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高等师范心理学新论——公共心理学》习题答案_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基本理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81.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基本理论 填空题 认识记忆 2.习惯化心理倾向 3.认知策略 4认知活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 监控 5信息加工 6指向集中 7目的性意志努力 8有意后注意 9直接作用于感官觉察 10反差 1l感觉有意义的整体 12表征形象性 13表象新形象 14.直观性概括性 15形象新颖 6信息来源概括程度创造性 17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18.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19创造想象生活愿望 20编码贮存提取 21.机械识记理解识记 22再认回忆 23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抽象记忆 24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情绪记忆 25不均衡先快后慢 26.保持遗忘保持遗忘 27已有知识知觉印象概括表征 28所凭借的工具 29新颖性 30.倒“U”型 31人格特质 32独特特质共同特质 33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34内向外向 3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36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37多血质 38粘液质 39胆汁质 40.抑郁质 41.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42.内向型外向型 43.独立型顺从型 44.生理上心理上 45需要内驱力 46.自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47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48.马斯洛 49.引起维持 50.激活功能指向功能 51双趋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 1.C2.A3.B4.C5.A6.A7.B8.C9.B10.B 12.D13.C14.B15.C16.A17.D18.C19. 名词解释题 1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 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狭义的认知与记 忆含义基本相同,是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认知是个体重要的心 理活动,是人的意识的集中表现。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 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 工的系统 3元认知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种心理成份组成。其中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最重要的心理成份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认识 记忆 2.习惯化 心理倾向 3.认知策略 4.认知活动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 监控 5.信息加工 6.指向 集中 7.目的性 意志努力 8.有意后注意 9.直接作用于感官 觉察 10.反 差 11.感觉 有意义的整体 12.表征 形象性 13.表象 新形象 14.直观性 概括性 15.形象 新颖 16.信息来源 概括程度 创造性 17.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18.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19.创造想象 生活愿望 20.编码 贮存 提取 21.机械识记 理解识记 22.再认 回忆 23.形象记忆 动作记忆 抽象记忆 情绪记忆 24.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25.不均衡 先快后慢 26.保持 遗忘 保持 遗忘 27.已有知识 知觉印象 概括表征 28.所凭借的工具 29.新颖性 30.倒“U”型 31.人格特质 32.独特特质 共同特质 33.表面特质 根源特质 34.内向 外向 3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36.强度 均衡性 灵活性 37.多血质 38.粘液质 39.胆汁质 40.抑郁质 41.理智型 情绪型 意志型 42.内向型 外向型 43.独立型 顺从型 44.生理上 心理上 45.需要 内驱力 46.自然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47.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48.马斯洛 49.引起 维持 50.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51.双趋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C 5.A 6.A 7.B 8.C 9.B 10.B 11.A 12.D 13.C 14.B 15.C 16.A 17.D 18.C 19.D 20.A 21.C 三、名词解释题 1.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 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狭义的认知与记 忆含义基本相同,是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认知是个体重要的心 理活动,是人的意识的集中表现。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 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 工的系统。 3.元认知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 种心理成份组成。其中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最重要的心理成份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 的心理过程。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5无意注意是事先没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刺 激物的特点和个体的主观状态是无意注意产生的基本条件。 6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例如同学 们按老师的要求观察两种相似植物的特点时所表现出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7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 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但知觉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结合。它要利用己有的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同 时解释这些信息,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9.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我们在看小说时,头脑中会出 现各种人物和情景的形象:工程师根据自己在建筑方面的知识经验,设计出建筑物的形象。 这些都是想象 10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 自主地产生的。例如,看到蓝天上飘浮的白云,不由自主地想起大草原上奔跑的羊群。梦是 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ll再造想象是根据现成的描述,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建筑工人看到建 筑图纸,就能在大脑中产生建筑物的形象。再造想象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着重要 意义,它使人们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 12.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 切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的科学发明、建筑师的建筑设计、画家的精美构思, 都包含了创造想象的成份 13.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记忆使心理活动 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14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 是先前心理活动的结果。如果新的问题与先前解决的问题相类似,则定势会促进新问题的解 决:否则,就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 15原型就是指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就是因为它 与人们面临的问题有某种相似性。人们可以将原型的某些特点,类推到所遇到的问题上,从 而导致问题的解决。 1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人格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 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是人格的两种重要成份。 