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案讲满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年级2006级 授课专业麻醉学系 教师杨晓秋 职称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2 题目章节第十三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教材名称《临床麻醉学》 作者徐启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第2版 熟悉控制性降压理论基础和对重要器官血流影响, 2.了解控制性降压的适应症、禁忌症。 的要 3.掌握控制性降压的方法、药物、监测管理。 熟悉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 求 教 难点: 难 1.控制性降压对重要器官的不利影响。 占 2.控制性降压常用的药物,药理特点及注意事项。 控制性降压理论基础 2.控制性降压常用方法及药物 重 3.控制性降压的并发定。 点 外语 掌握常见的英文单词controlled hypotension,.intracranial pressure,central venous pressure 要求 nitroprusside sodium 教学 方法 讲授及多媒体教学。 手段 参考 《现代麻醉学》第3板 资料 2.《Miller's Anesthesia》第6版 教研 室意 同意 见 教学组长:闵苏 教研室主任:闵苏 2009年9月1日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1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1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 临床麻醉学 年级 2006 级 授课专业 麻醉学系 教 师 杨晓秋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 2 题目章节 第十三章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 徐启明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 2 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熟悉控制性降压理论基础和对重要器官血流影响。 2.了解控制性降压的适应症、禁忌症。 3.掌握控制性降压的方法、药物、监测管理。 4.熟悉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 教 学 难 点 难点: 1.控制性降压对重要器官的不利影响。 2.控制性降压常用的药物,药理特点及注意事项。 教 学 重 点 1.控制性降压理论基础 2.控制性降压常用方法及药物 3.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 外语 要求 掌握常见的英文单词 controlled hypotension; intracranial pressure;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nitroprusside sodium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及多媒体教学。 参考 资料 1. 《现代麻醉学》第 3 版 2.《Miller’s Anesthesia》第 6 版 教研 室意 见 同意 教学组长:闵苏 教研室主任:闵苏 2009 年 9 月 1 日
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末讲满 铺助手段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概述: 多媒体 1.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 为减少手术出血或防止高血压危象,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 保障病人安全,术中应用降压药物和技术人为地,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 并根据具体情况控制降压程度和持续时间的技术。 ,输血并发症 免疫性并发症: 非免疫性并发症:血源传播性疾病:败血定 大量输血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 低温; 酸硷、电解质失衡:栓塞 手术禁区 3.控制性降压与休克一 一本质的风别 4.控制性降压的历史:1946年 动脉放血法 1948年 高平面脊麻 1950年代 药物隆压 神经节阻滞药:六羟季铵。 樟磺咪芬 血管扩张药·开创了控制性降压新纪元 目前一联合降压 不同方式、药物复合,扬长避短:提高安全性和可控性 二.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 1.维持血压的主要因素: CO、TSVR、循环血容量、血管弹性、血液粘度 MAP=CO X TSVR(后三者恒定时),可通过主要改变TSVR达到降压目的。 2.周围血管系统: 小动脉 一阻力血管(调控血压重要因素)。小静脉 3.