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李 二00五年九月
1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李 仕 德 二 00 五年九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 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共62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 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 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学期目标 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 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 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 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 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 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 达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 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 能有一个新的起色 五、教学进度表。 周 内容 课时数 1《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 2《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 3第一单元作文检测 554
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 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 30 篇课文(其中讲读 15 篇,自读 15 篇),分为四大板块,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共 62 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 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 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 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 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 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 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 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 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 达。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多给他们 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 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 能有一个新的起色。 五、教学进度表。 周 内容 课时数 1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 5 2 《生命 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 5 3 第一单元作文 检测 4
4《理想》《短文两篇》 5《人生寓言》《我的信念》 6《论语十则》第二单元作文检测 445 周 内容 课时数 7《春》《济南的冬天》 8《山中访友》《秋天》 9《古代诗歌五首》第三单元作文检测 646 10复习中考 《化石吟》《看云识天气》 12《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 13《山市》第四单元作文检测 14 《风筝》《羚羊木雕》 15《散步》《诗两首》 16 《世说新语》两则第五单元作文检测 17《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 54564645 18《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9《寓言四则》第六单元作文检测 20复习检测 21复习期考 22期考
3 4 《理想》 《短文两篇》 4 5 《人生寓言》《我的信念》 4 6 《论语十则》第二单元作文 检测 5 周 内容 课时数 7 《春》 《济南的冬天》 6 8 《山中访友》《秋天》 4 9 《古代诗歌五首》第三单元作文 检测 6 10 复习 中考 11 《化石吟》 《看云识天气》 5 12《绿色蝈蝈》 《月亮上的足迹》 4 13 《山市》 第四单元作文 检测 5 14 《风筝》《羚羊木雕》 6 15 《散步》《诗两首》 4 16 《世说新语》两则 第五单元作文 检测 5 17 《皇帝的新装》 《郭沫若诗两首》 6 18 《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4 19 《寓言四则》第六单元作文 检测 5 20 复习检测 21 复习期考 22 期考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抒写人生感悟,体味生命真谛。要求学生能 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同时,要注重在 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山的那边》“山”和“海”象征意义的体会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童年的想望 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着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努 力登攀,才能到达理想的巅峰: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总结与升华。人生路上,困难重 重,面对困难要坚定信心,将困难化整为零,化简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到 达成功的彼岸。同时,也可以将本课作为探讨中西教育差异的一个契机,对中西教育 的方式和理念的差异进行理性的探讨 《生命生命》从三种人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入笔,抒写对人生理性的思考,表达 了作者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一首遥远而熟悉的人性真善美的绝响,人木同性,全文由紫藤萝 瀑布的辉煌、衰败,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 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化生活丑为艺术美的典范。儿时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生活以多彩多姿的色 彩。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下,人自能享受到许多物外之趣
4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抒写人生感悟,体味生命真谛。要求学生能 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同时,要注重在 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山的那边》“山”和“海”象征意义的体会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童年的想望 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着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努 力登攀,才能到达理想的巅峰;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总结与升华。人生路上,困难重 重,面对困难要坚定信心,将困难化整为零,化简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到 达成功的彼岸。同时,也可以将本课作为探讨中西教育差异的一个契机,对中西教育 的方式和理念的差异进行理性的探讨; 《生命 生命》从三种人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入笔,抒写对人生理性的思考,表达 了作者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一首遥远而熟悉的人性真善美的绝响,人木同性,全文由紫藤萝 瀑布的辉煌、衰败,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 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化生活丑为艺术美的典范。儿时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生活以多彩多姿的色 彩。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下,人自能享受到许多物外之趣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 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 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 哲理。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 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2.理解“山”和“海”的深层含义。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课文感知: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 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 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 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 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三、课前二分钟 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四、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 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
5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 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 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 哲理。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 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 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2.理解“山”和“海”的深层含义。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文感知: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 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 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 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 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三、课前二分钟: 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四、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 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
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 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 梦 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 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 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五、朗读课文: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 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 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 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 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 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②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 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六、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 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 界终将会实现。) 七、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 6
6 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 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 “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 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 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五、朗读课文: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 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 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 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 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 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②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 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六、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 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 界终将会实现。) 七、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
