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优化全析 IIAO CALYOUHUA OUAN X 结构网络 内容详解 《桃花扇》剧情 全剧 《桃花扇》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传奇剧作。全剧共四 时间:明末 十四出。剧本写的是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避乱南京,结识秦淮名 人物:侯方域(复社文人) 妓李香君,两人一见钟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费用皆出自 李香君(秦淮名妓 阉党余孽阮大铖,用意是收买侯方域,于是义形于色,立即卸妆 故事:既有国仇,又有家恨 却奁,并劝侯方域严辞拒绝。阮怀恨在心,借侯方域发书劝阻武 话兴亡之感1表达故 昌总兵左良玉率师东下一事,诬陷侯方域是左的内应,怂恿马士 主题:抒亡国之痛J国哀思 英杀侯方域以泄私愤。侯方域得到消息,只身逃往史可法处避难 歌颂忠贞爱情 马士英、阮大铖等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王朝。昏王奸臣不 理朝政,沉溺歌舞。阮大铖又逼香君改嫁田仰,香君以死相拒 碰毁面颊,血溅扇面,杨文骢把扇面血痕点染成折枝桃花。阮大 铖奏请“广搜旧院,大罗秦淮”,香君未能幸免。她痛骂奷臣的无 耻,被送到宫内当歌伎。侯方域重回金陵,被阮捕获。不久,清 兵攻破扬州,直逼江南,福王及马士英、阮大铖出逃,侯方域得 以出狱,香君也乘机从宫内逃出。最后,侯方域、李香君在栖霞 山中相遇,道士张瑶星以国仇家恨点醒他们,二人不忍看见国破 家亡,双双入道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 语言优美,有骈句,也有散 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句,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这套曲子,语言 准确、生动、形象,多用对偶和排比,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 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哀江南》一出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柳敬亭和苏昆生是《桃花 哀江南曲主要人物 扇》中贯穿始终的人物,可以说是侯李爱情悲剧和南明历史悲剧 柳敬 的见证者,而柳敬亭和苏昆生两人又都可以说是颇具性情的艺术 艺术家 苏昆 家,因而由他二人道出“兴亡之感”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层(至“北新水令”):总起点题一—“残废”“萧条”, 表达“兴亡之感 金陵玉殿枯败。 第二层(至“太平令”):分点写哀一一秦淮水榭枯颓。 第三层(“离亭宴带歇拍煞”):大放哀声一一江山易主,人物 全非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 凄凉景象,为全文走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子→沉郁悲怆的基调 过去的南京:繁花似锦1对 【北新水令】曲先以“山松野草带花挑”,描写苏昆生肩挑柴 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 现在的南京:凄凉破败 “猛抬头秣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 残、废、瘦、空 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地一转,表现了他感情的 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 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
1 教材优化全析 JIAO CAI YOU HUA QUAN XI 一、内容详解 《桃花扇》剧情 《桃花扇》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传奇剧作。全剧共四 十四出。剧本写的是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避乱南京,结识秦淮名 妓李香君,两人一见钟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费用皆出自 阉党余孽阮大铖,用意是收买侯方域,于是义形于色,立即卸妆 却奁,并劝侯方域严辞拒绝。阮怀恨在心,借侯方域发书劝阻武 昌总兵左良玉率师东下一事,诬陷侯方域是左的内应,怂恿马士 英杀侯方域以泄私愤。侯方域得到消息,只身逃往史可法处避难。 马士英、阮大铖等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王朝。昏王奸臣不 理朝政,沉溺歌舞。阮大铖又逼香君改嫁田仰,香君以死相拒, 碰毁面颊,血溅扇面,杨文骢把扇面血痕点染成折枝桃花。阮大 铖奏请“广搜旧院,大罗秦淮”,香君未能幸免。她痛骂奸臣的无 耻,被送到宫内当歌伎。侯方域重回金陵,被阮捕获。不久,清 兵攻破扬州,直逼江南,福王及马士英、阮大铖出逃,侯方域得 以出狱,香君也乘机从宫内逃出。最后,侯方域、李香君在栖霞 山中相遇,道士张瑶星以国仇家恨点醒他们,二人不忍看见国破 家亡,双双入道。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 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 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这套曲子,语言 准确、生动、形象,多用对偶和排比,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 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哀江南》一出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柳敬亭和苏昆生是《桃花 扇》中贯穿始终的人物,可以说是侯李爱情悲剧和南明历史悲剧 的见证者,而柳敬亭和苏昆生两人又都可以说是颇具性情的艺术 家,因而由他二人道出“兴亡之感”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层(至“北新水令”):总起点题——“残废”“萧条”, 金陵玉殿枯败。 第二层(至“太平令”):分点写哀——秦淮水榭枯颓。 第三层(“离亭宴带歇拍煞”):大放哀声——江山易主,人物 全非。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 凄凉景象,为全文走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北新水令】曲先以“山松野草带花挑”,描写苏昆生肩挑柴 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 “猛抬头秣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 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地一转,表现了他感情的 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 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 知识积累 结构网络 解题 全剧 时间:明末 人物:侯方域(复社文人) 李香君(秦淮名妓) 故事:既有国仇,又有家恨 话兴亡之感 抒亡国之痛 歌颂忠贞爱情 主题: 表达故 国哀思 语言优美,有骈句,也有散 句,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哀江南曲主要人物 柳敬亭 苏昆生 表达“兴亡之感” 艺术家 引子→沉郁悲怆的基调 过去的南京:繁花似锦 现在的南京:凄凉破败 ↓ 残、废、瘦、空 对 照
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 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的基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 “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 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 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所未见 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 已“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 “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 如今却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 动具体,寥寥有数的文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 累的凄凉景象。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明孝陵 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明故宫(残败坏念 落 故国 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秦淮一带 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沽美酒】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长板桥本是歌妓集 泠清清、 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 落照 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泠清长板桥边一树梅“剩” 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 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 弯腰 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 (互相映衬) 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有意味,使 无限 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时过境迁的感时伤怀意境 凄凉 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 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第七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 眼看他 单韵整齐 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商京1眼看他 气贯通 痛。