降压时必须保证重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流量维持正常,避免产生缺血、缺氧性损害 4.怎样保证? (1)保持血管内径在一定范围(泊肃叶层流公式 (2)保持毛细血管前血压)临界闭合压(正常毛细血管前微小动脉平均压32mmg) 5.器官对血流有自身调节功能(一定血压范围) 注意:不同器官发挥自身调节血流作用的血压范用不同 6.控制性降压的“安全” 限度: MAP(肱A或桡A):健康人≥5055mg 老年人、高血压病人≥80mHlg 三.对机体重要器官的影响 ●脑组织:代谢率最高(血流量占0013%): 氧耗量最大(全身氧耗15-20%) 对缺氧最敏感(仅耐受3-5min) ·控制性降压最大顾虑:脑血流不足脑缺氧性损害 1.脑血管、脑血流(CBF)的影响: (1)若动脉血PO,.P00,.[]、温度等在正常范围,MAP在50~150mg范围内 CBF可无改变。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2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一、概述: 1.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 ——为减少手术出血或防止高血压危象,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 保障病人安全,术中应用降压药物和技术人为地,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 并根据具体情况控制降压程度和持续时间的技术。 2.输血并发症 免疫性并发症: 非免疫性并发症:血源传播性疾病;败血症 大量输血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 低温 ; 酸硷、电解质失衡;栓塞 手术禁区 3.控制性降压与休克 —— 本质的区别 4.控制性降压的历史:1946 年 —— 动脉放血法 1948 年 —— 高平面脊麻 1950 年代—— 药物降压 神经节阻滞药:六羟季铵,樟磺咪芬 血管扩张药- 开创了控制性降压新纪元 目 前 —— 联合降压 不同方式、药物复合,扬长避短;提高安全性和可控性。 二. 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 1. 维持血压的主要因素: CO、TSVR、循环血容量、血管弹性、血液粘度 MAP = CO × TSVR (后三者恒定时),可通过主要改变 TSVR 达到降压目的。 2. 周围血管系统: 小动脉—— 阻力血管(调控血压重要因素)。小静脉—— 容量血管 3. 降压时必须保证重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流量维持正常,避免产生缺血、缺氧性损害。 4. 怎样保证? (1)保持血管内径在一定范围(泊肃叶层流公式) (2)保持毛细血管前血压 〉临界闭合压(正常毛细血管前微小动脉平均压 32 mmHg) 5.器官对血流有自身调节功能(一定血压范围) 注意:不同器官发挥自身调节血流作用的血压范围不同 6.控制性降压的“安全” 限度: MAP(肱 A 或桡 A): 健康人 ≥ 50~55 mmHg 老年人、高血压病人≥ 80 mmHg 三. 对机体重要器官的影响 ⚫ 脑组织:代谢率最高(血流量占CO13%); 氧耗量最大(全身氧耗15-20%) 对缺氧最敏感(仅耐受3-5min) ⚫ 控制性降压最大顾虑:脑血流不足 脑缺氧性损害 1.脑血管、脑血流(CBF)的影响: (1)若动脉血 PO2 、PCO2 、[H+ ]、温度等在正常范围,MAP 在 50~150mmHg 范围内, CBF 可无改变。 多媒体 10min 10min 10min
露庆医科大学酷床半院教未讲满 若MAP↓<50mmg,CBF则随BP下降而诚少。深麻醉可使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丧失 (2)脑灌注压(CPP)对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影响最大:CPP=MAP-ICP (3)PaCO2对CBF影响明显,二者呈线性变化 PaC0,1mllg,CBF↓1ml/min.lOOg。MAP!<50mllg,CBF对Pa00,改变无反应 不同药物对CBF、CP影响不同 2.对ICP的影响: ·MAP!→脑血管阻力!→CBF↑→ICPt ·药物:硝普钠、硝酸甘油、异氟酵一ICPt ·ICP显若升高者,脑血管阻力1↑,CBF!↓。此时一旦AP!,脑缺血、缺 氧性损苦更严重,行降压极不安全。故应先降低ICP,革慎降压。 10min (仁)循环系统: 1.降压时心肌氧供需平衡仍能维持正常 MAP!一回心血量!一C0!一冠状动脉血流量!! MAP!→周围血管扩张一心胜前、后负荷!一心肌氧耗! 2.降压药影响:(主张联合用药) 可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 降低心肌血流灌注 ·抑制心肌 对冠心病人影响 ·可降低心肌血流灌注 ·心肌是否缺血依筑于心肌氧代谢需要的变化 某些药物可降低心肌氧耗,或改善血流灌注,避免缺血 ·强力扩血管药(ATP、硝普钠)可引起“冠脉窃血” (三)肾: ,肾血流具良好自身调节功能: MAP75-180mg,肾血流维持恒定。MAP<70mmlg,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 !,尿量↓。但肾组织代谢血流足够,无缺血、缺氧 2.停止降压,肾功能很快恢复 3.肾病者,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严重肾功能损吉。 (四)内脏循环: 1,肝胜:易发生肝血流灌注不足与肝细胞缺氧: ·门静脉循环无自身调节功能:·手术应激或血管加压药物可降低肝血流。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3 若 MAP↓< 50 mmHg,CBF 则随 BP 下降而减少。深麻醉可使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丧失 (2)脑灌注压(CPP)对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影响最大: CPP = MAP-ICP (3)PaCO2 对 CBF 影响明显,二者呈线性变化 PaCO2 ↓1 mmHg,CBF ↓1ml/min .100g。MAP↓< 50 mmHg,CBF 对 PaCO2 改变无反应 不同药物对 CBF、 CPP 影响不同 2.对 ICP 的影响: • MAP↓ →脑血管阻力↓ → CBF ↑ →ICP↑ • 药物:硝普钠、硝酸甘油、异氟醚 →ICP↑ • ICP显著升高者,脑血管阻力↑↑,CBF↓↓。此时一旦 MAP↓,脑缺血、缺 氧性损害更严重, 行降压极不安全。故应先降低ICP,谨慎降压。 (二)循环系统: 1.降压时心肌氧供需平衡仍能维持正常 MAP↓→ 回心血量↓→ CO↓→ 冠状动脉血流量↓↓ MAP↓→周围血管扩张→心脏前、后负荷↓→ 心肌氧耗↓ 2.降压药影响: (主张联合用药) • 可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 • 降低心肌血流灌注 • 抑制心肌 3.对冠心病人影响: • 可降低心肌血流灌注 • 心肌是否缺血依赖于心肌氧代谢需要的变化 • 某些药物可降低心肌氧耗,或改善血流灌注,避免缺血 • 强力扩血管药(ATP、硝普钠)可引起“冠脉窃血” (三)肾: 1.肾血流具良好自身调节功能: MAP 75-180 mmHg ,肾血流维持恒定。MAP < 70mmHg ,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 ↓,尿量↓。但肾组织代谢血流足够,无缺血、缺氧 2.停止降压,肾功能很快恢复 3.肾病者,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严重肾功能损害。 (四)内脏循环: 1.肝脏:易发生肝血流灌注不足与肝细胞缺氧: • 门静脉循环无自身调节功能;• 手术应激或血管加压药物可降低肝血流。 10min
庆医科大学床半院载末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胃肠道,低灌流 10min 2。神经外科手术:颅内动脉瘤、脑膜瘤等 血供丰富组织和器官的手术:髋关节置换 1. 精细或显微外科手术 5. 大量输血有困难或病人限制输血者(体内存在P抗体) 6。嗜铬细胞瘤及麻醉期高血压病人 (一)整品证(Complication): 1. 器质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3.CNS退行性变 4.全身情况差:显著贫血、休克、低血容量 5.呼吸功能不全 6。技术方面:麻醉医生不熟悉控制性降压理论和技术 五。并发症 10min 1.常见并发症: (1)脑:脑栓塞、缺氧:苏醒延迟,苏醒后精神障碍 (2)心血管:冠脉供血不足、心梗,心衰、心脏停搏。持续性低血压,休克。 血管栓塞,降压后反应性出血。 (3)肾功能衰竭 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景 (1)严格掌探适应证 (2)降压程度应适宜、个体化 (3)降、升血压过程应缓慢 (4)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及管理 六。控制性降压药物和方法:目前主张采用多种方法和药物联合 10min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4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胃肠道:低灌流 四.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Indication) : 1. 心血管手术:PDA、主动脉瘤 2. 神经外科手术:颅内动脉瘤、脑膜瘤等 3. 血供丰富组织和器官的手术:髋关节置换 4. 精细或显微外科手术 5. 大量输血有困难或病人限制输血者(体内存在P抗体) 6. 嗜铬细胞瘤及麻醉期高血压病人 (二)禁忌证(Complication ): 1. 器质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2.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3. CNS退行性变 4. 全身情况差:显著贫血、休克、低血容量 5. 呼吸功能不全 6. 技术方面:麻醉医生不熟悉控制性降压理论和技术 五.并发症: 1.常见并发症: (1)脑:脑栓塞、缺氧;苏醒延迟,苏醒后精神障碍 (2)心血管:冠脉供血不足、心梗,心衰、心脏停搏。持续性低血压,休克。 血管栓塞,降压后反应性出血。 (3)肾功能衰竭 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2.预防和处理 控制性降压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 (2)降压程度应适宜、个体化 (3)降、升血压过程应缓慢 (4)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及管理 六.控制性降压药物和方法:目前主张采用多种方法和药物联合 10min 10min 10min
