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 《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 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 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5五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 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 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 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 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经可以正 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 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 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 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 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 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④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 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 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 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 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 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 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⑤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 恐惧的负面作用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 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结论。 ⑥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 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 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 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⑦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 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 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 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⑧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 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 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 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 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赛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 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 《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 30 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 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 在 1838 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 21 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 5 五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 摇。1837 年 7 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 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 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 年 10 月,我为了 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经可以正 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 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 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 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 1844 年, 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 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④他为什么等了 21 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 长的阶段,然而 21 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 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 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 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 21 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 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⑤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 恐惧的负面作用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 化论的观点时才 29 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结论。 ⑥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 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 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 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⑦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 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 1880 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 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 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⑧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 中。 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 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 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 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赛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 出进化理论 21 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
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 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 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 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2简要分析。(6分) (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 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1)【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和E不给分 【考点】归纳文章要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态度 【解析】A从文中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这些信息,两个人相同的特征是有“长期而难 以解释的停滞行为”,而结论是相同的“引发了很多猜测”。但是我觉得作者写着两个人物 的目的不仅在于用一个引出另一个,还在于他们停滞性质的不同。所以这项理解虽然正确 但是还有欠缺。B项中的信息“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是不 合原文文意的:“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不是都被证明不能成立。其余信息应该是正确的 C项达尔文观点的确立是长期的“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而不是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 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D项“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 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这项信息应该是正确的,对这一细节的分析也是正确的 E项这项理解是错误的,作者公正的评价了达尔文拖延出版的原因,是进行了一场“温和 的革命”。 【思路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建立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加以整 合,比对 (2)【答案】①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 明:②他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回危及自己的 前途的事业;③他的进化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回动摇西方思想中最 深刻的传统 【考点】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作者的观点。 【解析】文章在解说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推迟发表的原因在文章的第④⑤⑥三个段落,在 这三个段落中可以抓到作者的主要观点,从中抓住关键的词语和语句,加以整合,就可以 找到答案。 【思路分析】接到这类题目在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这样可以很快的找到和题目相关的语 境,在通过整合信息,加以归纳概括,准确做答 (3)【答案】①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 ②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点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 的思想;③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限局在科学研究的框架 内
