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案讲满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年级2006级 授课专业麻醉学系 教师闵苏 职称教授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2 题目章节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教材名称《临床麻醉学》 作者徐启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第2版 学 了解肌松药的在麻醉期间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2. 熟悉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的要求 3.熟悉肌松药的拮抗指针与用药方法 4.熟卷常用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方法及意义(名词及其临床意义:TOF、TOFR 学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从临床角度讲解是本章节难点。 点 1.肌松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2.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重点 3.肌松药的拮抗药应用与时机 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外语 熟练掌握相关常见英语单词vecuronium;:rocuronium;:succinylcholine,:muse relaxant 教学 方法 讲授及多媒体教学。 手段 《现代麻醉学》第3版 参考 .《i1ler'sAnesthesia》)第6版 资料 .《外科学)第7版 教研 室意 同意 见 教学组长:闵苏 教研室主任:闵苏 2009年9月1日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1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 临床麻醉学 年级 2006 级 授课专业 麻醉学系 教 师 闵苏 职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 2 题目章节 第八章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 徐启明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 2 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 了解肌松药的在麻醉期间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2. 熟悉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 熟悉肌松药的拮抗指针与用药方法 4. 熟悉常用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方法及意义(名词及其临床意义:TOF、TOFR) 教 学 难 点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从临床角度讲解是本章节难点。 教 学 重 点 1. 肌松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2.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 肌松药的拮抗药应用与时机 4. 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外语 要求 熟练掌握相关常见英语单词 vecuronium; rocuronium; succinylcholine; muscle relaxant.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及多媒体教学。 参考 资料 1.《现代麻醉学》第 3 版 2.《Miller’s Anesthesia》第 6 版 3.《外科学》第 7 版 教研 室意 见 同意 教学组长:闵苏 教研室主任:闵苏 2009 年 9 月 1 日
重庆医科大半脑床半院载案讲满 铺助手段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多媒体 第九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背景资料 Smin ,肌肉松弛药 (肌松药,muscle relaxants)1942年首次应用筒箭毒碱(tubocurarine) 南美印第安人箭毒木树皮提取 Grif佰h,Johnson·是全身麻醉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使骨骼肌麻痹 ·没有麻醉作用(镇静、镇痛) 二、肌松药作用机制与分类 )相关基础神经肌肉结合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裂隙(神经下间隙)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choline,Ach) 生理状态下,当神经兴奋传至运动神经末梢时,引起位于突触前膜的囊泡破裂, Ah释放到突触裂隙,并与突触后膜的Ah受体结合,引起肌纤维去极化而导致肌肉的 收缩。