曲中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加重 眼看他 了语意,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鲜明感受。“金陵玉阶莺啼晓 秦淮水榭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 对偶n排比 鸟”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顿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 贯通,产生了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强烈的哀痛曲 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层先铺写景物一寓情于景 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次后直抒胸臆一慷慨悲歌 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 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 由远及近(衰落凄冷) 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 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 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语言:用词准确「舞 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 生动形象 朝 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 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 恰当地表达了当时的心境地(兴 亡之感)
2 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 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的基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 “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 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 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所未见, 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 已“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 “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 如今却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 动具体,寥寥有数的文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 累的凄凉景象。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 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 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 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沽美酒】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长板桥本是歌妓集 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 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 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 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 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 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有意味,使 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时过境迁的感时伤怀 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 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第七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 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 痛。曲中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加重 了语意,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鲜明感受。“金陵玉阶莺啼晓, 秦淮水榭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 鸟”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顿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 贯通,产生了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 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 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 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 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 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 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 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 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 明孝陵 明故宫 → 秦淮一带 残败 冷落 坏念 故国 泠清清 的落照 一树柳 弯腰 (互相映衬) 悲凉的 无限 意境 凄凉 长板桥边 “剩” 眼看他 南京 眼看他 眼看他 对偶、排比 强烈的哀痛曲 单韵整齐 语气贯通 层 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 次 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 由远及近(衰落凄冷) 语言:用词准确 舞 生动形象 朝 剩 ↓ 恰当地表达了当时的心境地(兴 亡之感)
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 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 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 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这几套曲子,表现出很强的“兴亡之感”。 浓重深沉而又真实的历史感是《桃花扇》这部历史剧最大的 主题积极,意境思想博大恢弘 优点。戏剧家是恪守历史真实的,然而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真实。 《桃花扇》的悲剧力量就在于作家自觉、雄辩、明确地写出南明 桃花扇的悲剧力量 王朝覆灭的必然性,这一历史的最大真实。孔尚任对明朝的覆灭 不仅仅是悲怆、追思、叹息、悼念……他还有对南明统治者的刻 (历史感) 我国古典戏曲多写男女情 骨之恨。对于新建的清王朝,他没有明末遗老的狭隘,也没有非爱,少有写这样大的主题 用正统观念从根本上否定它。作家这种进步思想,对历史清醒的破与家亡,与个人爱恨结合起 认识,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作品中。这就使《桃花扇》具有一种博 大恢宏之势。更重要的是他写出了在这种无可逆转的历史面前,,成多,这应是木文最大 来,实属 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思索、挣扎、痛苦……这种历史嬗变,兴 亡感叹,乃是最激动人心的,也是最有意境的,诗化了的戏剧, 侯方域再访李香君时,已是人去楼空。面对昔日繁华的歌舞场, 今日寂寂的媚香楼,今非昔比,歇了管弦,停了琵琶,物依旧, 美人已远去,身影缥缈……眼前景物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不 正是覆亡的大明江山的惨状么?这种历史的升华,艺术地再现, 不是大手笔是难于构筑、难于驾驭的。 《哀江南》曲比较集中的反映了这种兴亡之感。 技巧拾零 二、技巧鉴赏 鉴赏中国古典戏曲 1.