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单项选择题:(13x3分=39分) 题号123456 8「9「10111213 答案 1、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时,火柴燃烧 C.柏油马路被太阳晒热 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2、把浸有乙醚的一小块棉花放在厚玻璃筒的底部,当快速向下压活塞时,由于被压缩的 空气骤然变热,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燃点,使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此实验的目的 是要说明( A.做功可以升高物体的温度 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做功一定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 D.做工可以增加物体的热量 3、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正确的是() A.0℃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B.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地运动 C.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中 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在0℃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A.具有机械能 B.具有内能 C.没有内能 无法判断 5、一桶煤油用掉了一半,则剩下的煤油() A、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不变 比热是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6、下面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 A、两决块相互摩擦,冰块熔化B、用太阳灶烧水 C、压缩气体,温度升高 D、水蒸汽推动活塞做功 7、下列中,分子之间作用力最大的是(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一样大 8、从能转化的观点来看,摩擦生热的现象是( A、内能转化为动能 B、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016 年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3x3 分=39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 )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划火柴时,火柴燃烧 C.柏油马路被太阳晒热 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2、把浸有乙醚的一小块棉花放在厚玻璃筒的底部,当快速向下压活塞时,由于被压缩的 空气骤然变热,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燃点,使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此实验的目的 是要说明( ) A.做功可以升高物体的温度 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做功一定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 D.做工可以增加物体的热量 3、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正确的是( ) A.0℃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B. 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地运动 C. 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中 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4.、在 0℃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 A.具有机械能 B. 具有内能 C. 没有内能 D.无法判断 5、一桶煤油用掉了一半,则剩下的煤油( ) A、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不变 C、比热是原来的 2 倍 D、无法判断 6、下面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 ) A、两决块相互摩擦,冰块熔化 B、用太阳灶烧水 C、压缩气体,温度升高 D、水蒸汽推动活塞做功 7、下列中,分子之间作用力最大的是( )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一样大 8、从能转化的观点来看,摩擦生热的现象是( ) A、内能转化为动能 B、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9、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A.分子之间距离很大 B.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10、下列关于内能的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B.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C.一个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也变化D.0℃冰不具有内能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 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 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12、与物体的内能有关的因素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 B物体的高度 C.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度 D.物体的温度 13、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A.热传递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C.摩擦生热 D.今天天气很热 、填空题(23x1分=23分) 1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能 15、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所具有的内能就 越 和 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冬天为了取暖,可以双手不停地搓擦,也可以向手上呵气,前者是靠_改变手的 内能,后者是靠 改变手的内能 17、物体的温度升高,表明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 (填“变”“增大”或“减小”) 18、液化气钢瓶放在烈日下暴晒,将通过 的方法使它的内能 (填“减小” 或“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液化气钢瓶严禁暴晒。 19、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 现象,说明 20、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 和 。但其实质不同, 是物体之 间内能的转移,而是实现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变 21、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那么Q吸= 2、C水=4.2×103J/(kg·℃)的物理意义 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了 种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漏,人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及时排除危险。这
9、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 ) A.分子之间距离很大 B.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10、下列关于内能的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B. 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C.一个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也变化 D. 0℃冰不具有内能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 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 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12、与物体的内能有关的因素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 B.物体的高度 C.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度 D.物体的温度 13、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 A.热传递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C.摩擦生热 D.今天天气很热 二、填空题(23x1 分=23 分) 1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能 15、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所具有的内能就 越 。 16、 和 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____的。 冬天为了取暖,可以双手不停地搓擦,也可以向手上呵气,前者是靠 改变手的 内能,后者是靠 改变手的内能。 17、物体的温度升高,表明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 __________(填“变”“增大”或“减小”) 18、液化气钢瓶放在烈日下暴晒,将通过 的方法使它的内能 (填“减小” 或“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液化气钢瓶严禁暴晒。 19、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 现象,说明 20、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 和 。但其实质不同, 是物体之 间内能的转移,而 是实现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变。 21、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t,那么 Q 吸= 、Q 放= 。 22、C 水=4.2×103J/(㎏·℃)的物理意义 。 23、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了一 种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漏,人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及时排除危险。这一
