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指导教案(7)诗歌的形象鉴赏 作者:中国物理研究院周发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 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 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 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 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 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晩,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 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 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 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 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 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 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 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 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一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一一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 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 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 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 兴亡的感慨
1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7)诗歌的形象鉴赏 -------------------------------------------------------------------------------- 作者:中国物理研究院 周发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 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 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 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 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 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 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 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 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 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 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 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 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 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 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 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 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 兴亡的感慨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 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析】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 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 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 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蛭煞蛟冻觯俪傥垂椋闹械墓夷钭圆槐厮怠K孀殴庖醯牧魇牛 窘诘母惶妫禾煊智那牡乩吹剿砼浴4悍缯穡荷匀耍庖磺性跄芙兴薅 谥远还雌鸫核嫉某钚髂兀≌庵钟删叭肭椤ω跃霸(3)榈氖址¤丫坝肭槿缃核破岬佤酆显谝 黄穡恢梢环暾拭鞯幕妗?BR>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 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 驻扎,停泊。“客”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 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 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 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 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 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 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 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 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 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一我的心像晶莹 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 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谒金门 (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析】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 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 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 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蛭 煞蛟冻觯 俪傥垂椋 闹械墓夷钭圆槐厮怠K孀殴庖醯牧魇牛 窘诘母 惶妫 禾煊智那牡乩吹剿 砼浴4悍缯 穑 荷 匀耍 庖磺性跄芙兴 薅 谥远 还雌鸫核嫉某钚髂兀≌庵钟删叭肭椤⒁跃霸⑶榈氖址ǎ 丫坝肭槿缃核破岬佤酆显谝 黄穑 恢 梢环 暾 拭鞯幕 妗?BR>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 ——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 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 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 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 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 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 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 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 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 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 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 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一一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 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一一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一望月思故国,表 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一一茫茫沙漠中 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 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一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 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 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 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一一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 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 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 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一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 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⑥菊花一一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 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 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 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 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 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 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 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 质,言浅而意深 ⑧松一一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
3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 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 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 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 “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 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 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 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 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 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 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 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 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 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 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 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 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 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 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 质,言浅而意深。 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
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 《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桕那样坚贞,在任 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⑨莲一一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 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 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 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 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 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⑩梧桐一一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 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 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 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Oll杜鹃鸟一一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 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 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 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 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 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 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 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 思归的情思。 O12鹧鸪鸟一一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 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晩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3鸿雁—一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 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 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 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 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 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 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
4 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 《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 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 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 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 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 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 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 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 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 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 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 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 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 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 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 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 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 思归的情思。 ○12 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 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3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 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 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 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 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 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 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
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 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 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 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 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 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 象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 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 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 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 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 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 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 因而情貌殊异 蝉(唐·虞世南) 垂綾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析】虞诗“垂饮淸露,流响岀疏桐”借蝉“垂綾”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 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 便水到渠成了。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 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 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 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很 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
5 “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 “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 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 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 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 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 象。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 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 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 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 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 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 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 因而情貌殊异。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析】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 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 便水到渠成了。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 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 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 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很 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
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 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 托的身世之感。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 地 【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 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 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 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8)解题指导 作者:- 1、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 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査重点是那些对表 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 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 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 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晩 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 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 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 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 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 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进行形象分析训练时 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 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 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 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 修辞方法: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 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
6 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 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 托的身世之感。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 地。 【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 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 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 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8)解题指导 -------------------------------------------------------------------------------- 作者:- 1、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 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 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 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 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 “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 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 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 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 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 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 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进行形象分析训练时, 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 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 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 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 修辞方法: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 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
抒情是考査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 铺垫、伏笔等。 其他写作技巧:例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 语序倒置等 而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 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 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 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 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 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 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5、强化书面表达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书面表达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 旦形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 至有悖自己的思想。当语言表达成为思想的瓶颈时,哪怕你有再高明的见解,也只能用“茶 壶里煮饺子”来掩饰自己的窘迫而已。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学生诗歌 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虽然这种训练可能会招来“程式化”、“套路化”的讥讽,但是,从阅 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既 然如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 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 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 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 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 圆其说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 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二、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4-7小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 铺垫、伏笔等。 其他写作技巧:例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 语序倒置等。 而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 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 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 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 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 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 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5、强化书面表达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书面表达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 旦形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 至有悖自己的思想。当语言表达成为思想的瓶颈时,哪怕你有再高明的见解,也只能用“茶 壶里煮饺子”来掩饰自己的窘迫而已。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学生诗歌 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虽然这种训练可能会招来“程式化”、“套路化”的讥讽,但是,从阅 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既 然如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 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 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 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 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 圆其说。 练 习 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1—3 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 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二、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 4—7 小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这首诗写了 、树阴、 四种景物,并用 爱 四个 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 的美丽景色 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6、“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 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 7、“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8-10小题: 越调·天净沙 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8、这首曲子以 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 、黄沙、 ,构成了 幅 特有的景色 9、全曲没有一个词是词,但却 10、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 四、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11-13小题 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l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以及 构成一组 优美的画面,把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的 情怀,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词。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深幽寂静:以动写静 2、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4、泉眼、小荷、蜻蜓;惜、露、立;初夏时节荷花池塘 5、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6、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 7、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 8、白描:绿草、红叶、青山:大漠清秋 9、动:外外跃动着活力 10、以动衬静。 l1、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的诗人:自然的春光、人的青春年华;以景传情,情景文 融 12、婉约 13、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练习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8 4、这首诗写了 、树阴、 、 四种景物,并用 、爱、 、 四个 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 的美丽景色。 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6、“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 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 机。 7、“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三、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 8—10 小题: 越调·天净沙 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8、这首曲子以 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 、黄沙、 、 ,构成了 一幅 特有的景色。 9、全曲没有一个词是 词,但却 。 10、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 四、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 11—13 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以及 ,构成一组 优美的画面,把 和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的 情怀,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1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词。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深幽寂静;以动写静 2、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4、泉眼、小荷、蜻蜓;惜、露、立;初夏时节荷花池塘 5、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6、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 7、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 8、白描;绿草、红叶、青山;大漠清秋 9、动;外外跃动着活力 10、以动衬静。 11、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的诗人;自然的春光、人的青春年华;以景传情,情景文 融 12、婉约 13、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练 习 二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 字左右) 二、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三、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五、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 的特色。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 六、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 注O1、“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2、“门外楼头”,用典: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 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 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 七、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八、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 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九、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 么事物?
9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三、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 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 处? 2、 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 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 、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2、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五、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 的特色。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 六、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 注 ○1、“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2、“门外楼头”,用典: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 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 、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 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 100 字) 七、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八、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 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九、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 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十、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 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个字。 十二、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十三、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 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 B(不超过40字)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 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十四、暮江吟(白居易) 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十五、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 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6分) 十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 诗 ,王诗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10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十、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 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十一、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 50 个字。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 35 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 60 个字。 十二、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十三、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 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 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 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 40 字) B(不超过 40 字)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 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 50 字) 十四、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十五、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 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6分) 十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 诗 ,王诗 。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