究 育事业发展规划没有把沂蒙精神进中小学列入重 部门和党校,高校的专家参与不足。在出版的读本中, 要事项,教育敏锐性的欠缺是战略规划缺失的重要 有的版本内容在短期内变化较大,显示了内容的不成 根源。第二,思想认识的错位。在传统的沂蒙精神教 熟,也从侧面说明编写和指导不到位。第二,专家参 育工作中,存在着一种认识,即认为沂蒙精神教育 与一线教育实践的缺位。对中小学校长的访谈资料 应该由党委或党委部门牵头,教育部门执行或配 显示,中小学在开展沂蒙精神教育时,主要依靠满腔 合。从省市已经出台的关于弘扬沂蒙精神的文件来 热情的校长以及几个助手。从被访谈学校提供的校 看,三分之二的文件是由党委和党委部门牵头发布 本教材和活动方案来看,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实践活动 的,这可以理解为沂蒙精神的弘扬涉及意识形态的 的组织往往缺乏严密的论证和深厚的理论支撑,在逻 敏感性,应该由党委或党委部门牵头制定。但是,弘 辑性方面很难经得起推敲,效果很难得到充分的保 扬沂蒙精神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项目也很多,中 证。 小学教育淹没于其中。这种认识影响了沂蒙精神进 (三)学校课程的割裂 中小学战略规划的独立设计。 随着20世纪哲学主题的变革,“生活世界”成为 (二)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 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哲学向人类现实生活回归,体 研究队伍是沂蒙精神教育的智力支持,但是从事 现了对人及其价值的关怀。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 理论研究的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整体,品德弥散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时空,因此,德 第一,高水平理论研究人才不足。根据中国知网的检 育的价值取向应该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是课程整 索数据,2010-2019年共发表了244篇篇名包含“沂 合的理论基础。阿沂蒙精神教育既涉及道德与法治、 蒙精神”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作者中,有27名作者发 历史、语文等学科,也需要与新时代密切结合,还要考 表了2篇以上文章,剔除3位非研究人员,还有24位 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课程整合的实践依据。但是, 作者,权且把这24位作者称为对沂蒙精神有一定研 中小学在开展沂蒙精神教育时往往与各类课程割裂 究基础的人才,24位作者共发表沂蒙精神研究文章 开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相关课程的教 67篇,占数据库全部文章的27.5%:可见,三分之二以 学中,沂蒙精神教育没有在教学目标中充分体现出 上文章是非长期从事沂蒙精神研究人员发表的,长期 来,更没有完整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从事沂蒙精神研究人员总的数量不多。第二,理论研 度价值观等维度体现出来。第二,沂蒙精神教育没有 究人才的学科结构分布不合理。维特根斯坦说:“洞 与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度融为一体。访谈资料显 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 示,在中小学,沂蒙精神教育往往被作为一门校本课 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 程来实施,而且主要通过活动课程来实施,而未能与 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 其他课程深度整合,这既影响了实施效果,也很容易 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 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考。”母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查找分析上 述24位沂蒙精神研究人才的学科归属,主要集中在 二、沂蒙精神进中小学困境的致因检视 马克思主义理论(9位、政治学(8位)、历史学(3 位)、哲学(2位)、教育学(1位)、中国现当代文学(1 沂蒙精神进入中小学在实践层面遇到了困境,其 位)等学科。可见,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人才参与沂 中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既有政府层面的原因,也有理 蒙精神研究的比例非常低,研究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 论界和中小学层面的因素,需要整体分析。 影响了高水平成果的产出。第三,熟悉中小学实务的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专家缺乏。理论研究者往往想把自己掌握的理论运 -86-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20 年第 5 期 当代教育科学 革与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现代教育改革之所以需 要专家,这是由教育改革的“现代性”和“教育性”所规 制的,这既与现代教育的复杂性相关,也与现代教育 的专业性和责任重大相关。[4]目前,在沂蒙精神进中 小学工作的专家支持力量方面,面临着两个层面的问 题。第一,专家参与地方课程建设的结构性缺位。近 年来,相关部门组织编撰出版了多套关于沂蒙精神的 教育读本。从已经出版的四套读本来看,编者主要来 自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指导专家主要来自党史研究 部门和党校,高校的专家参与不足。在出版的读本中, 有的版本内容在短期内变化较大,显示了内容的不成 熟,也从侧面说明编写和指导不到位。第二,专家参 与一线教育实践的缺位。对中小学校长的访谈资料 显示,中小学在开展沂蒙精神教育时,主要依靠满腔 热情的校长以及几个助手。从被访谈学校提供的校 本教材和活动方案来看,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实践活动 的组织往往缺乏严密的论证和深厚的理论支撑,在逻 辑性方面很难经得起推敲,效果很难得到充分的保 证。 (三)学校课程的割裂 随着 20 世纪哲学主题的变革,“生活世界”成为 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哲学向人类现实生活回归,体 现了对人及其价值的关怀。