17.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这充分地表现为人们在需 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人格的共同性 是指,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个体之间具 有很多相似的人格特征。因此,人格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相统一的整体 18.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由于人格具有 稳定性,我们才能将不同人的精神面貌区别开来,从而有效地推测他在某种情况下的行为表 现。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的特征也是可以变化的。 19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的心理基础是个 体的神经活动的类型 20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在人的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21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 极性的源泉。 22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 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 力作用。 23趋避冲突是指,当个体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动机,又必须做出选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 的心理过程。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5.无意注意是事先没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刺 激物的特点和个体的主观状态是无意注意产生的基本条件。 6.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例如同学 们按老师的要求观察两种相似植物的特点时所表现出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7.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 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8.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但知觉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结合。它要利用已有的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同 时解释这些信息,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9.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我们在看小说时,头脑中会出 现各种人物和情景的形象;工程师根据自己在建筑方面的知识经验,设计出建筑物的形象。 这些都是想象。 10.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 自主地产生的。例如,看到蓝天上飘浮的白云,不由自主地想起大草原上奔跑的羊群。梦是 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11.再造想象是根据现成的描述,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建筑工人看到建 筑图纸,就能在大脑中产生建筑物的形象。再造想象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着重要 意义,它使人们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 12.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一 切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的科学发明、建筑师的建筑设计、画家的精美构思, 都包含了创造想象的成份。 13.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记忆使心理活动 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14.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 是先前心理活动的结果。如果新的问题与先前解决的问题相类似,则定势会促进新问题的解 决;否则,就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 15.原型就是指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就是因为它 与人们面临的问题有某种相似性。人们可以将原型的某些特点,类推到所遇到的问题上,从 而导致问题的解决。 1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人格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 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是人格的两种重要成份。 17.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这充分地表现为人们在需 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人格的共同性 是指,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个体之间具 有很多相似的人格特征。因此,人格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相统一的整体。 18.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由于人格具有 稳定性,我们才能将不同人的精神面貌区别开来,从而有效地推测他在某种情况下的行为表 现。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的特征也是可以变化的。 19.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的心理基础是个 体的神经活动的类型。 20.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在人的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21.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 极性的源泉。 22.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 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 力作用。 23.趋避冲突是指,当个体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动机,又必须做出选

择而产生的冲突。俗话说的“既想吃粥,又怕粥烫人”。就是指趋避冲突。 四、辨析题 2错。有意后注意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对活动浓厚的兴趣和活动的自动化是有意后注意 形成的两个条件 3.错。遗忘并不是所记忆的信息的完全丧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地提 取出来。有的遗忘是因为提取信息的线索不当造成的,这种遗忘叫做暂时性遗忘;有的遗忘 是由于丢失的信息过多,无法提取,这种遗忘叫做永久性遗忘。 5错。根据心理学研究,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的效率的关系是一种倒“U”形关系。即 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机的增强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动机水平过强时,则阻碍问题的解决。 6对。 7错。性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偶然形成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还不能称之为性 格,只有当它们巩固下来,成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或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才能称之为性格。 但如果他经常地撒谎,则可以认定这个学生具有“不诚实”的性格 8错。气质类型只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并不影响心理活动的内容,因此气质 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 对 10错。一个人会不会去买福利彩票,关键在于个体对奖金额和中奖率主观上的估计 个体对奖金额和中奖率主观上的估计越高,其购买的动机的强度就越大 五、说明题 1这是一种注意分配现象。注意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分 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2这是一种感觉适应现象。感觉适应是指: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 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感觉适应在视觉和嗅觉中最为明显 3这是感觉对比的心理现象。感觉对比就是指: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 感觉会发生变化 4人类是从蝙蝠的生理构造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雷达,这是一种原型启发的心理现象 原型就是指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就是因为它与人们面 临的问题有某种相似性。