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 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 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 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 21 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 2 简要分析。(6 分) (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 说 “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 分) (1)【答案】答 D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 和 E 不给分 【考点】归纳文章要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态度 【解析】A 从文中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这些信息,两个人相同的特征是有“长期而难 以 解释的停滞行为”,而结论是相同的“引发了很多猜测”。但是我觉得作者写着两个人物 的目的 不仅在于用一个引出另一个,还在于他们停滞性质的不同。所以这项理解虽然正确 但是还有欠 缺。B 项中的信息“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是不 合原文文意的: “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不是都被证明不能成立。其余信息应该是正确的。 C 项达尔文观点的 确立是长期的“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而不是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 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 发。D 项“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 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 手稿。”这项信息应该是正确的,对这一细节的分析也是正确的。 E 项这项理解是错误的,作者公正的评价了达尔文拖延出版的原因,是进行了一场“温和 的革命”。 【思路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建立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加以整 合,比对。 (2)【答案】①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 明;②他发现进化论时才 29 岁,那时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回危及自己的 前途的事业;③他的进化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回动摇西方思想中最 深刻的传统。 【考点】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作者的观点。 【解析】文章在解说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推迟发表的原因在文章的第④⑤⑥三个段落,在 这三个 段落中可以抓到作者的主要观点,从中抓住关键的词语和语句,加以整合,就可以 找到答案。 【思路分析】 接到这类题目在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这样可以很快的找到和题目相关的语 境, 在通过整合信息,加以归纳概括,准确做答。 (3)【答案】①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 ②达尔 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点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 的思想;③ 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限局在科学研究的框架 内
【考点】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文章的内容要点。 【解析】联系语境,文章的第⑦段和相关的语境④⑤⑥段加以理解。这场革命温和的具 体表现,首先就是“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 注意”,从这两方面看,可以联系到拖延的的目的和原因来理解。 【思路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考査的考点,这样才能明确答题的角度,迅速找到相关 的语境筛选并整合 (4)【答案】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 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 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又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 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由的敬畏。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 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 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不要求面面俱 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 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解释词语的深刻含义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联系文中相关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答题 【思路分析】题目开放为考生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但是也容易走入误区,就是答 题过于主观化,要避免答题主观化,要注意依据文意解答。 二、【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 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 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 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 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 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 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 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 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 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 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 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 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 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 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
【考点】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文章的内容要点。 【解析】联系语境,文章的第⑦段和相关的语境④⑤⑥段加以理解。这场革命温和的具 体表现, 首先就是“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 注意”,从这 两方面看,可以联系到拖延的的目的和原因来理解。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要明确考查的考点,这样才能明确答题的角度,迅速找到相关 的语境 筛选并整合。 (4)【答案】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 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 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又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 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由的敬畏。 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 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 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 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不要求面面俱 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 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解释词语的深刻含义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联系文中相关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答题。 【思路分析】 题目开放为考生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但是也容易走入误区,就是答 题过于主观化,要避免答题主观化,要注意依据文意解答。 