[5]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 整体,品德弥散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时空,因此,德 育的价值取向应该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是课程整 合的理论基础。[6]沂蒙精神教育既涉及道德与法治、 历史、语文等学科,也需要与新时代密切结合,还要考 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课程整合的实践依据。但是, 中小学在开展沂蒙精神教育时往往与各类课程割裂 开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相关课程的教 学中,沂蒙精神教育没有在教学目标中充分体现出 来,更没有完整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价值观等维度体现出来。第二,沂蒙精神教育没有 与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度融为一体。访谈资料显 示,在中小学,沂蒙精神教育往往被作为一门校本课 程来实施,而且主要通过活动课程来实施,而未能与 其他课程深度整合,这既影响了实施效果,也很容易 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沂蒙精神进中小学困境的致因检视 沂蒙精神进入中小学在实践层面遇到了困境,其 中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既有政府层面的原因,也有理 论界和中小学层面的因素,需要整体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在教育政策中扮演着战略 规划者的角色,但是政府对沂蒙精神进中小学却缺 乏完善的战略规划,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敏锐性的不足。国家领 导人已经对弘扬沂蒙精神进行了指示,但是相关部 门却忽略了“学校这样的文化保存和分配的机构是 如何来创造和再造意识形态的,这些意识形态能使 对社会的控制得以保持”[7],导致了区域“十三五”教 育事业发展规划没有把沂蒙精神进中小学列入重 要事项,教育敏锐性的欠缺是战略规划缺失的重要 根源。第二,思想认识的错位。在传统的沂蒙精神教 育工作中,存在着一种认识,即认为沂蒙精神教育 应该由党委或党委部门牵头,教育部门执行或配 合。从省市已经出台的关于弘扬沂蒙精神的文件来 看,三分之二的文件是由党委和党委部门牵头发布 的,这可以理解为沂蒙精神的弘扬涉及意识形态的 敏感性,应该由党委或党委部门牵头制定。但是,弘 扬沂蒙精神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项目也很多,中 小学教育淹没于其中。这种认识影响了沂蒙精神进 中小学战略规划的独立设计。 (二)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 研究队伍是沂蒙精神教育的智力支持,但是从事 理论研究的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高水平理论研究人才不足。根据中国知网的检 索数据,2010-2019 年共发表了 244 篇篇名包含“沂 蒙精神”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作者中,有 27 名作者发 表了 2 篇以上文章,剔除 3 位非研究人员,还有 24 位 作者,权且把这 24 位作者称为对沂蒙精神有一定研 究基础的人才,24 位作者共发表沂蒙精神研究文章 67 篇,占数据库全部文章的 27.5%;可见,三分之二以 上文章是非长期从事沂蒙精神研究人员发表的,长期 从事沂蒙精神研究人员总的数量不多。第二,理论研 究人才的学科结构分布不合理。维特根斯坦说:“洞 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 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 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 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 考。”[8]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查找分析上 述 24 位沂蒙精神研究人才的学科归属,主要集中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 (9 位)、政治学 (8 位)、历史学(3 位)、哲学(2 位)、教育学(1 位)、中国现当代文学(1 位)等学科。可见,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人才参与沂 蒙精神研究的比例非常低,研究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 影响了高水平成果的产出。第三,熟悉中小学实务的 专家缺乏。理论研究者往往想把自己掌握的理论运 专 题 86- -
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5期 专 题 用到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哪 获得有意义转变的改革行为。区域推进教育改革己 些学校需要他们的帮助,而且也缺乏与中小学打交道 经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推进方式,这主 的经验。一个理论研究者能否成为中小学需要的专 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教育发展不均衡。这 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以及价值 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面对人民对优质均衡教 取向与中小学校长的一致性,那些能够把一线校长的 育需求的快速提升,区域教育管理者必须高度关注民 需要和教育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人容易成为专 生关切的教育问题,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教育改革。 家,但是这样的人不多。何 第二,教育综合改革步入深水区。任何一个单项改革 (三)课程整合设计缺失 往往难以孤立地实质性推进,一项教育政策出台往往 中小学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应该在课程实施方面 也涉及不同层次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加强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把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 战略规划,需要各领域之间系统推进。可以说,教育 本化,以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统整所有的课程,形成 领域中一些关键性难题相互掣肘,单靠一所学校、甚 课程合力。