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第5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分子发光:荧光、磷光、化学发光、 生物发光、散射光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化学、生命科学、 医药、临床检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分子发光:荧光、磷光、化学发光、 生物发光、散射光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化学、生命科学、 医药、临床检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跃迁至激态,当激发态分子以 辐射跃迁形式将其能量释放返回基态时,便产生分子发光 (Molecular Luminescence). 光致发光、热致发光、场致发光、化学发光等 一、光致发光 物质受到光的照射时,除吸收某种波长的光之外还会发射 出波长相同或比吸收波长更长的光。 二、光致发光分为: 荧光(fluorescencel) 磷光(Phosphorescence)
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跃迁至激态,当激发态分子以 辐射跃迁形式将其能量释放返回基态时,便产生分子发光 (Molecular Luminescence)。 光致发光、热致发光、场致发光、化学发光等 一、光致发光 物质受到光的照射时,除吸收某种波长的光之外还会发射 出波长相同或比吸收波长更长的光。 二、光致发光分为: 荧光(fluorescence) 磷光(Phosphorescence)
1575年,西班牙医生N.Monardes发现。 1852年,Stokes对荧光产生的机理作了解释, 并提出了“荧光”。 ■1867年,首次用于分析测定。 ■1928年,Jette和West提出第一台光电荧光计。 ■1952年,商品荧光分光光度计出现
1575年,西班牙医生N.Monardes发现。 1852年,Stokes对荧光产生的机理作了解释, 并提出了“荧光” 。 1867年,首次用于分析测定。 1928年,Jette和West提出第一台光电荧光计。 1952年,商品荧光分光光度计出现
荧光的特点: 。检出限0.10.001g/mL, 比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 。选择性强可根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 征吸收光谱来鉴定物质。 。应用范围窄由于本身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及 能形成荧光测量体系的物质相对较少所致
荧光的特点: 检出限0.1~0.001 µg/mL, 比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 选择性强 可根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 征吸收光谱来鉴定物质。 应用范围窄 由于本身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及 能形成荧光测量体系的物质相对较少所致
振动弛豫 内转换 T2 S T 系间跨越 本 外转换 荧光 磷光振动弛豫 激发 (熄灭)
化学发光:由化学反应提供激发能,激发 产物分子或其他共存分子产生的光辐射。 化学发光与荧光、磷光的区别是激发能不 同,而它们的光谱十分相似。 化学发光特点:灵敏度高,对气体和痕量 金属离子的检出限可达ng/ml
化学发光:由化学反应提供激发能,激发 产物分子或其他共存分子产生的光辐射。 化学发光与荧光、磷光的区别是激发能不 同,而它们的光谱十分相似。 化学发光特点:灵敏度高,对气体和痕量 金属离子的检出限可达ng/ml
激发态分子不稳定,会很快通过无辐射跃 迁热量形式)或辐射跃迁(光子发射)释放 能量而返回基态 辐射跃迁 分子荧光(fluorescence) 分子磷光(Phosphorescence) 振动弛豫(VR) 无辐射跃迁 内转换(ic) 系间窜跃(isc) 外转换(EC)
激发态分子不稳定,会很快通过无辐射跃 迁(热量形式)或辐射跃迁(光子发射)释放 能量而返回基态 分子荧光(fluorescence) 分子磷光(Phosphorescence) 振动弛豫(VR) 内转换(ic) 系间窜跃(isc) 外转换(EC)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去活化过程 辐射跃迁化学反应 无辐射跃迁 荧光 磷光 系间跨越 内转换外转换 振动弛豫
去活化过程 辐射跃迁 荧光 磷光 系间跨越 内转换 外转换 振动弛豫 化学反应 无辐射跃迁
振动弛豫(Vibration relaxation,VR):非辐射跃迁 形式,在溶液中,激发态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的碰 撞而将部分振动能量传递给溶剂分子,其电子则返 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此过称为~。 发生条件:在同一电子能级内进行 时间为:10-12s
振动弛豫(Vibration relaxation,VR):非辐射跃迁 形式,在溶液中,激发态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的碰 撞而将部分振动能量传递给溶剂分子,其电子则返 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此过称为~。 发生条件:在同一电子能级内进行 时间为:10-1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