二、【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 19-22 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 地 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 觉 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 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 是 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 有所寄 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 家在东北松 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 可是整个民族 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 散文,结尾两句我 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 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 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 如 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 21 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 是 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 而且一个人到了 21 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 心 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 欢
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 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我向 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 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 行歌的跟读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 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 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 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 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 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 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2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①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2分) 21.@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2分) 22.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义? 23.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 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 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答案】(1)对乡愁的理解(2)诗人的创作动因(3)诗歌的现状与发展(4)中 文的纯洁度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作者的思路,抓住主持人的提问,锁定每个要点的范围,这篇访 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得出 20.【答案】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 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 21.【答案】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考点】本题考査筛选信息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1)首先锁定答题范围,第一段,然后围绕要求摘取关键词。(2)本题考査文体 特点,主持人的访问技巧 22.【答案】(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者内心世界的冲突与体验,这正是作者能够创作出 优秀作3品的根本原因。(2)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 欲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要从正反两方面作答 23.【答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 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要保持 其特色和纯洁度 【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 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我 向 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 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 行 歌的跟读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 病,很 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 方面的因果 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 脉 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 是 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 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 就 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 分) 2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 ⑪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2 分) 21.⑫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2 分) 22.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义? 23.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 有 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 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19.【答案】(1)对乡愁的理解 (2)诗人的创作动因 (3)诗歌的现状与发展(4) 中 文的纯洁度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作者的思路,抓住主持人的提问,锁定每个要点的范围,这篇访 谈涉 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得出。 20.【答案】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 华为民族的 感情寄托。 21.【答案】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1)首先锁定答题范围,第一段,然后围绕要求摘取关键词。(2)本题考查文体 特点, 主持人的访问技巧。 22.【答案】(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者内心世界的冲突与体验,这正是作者能够创作出 优秀作 3 品的根本原因。(2)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 欲望,也就创作 不出优秀的作品。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要从正反两方面作答。 23.【答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 之任之, 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要保持 其特色和纯洁 度。 【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首先要依据原文的内容,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辩证地看待语言的发展 三、【2009·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5分)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 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 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 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他的人生,本不寂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 《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 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 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 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 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 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 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 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 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 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 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 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 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 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 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 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 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 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解析】首先要依据原文的内容,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辩证地看待语言的发展。 