重庆医科大半脑床半院载案讲满 教学内容 助手段 时间分配 点:增强降压效果:减少药物用量: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得的特隆压药物:给药方促:效果角切,起效与恢复快:无毒性作用或快迪 常用控制性降压药物: 吸入麻醉 (Inhalation anesthetics)(首选) 受体阻 (一)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nesthetics): L.异氟醚(Isoflurane): 特点: (1) 强力扩血管(主要)→SVR!→BP (2) 心肌抑制弱,对00无明显影响 (3) 脑保护作用(尤低灌注时) (4) 起效快、恢复快、无反跳 (5) 可控性好、适于短时降压 (6) 常联合用药 (二)血管扩张药:目前最常用 l.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首选 (1)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一小a扩张(主要、强):小v扩张(次要、弱) (2)对心肌收缩力、C0无明显影响 (4)可 (8)氯化物中毒:大剂量、长时间使用。代谢产物硫氯酸盐所致 配 代酸低向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肝肾功障碍慎用。 特点:(I)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一小v扩张(主要、强)一B即!: 小a扩张(次要、弱)→SVR! 冠脉扩张一心肌血供1 (2)起效慢、作用长 (3)反射性心动过速 (4)正铁血红蛋白症(大剂量、长时间用) (5)无反跳性高血压 (6)打开硬脑膜后应用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5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 优 点:增强降压效果;减少药物用量;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 理想的控制性降压药物:给药方便;效果确切,起效与恢复快;无毒性作用或快速 耐药;无反射性心动过速;无反跳性高血压。 • 常用控制性降压药物:吸入麻醉药 ( Inhalation anesthetics )(首选) 血管扩张药 β受体阻滞剂 (一)吸入麻醉药 ( Inhalation anesthetics ): 1. 异氟醚(Isoflurane): 特点: (1) 强力扩血管(主要)→SVR↓→BP↓ (2) 心肌抑制弱,对CO无明显影响 (3) 脑保护作用(尤低灌注时) (4) 起效快、恢复快、无反跳 (5) 可控性好、适于短时降压 (6) 常联合用药 (二)血管扩张药:目前最常用 1.硝普钠( Sodium nitroprusside ):首选 (1)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 → 小 a 扩张(主要、强);小 v 扩张(次要、弱) (2)对心肌收缩力、CO 无明显影响 (3)强效、高效、短效 (4)可控性好 (5)反射性心动过速(短效β受体阻滞剂) (6)反跳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7)快速耐药性 (8)氰化物中毒:大剂量、长时间使用。代谢产物硫氰酸盐所致 表现 —— 代酸、低氧血症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肝肾功障碍慎用。 (9)水溶液不稳定,配制后立即避光 2.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特点: (1) 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 → 小 v 扩张(主要、强)→ BP↓; 小 a 扩张(次要、弱)→ SVR↓ 冠脉扩张 → 心肌血供↑ (2) 起效慢、作用长 (3)反射性心动过速 (4)正铁血红蛋白症( 大剂量、长时间用) (5) 无反跳性高血压 (6) 打开硬脑膜后应用
庆医科大学床半院载讲满 教学内容 助手段 时间分配 (7)高颅压、青光眼慎用 3.a受体阻滞剂: (1)压宁定(ebrantil) 特点: ·外周、中枢双重作用 ● 降压温和 不影响ICP 清格无跳性高血压 2)拉拉明Re 阻断突触前a2、 突触后a1受体 。扩张小动脉作用更强(SVR!显著) 。R↑、正性肌力作用(儿茶酚胺释放) ·作用时间长,可控性差 ·适于嗜铬细胞瘤、急性心梗后心衰 4.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AS) 特点: (1)特异性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一血管扩张(小动脉、冠脉) (2)抑制心肌、房室传导作用强 (3)无反射性心动过速 (4)低血压时用传统升压药常无效(需钙剂) (5)尼草地平右防止术后水肿作用 5.