肌松药主要作用在神经-肌结合部,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 (二)分类(根据干扰方式的不同)·去极化肌松药一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 (Depolarizing muscle rlaxants.DMR非去极化肌松药Nondepolari-ing muscle relaxants.NDMR ·1、脱敏感阻递反复使用去极化肌松药后,肌细胞膜虽可逐渐复极化,但受体对Ach 的敏感性降低,肌松时间延长的现象。 2、Ⅱ相阻滞(Dalb0ck)去极化肌松药反复使用或持续给药一段时间后,由初始 典型的去极化阳滑(】相阻滑)经过快速耐药相,变成像非去极化阻滞的性质。其发生 与琥珀胆碱的用量、维持时间、伍用药物有关。 3、非去极化肌松药分为两类: 甾类:组胺释放、肌松作用不易拮抗、代谢独立于器官功能 苄异唑啉类:无组胺释放、无心血管作用、 代谢依赖肝肾功能 三、临床应用(一)气管插管L.药物选择琥珀胆碱起效最快(去极化,DMR) 10min 罗库溴铵(快效、中时效NDMR) 维库溴铵、阿曲库铵(中、短时效NDMR) 泮库溴铵(HR↑、NDMR) 哌库溴铵(中长时效NDMR) 2.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 (I)NDMR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呈反比NDMR 起效时间 肌松强度 罗库溴铵 快 低 维库溴铵 多库氯铵 很慢 强(2)增加一定剂量可缩短起效时间,同时延 长时效,但也可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 (3)肌松药预给法 在全麻诱导给插管剂量的肌松药数分钟前,先静脉注入小量肌松药,可明显缩短之 后给予插管剂量肌松药的起效时间。 预注量 插管量110~1/5 余量 插管量5/6-9/10 机制:用预注量先占据了大部分受体,当再次给予插管剂量时,余下的受体被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2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九章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背景资料 一、肌肉松弛药 (肌松药, muscle relaxants )1942 年 首次应用筒箭毒碱 (tubocurarine) 南美印第安人箭毒木树皮提取——Griffith, Johnson• 是全身麻醉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仅使骨骼肌麻痹 • 没有麻醉作用(镇静、镇痛) 二、肌松药作用机制与分类 (一)相关基础神经肌肉结合部:•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裂隙(神经下间隙) •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choline,Ach) 生理状态下,当神经兴奋传至运动神经末梢时,引起位于突触前膜的囊泡破裂, Ach 释放到突触裂隙,并与突触后膜的 Ach 受体结合,引起肌纤维去极化而导致肌肉的 收缩。肌松药主要作用在神经-肌结合部,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 (二)分类(根据干扰方式的不同)• 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 Succinylcholine (Depolarizing muscle relaxants, DMR)• 非去极化肌松药(Nondepolarizing muscle relaxants, NDMR ) *1、脱敏感阻滞反复使用去极化肌松药后,肌细胞膜虽可逐渐复极化,但受体对 Ach 的敏感性降低,肌松时间延长的现象。 *2、Ⅱ相阻滞(Dual block)去极化肌松药反复使用或持续给药一段时间后,由初始 典型的去极化阻滞(Ⅰ相阻滞)经过快速耐药相,变成像非去极化阻滞的性质。其发生 与琥珀胆碱的用量、维持时间、伍用药物有关。 3、非去极化肌松药分为两类: 甾类:组胺释放、肌松作用不易拮抗、代谢独立于器官功能 苄异喹啉类:无组胺释放、无心血管作用、代谢依赖肝肾功能 三、临床应用(一)气管插管 1. 药物选择 琥珀胆碱起效最快(去极化,DMR) 罗库溴铵(快效、中时效 NDMR) 维库溴铵、阿曲库铵(中、短时效 NDMR) 泮库溴铵(HR↑ 、NDMR ) 哌库溴铵(中长时效 NDMR ) 2. 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 (1)NDMR 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呈反比 NDMR 起效时间 肌松强度 罗库溴铵 快 低 维库溴铵 慢 强 多库氯铵 很慢 强(2)增加一定剂量可缩短起效时间,同时延 长时效,但也可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 (3) 肌松药预给法 在全麻诱导给插管剂量的肌松药数分钟前,先静脉注入小量肌松药,可明显缩短之 后给予插管剂量肌松药的起效时间。 预注量——插管量 1/10 ~1/5 余 量——插管量 5/6 ~9/10 机制: 用预注量先占据了大部分受体,当再次给予插管剂量时,余下的受体被 多媒体 5min 10 min 10 min