三、【2009·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15 分)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 月 19 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 的夜 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 10 周年。” 10 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 也只 有短短的 20 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 上飘起 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 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 《管 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 代,天才 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 线装 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 革”时 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 然。第一批 “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 窝棚,杨先生说: “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 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 谢绝 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 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 这个 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 的, 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 辈子都活 得坦然,真挚。” 10 年后的清华,10 年后的 12 月 19 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 们的 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 象也 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 他两耳 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 10 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 这 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 钟书, 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 2008 年 12 月 24 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 之所 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 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 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 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 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3.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14.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 答案: 12.【答案】A、D 【考点】考査对文章的综合分析与赏析 【解析】A项,“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错,原文是“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 以为是’”,这说明清高孤傲是有人误读,而不是钱钟书的本性。D项,“意味着文章要围绕 各种人的‘静’”错,“寂静钱钟书”围绕的应该是钱钟书而非各种人。 13.【答案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 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 学的重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析】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能够表现“格调”内涵的事例,并加以适当的分析。 14.【答案】探究要点: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 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解析】要求考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模拟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李彦宏的百度变形记 李彦宏,一贯以克制、内敛、新锐的形象示人。 面对时常突如其来的鲜花和掌声,他总能不为所动;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和各种论坛 会议的邀请,他总是极其谨慎地婉拒,算是曝光率最低的大牌之一;面对外界的猜测和质 疑,他总能以一名理科生的理性逻辑来解析释疑;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他总能一如既 往,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 人们都已经看到,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过去几年间迸发出了惊人能 量 2005年,百度登陆纳斯达克,首日股价上涨353.85%,创下纳市新的世界纪录 2007年开始,百度东渡日本,www.baidu.jp在日本正式上线,主动出击对抗早已在那
B. 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 心 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 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 身 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 10 年后 纪 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 展现 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3. 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 分) 14.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 分) 答案: 12.【答案】A、D 【考点】考查对文章的综合分析与赏析。 【解析】A 项,“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错,原文是“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 以为 是’”,这说明清高孤傲是有人误读,而不是钱钟书的本性。D 项,“意味着文章要围绕 各种人 的‘静’”错,“寂静钱钟书”围绕的应该是钱钟书而非各种人。 13.【答案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 格, 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 学的重 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析】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能够表现“格调”内涵的事例,并加以适当的分析。 14.【答案】探究要点: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 再“寂 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 其他观点, 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解析】要求考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李彦宏的百度变形记 李彦宏,一贯以克制、内敛、新锐的形象示人。 面对时常突如其来的鲜花和掌声,他总能不为所动;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和各种论坛 会议 的邀请,他总是极其谨慎地婉拒,算是曝光率最低的大牌之一;面对外界的猜测和质 疑,他总 能以一名理科生的理性逻辑来解析释疑;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他总能一如既 往,按照自己 的节奏运转,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 人们都已经看到,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过去几年间迸发出了惊人能 量。 2005 年,百度登陆纳斯达克,首日股价上涨 353.85%,创下纳市新的世界纪录; 2007 年开始,百度东渡日本,www.baidu.jp 在日本正式上线,主动出击对抗早已在那
里迎战的雅虎和谷歌 2008年,新产品C2C和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相继出世,两只脚分别伸向了一直都 被看做井水不犯河水的另外两个互联网巨头—一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领地,赤裸裸地直面淘 宝、QQ甚至MSN,给业界增添了无限遐想空间,人们开始热衷于揣测着未来中国的互联 网争霸格局。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成伤人,败伤己:国际化也是一支箭,开了弓便没有回 头路。 如今的日本网络搜索市场,谷歌占据了35%左右,雅虎则控制了60%左右。百度的国 际化大门要从艰难的日本市场开启,令业内观察家颇为费解。 日本的搜索同行也表示了同样的疑惑,一家中国的网络公司跑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 来与美国雅虎和谷歌争夺互联网搜索市场,前途未卜 “作为成长性较快的上市公司,百度必须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网络企业,否则就无法真 正让投资者认同。”李彦宏用他惯有的理性回应着所有善意或恶意的质疑,“所有的市场都 是相似的,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的市场却不能成功,那么它的发展 是有问题的,就不能算真正的成功企业。” 李彦宏的观点,有理有据,百度内部里,该不该国际化的质疑声渐渐消退。但是,接下 来的问题,更为现实而残酷一一如何在异国他乡过上好日子 令人惊喜的是,2008年3月13日,根据日本权威调查机构Ⅴ ideo research的最新研究 数据显示,在1月23日到2月22日,也就是百度正式进军日本的第一个月中,百度日本 的PⅤ量不断攀升,已力压所有日本本土搜索引擎,成为日本搜索市场上第四大拥有独立搜 索引擎技术的公司。