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八、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九、布置作业: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 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 指无宓山·一次一次柚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 翻无 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 师和 可题。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十、 在山的那边 海 艰难险阻 理想境界 7
7 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八、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九、布置作业: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 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 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 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 师和学生本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十、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山 艰难险阻 海 理想境界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教学目标: 知识训练点 有创意地阅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能力培养点: 学会思考,感悟普通生活中所富含的深刻哲理。 情感体验点 1.乐于尝试,敢于冒险。 2.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 3.化整为零,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征服困难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现象,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课型:讲读型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力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流畅地复述故事 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进而理解人物和中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光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讨论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指名朗读课前“导语”,问:文中的“我”幼时陷入了什么样的险境呢?又是怎 样脱险的呢?这次历险对我们大家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2.课前热身 (1)默读课文。要求提髙默读的速度,从每分钟的300字增加到500字,本文大约 需4分半钟读完。分组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快又好。 (2)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前可做这样的准备 抢答
8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教学目标: 知识训练点: 有创意地阅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能力培养点: 学会思考,感悟普通生活中所富含的深刻哲理。 情感体验点: 1.乐于尝试,敢于冒险。 2.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 3.化整为零,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征服困难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现象,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课型:讲读型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力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流畅地复述故事 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进而理解人物和中心。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光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㈠本课目标: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讨论文章的主旨。 ㈡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指名朗读课前“导语”,问:文中的“我”幼时陷入了什么样的险境呢?又是怎 样脱险的呢?这次历险对我们大家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2.课前热身 ⑴默读课文。要求提高默读的速度,从每分钟的 300 字增加到 500 字,本文大约 需 4 分半钟读完。分组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快又好。 ⑵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前可做这样的准备: 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一一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一共几个孩子?其中有名字的是哪两位?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把故事分成“冒险”和“脱险”两个部分,分别请两名同学复述 C.根据复述的提失,分小组共同总结一下如何改进各自的方法,并把经验记录 下来。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丰富 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 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小步再走下 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2)四边互动 互动1:开头为什么突出天气“闷热”? ◎为下文孩子们爬到悬崖上支凉爽凉爽作铺垫。 互动2: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面对困难,克服了一个再去克服第二个,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不断努力,就不 会被任何困难吓倒。 互动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小困难是不难克服的,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最后 就能战胜大困难。 互动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因为想着距离,就会被困难所吓倒,就没有战胜它的信心了。 互动5:你怎样理解题目的含义?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 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达标反馈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国作家。 (2)给加点字注音。 啜泣()嶙峋()眩目()纳罕( )训诫( (3)文中所含的哲理是什么? 5.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终生的一笔财富。这就 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善于从平凡、普通的现象中悟出道理,这样人才会变 得越来越聪明,生活也才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9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一共几个孩子?其中有名字的是哪两位?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把故事分成“冒险”和“脱险”两个部分,分别请两名同学复述。 C.根据复述的提失,分小组共同总结一下如何改进各自的方法,并把经验记录 下来。 3.合作探究 ⑴整体感知: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丰富 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 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小步再走下一 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⑵四边互动: 互动 1:开头为什么突出天气“闷热”? ◎为下文孩子们爬到悬崖上支凉爽凉爽作铺垫。 互动 2: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面对困难,克服了一个再去克服第二个,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不断努力,就不 会被任何困难吓倒。 互动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小困难是不难克服的,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最后 就能战胜大困难。 互动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因为想着距离,就会被困难所吓倒,就没有战胜它的信心了。 互动 5:你怎样理解题目的含义?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 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达标反馈 ⑴本文选自《 》,作者是( )。( )国作家。 ⑵给加点字注音。 啜.泣( )嶙峋..( )眩.目( )纳罕..( )训诫.( ) ⑶文中所含的哲理是什么? 5.学习小结 ⑴内容小结: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终生的一笔财富。这就 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善于从平凡、普通的现象中悟出道理,这样人才会变 得越来越聪明,生活也才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2)方法归纳 A.朗读时要全神贯注,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 B.复述故事时要全面而简明,说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G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链接一:假如你的某一门功课非常不理想,学了这篇课文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 拟一份分步攻克某项困难的计划,对照计划努力实行,并及时记录自己的心理感 受 (2)巩固练习 ①找出“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 我顿时 我又照着做了 ……然 后 作用: ②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 训写出来,在班上读一读。 四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悬崖上走一步再走一步安全到达地面(经历) 人生中走一步再走一步 轻松克服困难(感悟)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多角度阅读,探究文章给我们的多方面的启迪。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课前热身 (1)指名复述故事,简要概括文中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2)描述文中所写的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不仅要把握它的主旨,还要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才能更 深更透的挖掘出文章所包含的启示,我们也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艺术享受和人生感 悟。本文我们不妨可以从父亲、杰利、四个孩子等多个侧面进行探究。 (2)四边互动
10 ⑵方法归纳 A.朗读时要全神贯注,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 B.复述故事时要全面而简明,说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链接一:假如你的某一门功课非常不理想,学了这篇课文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2.实践探索 ⑴实践活动 拟一份分步攻克某项困难的计划,对照计划努力实行,并及时记录自己的心理感 受。 ⑵巩固练习 ①找出“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 我顿时 ……我又照着做了。 ……然 后, 。 作用: ②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 训写出来,在班上读一读。 ㈣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悬崖上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安全到达地面(经历) 人生中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轻松克服困难(感悟) 第二课时 ㈠本课目标 多角度阅读,探究文章给我们的多方面的启迪。 ㈡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课前热身 ⑴指名复述故事,简要概括文中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⑵描述文中所写的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 3.合作探究 ⑴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不仅要把握它的主旨,还要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才能更 深更透的挖掘出文章所包含的启示,我们也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艺术享受和人生感 悟。本文我们不妨可以从父亲、杰利、四个孩子等多个侧面进行探究。 ⑵四边互动