事例说明气体分子在 三、探究创新(10x2分=20分) 24、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一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 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的记录,根 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时间/min b 水80 C|煤油|160 2 d煤油16016 (1)比较a、b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吸收的热量跟」 有关 (2)比较c、d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吸收的热量跟」 有关 (3)比较a、c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吸收的热量跟 有关 (4)结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25、(2011·柳州)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右图 所示的实验 食用油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 60 20 45 食用油60 20 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 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四、简答题(5分) 2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沙漠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请你简要
事例说明气体分子在_ 三、探究创新(10x2 分=20 分) 24、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一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 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的记录,根 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时间/min a 水 160 16 36 4 b 水 80 16 36 2 C 煤油 160 16 36 2 d 煤油 160 16 26 1 (1)比较 a、b 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吸收的热量跟 有关 (2)比较 c、d 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吸收的热量跟 有关 (3)比较 a、c 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吸收的热量跟 有关 (4)结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 、 有关。 25、(2011•柳州)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右图 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 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四、简答题(5 分) 2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沙漠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请你简要
地回答产生这种气候的原因? 五、计算题(7分+6分=13分) 27、质量为1kg的铁锅中放有2kg的水,要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已知铁的比热容 是0.46×103J/(x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分) (2)铁锅和水一共要吸收多少热量?(4分) 28、呼和浩特市某中学为学生提供开水,用电热器将200kg的水从17℃加热至97℃,已 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J/(kg·℃)。则 (1)电热器内的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2分 (2)电热器内的水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4分)
地回答产生这种气候的原因? 五、计算题(7 分+6 分=13 分) 27、质量为 1 ㎏的铁锅中放有 2 ㎏的水,要把它们从 20℃加热到 80℃。已知铁的比热容 是 0.46×103J/(㎏·℃),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 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 分) (2)铁锅和水一共要吸收多少热量?(4 分) 28、呼和浩特市某中学为学生提供开水,用电热器将 200 ㎏的水从 17℃加热至 97℃,已 知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则: (1)电热器内的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2 分) (2)电热器内的水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4 分)
2016年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2.B3B4.B5.B6.D7C8D9D10D11.D12D13.D 填空题 14.势能内能15.剧烈,大 16.做功,热传递,等效,做功,热传递17.增大;增大 18.热传递;增加19.扩散;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0.热传递;做功;热传递;做功21.Q=Cm(tt)Q放=Cm(to-t) 22.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23.不停地运动 三.实验题 (1)质量(2)温度变化量 (3)物质的种类 (4)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的种类 25.(1)相同,高(2)大于(3)水 四、简答题 分折:对物质比热容小的理解:相同质是的不同物质,吸收相 后,比热容小的温 度升高的多;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密小的温度下降的多 析回答 解答答:因为沙子的比热较小,白天,吸收热星后,沙子 升高的多,气温较高 夜晚,放出菸昰后,沙子的温度下降的多,气温较低;由此可知沙漠地区白天黑夜的温 生了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 本颎是“比热窖知识ˆ的个应用.我们要学会使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我们生活中 的有关现象 五.计算题 7.解:(1)水吸收的热量:Q水=C水m水△t 4.2×103/(kg?℃)×2kgx(80℃-20℃) 504×105] (2)铁锅吸收的热量:Q铁=C铁m铁△t=046×103(kg?℃)×1kgx(80℃-20℃) =2.76×10], 它们吸收的总热量: Q=Q水+Q铁=5.04×105+2.76×10=5.316×105 28、解(1)在烧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水需要吸收热量; (2)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Q水=C 42×103J/(kg°C)x200kg×(97°c-17°c)=6,72×10J 答(1)电热器内的水是吸收热量;
2016 年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B 3.B 4.B 5.B 6.D 7.C 8.D 9.D 10.D 11.D 12.D 13.D 二.填空题 14. 势能 内能 15. 剧烈,大 16 . 做功,热传递,等效,做功,热传递 17. 增大 ; 增大 18. 热传递; 增加 19. 扩散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0. 热传递;做功;热传递;做功 21. Q吸=Cm(t-t0) Q放=Cm(t0-t) 22. 1kg 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 4.2×103J 23. 不停地运动 三.实验题 24. (1)质量 (2)温度变化量 (3)物质的种类 (4)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的种类 25.(1)相同,高 (2)大于 (3)水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27. 解:(1)水吸收的热量:Q 水=c 水 m 水△t =4.2× 103J/(kg?℃)× 2kg× (80℃-20℃) =5.04× 105 J; (2)铁锅吸收的热量:Q 铁=c 铁 m 铁△t=0.46× 103 J/(kg?℃)× 1kg× (80℃-20℃) =2.76× 104J, 它们吸收的总热量: Q=Q 水+Q 铁=5.04× 105J+2.76× 104J=5.316× 105J 28、解:(1)在烧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水需要吸收热量; (2)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Q 水=c 水 m 水△t =4.2×103J/(kg•°C)×200kg×(97°C-17°C)=6.72×107J, 答:(1)电热器内的水是吸收热量;
(2)电热器内的水在这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6.72×107
(2)电热器内的水在这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 6.72×10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