而在图像及视频检索等服务的平均利用网页数和停留时间上,百度日 本更是上升到日本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一位 李彦宏坚信,百度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更加有信心和经验。无论如何, 作为一个中国的网络公司,能顺利进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日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李彦宏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可不是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我们看的是市 场需求,然后再找方向。不管是过去只做中文搜索,还是现在做日文搜索、C2C、即时通 讯,都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市场需求,看到了方向。 熟识李彦宏的人,都佩服他极其强烈且清晰的方向感。曾经,正是这种不被外界干扰的 方向感,引领着百度专注地走到了今天。(选自《东方人物周刊》2008年08月01日) 15对第8自然段划线部分的“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成伤人,败伤己”的理解,最准确的 项是()(3分) A.百度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来与美国公司雅虎和谷歌争夺互联网搜索市场,前途未卜 B.百度只有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网络企业,才能真正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C.百度的国际化必然要从现有的市场中夺取份额,否则将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剧烈竞争。 D.日本网络搜索市场早已被谷歌和雅虎两家公司瓜分,百度要开启日本市场是艰难的 16.从选文看,百度的“变形”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7百度进军日本市场对企业有什么启示?(6分) 答案 15C 16答:①百度东渡日本,www.baidu.jp在日本正式上线;①2新产品CC和即时通讯工具 “百度H“相继出世:③3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根据文章倒数第2段内容
里迎 战的雅虎和谷歌; 2008 年,新产品 C2C 和即时通讯工具“百度 HI“相继出世,两只脚分别伸向了一直都 被看 做井水不犯河水的另外两个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领地,赤裸裸地直面淘 宝、QQ 甚至 MSN,给业界增添了无限遐想空间,人们开始热衷于揣测着未来中国的互联 网争霸格局。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成伤人,败伤己;国际化也是一支箭,开了弓便没有回 头路。 如今的日本网络搜索市场,谷歌占据了 35%左右,雅虎则控制了 60%左右。百度的国 际化 大门要从艰难的日本市场开启,令业内观察家颇为费解。 日本的搜索同行也表示了同样的疑惑,一家中国的网络公司跑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 来 与美国雅虎和谷歌争夺互联网搜索市场,前途未卜。 “作为成长性较快的上市公司,百度必须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网络企业,否则就无法真 正 让投资者认同。”李彦宏用他惯有的理性回应着所有善意或恶意的质疑,“所有的市场都 是相似 的,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的市场却不能成功,那么它的发展 是有问题的, 就不能算真正的成功企业。” 李彦宏的观点,有理有据,百度内部里,该不该国际化的质疑声渐渐消退。但是,接下 来 的问题,更为现实而残酷——如何在异国他乡过上好日子。 令人惊喜的是,2008 年 3 月 13 日,根据日本权威调查机构 Video Research 的最新研究 数 据显示,在 1 月 23 日到 2 月 22 日,也就是百度正式进军日本的第一个月中,百度日本 的 PV 量不断攀升,已力压所有日本本土搜索引擎,成为日本搜索市场上第四大拥有独立搜 索引擎技 术的公司。而在图像及视频检索等服务的平均利用网页数和停留时间上,百度日 本更是上升到 日本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一位。 李彦宏坚信,百度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更加有信心和经验。无论如何, 作为一个中国的网络公司,能顺利进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日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李彦宏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可不是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我们看的是市 场 需求,然后再找方向。不管是过去只做中文搜索,还是现在做日文搜索、C2C、即时通 讯,都 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市场需求,看到了方向。” 熟识李彦宏的人,都佩服他极其强烈且清晰的方向感。曾经,正是这种不被外界干扰的 方 向感,引领着百度专注地走到了今天。 (选自《东方人物周刊》2008 年 08 月 01 日) ⒖对第 8 自然段划线部分的“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成伤人,败伤己”的理解,最准确的一 项 是( )(3 分) A.百度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来与美国公司雅虎和谷歌争夺互联网搜索市场,前途未卜。 B.百度只有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网络企业,才能真正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C.百度的国际化必然要从现有的市场中夺取份额,否则将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剧烈竞争。 D.日本网络搜索市场早已被谷歌和雅虎两家公司瓜分,百度要开启日本市场是艰难的。 ⒗从选文看,百度的“变形”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⒘百度进军日本市场对企业有什么启示?(6 分) 答案: 15.C 16.答:⑪百度东渡日本,www.baidu.jp 在日本正式上线; ⑫新产品 C2C 和即时通讯工具 “百度 HI“相继出世; ⑬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根据文章倒数第 2 段内容
概括) 17答:①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成长为国际化的企业,才能真正得到投资者的认同:② 个企业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的市场也能能成功,才能算真正的成功企业;③高科技 企业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国家有信心和经验(或:高科技企业,能顺利进 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日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④企业的发展不是看别人怎么做就 跟着怎么做,而是要看是市场需求,然后再找方向。(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 “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 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第。 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 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期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中叶,挟 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由此,古代的“华夷 之辨”转变成“中西之辨”。在中西文化的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 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 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 方的技艺器用,他们的主张后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 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 知识相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 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 国自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 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此时的国学已无“以 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而章太炎的国学观,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知识界对国学 的基本看法 当然,由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因此,说到国学的具体 内容和研究目的,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粱淑溟为代表的“传统派” 便出现了分歧。反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 品:而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主要是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就学 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 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 文明。相反,“传统派”硏究国学之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 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 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然而 除“反5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即不论是周 代的官学、还是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 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 如果明白了国学的内核,今天我们学国学、读国学,面对的就不是让人畏惧、无处下手 的中国学术文化的总体,而是以儒学为主脑,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适当可以旁及先 秦诸子、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 6.下面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