显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末讲满 迅速阻滞,起效时间相应缩短】 (二)维持肌松(麻醉、ICU) (三)控制痉李性疾病 (四)方法 根据情况选择药物、间断静脉注射、持续静脉滴注、复合使用 (五)肌松药复合应用 I.DMR与NDMR合用 一相互拮抗(1)诱导时先静脉注射小剂量的非去极化药数 分钟后静脉注射去极化药(用量应加大) 目的一一减轻肌颤搐、腹内压、肌痛、高钾 (2)诱导用去极化,维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去极化药增强其后的非去极化药的作用 可能是Ⅱ相阻滞所致。·当发生典型的Ⅱ相阻滞时,小剂量非去极化可产生异 深的神经肌肉阻滞。 (3)诱导、维持用非去极化,接近手术结束时用去极化肌松药,既洁抗非去极化,又 产生去极化阻滞,可产生Ⅱ相阻滞,延长肌松作用。 2.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复合使用(1)前后复合使用不同时效的肌松药,前一种影响 后一种的时效。 ●短时效一长时效 缩短后者的时效: ·长时效一短时效 延长后者的时效。 机制:虽然临床上肌张力己恢复,但后膜上大部分受体仍为前一种肌松药所占有 追加另一肌松药后,阻滞特点仍以先前的肌松特性为主。 (2)同时复合使用不同类肌松药复合使用 块同作用 同一类肌松药复合使用 一作用相加机制 ·不同药物与神经肌肉接头受体、离子通道等的 ·不同结合点的亲和力不同 ·前一种药影响了后者的药理学特性 ·对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影响干扰了需此酶分解的肌松药的药效(米库氯铵) 四、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10 min (一)肌松药对自主神经作用和组胺释放比较 药名 自主神经节 心脏毒草碱受体 组胺释放 琥珀胆碱 兴奋 兴奋 轻 维库浪胺 一 眠库浪胺 阿曲库胺 氯筒箭毒碱 阻滞 中度 五、应用注意事项 10 min 全麻的重要辅助用药,没有镇静、镇痛 2.仅使骨骼肌麻痹,清醒时禁用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3 迅速阻滞,起效时间相应缩短。 (二)维持肌松(麻醉、ICU) (三)控制痉挛性疾病 (四)方法 根据情况选择药物、间断静脉注射、持续静脉滴注、复合使用 (五)肌松药复合应用 1. DMR 与 NDMR 合用——相互拮抗 (1)诱导时先静脉注射小剂量的非去极化药数 分钟后静脉注射去极化药(用量应加大) 目的——减轻肌颤搐、腹内压、肌痛、高钾 (2)诱导用去极化,维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去极化药增强其后的非去极化药的作用, 可能是Ⅱ相阻滞所致。• 当发生典型的Ⅱ相阻滞时,小剂量非去极化可产生异常 深的神经肌肉阻滞。 (3)诱导、维持用非去极化,接近手术结束时用去极化肌松药,既拮抗非去极化,又 产生去极化阻滞,可产生Ⅱ相阻滞,延长肌松作用。 2.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复合使用(1)前后复合使用 不同时效的肌松药,前一种影响 后一种的时效。 ⚫ 短时效—长时效 缩短后者的时效; ⚫ 长时效—短时效 延长后者的时效。 机制: 虽然临床上肌张力已恢复,但后膜上大部分受体仍为前一种肌松药所占有, 追加另一肌松药后,阻滞特点仍以先前的肌松特性为主。 (2)同时复合使用 不同类肌松药复合使用——协同作用 同一类肌松药复合使用——作用相加机制: ⚫ 不同药物与神经肌肉接头受体、离子通道等的 ⚫ 不同结合点的亲和力不同 ⚫ 前一种药影响了后者的药理学特性 ⚫ 对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影响干扰了需此酶分解的肌松药的药效(米库氯铵) 四、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一)肌松药对自主神经作用和组胺释放比较 药 名 自主神经节 心脏毒蕈碱受体 组胺释放 琥珀胆碱 兴奋 兴奋 轻 维库溴胺 — — — 哌库溴胺 — — — 阿曲库胺 — — 轻 氯筒箭毒碱 阻滞 无 中度 五、应用注意事项 1. 全麻的重要辅助用药,没有镇静、镇痛 2. 仅使骨骼肌麻痹,清醒时禁用 10 min 10 min
重庆医科大半猫床半院载末讲满 3以须有管理气道(扶助/控制呼吸) 4。琥珀胆碱禁用:眼压高、颅内压高、 饱胃、高钾、烧伤、截摊、 恶性高热六、影响 六、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一)影响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 ·肝、肾功能障碍:影响肌松药的分布和消除 ·號珀胆碱、阿曲库铵可不依赖肝肾代谢 二)影响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0min 呼酸、代酸、 +氯筒箭毒碱、泮库溴胺肌松作用、不易被新斯的明拮抗 高钠血症、低钾血症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不易被新斯的明拮抗 低钙血症、高镁血症 -Ach释放,+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 钙剂 一肌松药作用,一镁的协同作用 2.低温一一延长肌松作用 ·减少肌肉、肝、肾血流量 降低代谢酶活性 降低其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 ·影响神经肌肉的敏成性 Ah的合成、释放和代谢 3.