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铜、锌副族 §17.1铜族元素 §17.2锌族元素 口§173B族元素和A族元素 性质的对比 口§17.4||B族元素和|A族 元素性质的对比 回
第十七章 铜、锌副族 §17.1 铜族元素 §17.2 锌族元素 § 17.3 IB族元素和IA族元素 性质的对比 § 17.4 IIB族元素和IIA族 元素性质的对比
§17.1铜族元素 1711铜族元素的单质 ■17.12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17.13水溶液中铜族元素的 离子及反应 ●17.1.4银和金的化合物
§17.1 铜族元素 17.1.1 铜族元素的单质 17.1.3 水溶液中铜族元素的 离子及反应 17.1.2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17.1.4 银和金的化合物
171.1铜族元素的单质 1.存在单质:Cu,Ag,Au 矿物:孔雀石:Cu2OH2CO3 辉银矿:Ag2S 碲金矿:AuIe2 2.物理性质 特征颜色:Cu(紫红),Ag(白),Au(黄) 熔点、沸点较其它过渡金属低 导电性、导热性好,且Ag>Cu>Au 延展性好
17.1.1 铜族元素的单质 单质:Cu,Ag,Au 矿物:孔雀石:Cu2(OH)2CO3 辉银矿:Ag2S 碲金矿:AuTe2 1.存在 2.物理性质 •特征颜色:Cu(紫红),Ag(白),Au(黄) •熔点、沸点较其它过渡金属低 •导电性、导热性好,且Ag>Cu>Au •延展性好
通性 Cu A Au d区IB族 g 铜 银 金 价层电子构型3d4sy 4d105s 5d106s1 主要氧化数+3、+2、+1+3、+2、+1|+3、+2、+1 离子有较强的极化力,变形性大,其化合 物有一定的共价性
Cu Ag Au 铜银金 价层电子构型 3d104s 1 4d105s 1 5d106s 1 主要氧化数 +3 、+2 、+1 +3 、+2 、+1 +3 、+2 、+1 离子有较强的极化力,变形性大,其化合 物有一定的共价性。 ds区 Ⅰ B 族 通性
EAMV Cu 3+24 Cu 2+0.159 Cut _0. 52 Cu Cu+易发生歧化:2Cu+→Cu2++Cu 18 Ag 3+ Ag241.98Ag+0.799Ag 发生:Ag2++Ag→2Ag+ Au3+ 136 Au 183 Au Au+易发生歧化:3Au+→Au3++2Au
Cu3+ Cu2+ Cu+ Cu 2.4 0.159 0.52 Cu+ 易发生歧化: 2Cu+ → Cu2+ + Cu Ag3+ Ag2+ Ag+ Ag 1.8 1.98 0.7991 发生: Ag2+ + Ag → 2Ag+ Au3+ Au+ Au 1.36 1.83 E A /V Au+ 易发生歧化: 3Au+ → Au3+ + 2Au
3.化学性质 与O2作用 2Cu+O2>2CuO黑) 2Cu+O2+H,O+CO2-△ CuOH2CO3(绿) 碱式碳酸铜 Au,Ag不与O2发生反应, 当有沉淀剂或配合剂存在时,可反应
3.化学性质 •与O2作用 O2Cu )2CuO( 2 ⎯+ ⎯→Δ 黑 碱式碳酸铜 Au,Ag不与O2发生反应, 当有沉淀剂或配合剂存在时,可反应。 )(CO(OH)Cu COOHO2Cu 322 22 2 绿 ⎯+++ ⎯→Δ
M=Cu, Ag, au 4M+O2+2H2O+8CN—>4[M(CN)2]+4OH 4Cu+0+2H o+8N NH3 4Cu(NH3)2(无色)+4OH ICu(NH3)4]2+(蓝) 所以不可用铜器盛氨水。 2Ag+2H2S+O2-2Ag,S+2H,O 银器年久变黑
= AuAg,Cu,M )(])[Cu(NH 2 43 + 蓝 O2 所以不可用铜器盛氨水。 OS2H2Ag O2HS2Ag 22 ⎯++ ⎯→ 2 + 2 银器年久变黑。 + − + ⎯+++ ⎯→ OH4)(])4[Cu(NH 8NHO2HO4Cu 23 22 3 无色 − − − 8CNO2HO4M ⎯+++ ⎯→ + 4OH]4[M(CN) 22 2
与X2作用 Cu+Cl2—>常温下反应 Ag+Cl2—>常温下反应较慢 Au+C12>只能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活泼性:Cu>Ag>Au
•与X2作用 ClCu 2 ⎯+ ⎯→ 常温下反应 活泼性:Cu>Ag>Au ClAu 2 ⎯+ ⎯→ 只能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ClAg 2 ⎯+ ⎯→ 常温下反应较慢
与酸作用 ①Cu,Ag,Au不能置换稀酸中的H(还原性差); ②生成难溶物或配合物使单质还原能力增强; 2Ag+H2S->Ag2S(S)+H2g 2Ag+2H+4>2AgL2+H2(g) 2Cu+2HT+4CS(NH2)2>2Cu[CS(NH)22+H2(g) 硫脲 HCI
2H2Cu )4CS(NH 2Cu[CS(NH (g)H]) 4I2H2Ag (g)H2AgI (g)HS(s)AgSH2Ag 22 2222 2 - 2 2 2 2 ++ ⎯⎯→ + ⎯++ ⎯→ + ⎯+ ⎯→ + + + −+ HCl 硫脲 •与酸作用 ①Cu,Ag,Au不能置换稀酸中的H+(还原性差); ②生成难溶物或配合物,使单质还原能力增强;
③Cu,Ag,Au可溶于氧化性酸 Cu+4HNO, (r )->Cu(NO)2+2NO2+2H,0 Ag+2HNO3(浓)—>AgNO3+NO2+H2O Cu+2H, SO(k)->CuSO4 +SO,+2H,O 2Ag+2H,SO ()->Ag,So(S)+SO,+2H,O Au+4HCI(浓)+HNO3(浓)— HAuCl4]+ NO(g)+2H,O
③ Cu,Ag,Au可溶于氧化性酸。 + 3 浓)(4HNOCu ⎯⎯→ 23 ++ 22 O2H2NO)Cu(NO OH2NO(g)]H[AuCl )(HNO)4HCl(Au 4 2 3 ++ + 浓 + 浓 ⎯⎯→ O2HSO(s)SOAg)(SO2H2Ag + 42 浓 ⎯⎯→ 42 ++ 22 + 42 浓)(SO2HCu ⎯⎯→CuSO ++ 224 O2HSO + 3 浓)(2HNOAg ⎯⎯→AgNO3 ++ 22 OH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