概括) 17.答:⑪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成长为国际化的企业,才能真正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⑫一 个企业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的市场也能能成功,才能算真正的成功企业; ⑬高科技 企业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国家有信心和经验(或:高科技企业,能顺利进 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日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⑭企业的发展不是看别人怎么做就 跟着怎么做,而是要看是市场需求,然后再找方向。 (答对三点,即可得 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 “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 周朝 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第。 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 固 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期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 世纪中叶,挟 裹着军事经 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由此,古代的“华夷 之辨”转变成“中西 之辨”。在中西文化的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 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 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 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 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 方的技艺器用,他们的主张后 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 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 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 知识相对。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中 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 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 “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 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 国自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章太炎指 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 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 此时的国学已无“以 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而章太炎的国学观,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 20 世 纪知识界对国学 的基本看法。 当然,由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因此,说到国学的具体 内容 和研究目的,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粱淑溟为代表的“传统派” 便出现了分歧。 反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 品;而传统派心目中 的国学内容,主要是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就学 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 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 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 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 文明。相反,“传统派”研究国学之 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 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 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 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然而, 除“反 5 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即不论是周 代的官学、还是 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 观的载体,它就是以 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 如果明白了国学的内核,今天我们学国学、读国学,面对的就不是让人畏惧、无处下手 的 中国学术文化的总体,而是以儒学为主脑,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适当可以旁及先 秦诸子、 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 6.下面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 心
B.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 C.章太炎提出的“国学”是涵盖“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在内的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 化的总称,并将其提升到立国之本的高度。 D.“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是动态的、变化的,但人们大都认为其内核仍是儒学传统 6解析:A(仅指古代“国学”,外延扩大) 7.下列对“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 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多数人认可的国学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不变的红线。 B.“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说明他们赞同儒学对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塑造作 用 C.我们今天学习国学应当以儒学为主正是基于这句话而得出的结论。 D.章太炎的国学观对儒学传统是反对的,不认同儒学传统是国学的内核,故而不以孔门学 说为主。 解析:D(章太炎的国学观不强调以孔门学说为主,并不代表他对儒学传统的反对。)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们才提出“保存国 学”“振兴国学”的口号,“国学”一词由此出现 B.由于对“国学”内容及目的的理解不同,产生了许多派别,但都是与“西学”相对立而 存在的。 C.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是为了寻找与西方现代学术的契合点 来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 D尽管名称从“中学”改变为“国学”,但是它们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 子作品 解析:C(依据第三段内容判断“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 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 国“再造”现代文明。A项,两个口号提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学”一词出现于周 代。B项,“反传统派”是寻求与“西学”的融合。D项,说“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 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不全面,不符合原文意思。)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国学”自古至今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因而对它的传承和发扬十分重要 B.“反传统派”想通过对西方知识的接引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说明他们对于中国古代 文明失去了信心,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 C.“国学”侧重于对个人及民族价值观念的塑造,在充满功利性的现代社会,“国学”前途 堪忧 D.章太炎的“国学”观是根据中国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弱势地位提出来的,如今中 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他的观点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解析:A(B项“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不对。C项,“前途堪忧”不对,社会越是功利 推崇国学的现实意义越是重大。D项,“不符合潮流”过于绝对,还有部分可取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演好自己的偶像剧一—专访方文山 他身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才华”,另一个是“相貌”。有“粉丝”这样评价他:“横 溢的才华吓跑了脸上的帅气。”还有人描述他的长相:“有惊无险,像街头的寻常路人。”最