人们可以将原型的某些特点,类推到所遇到的问题上,从而导致问 题的解决。 5这是气质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气质使人的全部精神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表现 出与他人不同的典型特点。具有某种气质的人,会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相同性质的心理活动 的动力特点 6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通常,它不会因活动的情境发生变化而变化。在环境和 教育的影响下,可能有所改变,但其变化很慢,几乎看不出其变化。 7.人的需要在指向一定的对象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具体表现为对满足需 要的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说,个体满足需要的经验、个体的爱好和价值观、个体生活的文化 习俗都会影响个体选择一定的对象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8生理需要是最基层、最强烈的需要,是形成其他需要的基础和前提 六、简答题 答案要点 (1)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刺激的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2)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差异越显著,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3)刺激的变化。活动的刺激比静止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 (4)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异的刺激比熟知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 (5)个体的主观状态中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无意注意产生。其中,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最 主要的。能满足个体的需要,符合个体的兴趣的事物就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6)此外,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精神状态也可促进无意注意的产生

择而产生的冲突。俗话说的“既想吃粥,又怕粥烫人”。就是指趋避冲突。 四、辨析题 1.对。 2.错。有意后注意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对活动浓厚的兴趣和活动的自动化是有意后注意 形成的两个条件。 3.错。遗忘并不是所记忆的信息的完全丧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地提 取出来。有的遗忘是因为提取信息的线索不当造成的,这种遗忘叫做暂时性遗忘;有的遗忘 是由于丢失的信息过多,无法提取,这种遗忘叫做永久性遗忘。 4.对。 5.错。根据心理学研究,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的效率的关系是一种倒“U”形关系。即 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机的增强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动机水平过强时,则阻碍问题的解决。 6.对。 7.错。性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偶然形成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还不能称之为性 格,只有当它们巩固下来,成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或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才能称之为性格。 但如果他经常地撒谎,则可以认定这个学生具有“不诚实”的性格。 8.错。气质类型只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并不影响心理活动的内容,因此气质 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 9.对。 10.错。一个人会不会去买福利彩票,关键在于个体对奖金额和中奖率主观上的估计。 个体对奖金额和中奖率主观上的估计越高,其购买的动机的强度就越大。 五、说明题 1.这是一种注意分配现象。注意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分 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2.这是一种感觉适应现象。感觉适应是指: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 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感觉适应在视觉和嗅觉中最为明显。 3.这是感觉对比的心理现象。感觉对比就是指: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 感觉会发生变化。 4.人类是从蝙蝠的生理构造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雷达,这是一种原型启发的心理现象。 原型就是指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就是因为它与人们面 临的问题有某种相似性。人们可以将原型的某些特点,类推到所遇到的问题上,从而导致问 题的解决。 5.这是气质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气质使人的全部精神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表现 出与他人不同的典型特点。具有某种气质的人,会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相同性质的心理活动 的动力特点。 6.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通常,它不会因活动的情境发生变化而变化。在环境和 教育的影响下,可能有所改变,但其变化很慢,几乎看不出其变化。 7.人的需要在指向一定的对象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具体表现为对满足需 要的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说,个体满足需要的经验、个体的爱好和价值观、个体生活的文化 习俗都会影响个体选择一定的对象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8.生理需要是最基层、最强烈的需要,是形成其他需要的基础和前提。 六、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刺激的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2)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差异越显著,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3)刺激的变化。活动的刺激比静止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 (4)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异的刺激比熟知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 (5)个体的主观状态中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无意注意产生。其中,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最 主要的。能满足个体的需要,符合个体的兴趣的事物就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6)此外,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精神状态也可促进无意注意的产生

2答案要点 (1)对活动任务的认识。活动任务越明确,对活动的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引起 和维持有意注意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个体对活动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越浓厚,就越 能集中注意 3)个体的意志努力。只有克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各种诱惑,需要付出艰苦 的意志努力。 (4)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很好地组织各种活动,可以防止因单调而产生疲劳、分心。 3答案要点: (1)知觉具有意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知觉的 意义性又称理解性。 (2)知觉具有完整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3)知觉具有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 (4)知觉具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 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4答案要点 (1)粘合。粘合就是把从未结合过的形象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新形象。 (2)夸张。