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庆医科大学脑床学院载未讲满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教案)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年级 授课专业 教师 职称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2 题目章节第三十八章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徐启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2版 了解麻醉恢复室的任务:了解麻醉苏醒期的观察。 2. 目的要求 熟悉在恢复室的监测与治疗。 3. 熟悉离开恢复室的标准。 4 了解恢复设置和管理。 教学难点 】麻醉苏配的临床表现 离开恢 steward苏醒评分 教学重 3 般介绍恢复室的设备和管理。 外语 幸程常用麻醉恢复期间的英文单词及缩写postanesthesia care unit,consciousness,patient- 要求 nalgesia,hypoxemia 教学 方 讲授并借助多媒体。 手段 .《现代麻醉学》第3版 参某 Ane 资料 三.《外科学》第7饭theia》第6版 教学组长:闵苏教研室主任:闵苏 2009年9月1日 1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1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教 案) 课程名称 临床麻醉学 年级 授课专业 教 师 职称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 2 题目章节 第三十八章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 徐启明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 2 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 了解麻醉恢复室的任务;了解麻醉苏醒期的观察。 2. 熟悉在恢复室的监测与治疗。 3. 熟悉离开恢复室的标准。 4. 了解恢复设置和管理。 教 学 难 点 1. 麻醉苏醒的临床表现 2. 离开恢复室的标准 3. steward 苏醒评分 教 学 重 点 1. 一般讲述麻醉恢复室的任务和麻醉苏醒的临床表现。 2. 在恢复室的监测与治疗,重点讲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监测和处理及神志观察。 3. 重点讲述离开恢复室的标准。 4. 一般介绍恢复室的设备和管理。 外语 要求 掌握常用麻醉恢复期间的英文单词及缩写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consciousnes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hypoxemia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并借助多媒体。 参考 资料 1. 《现代麻醉学》第 3 版 2.《Miller’s Anesthesia》第 6 版 3.《外科学》第 7 版 教研 室意 见 同意 教学组长:闵苏 教研室主任: 闵苏 2009 年 9 月 1 日
露庆医科大学临床半蕊载案讲满 (讲稿) 教学内容 钠牙聚 多媒体 第三十八章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ostanes hes care uit.PACU即麻醉恢复室(recovery room 苏 临时收治 未苏醒、神经功能、未恢复者 当日全麻:全麻后呼吸恢复不全的病人 非全麻后病人,术后病情尚未稳定者监护和治疗麻醉恢复期出现的生理功能素乱 对病情危重者决定是否转入术后加强治疗室(SICU或1CU) 第一节麻醉恢复期 麻醉恢复期(emergence):从停止给予麻醉药物到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各种反射恢复 Smin 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清醒病人可能出现躁动、舌后坠、低氧血症循环抑制等一系列生理 功能扰乱,应加强监 及时处理 清司 解的苏醒 5min 二节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监测和治疗 As等报告在麻醉恢复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其中拔管时吸痰或拔 管后即刻发生剧烈咳占66%:拔管后即刻喉痉李占1%持续的咳可致低氧血症、 喉及支气管痉李、重度喉痉李可造成完全性上呼吸道阻塞。 呼吸系统的监测和治疗 进一步恢复自主呼吸,监测呼吸频率(、湖气量(TV)、分钟通气量(MW、脉搏血 氧饱和度(SPO2),必要时作血气分析,防止发生低氧血症。 5min (一)通气不足 中于松药及麻醉药的残存作用 3呼吸道分泌物积蜜致呼吸道阻塞 减慢,淘气量低或呼吸浅快,SPO2低于正常 地针爱发处 (二)呼吸道梗阻 1.上呼吸道梗阻: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喉头水肿 2,下呼吸道梗阻: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等:呼吸道分泌物刺微引起支气管痉辛 (三) 低氧血拉 Smin 足,临床表现 粘膜 SPO: ,提高PO 循环系统的监测和处理 (一)低血压: 5min 1.术中失血,造成低血容量和低心排出量而没有及时合理的补足 2浅麻醉导致血压偏高假相,术毕出现低血压 3麻醉药使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 4.