年龄 (1)新生儿、早产儿 过去 新生儿、早产儿对去极化肌松药不敏感,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敏感 ·现在新生儿对氯筒箭毒碱虽较敏感,但与成人量相似,且追加次数减少。 因为血药浓度较低 一按体重计算与成人量相似,但其体液量较大,即分布容积较 大,所致血药浓度较低。 追加次数减少 一消除半衰期延长 (2)老年人 用量减少:体液量减少,分布容积减小,肾排泄减授。 ·用量与年轻人相似:不依耐肾功能消除的非去极化药,肝、肾功能正常的。 神经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对非去极化非常敏感,对去极化不敏感,易发生Ⅱ阻滞。 术前常用抗胆碱酯酶药治疗。术后对肌松药敏感性改变 ·肌无力绕合征(支气管未分化细胞癌)对去极化、非去极化均敏感。 ·肌强直综合征非去极化一一反应正常,但较正常人易术后呼吸抑制去极化一一全身 肌肉痉挛性收缩,呼吸道梗阻 家族性周期性麻血钾可高、低、正常:发作性肌无力或麻 O低钾型一一尽可能避免使用肌松药 0高钾型 一不用琥珀朋碱 ·上、下运动神经元疾痘非去极化作用增强,去极化可致高钾血症 (三)药物相互作用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4 3. 必须有管理气道(扶助/控制呼吸) 4. 琥珀胆碱禁用:眼压高、颅内压高、饱胃、高钾、烧伤、截瘫、恶性高热六、影响 六、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一)影响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 ⚫ 肝、肾功能障碍:影响肌松药的分布和消除 ⚫ 琥珀胆碱、阿曲库铵可不依赖肝肾代谢 (二)影响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呼酸、代酸、 + 氯筒箭毒碱、泮库溴胺肌松作用、不易被新斯的明拮抗 高钠血症、低钾血症 +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不易被新斯的明拮抗 低钙血症、高镁血症 - Ach 释放,+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 钙剂 - 肌松药作用, - 镁的协同作用 2.低温——延长肌松作用 • 减少肌肉、肝、肾血流量 • 降低代谢酶活性 • 降低其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 • 影响神经肌肉的敏感性 • - Ach 的合成、释放和代谢 3. 年龄 (1)新生儿、早产儿 •过去 新生儿、早产儿对去极化肌松药不敏感,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敏感 •现在 新生儿对氯筒箭毒碱虽较敏感,但与成人量相似,且追加次数减少。 因为血药浓度较低——按体重计算与成人量相似,但其体液量较大,即分布容积较 大,所致血药浓度较低。 追加次数减少——消除半衰期延长 (2)老年人 ⚫ 用量减少:体液量减少,分布容积减小,肾排泄减慢。 ⚫ 用量与年轻人相似:不依耐肾功能消除的非去极化药,肝、肾功能正常的。 4. 神经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 对非去极化非常敏感,对去极化不敏感,易发生Ⅱ阻滞。 术前常用抗胆碱酯酶药治疗。术后对肌松药敏感性改变 •肌无力综合征(支气管未分化细胞癌)对去极化、非去极化均敏感。 •肌强直综合征 非去极化——反应正常,但较正常人易术后呼吸抑制去极化——全身 肌肉痉挛性收缩,呼吸道梗阻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 血钾可高、低、正常;发作性肌无力或麻痹 Ø 低钾型——尽可能避免使用肌松药 Ø 高钾型——不用琥珀胆碱 •上、下运动神经元疾病 非去极化作用增强,去极化可致高钾血症 (三)药物相互作用 5min 10 min
露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藏未讲满 1.与吸入麻醉药合用·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强-弱依次为:异>安>地>氟>笑气· 对去极化肌松药的相互作用弱 2.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局麻药 小剂量增强肌松药的作用,大剂量时本身有神经 肌肉传递阻滞。 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有局麻药的作用,与肌松药协同 3.抗生素氨基式类、多粘菌素最强 4.抗惊厥药、精神病药 苯妥英钠 一泮库溴胺、维库溴 锂一 -低钾血症 +洋库溴胺、琥珀胆碱 七、肌松药的拮抗 (一)肌松拮抗药的分类 1,胆碱酯酶抑制剂一一新斯的明、吡啶新斯的明、依酚氯铵 2.钾通道阻滞剂 ,4氨基啶(二)胆碱酯酶抑制剂应用1.用量与肌松程度有关 2.有极限量:(常用量0.035-0.07mgkg) 新斯的明 0.07mg/kg 10min 吡啶新斯的明 0.28mg/kg 依酚氯胺 1mg/kg 3。如果达到极限量拈抗效果差,应考虑在在的相关影响因煮,酸碱、电解质、低温等) 4.伍用抗胆碱药(拮抗毒草碱样不良反应) 阿托品 7ug/kg 格隆溴胺 7ug/kg 5.老年人、重危病人慎用(心动过缓、心律紊乱) 6.去极化肌松药不用拮抗药,但Ⅱ阻滞时可用 八、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1,目的科学、合理地使用肌松药,减轻不良反应,正确使用拮抗药。 10min 2.