无论是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至一个县区都很难撬动,它需要在更大层面上系统推 抑或是校园文化课程,都应该形成一个育人的整 进,它需要区域教育管理者在更高的站位上整体设计 体,沂蒙精神应该充分整合到四种课程当中去。但 及推进实施。 是,目前的沂蒙精神教育与四种课程割裂开来,分 进行战略规划设计并区域性推进沂蒙精神教育, 散了力量,降低了教育的实效性。究其原因在于中 需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制定区域推进沂蒙精神 小学课程整合设计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发展规划是推进区域教育改革 第一,缺乏课程整合意识。课程整合意识是指对课 模式的主要形态之一。制定区域发展规划,需要全 程整合的敏感程度,它蕴含着对课程整合理论的自 面把握,把各种复杂的关系放置于发展规划的整个视 我建构意识、课程整合资源的开发意识等。课程整 野中去认识,不能随意忽略和缺漏,保持教育综合改 合意识关注课程整合的价值和意义,即关注人本 革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制定发展规划时,需要调动 身,关注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多数中小学 区域精锐力量,联合外来的智库力量,对现状和存在 校长对课程整合的根据和价值认识不充分,对课程 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对国家和省市教育政策宏观上准 整合理论不了解,课程整合局限于缺什么补什么。 确理解,对区域教育发展需求清晰把握。发展规划应 第二,缺乏课程整合能力。中小学校长对课程整合 对指导思想、预期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支撑保障等 事宜不熟悉,不了解应该如何整体设计课程整合的 内容进行详细分解,相关部门还要根据发展规划的内 框架,以及如何实施诸多课程的无缝对接和推进整 容制作成详细的工作台账。第二,制定中小学沂蒙精 合的策略。第三,缺乏课程整合机制。课程整合需要 神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纲要主要包括四部分:前言主 中小学组建或整合组织机构,重新厘定机构职责, 要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主要 但是目前中小学诸多机构在育人上是割裂的,没有 内容包括总目标、分目标:内容标准阐述沂蒙精神主 形成应有的合力,破坏了育人的整体性。 体内容框架,这是目前研制的难点:实施建议内容主 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沂蒙精神进中小学困境的突破 课程管理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第三,深化综合改革。 深化综合改革要整体推进,根据各种改革在整个体系 沂蒙精神进中小学需要充分调动政府、理论研究 中的定位,确定不同阶段的改革重点,各种改革相互 者、中小学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靶向施策, 协调、共同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推出各种配套 才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制度,在宏观指导思想统领下,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 (一)区域推进沂蒙精神教育 体系,共同推动沂蒙精神进中小学的总体规划顺利实 现代系统论认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是系统 施。 论的核心问题,整体对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 (二)强化理论研究队伍建设 的作用。沂蒙精神教育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 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既是制定战略规划的保障,也 从区域整体出发来设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从区域 是教育实践的重要促进因素,各方需要共同努力来推 层面推进改革。区域推进改革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 进理论研究队伍建设。第一,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研 内、以人的更好发展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既存 究队伍。多年来,关于沂蒙精神的项目立了不少,但 的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施加影响,使其 是高水平的成果很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层次 -87-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当代教育科学 2020 年第 5 期 用到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哪 些学校需要他们的帮助,而且也缺乏与中小学打交道 的经验。一个理论研究者能否成为中小学需要的专 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以及价值 取向与中小学校长的一致性,那些能够把一线校长的 需要和教育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人容易成为专 家,但是这样的人不多。[9] (三)课程整合设计缺失 中小学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应该在课程实施方面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把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 本化,以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统整所有的课程,形成 课程合力。无论是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抑或是校园文化课程,都应该形成一个育人的整 体,沂蒙精神应该充分整合到四种课程当中去。但 是,目前的沂蒙精神教育与四种课程割裂开来,分 散了力量,降低了教育的实效性。究其原因在于中 小学课程整合设计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课程整合意识。课程整合意识是指对课 程整合的敏感程度,它蕴含着对课程整合理论的自 我建构意识、课程整合资源的开发意识等。