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I) 学习内容§13.1《分子热运动》统编课时:M 上课时间:月_日_学生姓名: 1.观察自然界的物体,知道物质的构成。 学习目标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重点) 3.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难点) 教学环节 、独学 1、引入:教师做红墨水滴入热水喝冷水里扩散快慢的实验。 2、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5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关键语句。关上书后独立完成《实 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互学 探究一:物质的构成 1.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2.分子的直径、质量有多大? 预习探究二:分子热运动 学生观察气体、液体的扩散实验,观察固体扩散的实验视频,分别说出: 1.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什么特点? 2.上课时滴入两杯水中红墨水扩散的速度说明什么? 探究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学生观察教材13.1-4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 1.为什么重物拉不开两个铅块? 观看《分子间作用力》视频回答 2.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间距离有何关系? 三、质疑 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展示四、点拨 1.小组内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2.学生认真学习《实践与探究》典例讲解部分内容。 3.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五、小结:
2019-2020 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3 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I) 学习内容 §13.1《分子热运动》 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 月 日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观察自然界的物体,知道物质的构成。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重点) 3.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难点) 教学环节 预习 一、独学: 1、引入:教师做红墨水滴入热水喝冷水里扩散快慢的实验。 2、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 2—5 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关键语句。关上书后独立完成《实 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二、互学: 探究一:物质的构成 1.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2.分子的直径、质量有多大? 探究二:分子热运动 学生观察气体、液体的扩散实验,观察固体扩散的实验视频,分别说出: 1.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什么特点? 2.上课时滴入两杯水中红墨水扩散的速度说明什么? 探究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学生观察教材 13.1-4 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 1.为什么重物拉不开两个铅块? 观看《分子间作用力》视频回答 2. 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间距离有何关系? 展示 三、质疑 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点拨 1.小组内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2.学生认真学习《实践与探究》典例讲解部分内容。 3.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五、小结:
反馈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比较 六、拓展: 1.全体学生完成《实践与探究》达标训练部分内容 2.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用红笔纠错并自我评价 3.课后根据学生情况完成《实践与探究》拓展探究和直击中考部分内容。 分子热运动 板书 物质的构成 、分子热运动 设计 、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结构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分子热运动》的相关动画和视频 学习内容§13.2《内能》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月_日_学生姓名: 1.理解什么是内能 学习目标2.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重点) 3.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 教学环节 独学 1.引入:回忆关于机械能的相关知识。 2.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7-9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关键语句。关上书后独立完成《实 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互学 探究一: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并列出机械能与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预习|探究二: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小组内部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归纳 探究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在寒冷的冬天,手很冷,有哪些取暖方式?它们分别是怎么改变内能的? 2.看教材图13.2-4的第二个图,此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 3.学生观察教师做图家13.2-5的演示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 4.学生观察教师做图家13.2-5的演示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组内部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归纳
反馈 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比较 六、拓展: 1.全体学生完成《实践与探究》达标训练部分内容。 2.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用红笔纠错并自我评价。 3.课后根据学生情况完成《实践与探究》拓展探究和直击中考部分内容。 板书 设计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 二、分子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结构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 《分子热运动》的相关动画和视频 学习内容 §13.2《内能》 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 月 日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重点)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 教学环节 预习 一、独学: 1.引入:回忆关于机械能的相关知识。 2.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 7—9 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关键语句。关上书后独立完成《实 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二、互学: 探究一: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并列出机械能与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探究二: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小组内部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归纳 探究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在寒冷的冬天,手很冷,有哪些取暖方式?它们分别是怎么改变内能的? 2.看教材图 13.2—4 的第二个图,此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 3.学生观察教师做图家 13.2—5 的演示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 4.学生观察教师做图家 13.2—5 的演示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组内部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归纳
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展示 四、点拨 1.小组内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2.学生认真学习《实践与探究》典例讲解部分内容。 3.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五、小结: 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 六、拓展: 反愤1.全体学生完成《实践与探究》达标训练部分内容 2.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用红笔纠错并自我评价。 3.课后根据学生情况完成《实践与探究》拓展探究和直击中考部分内容。 内能 板书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设计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四、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内能》的相关动画和视频 学习内容§13.3《比热容》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月_日学生姓名: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习目标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难点)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重点) 教学环节 独学 1.引入:教师演示教材11页实验: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预习 2.