方法(1)直接测定随意肌的肌力:拾头>55握拳睁眼伸舌呼吸 (2)神经刺激器(5种方式)1)单次刺激 Single Twitch,ST 2)四个成串刺激 Train-of-four,TOF 3.ST单次刺激引起的1次肌颤搐 ·起效时间 肌颤搐减弱到消失 ·无反应时间 从无到肌颤搐开始恢复 ·恢复指数 ST从25%恢复至75%所需的时间 ST=10% 可进行气管插管、腹部手术 ST>25%可应用肌松拮抗剂 4.TOF 给4个单刺激后分别产生4个肌颜搐,即T1、2、T3、T4 TOFR(T4/T1):肌颤搐的衰减正常时≈1.0 Ⅱ相阻滞≤0.50 TOR≥Q.9为安全拔管指针 <0.6肌无力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5 1.与吸入麻醉药合用• 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 强-弱依次为:异>安>地>氟>笑气 • 对去极化肌松药的相互作用弱 2.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局麻药 小剂量增强肌松药的作用,大剂量时本身有神经 肌肉传递阻滞。 •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有局麻药的作用,与肌松药协同 3. 抗生素 氨基甙类、多粘菌素最强 4. 抗惊厥药、精神病药 •苯妥英钠 - 泮库溴胺、维库溴胺 •锂——低钾血症 + 泮库溴胺、琥珀胆碱 七、 肌松药的拮抗 (一) 肌松拮抗药的分类 1. 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吡啶新斯的明、依酚氯铵 2.钾通道阻滞剂—— 4-氨基吡啶(二)胆碱酯酶抑制剂应用 1.用量与肌松程度有关 2.有极限量:(常用量 0.035~0.07mg/kg) 新斯的明 0.07mg/kg 吡啶新斯的明 0.28mg/kg 依酚氯胺 1mg/kg 3.如果达到极限量拮抗效果差,应考虑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酸碱、电解质、低温等) 4.伍用抗胆碱药(拮抗毒蕈碱样不良反应) 阿托品 7ug/kg 格隆溴胺 7ug/kg 5.老年人、重危病人慎用(心动过缓、心律紊乱) 6.去极化肌松药不用拮抗药,但Ⅱ阻滞时可用 八、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1. 目的 科学、合理地使用肌松药,减轻不良反应,正确使用拮抗药。 2. 方法(1)直接测定随意肌的肌力:抬头 >5s 握拳 睁眼 伸舌 呼吸 (2)神经刺激器 (5 种方式) 1)单次刺激 Single Twitch, ST 2)四个成串刺激 Train-of-four, TOF 3.ST 单次刺激引起的 1 次肌颤搐 • 起效时间 肌颤搐减弱到消失 • 无反应时间 从无到肌颤搐开始恢复 • 恢复指数 ST 从 25%恢复至 75%所需的时间 ST =10% 可进行气管插管、腹部手术 ST >25% 可应用肌松拮抗剂 4.TOF 给 4 个单刺激后分别产生 4 个肌颤搐,即 T1、 T2、T3、T4 TOFR (T4/T1):肌颤搐的衰减正常时 ≈1.0 Ⅱ相阻滞 ≤ 0.50 TOFR ≥ 0.9 为安全拔管指针 < 0.6 肌无力 10min 10min
重庆医科大半酷床半院表来讲满 >0.7 睁眼、抬头、呼吸恢复,仍有残留肌松。 去极化阻滞时: T值均降低,但 TOFR 0.9-1.0非去极化阻滞 肌松时 ST 759%80%90%100% TOFR逐渐 隆低 阻滞不全时<1.0T4消失时≈ST抑制75% T3、2、1消失时≈ST抑制80%、90%、100% 图8224个成率期数:比值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6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6 > 0.7 睁眼、抬头、呼吸恢复,仍有残留肌松。 去极化阻滞时: T 值均降低,但 TOFR≈ 0.9~1.0 非去极化阻滞: 肌松时 TOFR 逐 渐 降低 阻滞不全时< 1.0T4 消失时≈ST 抑制 75% T3、2、1 消失时≈ST 抑制 80%、90%、100% ST 75% 80% 90% 100%
重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末讲满 1.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2.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肌松药的拮抗指征、方法及TOF监测与临床意义。 小结 如何选用肌松药? 2.Ⅱ相阻滞?脱敏感阻滞? 3 肌松药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 4.肌松药拮抗的注意事项? 5.TOF的临床意义? 思考 预习:局部麻醉 廖及 预习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7 小结 1.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2.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肌松药的拮抗指征、方法及 TOF 监测与临床意义。 思考 题及 预习 1.如何选用肌松药? 2.Ⅱ相阻滞?脱敏感阻滞? 3.肌松药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 4.肌松药拮抗的注意事项? 5.TOF 的临床意义? 预习: 局部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