麻醉药物对心肌的抑制,使心搏出量减少 由于手术野渗血 玫循环功能降 查找低 的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必要时CVP监测更有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2 (讲 稿)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三十八章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概 述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 即麻醉恢复室(recovery room) 是密切观察全麻后未苏醒,或麻醉手术后全身情况未稳定病人的场所短暂的留治和观 察,对一切异常情况作出迅速而有效的诊治和处理,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确 保麻醉安全及麻醉质量。 临时收治:未苏醒、神经功能、未恢复者 当日全麻:全麻后呼吸恢复不全的病人 非全麻后病人,术后病情尚未稳定者监护和治疗麻醉恢复期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 对病情危重者决定是否转入术后加强治疗室(SICU 或 ICU) 第一节 麻醉恢复期 麻醉恢复期(emergence):从停止给予麻醉药物到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各种反射恢复、 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清醒病人可能出现躁动、舌后坠、低氧血症循环抑制等一系列生理 功能扰乱,应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MAC 清醒值:吸入麻醉的苏醒速度取决于麻醉药在 肺泡内分压的下降速度,与肺 泡通气量、麻醉药物的脂溶性和麻醉持续时间有关,此肺泡浓度值称 MAC 清醒值 MAC 清醒值为 0.4 或 0.5。 第二节 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监测和治疗 Asai 等报告在麻醉恢复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9.5%:其中拔管时吸痰或拔 管后即刻发生剧烈咳嗽占 6.6%;拔管后即刻喉痉挛占 1.7%持续的咳嗽可致低氧血症、 喉及支气管痉挛、重度喉痉挛可造成完全性上呼吸道阻塞。 一、 呼吸系统的监测和治疗 进一步恢复自主呼吸,监测呼吸频率(f)、潮气量(TV)、分钟通气量(MV)、脉搏血 氧饱和度(SPO2),必要时作血气分析,防止发生低氧血症。 (一)通气不足 1.由于肌松药及麻醉药的残存作用 2.术后较早出现伤口疼痛 3.呼吸道分泌物积聚致呼吸道阻塞 4. 通气不足 表现 为呼吸 频率减 慢, 潮气量 低或 呼吸浅 快,SPO2 低于正 常, PaCO2>45mmHg, PaO2<60mmHg 5.处理:针对发生原因及时处理 (二)呼吸道梗阻 1.上呼吸道梗阻;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喉头水肿 2.下呼吸道梗阻;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等;呼吸道分泌物刺激引起支气管痉挛 (三)低氧血症 由于麻醉手术的影响致通气不足,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紫绀,SPO2 下降,使通气/ 血流(VA/Q)比值失调.血气分析 PaO2<60mmHg.应及时去除诱因,加强通气,纠正低氧血 气,提高 PaO2。 呕吐误吸致窒吸 二、循环系统的监测和处理 (一)低血压: 1.术中失血,造成低血容量和低心排出量而没有及时合理的补足 2.浅麻醉导致血压偏高假相,术毕出现低血压 3.麻醉药使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 4.麻醉药物对心肌的抑制,使心搏出量减少 5.由于手术野渗血 6.或由于低体温,导致循环功能障碍 处理;在恢复室应仔细查找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必要时 CVP 监测更有效。 多媒体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置庆医科大学床半院藏讲满 )高血压: 5min 1.难以耐受气管插管 2.难以忍受的伤口痛 3.缺氧、 氧化碳蓄积 件包因、去隆烟、持压稳定 常见于缺氧、CO2蓄积,电解质乱: 2.也可因伤口疼痛 3.存在的心脏病基础 4.麻醉期药物作用及躁动 处理:针对心律失常的性质、对症处理 、神志观察 10min 在苏醒期,应重点观察神志以及各种反射恢复的情况 反应情况 0min 1、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体温能反应病人良好的循环状况和苏醒的质量 2、低体温影响忠者苏醒,导致苏醒延迟或循环不稳定 第三节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标准 10min 麻醉苏醒后,出恢复室应严格以下标准: 1、各种反射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 2、呼吸道通畅,呕吐误吸危险期已过去 循环和呼吸功能已稳定 5、 镜分法 teward苏醒评分表 分者,可离开恢复室 10min 病人状祝 1清醒程度 分值 完全清醒 对刺激有反应 对刺激无反应 0 2呼吸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可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需予以支持 0 3肢体活动程度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 肢体无意识活动 肢体无活动 第四节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设置和管理 监测治疗 的语置 1位置应紧邻 术室以利于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快速到达抢救,也利于必要时迅速将病 人转回手术室抢救床位数与手术台数的比例约1:1,5-2房间宜大, 间房内可放置5- 张床室内应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装置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3 (二) 高血压: 1.难以耐受气管插管 2.