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1-14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关键语句。关上书后独立完成《实 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展示 三、质疑 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点拨 1.小组内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2.学生认真学习《实践与探究》典例讲解部分内容。 3.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反馈 五、小结: 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 六、拓展: 1.全体学生完成《实践与探究》达标训练部分内容。 2.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用红笔纠错并自我评价。 3.课后根据学生情况完成《实践与探究》拓展探究和直击中考部分内容。 板书 设计 内能 一、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二、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四、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 《内能》的相关动画和视频 学习内容 §13.3《 比热容》 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 月 日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难点)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重点) 教学环节 预习 一、独学: 1.引入:教师演示教材 11 页实验: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2.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 11—14 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关键语句。关上书后独立完成《实 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互学 探究一:探究比热容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引入演示的实验,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1.要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有几种方案? 2.每种方案应怎样注意控制变量?实验时应记录那些数据?设计表格并记录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探究二:比热容的应用 1.学生阅读教材12页“比热容表”,可以得到那些信息?各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学习组长上黑 板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2.学生阅读教材13页“想想议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探究三:热量的计算公式 1.学生阅读教材14页“想想议议”,推算后,讨论如何从特殊到一般?如何计算物体放出的热 量? 2.师生共同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学生利用归纳出来的公式完成教材15页4、5题并展示 探究四: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解释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教材15页第3题并展示,其它学生想想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现象,和同学们一起 交流 三、质疑 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展示四、点拨 1.小组内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2.学生认真学习《实践与探究》典例讲解部分内容 3.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五、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到了那些知识 拓展 反馈1.全体学生完成《实践与探究》达标训练部分内容。 2.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用红笔纠错并自我评价。 3.课后根据学生情况完成《实践与探究》拓展探究和直击中考部分内容。 板书 比热容 设计 、比热容的单位、特点 比热容的应用 三、热量的计算
二、互学: 探究一:探究比热容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引入演示的实验,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1.要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有几种方案? 2.每种方案应怎样注意控制变量?实验时应记录那些数据?设计表格并记录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探究二:比热容的应用 1.学生阅读教材 12 页“比热容表”,可以得到那些信息?各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学习组长上黑 板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2.学生阅读教材 13 页“想想议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探究三:热量的计算公式 1.学生阅读教材 14 页“想想议议”,推算后,讨论如何从特殊到一般?如何计算物体放出的热 量? 2.师生共同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学生利用归纳出来的公式完成教材 15 页 4、5 题并展示 探究四: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解释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教材 15 页第 3 题并展示,其它学生想想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现象,和同学们一起 交流 展示 三、质疑 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点拨 1.小组内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2.学生认真学习《实践与探究》典例讲解部分内容。 3.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反馈 五、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拓展: 1.全体学生完成《实践与探究》达标训练部分内容。 2.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用红笔纠错并自我评价。 3.课后根据学生情况完成《实践与探究》拓展探究和直击中考部分内容。 板书 设计 比热容 一、比热容的单位、特点 二、比热容的应用 三、热量的计算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比热容》的相关动画和视频 学习内容§13章《内能》复习统编课时:N上课时间:二月_日学生姓名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复习目标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难点)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重点) 教学环节 、独学 独立完成《实践与探究》知识结构部分内容。认真阅读《实践与探究》复习导航部分后,并用红 复习笔勾画出错误和不能理解的地方 互学 仔细阅读《实践与探究》解析重难点部分内容,提出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内讨论归纳出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质疑 展示[学生独立完成《实践与探究》过关训练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点拨 1、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用红笔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3、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五、小结: 总结本章复习解决了那些原来还存在疑问的知识,复习后还存在那些疑问 拓展 1.一个温度是40℃的铁球,吸收2.3×10J的热量后,铁球温度上升到90℃.求:铁球的质 量为多少?(c铁=0.88×103J/(kg·℃)) 反馈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 《比热容》的相关动画和视频 学习内容 §13 章《 内能》 复习 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 月 日 学生姓名: 复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难点)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重点) 教学环节 复习 一、独学: 独立完成《实践与探究》知识结构部分内容。认真阅读《实践与探究》复习导航部分后,并用红 笔勾画出错误和不能理解的地方。 二、互学: 仔细阅读《实践与探究》解析重难点部分内容,提出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内讨论归纳出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展示 三、质疑 学生独立完成《实践与探究》过关训练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点拨 1、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用红笔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3、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反馈 五、小结: 总结本章复习解决了那些原来还存在疑问的知识,复习后还存在那些疑问 六、拓展: 1.一个温度是 40 ℃的铁球,吸收 2.3×103 J 的热量后,铁球温度上升到 90 ℃.求:铁球的质 量为多少?〔c 铁=0.88×103 J/(kg·℃)〕
2.一个质量为80g的物体吸收840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10℃,随后又放出了1680J的热 量,最终温度降低到5℃.求物体开始时的温度. 板书 分子热运动 设计 基本概念 二、基本理论 三、基本计算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相关的中考试题
2.一个质量为 80 g 的物体吸收 840 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 10 ℃,随后又放出了 1680 J 的热 量,最终温度降低到 5 ℃.求物体开始时的温度. 板书 设计 分子热运动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理论 三、基本计算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 相关的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