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 生新形象。 (3)人格化。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新形象。 (4)典型化。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5答案要点 (1)信息的保持是否巩固 (2)提取信息的线索是否适当 (3)对所保持的信息建立的意义联系越丰富就越易于找到提取信息的线索 (4)积极而平静的情绪状态和灵活的思维活动也有助于寻找提取信息的线索。 6答案要点: (1)通过感觉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都要保存一个极短的时间。这就是感觉记忆,又称 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2)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大约有0.25~2秒; (3)信息的编码是以信息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来进行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4)不同内容的感觉记忆,其容量有一定的差异,例如,视觉信息的记忆容量大于听 觉信息的记忆容量。一般认为感觉记忆的容量比短时记忆容量大。 (5)感觉记忆中保存的信息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就会很快地丧失;如果受到注意,它 就进入了短时记忆系统进行保存。 7答案要点: (1)在注意的条件下,将有关信息只短暂地呈现一次(信息呈现的时间一般为1秒), 对这种当前信息的记忆叫做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所加工的信息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因受到注意而进入 短时记忆的,其二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暂时存放在短时记忆中 (3)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存时间约为5秒~2分钟 (4)信息的编码方式以言语的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5)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 (5)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就进入了长时记忆。如果得不到复述就会随时间而 自动消退。 8答案要点 (1)长时记忆是对经过深入加工的信息的记忆。长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长,可以是一 分钟,也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几年,甚至是终身的 (2)长时记忆的容量非常巨大,我们在一生中所学的东西几乎不可能将其填满。 (3)长时记忆主要采用语义的形式进行编码,有时也以各种感觉形象的形式进行编码

2.答案要点: (1)对活动任务的认识。活动任务越明确,对活动的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引起 和维持有意注意。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个体对活动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越浓厚,就越 能集中注意。 (3)个体的意志努力。只有克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各种诱惑,需要付出艰苦 的意志努力。 (4)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很好地组织各种活动,可以防止因单调而产生疲劳、分心。 3.答案要点: (1)知觉具有意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知觉的 意义性又称理解性。 (2)知觉具有完整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3)知觉具有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 (4)知觉具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 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4.答案要点: (1)粘合。粘合就是把从未结合过的形象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新形象。 (2)夸张。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 生新形象。 (3)人格化。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新形象。 (4)典型化。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5.答案要点: (1)信息的保持是否巩固; (2)提取信息的线索是否适当。 (3)对所保持的信息建立的意义联系越丰富就越易于找到提取信息的线索; (4)积极而平静的情绪状态和灵活的思维活动也有助于寻找提取信息的线索。 6.答案要点: (1)通过感觉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都要保存一个极短的时间。这就是感觉记忆,又称 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2)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大约有 0.25 ~ 2 秒; (3)信息的编码是以信息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来进行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4)不同内容的感觉记忆,其容量有一定的差异,例如,视觉信息的记忆容量大于听 觉信息的记忆容量。一般认为感觉记忆的容量比短时记忆容量大。 (5)感觉记忆中保存的信息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就会很快地丧失;如果受到注意,它 就进入了短时记忆系统进行保存。 7.答案要点: (1)在注意的条件下,将有关信息只短暂地呈现一次(信息呈现的时间一般为 1 秒), 对这种当前信息的记忆叫做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所加工的信息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因受到注意而进入 短时记忆的,其二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暂时存放在短时记忆中 的。 (3)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存时间约为 5 秒 ~ 2 分钟; (4)信息的编码方式以言语的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5)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一般约为 7±2 个组块。 (5)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就进入了长时记忆。如果得不到复述就会随时间而 自动消退。 8.答案要点: (1)长时记忆是对经过深入加工的信息的记忆。长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长,可以是一 分钟,也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几年,甚至是终身的。 (2)长时记忆的容量非常巨大,我们在一生中所学的东西几乎不可能将其填满。 (3)长时记忆主要采用语义的形式进行编码,有时也以各种感觉形象的形式进行编码

前者如一个概念、定理的记忆,后者如一些生活情景的记忆。 9答案要点: (1)遗忘主要是由于先后学习的内容相互干扰而产生的。 (2)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间隔越小,干扰就越大 (3)先后两种学习具有中等程度的相似性时,干扰最大:先后两种学习具有高相似性 或不相似,则干扰较小。 10答案要点 (1)从记忆材料的性质上说,抽象的材料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遗忘 (2)无意义的材料比有意义的材料更容易遗忘。 (3)从记忆材料的长度来说,记忆材料长度越大,就越容易遗忘。 ll.答案要点 (1)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能加强注意力 (2)能根据不同部分材料的记忆效果分配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12答案要点 (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其他的思维加工方 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 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综合是与分析相反的认知加工方式,是将事物的结构要素或个别的 属性、特征联合成一个整体 (2)比较。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 的关系。