课程整 合意识关注课程整合的价值和意义,即关注人本 身,关注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多数中小学 校长对课程整合的根据和价值认识不充分,对课程 整合理论不了解,课程整合局限于缺什么补什么。 第二,缺乏课程整合能力。中小学校长对课程整合 事宜不熟悉,不了解应该如何整体设计课程整合的 框架,以及如何实施诸多课程的无缝对接和推进整 合的策略。第三,缺乏课程整合机制。课程整合需要 中小学组建或整合组织机构,重新厘定机构职责, 但是目前中小学诸多机构在育人上是割裂的,没有 形成应有的合力,破坏了育人的整体性。 三、沂蒙精神进中小学困境的突破 沂蒙精神进中小学需要充分调动政府、理论研究 者、中小学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靶向施策, 才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一)区域推进沂蒙精神教育 现代系统论认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是系统 论的核心问题,整体对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10]沂蒙精神教育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 从区域整体出发来设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从区域 层面推进改革。区域推进改革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 内、以人的更好发展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既存 的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施加影响,使其 获得有意义转变的改革行为。[11]区域推进教育改革已 经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推进方式,这主 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教育发展不均衡。这 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面对人民对优质均衡教 育需求的快速提升,区域教育管理者必须高度关注民 生关切的教育问题,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教育改革。 第二,教育综合改革步入深水区。任何一个单项改革 往往难以孤立地实质性推进,一项教育政策出台往往 也涉及不同层次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加强 战略规划,需要各领域之间系统推进。[12]可以说,教育 领域中一些关键性难题相互掣肘,单靠一所学校、甚 至一个县区都很难撬动,它需要在更大层面上系统推 进,它需要区域教育管理者在更高的站位上整体设计 及推进实施。[13] 进行战略规划设计并区域性推进沂蒙精神教育, 需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制定区域推进沂蒙精神 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发展规划是推进区域教育改革 模式的主要形态之一。[14]制定区域发展规划,需要全 面把握,把各种复杂的关系放置于发展规划的整个视 野中去认识,不能随意忽略和缺漏,保持教育综合改 革的完整性与均衡性。[15]制定发展规划时,需要调动 区域精锐力量,联合外来的智库力量,对现状和存在 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对国家和省市教育政策宏观上准 确理解,对区域教育发展需求清晰把握。发展规划应 对指导思想、预期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支撑保障等 内容进行详细分解,相关部门还要根据发展规划的内 容制作成详细的工作台账。第二,制定中小学沂蒙精 神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纲要主要包括四部分:前言主 要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主要 内容包括总目标、分目标;内容标准阐述沂蒙精神主 体内容框架,这是目前研制的难点;实施建议内容主 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管理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第三,深化综合改革。 深化综合改革要整体推进,根据各种改革在整个体系 中的定位,确定不同阶段的改革重点,各种改革相互 协调、共同推进。[16]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推出各种配套 制度,在宏观指导思想统领下,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 体系,共同推动沂蒙精神进中小学的总体规划顺利实 施。 (二)强化理论研究队伍建设 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既是制定战略规划的保障,也 是教育实践的重要促进因素,各方需要共同努力来推 进理论研究队伍建设。第一,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研 究队伍。多年来,关于沂蒙精神的项目立了不少,但 是高水平的成果很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层次 专 题 87- -
专 题 2020年第5期当代教育科学 的专家参与,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 大的沂蒙精神。最后,把沂蒙精神融入学校发展愿景、 度,采取多种方式促进高层次人才加入。一是设立沂 校风、校训、校歌中,融入到学校建筑和环境中,通过 蒙精神研究的专职岗位,长期持续从事沂蒙精神研 校园文化课程让受到红色基因的熏陶。第三,建立课 究,确保产出一批高水平成果:二是遴选部分全国知 程整合机制。首先,建立课程整合管理机制,由校长 名专家并采取委托课题的方式,产出一批高水平成 牵头担任课程整合项目负贵人,协调学校各部门共同 果。第二,吸引多学科的人才加入研究队伍。从目前 参与课程整合,形成课程整合共同体。其次,建立课 参与研究的专家所属学科来看,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 程整合长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整 和历史等学科的专家,要积极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社 合,并通过课程整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最后,建立 会学等学科的专家参与研究,改善学科结构,运用新 专家支持系统,邀请校外专家参与课程整合,为教师 的研究范式,产出一批高水平的成果。