B.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 C.章太炎提出的“国学”是涵盖“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在内的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 化的总 称,并将其提升到立国之本的高度。 D.“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是动态的、变化的,但人们大都认为其内核仍是儒学传统。. 6.解析:A (仅指古代“国学”,外延扩大) 7.下列对“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 子为 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多数人认可的国学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不变的红线。 B.“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说明他们赞同儒学对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塑造作 用。 C.我们今天学习国学应当以儒学为主正是基于这句话而得出的结论。 D.章太炎的国学观对儒学传统是反对的,不认同儒学传统是国学的内核,故而不以孔门学 说 为主。 解析:D (章太炎的国学观不强调以孔门学说为主,并不代表他对儒学传统的反对。)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 19 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们才提出“保存国 学”“振 兴国学”的口号,“国学”一词由此出现。 B.由于对“国学”内容及目的的理解不同,产生了许多派别,但都是与“西学”相对立而 存在的。 C.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是为了寻找与西方现代学术的契合点, 来 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 D.尽管名称从“中学”改变为“国学”,但是它们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 子作品。. 解析:C (依据第三段内容判断“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 儒 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 国“再 造”现代文明。A 项,两个口号提出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学”一词出现于周 代。B 项, “反传统派”是寻求与“西学”的融合。D 项,说“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 学考据文献及诸 子作品”不全面,不符合原文意思。)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自古至今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 对于 中华民族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因而对它的传承和发扬十分重要。 B.“反传统派”想通过对西方知识的接引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说明他们对于中国古代 文明 失去了信心,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 C.“国学”侧重于对个人及民族价值观念的塑造,在充满功利性的现代社会,“国学”前途 堪忧。 D.章太炎的“国学”观是根据中国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弱势地位提出来的,如今中 西方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他的观点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解析:A (B 项“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不对。C 项,“前途堪忧”不对,社会越是功利, 推崇国学的现实意义越是重大。D 项,“不符合潮流”过于绝对,还有部分可取之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演好自己的偶像剧 ——专访方文山 他身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才华”,另一个是“相貌”。有“粉丝”这样评价他:“横 溢的才华吓跑了脸上的帅气。”还有人描述他的长相:“有惊无险,像街头的寻常路人。”最
损的莫过于吴宗宪“歹毒”的大嘴:“看看他的词,再看看他的脸,你才明白,原来上帝是 多么公平!” 他便是方文山,此刻,他坐在我面前,接受我的采访 记者:你曾以亲身经历为范本写过一本励志书《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之所以有如此感悟, 是否因为自己的成长故事充满励志色彩? 方文山:成长对我来说,并非一帆风顺。我出生在台北一个小乡镇的普通家庭,家境不好, 很小便开始勤工俭学了。每到寒署假时我一般都会外出打工,比如送报纸、当餐厅服务员 灬当时也会觉得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蛮感激。因为有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今天 的自己才会懂得惜福 记者:既然电影和写作是你的理想,为何却写了歌词? 方文山:当年我本想进电影圈发展,但是行业不景气,只好退而求其次写歌词。我想,总有 天,自己会慢慢靠近电影圈的。当时我的工作是安装防盗系统。工作时,我会随身带纸 和笔,边工作边想歌词。有时突然想到一句好词,赶紧拿出笔把歌词记下。就这样,一年 下来写了一百多首,四处投递出去。最终只有宪哥(吴宗宪)回了我的电话,,机会显然眷 顾方文山。当吴宗宪幸运地光顾之后,周杰伦又呼啸而来。 记者:周杰伦给你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方文山:我们同时被宪哥签下词曲经纪约。起初对杰伦的感觉是:这个年轻人有些与众不同 做事酷酷的。接触久了,我发现他的确有资格酷。比如他钢琴弹得的确不错,音乐的确比别 人更有创意,一年后,他又签了歌手约,显然是可造之才 记者:关于你和周杰伦彼此的作用,很多入都在探讨甚至争论不休。你自己认为呢? 方文山:我们是相辅相成的。曲是架构,词是衣服。杰伦的曲天生已经很匀称了,旋律本身 已经很动人,即便没有我的词,它一样存在。我只是帮他的旋律加画面,提供故事,让它 更有血肉 记者:有没有想过如果搭档不是周杰伦,而是别的歌手,你的歌词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方文山:我想不会。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曝光平台。杰伦的曲风便是强有力的曝光媒介,这种 强强联手的效果便是“1+1=3”。目前,“粉丝”们为方文山与周杰伦的地位吵得不可开 交。一种说法是周杰伦捧红了方文山,另一种说法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伦,更有观点认为: 记者:你觉得,你的歌词能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方文山:风格。创作歌词时,我会故意强调段落与段落不见得有关系,但阅读时依旧有主题。 我强调一种整体感觉,这在《爱在西元后》有着很好的体现。 记者: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想当自己 方文山:几年来,我在圈内看到许多年轻人不想扮演自己,永远羡慕别人,成天幻想当周杰 伦、刘德华。与其羡慕别人,耽误自己的人生,不如做好优秀的自己。在“一切皆有可 能”的今天,人人都憧憬着由麻雀变成凤凰。只是,变成凤凰的方文山却一再提醒:先甘心 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否则,既错过麻雀的欢愉,又无法企及凤凰的荣耀, 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1.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内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2根据文意,补写出文中划线处的句子,语言要形象生动,有一定的文 3采访需事先针对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根据文意,请你还原出本文的采访提纲。 4从吴宗宪到周杰伦,方文山拥有两次令人艳羡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把方文山的成功归为幸 运,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
损 的莫过于吴宗宪“歹毒”的大嘴:“看看他的词,再看看他的脸,你才明白,原来上帝是 多么公平!” 他便是方文山,此刻,他坐在我面前,接受我的采访。 记者:你曾以亲身经历为范本写过一本励志书《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之所以有如此感悟, 是否因为自己的成长故事充满励志色彩? 方文山:成长对我来说,并非一帆风顺。我出生在台北一个小乡镇的普通家庭,家境不好, 很 小便开始勤工俭学了。每到寒署假时我一般都会外出打工,比如送报纸、当餐厅服务员 „„当 时也会觉得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蛮感激。因为有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今天 的自己才 会懂得惜福。 记者:既然电影和写作是你的理想,为何却写了歌词? 方文山:当年我本想进电影圈发展,但是行业不景气,只好退而求其次写歌词。我想,总有 一 天,自己会慢慢靠近电影圈的。当时我的工作是安装防盗系统。工作时,我会随身带纸 和笔, 边工作边想歌词。有时突然想到一句好词,赶紧拿出笔把歌词记下。就这样,一年 下来写了一 百多首,四处投递出去。最终只有宪哥(吴宗宪)回了我的电话„„ 机会显然眷 顾方文山。当吴宗宪幸运地光顾之后,周杰伦又呼啸而来。 记者:周杰伦给你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方文山:我们同时被宪哥签下词曲经纪约。起初对杰伦的感觉是:这个年轻人有些与众不同, 做事酷酷的。接触久了,我发现他的确有资格酷。比如他钢琴弹得的确不错,音乐的确比别 人 更有创意,一年后,他又签了歌手约,显然是可造之才。 记者:关于你和周杰伦彼此的作用,很多入都在探讨甚至争论不休。你自己认为呢? 方文山:我们是相辅相成的。曲是架构,词是衣服。杰伦的曲天生已经很匀称了,旋律本身 已 经很动人,即便没有我的词,它一样存在。我只是帮他的旋律加画面,提供故事,让它 更有血 肉。 记者:有没有想过如果搭档不是周杰伦,而是别的歌手,你的歌词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方文山:我想不会。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曝光平台。杰伦的曲风便是强有力的曝光媒介,这种 强 强联手的效果便是“1+1=3”。 目前,“粉丝”们为方文山与周杰伦的地位吵得不可开 交。一种说法是周杰伦捧红了方文山,另一种说法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伦,更有观点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你觉得,你的歌词能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方文山:风格。创作歌词时,我会故意强调段落与段落不见得有关系,但阅读时依旧有主题。 我强调一种整体感觉,这在《爱在西元后》有着很好的体现。 记者: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想当自己。 方文山:几年来,我在圈内看到许多年轻人不想扮演自己,永远羡慕别人,成天幻想当周杰 伦、 刘德华。与其羡慕别人,耽误自己的人生,不如做好优秀的自己。 在“一切皆有可 能”的今天,人人都憧憬着由麻雀变成凤凰。只是,变成凤凰的方文山却一再提醒:先甘心 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否则,既错过麻雀的欢愉,又无法企 及凤凰的荣耀, 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1.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内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2.根据文意,补写出文中划线处的句子,语言要形象生动,有一定的文采。 3.采访需事先针对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根据文意,请你还原出本文的采访提纲。 4.从吴宗宪到周杰伦,方文山拥有两次令人艳羡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把方文山的成功归为幸 运,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