通过比较,人们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3)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 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 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13答案要点 (1)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一般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组 (2)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3)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中条件与要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人们可以明确 问题的关键,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4)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己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 题的解决 (5)验证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14答案要点 (1)人格的整体性是指构成人格的各种心理成份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构 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 (2)人格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是由人格系统的整体起作用的。 (3)人格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份的一致性。 (4)人格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构成个体人格的各种成份中,有的是主要的,起主导作 用:有的是次要的,起辅助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成份决定个体人格的基本特征 (5)个体的人格特征与行为表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15答案要点: (1)性格是个体在后天获得的,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关系的反映。性格中的许多特征反 映了个体道德品质的好坏。 (2)一个性格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人,无论其能力大小,气质类型如何,都可能对社 会进步作出贡献;但如果这个人的性格是与社会进步相违背的,就会对社会产生危害,而且 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3)性格中的一些特征虽然与道德品质无直接联系,但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乐观与消极、勤奋与懒惰、勇敢与退缩、独立与顺从等。 16答案要点 (1)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份的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通常,心理学中将 性格区分为四种性格特征

前者如一个概念、定理的记忆,后者如一些生活情景的记忆。 9.答案要点: (1)遗忘主要是由于先后学习的内容相互干扰而产生的。 (2)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间隔越小,干扰就越大。 (3)先后两种学习具有中等程度的相似性时,干扰最大;先后两种学习具有高相似性 或不相似,则干扰较小。 10.答案要点: (1)从记忆材料的性质上说,抽象的材料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遗忘; (2)无意义的材料比有意义的材料更容易遗忘。 (3)从记忆材料的长度来说,记忆材料长度越大,就越容易遗忘。 11.答案要点: (1)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能加强注意力; (2)能根据不同部分材料的记忆效果分配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12.答案要点: (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其他的思维加工方 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 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综合是与分析相反的认知加工方式,是将事物的结构要素或个别的 属性、特征联合成一个整体。 (2)比较。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 的关系。通过比较,人们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3)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 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 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13.答案要点: (1)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一般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组 成。 (2)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3)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中条件与要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人们可以明确 问题的关键,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4)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 题的解决。 (5)验证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14.答案要点: (1)人格的整体性是指构成人格的各种心理成份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构 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 (2)人格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是由人格系统的整体起作用的。 (3)人格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份的一致性。 (4)人格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构成个体人格的各种成份中,有的是主要的,起主导作 用;有的是次要的,起辅助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成份决定个体人格的基本特征。 (5)个体的人格特征与行为表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15.答案要点: (1)性格是个体在后天获得的,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关系的反映。性格中的许多特征反 映了个体道德品质的好坏。 (2)一个性格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人,无论其能力大小,气质类型如何,都可能对社 会进步作出贡献;但如果这个人的性格是与社会进步相违背的,就会对社会产生危害,而且 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3)性格中的一些特征虽然与道德品质无直接联系,但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乐观与消极、勤奋与懒惰、勇敢与退缩、独立与顺从等。 16.答案要点: (1)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份的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通常,心理学中将 性格区分为四种性格特征

(2)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 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3)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4)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 (5)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 理特征。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是主要的意志特征。 17答案要点 (1)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由一定动机引起的活动应指向能满足个体动机的对 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动机与活动具有一致性。 (2)动机与活动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动机与活动是一一对应的。首先,动机与活动的 目的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次,动机与活动效果的关系也十分复杂 18答案要点 (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19答案要点: (1)动机的联合 (2)动机的冲突。