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特点: (1)小a扩张(主要) (2)起效快、降压平稳、恢复快 (3)停药无反跳 (4)适于短时间降压手术(PDA) (5)心脏传导阻滞(大剂量、快注) (三)B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olol) 特点:(1)高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R↓→C0↓→SBP↓ (2)显著心肌抑制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6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7)高颅压、青光眼慎用 3.а受体阻滞剂: (1)压宁定 ( ebrantil ) 特点: ⚫ 外周、中枢双重作用 ⚫ 降压温和 ⚫ 不影响 ICP ⚫ 心率稳定、无反跳性高血压 ⚫ 控制嗜铬细胞瘤血压 (2)酚妥拉明(Regitine): ⚫ 阻断突触前а2、 突触后а1 受体 ⚫ 扩张小动脉作用更强(SVR↓显著) ⚫ HR↑、正性肌力作用(儿茶酚胺释放) ⚫ 作用时间长,可控性差 ⚫ 适于嗜铬细胞瘤、急性心梗后心衰 4.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 CAS) 特点: (1)特异性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血管扩张(小动脉、冠脉) (2)抑制心肌、房室传导作用强 (3)无反射性心动过速 (4)低血压时用传统升压药常无效(需钙剂) (5)尼莫地平有防止术后脑水肿作用 5.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 ATP): 特点: (1)小 a 扩张(主要) (2)起效快、降压平稳、恢复快 (3)停药无反跳 (4)适于短时间降压手术(PDA) (5)心脏传导阻滞(大剂量、快注) (三)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olol) 特点:(1)高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 → HR↓→CO↓→SBP↓ (2)显著心肌抑制
重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案讲满 铺助手段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3)起效快、作用短(超短效) (4)联合应用,短时降压 空制性性降压监测及管理: (一)监测:全面、持续监测,充分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1.常规:B即(无创、有创)、EKG、SPO,EtC0.尿量(>1ml/kg/h) 2.特殊:(有条件)血气分析、b、HCT (二)麻醉管理: 1.麻醉平稳 2.补足血容量 3.降压程度、速度适当 4.调节体位 5.充分供氧 6.全面、及时、准确监测 7逐渐停降压,防止反跳性高血压 8.加强术后护理,严防术后低血压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7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3)起效快、作用短(超短效) (4)联合应用,短时降压 七.控制 控制性性降压监测及管理: (一)监测: 全面、持续监测,充分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1.常规: BP(无创、有创)、EKG、SPO2 EtCO2 、尿量(>1ml/kg/h) 2.特殊: (有条件)血气分析 、Hb 、HCT (二)麻醉管理: 1.麻醉平稳 2.补足血容量 3.降压程度、速度适当 4.调节体位 5.充分供氧 6.全面、及时、准确监测 7.逐渐停降压,防止反跳性高血压 8.加强术后护理,严防术后低血压 10min
露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末讲满 1.控制性降压是一种人为产生的“非生理”状态,可影响机体内在反馈调节机制,对重要 脏器产生不利影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降压程度(安全限度)。 小结 2. 降压强调联合用药,安全用药。 3.降压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思考题: 1.控制性降压对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影响? 思考 题及 2. 常用降压药的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 预习 预习 全身麻碎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8 小结 1. 控制性降压是一种人为产生的“非生理”状态,可影响机体内在反馈调节机制,对重要 脏器产生不利影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降压程度(安全限度)。 2. 降压强调联合用药,安全用药。 3. 降压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思考 题及 预习 思考题: 1. 控制性降压对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影响? 2. 常用降压药的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 预习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