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要重视欣赏古代戏曲的艺 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术手法 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 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 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前者 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 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映生活:后者则继承了我国古代 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 2.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 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法。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 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 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 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脚,而且是昔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 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物性格的作用。 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 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 节 三、体裁知识 悲剧
3 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 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 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 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这几套曲子,表现出很强的“兴亡之感”。 浓重深沉而又真实的历史感是《桃花扇》这部历史剧最大的 优点。戏剧家是恪守历史真实的,然而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真实。 《桃花扇》的悲剧力量就在于作家自觉、雄辩、明确地写出南明 王朝覆灭的必然性,这一历史的最大真实。孔尚任对明朝的覆灭 不仅仅是悲怆、追思、叹息、悼念……他还有对南明统治者的刻 骨之恨。对于新建的清王朝,他没有明末遗老的狭隘,也没有非 用正统观念从根本上否定它。作家这种进步思想,对历史清醒的 认识,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作品中。这就使《桃花扇》具有一种博 大恢宏之势。更重要的是他写出了在这种无可逆转的历史面前, 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思索、挣扎、痛苦……这种历史嬗变,兴 亡感叹,乃是最激动人心的,也是最有意境的,诗化了的戏剧, 侯方域再访李香君时,已是人去楼空。面对昔日繁华的歌舞场, 今日寂寂的媚香楼,今非昔比,歇了管弦,停了琵琶,物依旧, 美人已远去,身影缥缈……眼前景物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不 正是覆亡的大明江山的惨状么?这种历史的升华,艺术地再现, 不是大手笔是难于构筑、难于驾驭的。 《哀江南》曲比较集中的反映了这种兴亡之感。 二、技巧鉴赏 1.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 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 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 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 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 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2.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 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 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 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 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脚,而且是昔 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 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3.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 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 击节。 三、体裁知识 悲剧 主题积极,意境思想博大恢弘 桃花扇的悲剧力量 (历史感) 我国古典戏曲多写男女情 爱,少有写这样大的主题,把国 破与家亡,与个人爱恨结合起 来,实属不多。这应是本文最大 成功点。 技巧拾零 鉴赏中国古典戏曲 要重视欣赏古代戏曲的艺 术手法。 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 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前者 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 映生活;后者则继承了我国古代 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 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 法。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 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 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 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 物性格的作用
戏剧的一种类型,指描写主人公因和现实环境的冲突,或因美文赏析 本身的过错而失败、受难、以至毀灭的一种戏剧。悲剧的主人公 《汉宫秋》散曲选 大多是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悲剧的戏剧冲突表现为:正面主 马致远 人公所追求的进步理想或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 【尧民歌】呀呀的飞过蓼花 下,为强大的现实势力阻挠而不能实现,最后以主人公的失败 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 受难或毁灭告终;或主人公虽不是英雄人物,甚至有严重缺点, 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 但他要实现的某种希望还有合理因素,却因受到恶势力的打击而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 失败、受难或毁灭。因此,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暗长门静 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悲剧性的冲突。由于悲剧的主 【随煞】一声儿绕汉宫 人公大多具有某种优秀品质,他们的失败、受难和毁灭是悲剧性声儿寄渭城,暗添人白发成衰 的,令人同情的,具有启人深思的教育意义,所以,鲁迅说:“悲病,直恁的吾家可也劝不省 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诗云】叶落深宫雁叫时 梦回孤枕夜相思:虽然青冢人何 在,还为蛾眉斩画师
4 戏剧的一种类型。指描写主人公因和现实环境的冲突,或因 本身的过错而失败、受难、以至毁灭的一种戏剧。悲剧的主人公 大多是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悲剧的戏剧冲突表现为:正面主 人公所追求的进步理想或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 下,为强大的现实势力阻挠而不能实现,最后以主人公的失败、 受难或毁灭告终;或主人公虽不是英雄人物,甚至有严重缺点, 但他要实现的某种希望还有合理因素,却因受到恶势力的打击而 失败、受难或毁灭。因此,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 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悲剧性的冲突。由于悲剧的主 人公大多具有某种优秀品质,他们的失败、受难和毁灭是悲剧性 的,令人同情的,具有启人深思的教育意义,所以,鲁迅说:“悲 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美文赏析 《汉宫秋》散曲选 马致远 【尧民歌】呀呀的飞过蓼花 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 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 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 暗长门静。 【随煞】一声儿绕汉宫,一 声儿寄渭城,暗添人白发成衰 病,直恁的吾家可也劝不省。 【诗云】叶落深宫雁叫时, 梦回孤枕夜相思;虽然青冢人何 在,还为蛾眉斩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