常见的动机冲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 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1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2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1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2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 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3)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1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是先前心理活动的结果 2如果新的问题与先前解决的问题相类似,则定势会促进新问题的解决:否则,就会阻 碍新问题的解决 (4)原型启发会促进问题的解决 1原型就是指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 2原型启发会使人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豁然开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答案要点: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难区分,常常将 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性格与气质是两种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差别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1性格与气质虽然都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并在人的活动中得到体现,但它们所反映的 是心理活动的不同侧面。 2性格与气质的形成条件有很大区别。 3性格与气质的发生发展也是不同步的。 (3)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1一定的气质对形成某些性格特征有重要影响 2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 3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答案要点 (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着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2)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 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3)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4)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 (5)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 理特征。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是主要的意志特征。 17.答案要点: (1)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由一定动机引起的活动应指向能满足个体动机的对 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动机与活动具有一致性。 (2)动机与活动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动机与活动是一一对应的。 首先,动机与活动的 目的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次,动机与活动效果的关系也十分复杂。 18.答案要点: (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19.答案要点: (1)动机的联合。 (2)动机的冲突。常见的动机冲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 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1 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2 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1 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2 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 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3)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1 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是先前心理活动的结果。 2 如果新的问题与先前解决的问题相类似,则定势会促进新问题的解决;否则,就会阻 碍新问题的解决。 (4)原型启发会促进问题的解决。 1 原型就是指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 2 原型启发会使人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豁然开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答案要点: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难区分,常常将 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性格与气质是两种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差别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1 性格与气质虽然都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并在人的活动中得到体现,但它们所反映的 是心理活动的不同侧面。 2 性格与气质的形成条件有很大区别。 3 性格与气质的发生发展也是不同步的。 (3)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1 一定的气质对形成某些性格特征有重要影响。 2 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 3 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答案要点: (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着。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3)生理需要。 (4)安全的需要。 (5)归属与爱的需要 (6)尊重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8)马斯洛认为,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 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 级的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 4答案要点: (1)价值观。 1价值观是由个体评价事物的价值标准所构成的观念系统。 2个体的兴趣、信念、理想是价值观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3价值观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对需要的作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2)情绪。 1情绪是个体对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 2情绪对已有的需要有放大的作用。 (3)认知 1一项活动是否值得做?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对这些问题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动 2阿特金森认为,诱因能否引起个体的行为动机,关键在于个体对行为的价值和成功的 概率的估计。对行为价值的估计叫效价,对成功概率的估计叫期望 3行为动机是效价与期望的乘积。这种估计是主观的,但个体对行为的效价和期望估计 越高,其动机的强度就越大 4韦纳认为,个体的期望大小是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有关 5班杜拉提出,个体的期望大小与其自我效能感有关 (4)行为的结果。 1行为结果的成败对动机有重要影响。 2行为结果的及时知晓对动机有重要影响 3他人对行为结果的评价对动机有重要影响

(3)生理需要。 (4)安全的需要。 (5)归属与爱的需要。 (6)尊重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8)马斯洛认为,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 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 级的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 4.答案要点: (1)价值观。 1 价值观是由个体评价事物的价值标准所构成的观念系统。 2 个体的兴趣、信念、理想是价值观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3 价值观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对需要的作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2)情绪。 1 情绪是个体对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 2 情绪对已有的需要有放大的作用。 (3)认知。 1 一项活动是否值得做?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对这些问题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动 机。 2 阿特金森认为,诱因能否引起个体的行为动机,关键在于个体对行为的价值和成功的 概率的估计。对行为价值的估计叫效价,对成功概率的估计叫期望。 3 行为动机是效价与期望的乘积。这种估计是主观的,但个体对行为的效价和期望估计 越高,其动机的强度就越大。 4 韦纳认为,个体的期望大小是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有关。 5 班杜拉提出,个体的期望大小与其自我效能感有关。 (4)行为的结果。 1 行为结果的成败对动机有重要影响。 2 行为结果的及时知晓对动机有重要影响。 3 他人对行为结果的评价对动机有重要影响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