第三,改变专 整合课程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力量,确保课程整合到 家参与模式。首先,完善公共参与体系,改变责任不 位。 明确的方式,采取项目制,把项目内容细分并责任到 人,每个专家独立负责一个模块,深入研究并定期汇 参考文献: 报讨论,以期产生高质量的成果。其次,引导专家深 [山庹震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深入宜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N.人民 度进入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 日报,2018-12-14(07) [2别敦荣.论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教育研究,2010,(08) 专门理论,实践性可以说是教育理论的基本属性,这 3魏可媛,等.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一基于创新人 一基本属性不仅要求教育理论的研究问题源自教育 才培养的视角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126. 实践”网,而且要求“教育理论工作者具备实践品质, [4邵泽斌教育改革的专家风险教有发展研究,2011,(08) 主要包括改造教育实践的担当、接触教育实践的欲望 5鹿林.论人的生活世界.哲学研究,2007,(09) 及感悟教育实践的能力”。 6杨志成.论学校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构的一般逻辑课程· 教材·教法,2016,(08) (三)深度实施课程整合 门迈克尔·W·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黄忠敬,译.上海:华东 当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 革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不同学科领域和素养之 ⑧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等,译.北京:中 间存在多重交叉的关系,某种素养的培育很可能是多 央编译出版社,1998:01. 个学科的目标。基于此,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 [郭华专家如何能支持教有改革一基于深度访谈的实证研究 报告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02. 程模式的实施毋庸置疑首要的是课程整合开发模式 10常绍舞.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系统科学学报,2011, 的应用。四第一,强化课程整合意识。使管理者和老师 (03) 们了解中小学德育对课程整合的要求,了解中小学德 [11]徐金海.区域教有改革的内涵、特征及实践策略探析天津师 育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 范大学学报(基础教有版,2018,(03). 远发展,确保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因此, [12钟秉林加强综合改革平稳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教育研 究,2013,(07) “回归生活”是当前中小学德育贯彻的基本理念。“回 13郅庭瑾.2017年区域教育改革热点透视N.中国教有报,2018- 归生活”要求沂蒙精神教育要融入学生的整体生活世 01-02(05) 界,相应地要求把沂蒙精神整合到中小学各类课程 [14刘贵华,等论区域教有综合改革模式教有研究,2009,(12) 中。整合课程有助于形成沂蒙精神教育的浓厚氛围, [15吴康宁理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01) 动员全部力量和全部渠道,形成沂蒙精神全方位育人 16吴康宁.改革·综合·教有领域一简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 的强大合力。第二,明确课程整合方向。沂蒙精神整 要义教有研究,2014,(01) 合到学校课程中,可以从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 [17张洪高.高校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U,社会科学家,2017, 程、文化课程等四个方面实施。首先,统整沂蒙精神 12) 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编写相应的 [18吴康宁以“友好方式”向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教有理论 关于走出教育理论生存困境的一个思考0教有研究与实验,2017,(05)】 红色教育书籍,自然地融入德育课程内容当中。其次, [19吴康宁.何种教育理论?如何联系教育实践?一“教育理论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联系教育实践”问题再审思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目标和各学科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把沂蒙精神融入语 (01D 文、历史等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再次,通过讲 20安桂清.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特征、形态与维度课程 沂蒙精神故事、举行唱红歌比赛、看沂蒙精神电影、开 教材·教法,2018,(09) (责任编辑:刘丙元) 展沂蒙精神研学旅行等活动课程让学生充分感悟伟 -88-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20 年第 5 期 当代教育科学 的专家参与,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 度,采取多种方式促进高层次人才加入。一是设立沂 蒙精神研究的专职岗位,长期持续从事沂蒙精神研 究,确保产出一批高水平成果;二是遴选部分全国知 名专家并采取委托课题的方式,产出一批高水平成 果。第二,吸引多学科的人才加入研究队伍。从目前 参与研究的专家所属学科来看,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 和历史等学科的专家,要积极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社 会学等学科的专家参与研究,改善学科结构,运用新 的研究范式,产出一批高水平的成果。第三,改变专 家参与模式。