难以忍受的伤口痛 3.缺氧、二氧化碳蓄积 4.不合作的躁动 5.体位变化 处理:针对原因、去除诱因、维持血压稳定 (三) 心律失常 1.常见于缺氧、CO2 蓄积,电解质紊乱; 2.也可因伤口疼痛 3.存在的心脏病基础 4.麻醉期药物作用及躁动 处理:针对心律失常的性质、对症处理 三 、神志观察 在苏醒期,应重点观察神志以及各种反射恢复的情况 1.瞳孔大小以及光反应情况 2.定向力恢复情况 3.语言的反应及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等 4.全麻术后 2h 意识仍不恢复,则为苏醒延迟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四、体温监测 1、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体温能反应病人良好的循环状况和苏醒的质量 2、低体温影响患者苏醒,导致苏醒延迟或循环不稳定 第三节 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标准 麻醉苏醒后,出恢复室应严格以下标准: 1、各种反射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 2、 呼吸道通畅,呕吐误吸危险期已过去 3、 循环和呼吸功能已稳定 4、 体温恢复正常 5、 镇痛药无抑制 6、 凡评分达 4 分者,可离开恢复室 steward 苏醒评分表 病人状况 1 清醒程度 分值 完全清醒 2 对刺激有反应 1 对刺激无反应 0 2 呼吸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2 可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 1 呼吸道需予以支持 0 3 肢体活动程度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 2 肢体无意识活动 1 肢体无活动 0 第四节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设置和管理 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设置 1.位置应紧邻手术室以利于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快速到达抢救,也利于必要时迅速将病 人转回手术室抢救床位数与手术台数的比例约 1:1.5-2 房间宜大,一间房内可放置 5-6 张床室内应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装置。 5min 5min 10min 10min 10min 10min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半院载案讲满 2.监测设备: 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肌松监测仪、呼末二氧化碳,体温,血气。为保证有 创监测的进行,应备CVP,MAP监测装置 3治疗及抢救设备:各种规格的注射器、输液器、加压输血器:呼吸机或带呼吸机的用 醉机,气管插管切开抢救设备,氧气装置、通气道、面罩、除颜器等心肺复苏装置 洁性 医师和护士组成、麻醉师对病人在苏醒期间出现的病情变化,要迅速果断的处理:恢复 室护士应迅速的配合医师治疗。 2.恢复室医师和护士轮流相对固定,护士:床数为1:3 3.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病人术前病情,术中情况及入室和出室的生命体征及治 疗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并填写好恢复室记录单 4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4 2.监测设备: 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肌松监测仪、呼末二氧化碳,体温,血气。为保证有 创监测的进行,应备 CVP,MAP 监测装置 3.治疗及抢救设备:各种规格的注射器、输液器、加压输血器;呼吸机或带呼吸机的麻 醉机,气管插管/切开抢救设备,氧气装置、通气道、面罩、除颤器等心肺复苏装置 4.常备药品:1) 拮抗药 2) 呼吸兴奋药 3) 镇痛、镇静 4) 肌松弛药 5) 血管活性药 6) 强心药 7) 糖皮质激素 8) 抗心律失常药 9) 利尿脱水药 10) 抗组胺药和解痉药 二、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人员配置及管理 1. 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由分管科主任、护士长共同严格管理恢复室人员:由麻醉 医师和护士组成、麻醉师对病人在苏醒期间出现的病情变化,要迅速果断的处理;恢复 室护士应迅速的配合医师治疗。 2. 恢复室医师和护士轮流相对固定,护士:床数 为 1:3 3. 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病人术前病情,术中情况及入室和出室的生命体征及治 疗情 况进行详细的交接并填写好恢复室记录单
庆医科大半脑床半未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5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君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案讲满 熟悉循环系统的监测和处理 2.掌握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标准 小结 监护室常备药品 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标准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6 小结 1. 熟悉循环系统的监测和处理 2. 掌握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标准 思考 题及 预习 1. 监护室常备药品 2. 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