首先,完善公共参与体系[17],改变责任不 明确的方式,采取项目制,把项目内容细分并责任到 人,每个专家独立负责一个模块,深入研究并定期汇 报讨论,以期产生高质量的成果。其次,引导专家深 度进入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 专门理论,实践性可以说是教育理论的基本属性,这 一基本属性不仅要求教育理论的研究问题源自教育 实践”[18],而且要求“教育理论工作者具备实践品质, 主要包括改造教育实践的担当、接触教育实践的欲望 及感悟教育实践的能力”[19]。 (三)深度实施课程整合 当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 革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20]不同学科领域和素养之 间存在多重交叉的关系,某种素养的培育很可能是多 个学科的目标。基于此,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 程模式的实施毋庸置疑首要的是课程整合开发模式 的应用。[21]第一,强化课程整合意识。使管理者和老师 们了解中小学德育对课程整合的要求,了解中小学德 育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 远发展,确保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因此, “回归生活”是当前中小学德育贯彻的基本理念。“回 归生活”要求沂蒙精神教育要融入学生的整体生活世 界,相应地要求把沂蒙精神整合到中小学各类课程 中。整合课程有助于形成沂蒙精神教育的浓厚氛围, 动员全部力量和全部渠道,形成沂蒙精神全方位育人 的强大合力。第二,明确课程整合方向。沂蒙精神整 合到学校课程中,可以从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 程、文化课程等四个方面实施。首先,统整沂蒙精神 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编写相应的 红色教育书籍,自然地融入德育课程内容当中。其次,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目标和各学科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把沂蒙精神融入语 文、历史等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再次,通过讲 沂蒙精神故事、举行唱红歌比赛、看沂蒙精神电影、开 展沂蒙精神研学旅行等活动课程让学生充分感悟伟 大的沂蒙精神。最后,把沂蒙精神融入学校发展愿景、 校风、校训、校歌中,融入到学校建筑和环境中,通过 校园文化课程让受到红色基因的熏陶。第三,建立课 程整合机制。首先,建立课程整合管理机制,由校长 牵头担任课程整合项目负责人,协调学校各部门共同 参与课程整合,形成课程整合共同体。其次,建立课 程整合长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整 合,并通过课程整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最后,建立 专家支持系统,邀请校外专家参与课程整合,为教师 整合课程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力量,确保课程整合到 位。 参考文献: [1]庹震.发扬光大沂蒙精神 深入宣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N].人民 日报,2018-12-14(07). [2]别敦荣.论大学发展战略规划[J].教育研究,2010,(08). [3]魏可媛,等.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基于创新人 才培养的视角[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126. [4]邵泽斌.教育改革的专家风险[J].教育发展研究,2011,(08). [5]鹿林.论人的生活世界[J].哲学研究,2007,(09). [6]杨志成.论学校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构的一般逻辑[J].课程· 教材·教法,2016,(08). [7]迈克尔·W·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黄忠敬,译.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 [8]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等,译.北京:中 央编译出版社,1998:01. [9]郭华.专家如何能支持教育改革——基于深度访谈的实证研究 报告[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02). [10]常绍舜.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J].系统科学学报,2011, (03). [11]徐金海.区域教育改革的内涵、特征及实践策略探析[J].天津师 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03). [12]钟秉林.加强综合改革 平稳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J].教育研 究,2013,(07). [13]郅庭瑾. 2017 年区域教育改革热点透视[N].中国教育报,2018- 01-02(05). [14]刘贵华,等.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J].教育研究,2009,(12). [15]吴康宁.理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01). [16]吴康宁.改革·综合·教育领域——简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 要义[J].教育研究,2014,(01). [17]张洪高.高校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J].社会科学家,2017, (12). [18]吴康宁.以“友好方式”向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教育理论—— 关于走出教育理论生存困境的一个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5). [19]吴康宁.何种教育理论?如何联系教育实践?——“教育理论 联系教育实践”问题再审思[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01). [20]安桂清.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特征、形态与维度[J].课程· 教材·教法,2018,(09). (责任编辑:刘丙元) 专 题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